•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教材改革]

    时间:2019-02-06 04:46: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语文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课改教材符合这一特点,本文就实践中对课改教材的使用以及使用中引发的思考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深刻意识到:课程改革应从小学抓起,学生思维水平才能水到渠成 。
      关键词:实践;更新;创新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发展中前行,前行中观看风景,时而驻足回过头反思走过的路。才能够更为全面而理性地审视这次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
       一、语文即生活――教材内容的更新
       课程教材改革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淡化训练,增加阅读,加强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等,提高了语文课的课堂活力。一篇篇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课文,好像是一道道精神的美餐,使他们阅读 “ 胃口 ” 大开;一次次精彩的综合性学习,又像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他们留连忘返。而贴近生活的练习题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语文课程改革注重生活的实践,使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语文学习扩展到生活之中,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口,外面有美丽的风光在向他们招手。生活就是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
       二、贴近自然、科学、人文的课文――走进大千世界
       以前的语文课文,有时代久远的学生不易理解、有几十年不变的基本课文,教师因袭多年习惯,或者自身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的欠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敢越出教材,走向课外,这就使得本来丰富生动的语文变得干巴枯燥,面目可憎。学生的直接感觉是上语文课没意思。这次课程改革,提出语文学习的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和学科内外的结合。
       三、精选名著的文章――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课改教材增加了文章鉴赏教学和文学作品教学,并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自检的能力。多少年来,学生的课外时间基本上被中考学科试题所占领。在旧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师生普遍认为语文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所谓课外学语文,主要是指写写作文,做做作业。语文作业与理科作业相比,确实太少。许多学生课外不知道怎么学语文。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晚上不复习语文觉得过意不去,就拿出语文书翻翻,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合上书什么都不会。而现在,语文课改教材则带动学生主动阅读,注重思维的扩展 。
      四、课改教材练习题的精设――打开思维的天窗
       把单项能力的考查与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这种变化是课改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而综合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生活实践。
      五、生活走进课堂――平等的师生对话
       课程教材改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改教材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其中之一即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并规定, “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这些理念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教室课堂上,语文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发言的多了,经常可见班上同学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的小组学习场面;阅览室,书店里,,街头小巷,不时闪动着同学的参与实践身影。实践与课堂相结合,知识的润物细无声,词语的深刻理解有了生活实践才有了血肉,有了深刻的感悟。教师轻快了,学生愉快了,距离贴近了。
      六、教学相长――感悟精彩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涉及古今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包括现当代科技发展信息,几乎无所不包。课改为此搭建了平台,也为师生发散思维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是综合性学习的设置,跨学科色彩的增强,要求老师不仅懂得本学科的知识,也要了解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也为师生贴近体验生活、加强了实践,抒发独特的感悟。参加课改教材的许多老师,意识到这是一次提高语文教学素养的好机会,能够促进师生公长。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语文老师的知识层次将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这一角度说,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弊端,课程改革已逐渐适应新形势发展,在发展中也引发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师生思维一时适应不了课改观念转变,处理教材不准
       课改试验教材的出现,在一定时期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困惑,不知从何入手。而“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这是一个创新性的主张。但由于传统理念使这一主张在实际课堂操作中出现了偏差:思维习惯发生改变、教学方式发生转变、以前班级人数太多顾及不到学生个性差异。对于新教材与理念的结合以及本地学生的实际特点,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二、课后练习注重开放性――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
       这方面,农村学校表现突出,教师困惑较大,开放,知识面不宽,阅读量小,语基抓得不牢,两手抓都抓不到位。这几年,语文教学中强调整体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这很好,但不能以此来否定过去的 “ 双基 ” 训练。课程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也并没有误导,少提或不提 “ 训练 ” 二字也并不意味着放弃基础积累,而是认为语文中那些条条框框纯知识性的内容(如语法知识),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当前课改教材试验是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增加积累。现在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有些教材对教师也进行了不恰当的导向:不好好引导研读文本,不注重引导品味语言,不认真指导学习文章技巧,练习设计多是大而无当的整体把握,动不动就把学生引向课外。现在的课堂,热闹的讨论场面多了,琅琅的读书声稀了,扎实的基础训练少了。现在,学生念错字用错字写错字以及写病句的现象比过去多了,语文基础受到削弱。怎样抓语基与知识的发散思维值得思考。
       三、学生层面差距加大――思维分化严重 ,是否考虑因材施教
       课改教材内容的更新,带来的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思考,对学生思维要求提高了,想象空间加大。无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但是,所谓面向全体应是课程改革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课堂发言的只是少数活跃分子,而一部分沉默内向者仍然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一节课发言有人可能会有几十次,有人没一次。课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表现,这样他们自然就更加去学习语文,思考问题,激发兴趣。反之,那些寡言少语者,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 “ 表演 ”,自己也就不用发言,不去思考。这样造成学生学习语文在思维、能力方面逐渐走向分化,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可能会依法思考。
       四、延伸拓展与课堂教学结合―― 课程改革应从小抓起
       课程教材改革应从小抓起,抓得越早收益越大。在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能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扩展,课堂教学不再束缚于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培养学生的个体体验、感受,能形成独到的见解。
      课程教材改革在前进,时代需要新理念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我相信:课程教材改革会逐步在完善、科学,终有走上正轨的一天。
      
      参考文献:[1]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语文课程 教材 改革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