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体制改革与创新】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时间:2019-02-06 04:48: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公民参与。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的社区建设都比较注重公民社区参与,努力拓展参与的途径和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本文采用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对公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社区治理 公民参与 社会组织
      
      一、引言
      不同时期的地方政府,对基层社会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与此相联系的居民回应方式也不同。政府权能的变化决定治理方式的变革,随之也引起了居民参与方式的变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现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管理规模、管理方式已完全不能适应。与市场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居民参与从单纯的政治参与提升到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也使得政府的含义在消退,原来单位和街道之间有效的配合也出现了问题,在很多情况下,街道必须面对没有单位配合的治理状况。
      在此背景下,“参与式治理”应运而生。盖伊.彼得斯提出的参与式政府治理模式为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蓝本,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治理等问题都有重要启示。已有研究和实践证明,实现政府、社会和居民共同治理可以推进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是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尽管这个过程是复杂、漫长的。
      二、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含义、意义及途径
      (一)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含义
       公民参与,通常又称为公共参与、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公民参与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参与的主体。公民参与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既包括作为个体的公民,也包括由个体公民组成的各种民间组织。二是参与的领域。这一公共领域的主要特征是公共利益和公共理性的存在。三是参与的渠道。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渠道,公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
      (二)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
      1.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政治参与是公民争取和扩大个人权利的最主要途径,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公民的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广泛的公民参与,特别是公众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公民参与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一方面需要权力体系自身内部的相互制衡,如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另一方面也需要权力体系之外的制约,即公民和公民社会的制约。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对公共权力有效制约的基本条件。
      3.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公民参与的直接后果通常就是影响公共决策和公共生活,迫使决策者倾听公民的意见,并且按照公民的意见来制定有关政策,从而使相关的政策更加符合公民的利益。公民对决策过程的参与,还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的失误和偏差,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公民参与是提高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质量,保护和增进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三)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途径
      近年来,随着社区参与内容的多样化发展,居民参与有了更大的空间。通过居委会的民主选举可以使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让他们行使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治理的民主权利,而社区中的志愿者队伍、群众文化团体等形式也是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要方式。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各种管理和各种社会性活动的主要途径有:
      1.社区政务的参与
      居民参与社区直接选举、监督和罢免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们可以当选为人大代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监督和罢免区人大代表;他们也可以通过居民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对街道办事处及上级政府部门的政务进行评议,发表意见和进行监督;他们还可以直接对街道办事处及上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实行监督;通过人大、政协、信访、对话等多种途径参与社区政务。
      2.社区管理的参与
      居民参与民主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比较充分的居民区基层民主自治。
      3.社区文化的参与
      在文化教育和文化补习、文艺体育表演、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信息以及外来人口管理方面,居民参与大有用武之地。在社区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方面,有法律专长的居民可以参与举办普法讲座和法制宣传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作为社区志愿者,为社区文化建设献计出力。
      4.社区治安的参与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发展与繁荣,往往伴随着社会治安状况的复杂化和管理难度的增大。作为一种区域安全需求,社区治安也是居民参与的广泛空间。为维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居民对社区治安的参与意识经常是自发的。他们或加入治安巡逻队,或担任化解邻里纠纷调解员,或成为“两劳”释放人员及罪错青少年的帮教者。居民在社区治安的参与,是政府警力及专业保安队伍之外的重要补充。
      三、推行社区参与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配套政策与行为规范
      社区治理的提升对制度供给的依赖不是单一的,它需要有一个系统化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参与式治理”所需的制度体系一般是指对参与式治理的贯彻实施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和力量,从层次上来看可以分为宏观制度体系和微观制度体系。宏观制度体系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微观制度体系则是“参与式治理”与经济组织相互作用的体系。“参与式治理”制度体系约束着组织、个人对环境保护行为的有效选择,同时又刺激着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的提高。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中国宪法和法律已经对公众参与国家事务作了一些规定,并认识到公众参与在环境领域的特殊重要性,应该为团体及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制定全面系统的目标、政策和行为规范。
      (二)构建居民参与治理的机制和渠道,增强民主自治功能
      推动参与式治理,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民主决策、民主执行、民主监督,给予居民利益和要求的表达机会。建立居民有效参与社区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之中的商议式民主机制,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支持与实践方式。倡导“商议合作型治理”模式,使商议性民主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联接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重构政府与居民的信任关系,还能让环境价值之间的冲突得以谅解,最关键是能让居民实现从客人到主人的角色转变,让人人都愿意为社区做贡献。在如今信息手段多样的环境之下,容纳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参与,让公众平等参与而且尽可能广泛地参与治理,采取方式让各方的利益诉求通过公开的表达与和平的协商而达成共识。这样的社会机制在治理上更有理性化,人们可以对社区环境问题有关联的不确定性和集体行动做出反映,还能够有助于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治理政策的监督机制,加强司法、立法等各领域的监督,吸收不同利益群体的参与监督。最后,公众应该有权利与机会、渠道就国家或地方政府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决策进行讨论,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转变政府职能为参与者提供政治支持
      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要社区真正的介入治理,政府首先就需要进行能力的重塑。一方面:政府应鼓励支持公民参与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公民参与提供制度和程序上的保证,并通过具体的制度化途径和参与技术使公民真正分享决策权力。这样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政治支持,有助于未来政策的执行,也为以后的合作互动积累长期的信任与社会资本,政府也才能做到真正的“问计于民、还权于民、造福于民”。另一方面:推行“阳光行政”,建设透明政府。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居民公开政府内部信息和政务信息,可以避免行政官员“暗箱操作”。再次,政府必须树立宪政理念,建立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木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热词搜索: 体制改革 公民 治理 参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