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播业的未来机会 最有前景汽车创业项目

    时间:2019-02-07 04:34: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互联网,它深刻地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弗里德曼之口感叹“世界在变平”。   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互联网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样,它不仅成为一种工具,而且正在演绎为一种政治方式和文明方式。人类文明史进入新的一页。
      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历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处传媒的我们,对于互联网所具有的破坏旧秩序、建设新秩序的作用有着更为深切的体验和认识。“传播”一词在英文中表达为comm unication,有时也被译为“沟通”。因此,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意义,常常被强调为“共享”。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推进个体与群体价值共享的过程。而互联网基础上的全球沟通,又是以极低的成本和即时实现的效率为特性的。为此,它给予传播业和传播人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推进我们对传播方式进行深度思考的迫切性也是前所未有的。
      
      一、审视未来―――调整与变化世界的关系
      
      我们被告知,在过去4年中,《华盛顿邮报》每年的发行量都下降了近2万份。《华盛顿邮报》提出了一个挽救报业的4点计划。其中包括,政府必须通过一个类似农产品价格补贴项目的“报刊发行量补贴”计划来稳定报业市场。且不说这个计划能不能挽回《华盛顿邮报》的败落,作为同行,我们只是欣赏他们出于生存的危机和对职业的热爱,所表现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思考和具有远见的忧虑。
      纸张,作为人类千年文明传承的载体,是否终将成为被人遗弃的标本?报纸,作为人类社会百年习用的发展记录,是否会沦为向牧歌时代致敬的行为艺术?传播业的机会在于,不必在意介质的变化,而要高度重视阅读作为人类最高体验方式的地位及其作用。新的传播方式所带来的,不是让传播消亡,而是让传播随时可能。因此,我们既不要为了有可能发生的变化而悲观泄气,更不应该为了有可能长久地存活而沾沾自喜。机会在于能够正确审视我们和未来的关系,及时调整、改变、突破、保持和周边正在变化的世界的联系。
      1.审视和技术的关系―――让传播插上新翅膀
      信息技术始终是改变世界最具革命性的力量之一。技术的周期性呈波浪状地推高人类大众传播的形态和内涵。自报纸这一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以来,新技术的产生一次又一次地重构传播业的格局。
      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与信息的精准对接和为对象的对称定制成为可能,这对传播方式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展现出全新的媒介生存状态和社会发展图景。
      由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扩张,中国现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改变了阅读报纸的习惯,他们对于报纸的兴趣显然无法弥补日渐减少的上一代人的阅读消费。报纸的需求总量正在随着技术进步和时间推移迅速变化。
      作为内容产业的主体,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和变革当中,我们应该占据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如何跟踪和整合新技术,形成传播创新驱动力?这是关乎传播业生存和蜕变的关键。
      通过买进实现卖出。重视购买读者的注意力,把市场上那些游移不定的、可以为我所用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对这些注意力的分析,去发现不同的感受和需求,然后生产出与这些需求能精准对接的产品,使产品在卖出过程中实现赢利。
      通过精准实现快速。速度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信息能够瞬间到达接收者,原本用来缓冲的时间条件缩短了,或者完全丧失,这对我们的反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先精准地知道对方的注意力和需求的方位,然后实现对接,这样才能够实现速度。在供需双方共时态的状态下,速度快、定位精准、表达准确,这本身是一门学问。
      通过分众实现大众。报纸虽然自称大众媒体,但事实上不可能面对大众,而只能面对被称为读者的大众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始终认识到自己是有局限的,我们的影响力只能在我们锁定的那部分读者中间产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分众和大众的关系必须重写。另一方面,报业提供的信息又必须能够代表社会的普遍道德共识。传播的价值观必须是大众的社会价值观。要善于把大众的价值观做成产品,去对接小众的需求。
      2.审视和环境的关系―――让传播运作趋向高效
      宏观慢速的生存环境正在向微观高速变化发展。
      传统的传播理念在新的物理环境被颠覆,以媒介传播功能为中心的单向传播方式将在大众的选择面前日渐式微。
      借助互联网平等、共享的信息结构中正在兴起的多元的、细分的、一对一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二八法则”不再无条件地有效,在细分市场,“长尾方式”拥有更多的机会。
      通过付出实现收益。在计划经济时代,不用付出就能够获得收益,依靠行政指令就能够办一张赢利报纸。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办一张报纸容易,但是要关掉很难,因为这涉及到人员安排和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亏损的报纸关不掉,就会成为巨大的漏斗。为此,我们一方面严格控制创办新的报纸,另一方面对既亏损又提不出发展思路的报纸和刊物坚决实施关停。
      通过有限实现无限。善于局限自己,在局限中扩展自己,这是传播者的能力所在,目光所在。媒体不可能影响所有人,为此要善于和那些拥有我们所不具备的优势的企业合作,得到边界以外的收益。解放集团与很多企业都结成了战略联盟,通过总代理的合作方式扩展传播领域。
      我们和中润公司合作成立中润解放传媒公司,总代理集团报刊广告;在地产市场与东渡公司合作,在做大网络方面与新浪合作,在做手机报方面与移动、联通合作,在数码杂志方面与国中公司合作,在二维码方面和银河公司合作,在公共视频介质方面与华运公司合作,在视频内容方面与凤凰合作,在无线营销方面和大头合作,在数据库营建分析方面和卓望合作,在电子报方面和i-Rex合作,等等。在合作中,我们参股不控股,主动把自己局限在参股的地位上,既让合资公司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又获得应有的收益。为我所有,就必须付出管理成本;为我所用,不需要付出管理成本,只要支付项目费用就可以了,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成本。
      通过需求实现生产。在计划经济时代,只讲生产,不讲需求,现在则以需求来决定生产。跟在报纸发行量背后的是报业巨大的印刷、纸张和人力成本。新闻晨报2005年初和广告总代理签署的协议规定发行量是50万份,以后由于发行量多了10万份,造成上半年3000万的利润增量被成本覆盖。为此,我们采用了价格杠杆来进行调节,将零售价提价2角。既淘汰掉一部分非主流读者,又不影响我们锁定的目标读者群,同时增加了3000万利润。采用市场调节的方法很复杂,也有风险,但是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
      通过调节实现主动。想干事并不一定都能够干成事,这说明主动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守住自己的边界,有的时候也需要被动。所以,主动是需要调节的。解放集团各报的纸张用量一年达到4个亿。因为预料到人民币会升值,原料价格会下降,纸张价格会下降,所以采用一年定量、四次定价的办法,使纸张的支出全年减少了1500万。今年,我们采用一年定量,一次定价的政策。这是因为国外为了环保,从中国进口纸张,纸张市场的需求扩大,造成涨价。为了锁定纸张在年初的价格,我们一年一次定量定价,这样又可以节省可观的支出。实现主动要靠有效的调节,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对微观经济产生影响。不研究宏观经济,不关心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不关心人民币汇率的高低,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3.审视和历史的关系―――让符号衍生内涵
      过往世界,传播是少数精英人士指向大众,体现出更多教条,没有具体对象的传播,没有数据库是因为无需提供任何服务。现在,传播业需要通过改变内容、理念甚至表达方式来实现突破。
      通过符号实现认同。在一个高度符号化的消费社会,人们更多的不是对物品的使用价值有所需求,而是对商品所赋予的意义的差异有所需求,通过消费物品的符号意义而获得自我与他人身份的认同。因此,在更多时候,现代商品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使用价值上,而是体现在“符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上。报业集团的符号就是报纸的品牌,不管是解放日报还是新闻晨报,都有自己的符号意义。解放日报不能够为了追求社会影响力,而走新闻晨报的路线。读者购买报纸,一定程度上是在消费报纸的符号意义,有时候甚至超越对报纸实际质量的评价。通过符号所产生的粘度,可以实现读者对报纸的认同。解放集团对解放日报的品牌价值进行评估,也是在一个变化的时代,发掘符号内涵的尝试。
      4.审视和产业链的关系―――重构传播增长模式
      传播业的产业链正在重构,商业模式正在被颠覆。
      以往大一统的单向传播被分众需求颠覆,越来越细分的市场成就了各个市场领域里的专业化和垂直化的传播形态。技术的进步和受众数据库的建立,使得分众的需求能够被按需定制的服务所迎合。
      把握细分受众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导致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植入式的概念告诉我们创新对于新媒体的重要性;垂直的概念告诉我们传播深度的重要性;社区的概念告诉我们平等的重要性;定制的概念告诉我们数据分析记录历史的重要性;收费的概念促使传播消费价值的再现。
      通过服务实现定位。报纸的定位,要通过为目标读者提供服务来强化。读者的需求会不断变化,要随时掌握这种变化。在提供产品的同时提供服务。产品经济,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产品,再提供给消费者。经济产品的概念要求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产品,还提供相应的服务,是对消费者需求变化过程的全部掌握。报纸不能只有定位,还要能持续为定位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全方位的。为此必须有能够提供与服务对应的技能的人才。
      通过上市实现预期。新华传媒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引入解放集团作为主要的股东之一,解放集团通过将旗下部分优质资源注入到上市公司这一举动,从容打开了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资本的本质是溢价和融资。就溢价功能而言,是未来预期价值的当期贴现。传统产业在资本市场可以更多表现为确定性,沿着既定的商业模式更有效率地实现预期。而传媒行业进入资本市场就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传媒行业有着典型的轻资产特点,这是指有充沛的想象力、创意、品牌等等。其成长性更多地体现了不确定性。表现在资本市场,就是往往会超越资本的预期,其非线性的大爆炸会带给资本更多的惊喜。
      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对接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两大功能,使文化企业较快壮大,产生规模效应,同时还能通过市场化管理,加强对企业运作的监管。通过资本市场,我们还能够绕开现有的一些制度瓶颈。文化产业如果不借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而仅靠行政力量的推动,可以暂时做大,但是永远不能做强。
      
      二、面向未来―――在不确定性中布局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传播业的未来更加遥不可知。
      但我们却视不确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报业的滑坡,使得一种悲观而迷茫的情绪在圈内蔓延,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仅对现状表示悲观,而且对未来有所迷茫。对报业未来的发展认知暂时处于无解的状态,不知报业对外向何处突破,对内向何处整合,这是一种大范围的不确定性。
      从数字报业的战略来说,这种不确定性也同样存在。2006年,解放集团在新媒体领域布局,我们的同行,全国的报业在这方面也是动作频频,但是我们看到,这里面还存在着很多困惑和不确定性。分析这种不确定性,主要包括盈利模式的不确定性,对终端技术的不确定性,新项目发展的现金等问题。我们同时还发现营运商的强大,也导致行业技术不确定性。新媒体广告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用户对其效果的担忧等等。
      因此,在数字化战略的具体项目和步骤上,一直存在着一种不可回避的徘徊。如何面对和破解这些不确定性呢?我们认为,不确定性给人带来更多的想象力,不确定性是引领我们把握未来机会的钥匙。
      今年,解放集团在新媒体领域是利用不确定提供的想象空间进行深度的突破,重点项目重点孵化、分类、推进。今年我们以Inews,实现了经营突破,他从单一的手机报纸新闻产品向无线广告、无线营销平台转型。在这一突破的模式里面,将出现三方面的角色,分别是报业、广告公司、新媒体技术的营运商。本着优势互补,拓宽市场的原则,我们从合资营运公司着手,进行三方资源的合作,建立了一家模式为SP+CP+AP,也就是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广告代理商的这么一家公司,共同致力于无线业务、无线营销和无线广告事业。并且最终实现持续发展的双赢目的,使之成为目标领先、受业界推崇、具有品牌和独特的商业模式的无线增值业务的领跑者。
      Imook在电子杂志的营运模式上也存在着不确定性。我们追求的是内容的突破,不再局限于或者拘泥于杂志的概念,而是在杂志概念上把握对数字化推送的视频内容的掌控权和使用权。
      Ipaper的不确定性是在不同终端中的比选,最终找到电子阅读的成熟终端和匹配的盈利模式。我们在体验的广度上加以拓展,坚持珍惜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且坚持不能让读者受到不成熟产品的伤害。目前我们刚刚完成一个大型的交叉产品的体验,可以用于发展移动电子阅读、商业模式的终端设备的四大基本功能,这就是无线下载、内容丰富、价格低廉、携带方便。
      Istre et,也就是公共视频,今年将进入实体运营。我们将在规模上进行突破,不单单在街头,而是在更多点位上推进。为此,我们正在和有渠道大权的机构紧密合作,加快推进。
      所有这些突破都是围绕着网络的三个突破来进行。第一,网络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我们在信息和资源的交换上把时空缩短为零。二是硬件的发展使我们突破了能力结构的限制,让我们可以从事任何喜欢的活动。三是软件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我们的知识结构的限制,进一步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现实中不确定是双重的,一个恰当的战略体系应当对两者都有所认知和应对,困难在于如何使它们对立统一。面对不确定性,有些人主张小心行事,多看少动,凡事留有余地,保持随机应变的灵活态度和能力。有的人则认为应该在不确定的斗争中以全部力量做最大拼搏,并且坚持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之间的深刻分歧,这是令人着迷的问题。
      不确定性潜伏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有人是在不确定性的表象背后寻找确定的因果或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有人延迟决策,以等待更新的信息。当然我们容易在正确中产生错误的念头,在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案例,目标明确,资源充裕,战略的路径也是合理的,但因为执行者患得患失等等,干扰、毁掉了本来可以成功的战略安排。
      数字战略,对于报业是个庞大的课题,无论怎样,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解放集团欢迎不确定性,这种思维方式将帮助我们打开视野,我们坚信未来会在不确定中诞生。
      
      三、走向未来―――决胜在内容
      
      报业集团在数字化战略的初期和中期,最无法回避和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内容。当最初面对各类新传播通道和手法的兴奋和眼花缭乱过后,我们必须回归到传播的本质―――你能传播什么内容?有意思的是,数字战略的实施使得对这种能力的拷问不是比以往弱化了,而是更加深刻和迫切。
      大众传播正在回归两个特性。一是去中心化,二是平等参与。新媒体带着它强大的消解力量,消解着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这种新的传播特性正以不可抵挡的趋势到来,洗刷一切,拷问我们这个以传播为职业、以责任为追求的行业。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是一场革命,在空中爆炸,又从空中落到地面。
      在这一变化中,作为传统媒体,我们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无论是提供信息、观念、思想、整合、创意和主张,怎样做出具有市场化和互动化的内容,我们似乎缺少正面的积极的响应。
      对于一条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我们不是技术运营商,我们不可能介入技术研发和终端提供。但如果没有好的内容,终端不会有任何价值。内容将推动终端的成长。所有的终端,在技术普及之后,无一例外地必然会产生对内容的饥渴和需求。而我们的空间和能力的显现,则永远在于内容的制作。
      内容首先是一种创意。它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或者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做出不一样的结果,让受众完全出于自愿地通过消费享受他的意义。
      内容还是一种思想。思想不同于信息,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非稀缺资源,具有更强大的引领指导作用。
      内容是一种需求,一种文化表达。从价值层面说,是一种能够产出某种理想的需求,是与终端之间始终保持的一种合理张力。在今天这个时代,传播最广大的内容必将更加自我、更加真实、更能打动人。
      新媒体的出现,只会让内容为王的大旗更加强劲地飘扬。而内容整合,则是延续内容为王的前提。我们必须改造传统的作业方式和塑造新的业务形态。
      在过往的媒体里,我们的记者都被要求有严格的分工。现在,我们打造内容的上游,速度成为传播的第一要素,我们按照时间半径来进行配置,即时切换不同的内容要素,催生内容的新品种、新功能、新服务,新路跑新车。随着手机、MP4、IPTV等新媒体的崛起,内容本身也将在流动性配置中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相信,未来新媒体上承载的真正有商业价值的内容,一定是为它们量体裁衣的新内容。未来内容提供商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将是制作优秀新内容能力的较量。
      由于多种传播功能的融合出现,报纸记者将被要求进行改变自身表达方式的革命,即在传统的文字、图片、版面表达基础上,还要学会口语播报、视频拍摄等技能,学会按照时间半径即时为不同传播载体提供内容,学会根据不同传播要求调节新闻思维方式。
      默多克说,今天,内容正在被定义为满足当代受众的需要。优秀的内容,一直是,也将永远是优秀媒体的主宰。维系我们与未来世界联系的,是当下对内容结构空间的崭新认识。我们深信,无论是何种传播媒介,何种传播方式,直指人心、关注生存的优秀内容,是人类传播的永恒主题。
      
      四、分析未来―――破解报业经济方程式
      
      报业经济的复杂性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包含许多变量的系统方程。报业集团的发展是一个精密的系统。伴随传媒业格局的巨变,方程式中的变量及其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一直都在动态变化中。求解这一系统方程式,还须从以下变量着手:
      两大体系―――实物经济和虚拟经济。这是从经济结构着眼的两个体系。一般来说,国有报业自有的资金积累只能投向实物经济,以获得可预期的回报。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对于不确定性较大的风险项目,如新媒体等,则要借助于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两个体系相互补充,良性的虚拟体系可以维系实物经济在现有体制阻碍下拥有宽广的运行空间。
      两种差额―――发行是逆差,广告是顺差。在报纸广告被加剧分流的形势下,无限制地膨胀报纸的品种和发行,会扩大逆差。发行的逆差,需要靠广告的顺差补偿,这就迫使报业要按照市场规律办报。逆来顺“受”,顺来逆“抵”,互为一种紧密的、补充的稳定机制。
      两类资产―――产权和资本。报业资产是国有资产,资本则是在流通领域长袖善舞。过去,产权是死的,无法流通。打通资本市场后,资本的收益可以在市场发展中获得新的增长。文化产业不能仅仅寻求财税优惠的“外推式”支持,而要加快转向通过融资形式进行的“内生式”
      为主的动力型发展。一百多年前,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制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结合,能带给中国报业集团的加速扩张。
      两个政策―――垄断产品和开放需求。我们报纸的产品属性是垄断的,我们的需求是开放的。只要传媒业的进入壁垒存在,由于意识形态的属性,报业的垄断性就有政策的保障。然而,这并非就是优势,它往往会导致我们距离有效率和有效果的传播渐行渐远。漠视需求的传播,一定会在新媒体的时代最终失去话语权,而谁能够在开发需求、针对需求、细分需求上早走一步,走好一步,谁就能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垄
      断支撑的所谓优势,很可能会把产品做得毫无市场眼光。
      两个管理―――收入管理和投资管理。作为国资管理的一个高效办法,我们实行的是资金收入结算统一,投资行为集中统一。这两种管理相得益彰,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投资决策风险,便于监管,最终增加收益。
      两个渠道―――当前和未来两个渠道的资金来源。其核心是货币的机会成本和时间价值,以解决当期汲入和预期汲入的转换。当前是贴现值,预期是溢价值。当下能获得的是贴现的资金,目前无法贴现的则在未来预期里获得溢价。两种渠道有助于我们运用多种金融手段在当下提前获取未来的增长。
      两个保障―――符号战略和基础支撑。在符号时代,“解放”的符号是特殊品牌,要以品牌扩展收益。基础支撑则是我们多年来传统媒体形成的核心能力、终端数据等。这两类保障使得我们的事业发展,可以持续获得多种社会支持和市场响应。
      两种形态―――传统媒体形态和新媒体形态。互联网为大众传媒结构再造作出了贡献,对于报业来说,只是拥有了多重传播渠道。发展新媒体,可以拉动和帮助传统媒体成长。通过发展新媒体,我们有了数据库,有了新的合作伙伴,反过来能够帮助传统媒体得到应该有,但还不具备的能力。
      两个支柱―――多重平台和复合人才。报业集团的发展将越来越呈现互补式的多元,为此需要整合传播、技术、商业、资本、广告的复合型人才在多重平台上运作。报业集团的核心人才不仅有采编团队,还需要营销团队、服务团队、公关团队、资本运作团队等。报纸不能只有定位,还要能为定位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全方位的。要提供服务,就必须有能够提供与服务相对应的技术人才。
      两种贡献―――文化贡献和产业贡献。文化贡献体现的是报业的社会责任,产业贡献体现了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地位和经济份量。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目标,后者是基础。
      报业集团的运行和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精密的系统,每一组相对应的两个方面,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联系。
      
      五、战胜未来―――以未来定制现在
      
      现在的一切已被未来定制。道路通向终点,终点定位于路径。
      在传播业的未来机会面前,在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转型过程中,布局和发展新媒体,其意义何在?
      对新媒体的探索,是把握传播业未来机会的必由之路和变革之路、重组之路。数字报业战略需要我们对整个新闻组织有一个全新的思维,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创造一个与印刷媒体编辑部平行的网络部门。新媒体战略带给报业的变革将会由远及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成功转型的报业必将在多媒体综合信息供应商和服务商的新角色上,最终形成全新流程、高效的资源整合和快速的反应,拥有对新闻资源深加工的体系和能力,有活力地在多种传播形态中保持动感和创见。其中,媒介内部信息生产的流程设置要符合信息增值的规律,使得同一条信息在集团下属的不同媒介载体、分销渠道实现“分时消费”,以满足信息消费者多重的需求。同时加快将这一过程数字化,从而实现对分销时效性的准确把握。
      破解报业经济的系统方程式,也处处可见新媒体战略的功效。
      在“两个体系”里的虚拟经济,已经成为报业实体经济的平衡块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我们正在改变业已习惯的增长方式。解放集团以部分优质资产置入新华传媒,不仅是打开了资本市场的通道,也将以此为平台,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具有传媒概念的上市公司,更具轻资产的特点。以创意、品牌为代表的不确定性,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往往会有超越预期的非线性增长。拓展更具成长空间、更具复制性的成长方式,以及具有独立和成熟盈利能力的新媒体业务。一方面是新媒体对资金的天然渴求,融资平台为新媒体的非线性增长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溢价和资本集聚。
      新媒体与资本市场相互交融和支撑,内容的制造和分发构筑新的传播平台,不确定的预期在资本的催化下成为现实的收益和更高的预期。报业核心竞争力势必日渐获得增强。
      在“两个政策”里的开发需求一块,发展新媒体,是基于对传播业未来不确定性的判断。技术变革的加速已经导致大众传播形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同媒介间的依存关系、功能边界正在发生变化。受众在被无限细分,他们的需求也被无限细分。传播从居高临下向点对点的网状演化。在此格局下,新媒体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媒体”的概念,而成为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参与与创作。这其中,对需求的研究和满足,开发和利用,传播和互动,分享和共同,都与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密切相关。
      所有的概念都指向传播业的未来和彼岸,那是正确的方向。拨开迷雾,我们现在已经出发。
      积跬步成千里,未来不再遥远。
      弗里德曼说的是―――有趣的事才刚刚开始,这个阶段只不过是一个令世界变平的基础。这是一个迷人的说法,我们都将参与见证这一过程,并且以自己的所思所为影响它。

    相关热词搜索: 传播 未来 机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