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明初的制度的影响【明初的对外政策】

    时间:2019-01-30 05:17: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定都应天。明初社会经济虽然经历了元末战争的破坏而处于凋敝状态,但经过统治者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社会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繁荣。同时,明太祖为了构建新帝制下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国家运行体制,通过频繁的削藩、封爵等措施,削弱政权中不稳定因素,也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现就明初的对外政策做一简要的分析。
      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外交是内政的继续。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洪武年间的对外政策上,明太祖面对内忧外息的现状,采取了积极、谨慎、持重的对外方针,推行了怀柔远人、保境安民的对外政策,同周边国家或政权尽量的搞好关系,维持和平交往,奠定了明朝和平外交的基调。朱元璋曾对大臣们说:“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为后世讥。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辟在一隅。彼不以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注2]由此可知,明朝政府愿望是要同邻国建立友好睦邻关系。
      明初面对北方强大的元蒙势力及东南沿海倭寇与逃亡沿海各地的反明人士勾结,明太祖认为,海外贸易存在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商船出入大洋通贩诸国时,国内外反明分子一旦与倭寇勾结,就会酿成事端,唯有厉行海禁,切断国内外反明势力与倭寇间的联络,才能杜绝这些危险因素。为此,明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但这里禁止的是民间私人贸易,而与其它国家的交往并没有就此停止,只是被朝贡贸易所垄断。在朝贡贸易下,严厉阻绝濒海居民出海,而且除贡使之外,不许外国私人来华贸易。这样,明政府“用官营的船队垄断海洋贸易与民争利,使得宋元以来日趋发达的民间海外贸易受到压抑。”[注1]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继续遵循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休养安息”政策,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对外以“怀柔”、“抚绥”为宗旨,果断地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但这种开放也是在朝贡贸易体系下进行的。从永乐元年(1403)起,朱棣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他派郑和出使西洋,发展与海外诸国睦邻友好关系。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备尝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其结果是终因其缺乏内在的经济动力以及随着国力的衰退,朝贡贸易也逐渐的黯淡下来。
      总之,明初为阻止私人出海贸易而实行海禁,为加强官方对海外国家来华贸易的控制而实行朝贡贸易,在这种贸易政策下,满足了明统治者的政治虚荣。加强了同邻国的友好关系,为明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经济环境,但是这种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使明朝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很难有所突破,始终处于萌芽状态,中国逐渐的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注 释
      1 杜 兴.1433年:南中国海的拐点.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9(6)
      2 《实录》

    相关热词搜索: 对外 政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