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改革-转轨-创新 移轨创新

    时间:2019-02-05 04:48: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广东近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是广东“先行一步”、领先全国的奥秘。本文在对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广东改革十大方略和若干体制创新对策。
      [关键词]改革30年 广东经验 转轨规律 改革方略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8)12-0009-05
      
      一、改革阶段与探索措施
      
      广东的改革开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放权让利、突破旧体制”阶段(从1979年至1992年初)
      1979年开始。广东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改革从农村起步,然后推进到城市,深入到企业、外贸、财政、金融、物价等各个领域。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引进了市场机制。特别是1988年2月中央和国务院原则批准广东进行全面改革、扩大开放的综合试验方案后,广东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真正成为改革的先行区、“试验田”。
      ――价格改革。广东分两次大幅度地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放开食油和食糖的销售价格,同时调整城市居民用煤、公共交通收费等一批价格,逐步建立起大部分商品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的新的价格体制。
      ――金融体制改革。第一,信贷资金切块下达管理;第二,在广东发行银行债券,允许企业发行股票筹集民间资金;第三,在大中城市建立外汇中心和专门从事股票、债券的代理发行、承购包销或买卖的证券公司;第四,成立广东发展银行,经营资金融通业务;第五,允许利率浮动;第六,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等。通过上述改革,金融机构在广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加强。
      ――外贸体制改革。从1988年起,在外贸系统全面实行外贸经营责任制,即实行以地方为主体、以三项承包基数(出口创汇、上缴外汇、盈亏效益)为内容、一定三年的承包经营。1991年,广东实行统一改革、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外贸新体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一方面,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包括企业领导体制、劳动用工制度、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建立劳动保险制度,加快培育劳务市场。减轻企业负担。
      ――扩大对外开放。第一,设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第二,从1988年开始,把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从“小三角”扩大到“大三角”,即从16个县市扩大到28个县市。外商进入开发区可享受减免税等方面的优惠。第三,放宽利用外资项目的限制。
      
      (二)“体制转轨、制度创新”阶段(从1992年至今)
      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广东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综合配套、完善框架的总体要求,在国有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职能、金融体制、投资体制、价格、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快了率先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调整所有制结构。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推动公私合作,形成混合经济。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推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改变国有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积极推进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宏观管理新体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党政机关和所办企业脱钩,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计划管理、公共财政、价格等改革。
      ――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动城乡劳动者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形成全省性社会保障和调剂制度。
      ――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重点发展产权市场、土地市场、有形建筑市场、劳动力市场,打破市场壁垒和市场分割,进一步开放市场,加速国际化进程。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财税、金融、外贸、外汇等宏观体制改革。
      经过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广东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市场化程度全国第一。由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主持的《中国市场化指数》研究报告表明,广东市场化程度领先全国,市场化程度评价的指标包括: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市场与政府关系、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和法律环境等指标。上述指标广东均排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前列。广东无可争议地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先行地区。(2)成功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市场基础、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市场调控、市场中介、市场分配、市场保障。
      然而,由于尚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挥。我省仍存在不少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问题。第一,市场基础和市场主体方面。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还没完成。民营经济发展比不上一些先进省市;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没真正建立起来;私营企业产权封闭。家族色彩浓厚。第二,市场体系和市场环境方面。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环境尚未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有许多障碍。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资本、产权市场发展缓慢,人才的地区、行业、所有制壁垒还没有根本打破。第三,市场调控方面。政资、政企、政社关系尚未理顺。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过多干预企业的惯性还存在。第四,市场分配方面。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着力推进改革仍是当前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二、改革特色与转轨规律
      
      1、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改革开放之初,我省注重在旧体制外培育市场新因素,如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上世纪90年代,改革重点转向现存的国有企业和宏观管理旧体制。
      2、从单项突破到综合改革。改革伊始,广东着力单项突破,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后来,各项改革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进行统筹规划,改革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重点突破与综合推进结合起来。无论哪个领域改革都按照改革总体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形成整体的综合效应。
      3、从外围战到攻坚战。改革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在优惠政策、放权让利等表层上做文章。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暴露,改革必然进入攻坚阶段。这一阶段,广东 加大力度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改革投资融资体制,加快要素市场的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从而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
      4、从微观到宏观的互动。广东的改革首先在企业制度改革等微观领域进行。然后按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财税、外贸、金融、物价等改革,搭建起新体制的宏观框架,形成微观与宏观的互动。
      5、从破旧体制到立新体制。上世纪80年代广东充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对旧体制“破”的方面走在全国前面。但在“立”和规范新体制上存在不足。从90年代开始,广东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目标,大力推动制度创新。
      6、从先行地区到整体推进。广东的改革先由经济特区探索试验,逐步推广到珠三角、沿海开放地区乃至全省各地。许多改革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深圳特区率先提出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坚持制度创新,以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为标准来推动每项改革。顺德的综合改革试点和南海市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等举措为全省借鉴和推广,并为全国提供了新鲜经验。
      7、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按“市场化取向”目标推进。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广东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创造性地制定了许多改革措施,大胆探索。在实践中,逐步明确市场化改革目标,统一设计改革方案,有序推进制度创新,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要求进行规范。
      8、从重视经济效益到以人为本。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省逐渐改变以往单纯为经济效益而改革的做法,改革高度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利益共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不仅是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财富的积累者、享受者;国有企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使许多职工成了企业的持股者。经济领域市场取向的改革向纵深推进后,我省又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由于改革把维护和实现绝大多数人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深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9、从经济改革到全面社会改革。随着体制转轨的深化,努力实现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协调,为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0、改革与开放互相促进。广东地处开放前沿,因此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体现在,一方面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如外资的引进、外贸的发展,对国有企业和传统外贸管理体制造成强大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改革促进开放,如价格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开放,特区改革推动特区与国际接轨,使其成为开放的前沿阵地。
      
      三、改革方略与创新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改革进入新阶段,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显,风险越来越大。广东要率先实现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必须认清当前改革的发展趋势,创新改革的策略。
      
      (一)改革方略
      新阶段的改革方略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主要有十大方略:1、人本化,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2、和谐化,改革更注重公平和利益共事,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体制条件;3、规范化,改革要规范设计,统筹安排,依法推进,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4、市场化,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接轨;5、国际化,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体制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但也需要与国际运行规则和惯例接轨;6、民本化,大力发展民间资本,形成民本经济;7、混合化,公私交融,混合所有制成为财产组织形式的主流;8、多元化,形成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经济格局;9、资本化,促进资金、人力、技术、土地等资源都成为资本;10、股份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
      
      (二)体制创新对策
      1、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键点是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精神。第一。围绕建设服务政府深化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设服务政府,进一步理顺政资、政企、政事、政社(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要进一步转变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的职能。切实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快建立规范透明的全省网上审批系统。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对非政府建设项目由审批制转为规范的核准、备案制。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是政府转变经济管理方式的重要切入点。要着眼于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第二,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深化改革,提供更多更好公共产品。一要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二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构建符合省情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解决未参保的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确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第三,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深化改革,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必须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执法和监督体制,科学、合理界定省市县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的行政决策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建立充分协商和协调制度。健全行政监督体制和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2、围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是加快推进我省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产业关联度集中、资本优化配置、体制合理构建的要求出发,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资源、重大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领域集中。稳步推进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着力打造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国企“航母”。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垄断行业体制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行业的有效管理。二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多元化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量资产奖股、改制上市、股权置换、整体转让等多种有效形式,分类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以保障出资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制度。继续深化企业劳动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四是以强化财务监管为突破口,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健全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 系,完善和落实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加快以财务监管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五是推进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坚持平等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新格局。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和重组。切实解决非公有企业办证难、用地难、融资难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非公有企业制度创新、转变管理方式。积极构建面向中小非公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服务、产品检测、市场营销、资讯发布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3、围绕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产权结构。积极推进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现代金融企业,建立规范的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信托、期货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积极稳妥推进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改进对金融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发展和规范民间金融市场。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是建立现代物流、金融、会展、中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继续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及社会中介组织。完善社会中介组织的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大力发展要素市场。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技术、信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四是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分配环境资源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此基础上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土地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构建政府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和土地征收区片综合地价;理顺水、电、煤气、运输等基础产品的价格,合理调整教育、卫生、文化及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价格。
      4、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一是深化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消除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努力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加快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和统一、开放、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面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制度,让公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通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社会保障和分配调节等机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各个环节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二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继续以非公有制单位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动珠三角地区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积极推进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继续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深化卫生投入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为主导。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坚持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科技型企业制度。进一步推动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鼓励建立民办科研机构和外资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结合,继续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省级公共实验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五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同时。促进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六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实行政事、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逐步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进一步放开文化市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责任编辑:柏 桐

    相关热词搜索: 转轨 改革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