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隋唐时期的书法(三)]隋唐时期的书法背景

    时间:2019-02-14 04:38: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唐朝国势至开元、天宝间极为兴盛,文化艺术也随之全面繁荣。由于诗歌和散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书法方面也掀起革新的浪潮,使各种书体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书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唐代书法经过初唐100年发展,到中唐时期书法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书风上也完全摆脱了六朝书法的余韵而显示出了其独特的时代风貌。这种时代风貌的改变,首先是由于人们打破了对“书圣”王羲之的完全崇拜。由于唐太宗大力推崇王羲之,整个初唐的书坛都是沉浸于王羲之的书风之中,即使是之前的“初唐四家”也没能走出其牢笼。思想开放的盛唐书家对王羲之不再敬若神明,而是敢于直言指斥了。如书法理论家张怀瑾就洞察书体渊源,深研二王书风,为盛中唐书法革新提供了舆论准备和理论基础。他对王羲之的草书大胆指出:“格调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这些对于王羲之的评论在当时无疑于石破天惊,打破了世人对王羲之的迷信。
      中唐时期书风的转变,与唐玄宗的提倡也有关系。唐玄宗同其父一样,也有广泛的艺术爱好,对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都亲为操置。他的书法善八分、行、草,而性喜丰肥,这改变了初唐模仿二王、崇尚瘦硬的习气,于是当时的书家争相效法。
      在这场书法变法的浪潮中,首先是李邕在行书方面取得了成功。他变王羲之的行书笔法,变萧散冲和为雄强险峻,于二王之外,又树一帜。除了李邕在行书上的变法外,张旭也一变二王草法,大胆革新,创立“狂草”,后又经怀素继承发展,使得“狂草”一体到达顶峰。盛唐成就最大的是颜真卿,他运篆、隶入行、楷,打破二王的书风,变瘦硬为肥厚,遂于二王之外另立一宗。篆、隶方面,汉魏而后已不绝如缕,至此又发扬光大。篆书有李阳冰,号称“李斯之后一人”;隶书有韩择木、蔡有邻、史维则等。
      中唐书坛的这种革新,使唐代书法完全摆脱了六朝的影响,建立起属于自己时代特色的风格,与晋代书法并驾齐驱,并称“晋唐”,成为书法发展史上的正统典型。
      
      一、颜真卿的艺术成就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建中四年(公元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希烈缢杀。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弘,骨力道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道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噪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道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二、颜真卿作品浅析
      
      1,《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中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颜鲁公堂兄颜呆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致城破,颜呆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50岁。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反映于翰墨。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渴笔和连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蘸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
      3,《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此碑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与郭英义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充分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4,《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的神道碑,此碑现藏于陕西省碑林博物馆。碑文内容追述颜氏家庭祖辈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之业绩。
      《颜勤礼碑》四面刻字,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38字,碑侧有5行,行37字,计166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无立碑年月。
      5,《颜家庙碑》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立,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是为其父颜惟贞所立的神道碑。颜真卿撰文并书。碑在陕西省碑林博物馆。此碑结体茂密,风骨圆浑,极尽颜书规范。

    相关热词搜索: 隋唐 书法 时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