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从移民角度看中国丝路文化在澳洲的传播与发展

    时间:2020-04-04 08:02: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和亚洲腹地的地理位置,使古代新疆成为沟通或完成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与政治、经济交流的唯一性桥梁。如今,走出去的新疆移民继往开来,把这种桥梁与通道的作用拓展到了海外,实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关键词:移民;丝路文化;诠释新疆;澳大利亚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6)6-0049-04

    丝绸之路是推动亚欧大陆各大古代文明发展壮大的古代交通路线,其核心要点是亚欧大陆各主要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跨区域的文化交流。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是一个重大的合作倡议,承继了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涵,旨在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挖掘市场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澳大利亚在这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拼图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不断增长,在自贸协定的框架下,澳大利亚将发挥农业、环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协定也将让更多中国资本有机会进入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等领域。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做了《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之后,中澳关系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澳大利亚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近40年来,大量吸收外来移民。目前,澳大利亚有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的华人华侨逾百万,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少数族裔。在这逾百万的华人移民中,约有3万来自新疆,其中以新疆俄罗斯族及其亲属最多。他们多移居于1978-1990年,来源地以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为主。另外,还有通过留学、经商、亲人团聚和辗转由其它国家移居来的,维吾尔、哈萨克、锡伯、回、达斡尔、满、汉等族都有。这些新疆移民,目前大多数已加入澳籍。

    早期移居澳大利亚的新疆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是从事简单劳动的打工者。不少人起初是靠政府救济维持生活,但通过自己的奋发图强、努力拚搏,得以摆脱贫困,建立起可观的家业。如今,他们普遍家境富裕,子孙教育水准大大提高,与澳洲当地人以及其他种族的移民融为一体,没有多大差别。

    新疆人给外界的印象多为性格开朗、豪放真诚、热情好客、爱憎分明。移民把这种优秀的地域名片也带到澳洲。他们之间相处融洽,常有聚会,彼此关心,互相帮助。而由新疆人组成的社团,在当地移民群体中也显得更为活跃。如墨尔本有新疆侨民协会和新疆老人协会,后者眼下较为活跃。悉尼澳洲中国各族同胞联谊会的成员大部分是新疆人,办有定期的《会讯》。南澳(阿德莱德)也有新疆联合会。这些新疆人社团聚集着很多热心人士,无偿地为澳洲的同胞服务,为中澳的互联互通做着“义工”。

    新疆侨民协会的创会会长唐光涛,1952年从上海到新疆,在新疆生活近40年,曾任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导演,有电影名作《姑娘坟》,1990年随家人移民澳洲。他热心侨民事业,除组织澳洲新疆侨民协会并当选为会长外,还曾当选为澳洲维多利亚省华人社团联合会秘书长,并担任过墨尔本东南区华人联谊中心的会长及多个华人社区荣誉职务。他先后获澳洲政府授予的“杰出义工奖”、“多元文化杰出贡献奖”等奖项。他还获得维多利亚省的“高龄成就人士奖”。此奖是在全省各族裔提名的近4万候选人中严格评选出8人,而他是8人中唯一的一名华人。美国传记研究院根据唐光涛为社会贡献的业绩,评定他为“2000年有世界影响的1000位人士之一”,将其事迹收入当年出版的文集中,并聘他为顾问。

    早年毕业于湖北武昌中正大学的刘礼恒,1951年到新疆,娶了有俄罗斯族血统的女子为妻,上世纪70年代末全家移民悉尼。刘礼恒在悉尼华人中相当活跃。他曾联合澳洲144个华人社团,组织了澳洲华人团体协会。他如今虽已年过80,却仍然在华裔相济会担任负责职务。该会有养老院、托儿所、中文学校。他戏称自己是高级义工。

    新疆社团都与中国领使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中国的国庆节、春节、古尔邦节和锡伯的西迁节里,都要举办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澳大利亚各地的政府部门,有时还要请他们表演新疆歌舞。因此,他们在当地社会中反响不小。新疆移民真正成为中国丝路文化在澳大利亚传播与发展的纽带与桥梁。

    说到新疆丝路文化,首先令人想到的就是新疆的饮食文化。因为你在墨尔本、悉尼等城市的大街上随意走一走,就能看到不少新疆人开的饭馆,规模一般都不大,但生意很红火,各种肤色的食客们在里面津津有味地享用着羊肉串、大盘鸡、烤肉、凉面、抓饭和薄皮包子等新疆特色美食。

    当然,新疆人在澳大利亚开餐馆,初衷不是传播文化,而是谋生。初到贵境的新疆人,开餐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业,尤其是在早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去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新疆人在澳洲》,讲述哈萨克青年亚夏尔到澳洲打工,决定开一家新疆餐馆,在历经艰难饱受磨难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实现了“从奴隶到将军”的蝶变,也迎来了爱情。亚夏尔的经历,正是早期澳洲新疆移民群体的缩影。

    《新疆人在澳洲》剧本的作者叫亚夏尔·卡西木,哈萨克族人,1954年生于新疆塔城,曾在塔城行署工作,1988年移居澳大利亚。在那一代澳洲的新疆移民当中,亚夏尔·卡西木算是文化水准较高的,能拉会唱,在塔城小有名气。然而,音乐才艺使他获得了移民资格,却奠定不了移居后的生活基础。他在悉尼一下飞机就陷入了困境,衣、食、住、行、语言等问题接踵而来,处处受限,处处碰壁。他只得借住朋友家,一边打工,一边硬着头皮去学习自己完全陌生的语言。没有符合本民族饮食习惯的东西吃,就自己做,从而发现新疆人在澳洲吃饭是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大的商机——若能满足同胞们的口腹之欲,也就开辟了自己的谋生之路。他抓住了这个商机,与朋友商量合资开个新疆餐馆,不久,一间只有十几平米的小餐馆便开了起来。起初是惨淡经营,每天要忙到凌晨两三点,还要应付各种突发状况,例如没有停车位,客人进不来,门前冷落。另外食材中有不少海外难找,即使找到也难保证原汁原味,不得不回新疆采购,尤其是孜然,由于需求量过大,他携带在身经常通不过机场的安检。他没有气馁,凭着一股韧劲坚持,使出浑身解数,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把他的新疆餐厅连锁店做好做强,开遍悉尼,开到澳大利亚其它地方,还延伸到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

    原本是为了解决澳洲新疆人的吃饭问题和自己的生存问题而开办的餐厅,没想到生意火爆到被当地土著食客挤破门槛的程度。人们争相品尝香喷喷的羊肉串、大盘鸡等,欣然接受了这种以“孜然烤肉文化”为代表的丝路新疆的饮食文化。在亚夏尔·卡西木们赚到了第一桶金的同时,中国丝路文化开始悄然但却强劲地在异国他乡传播着、发展着。

    亚夏尔·卡西木不同于一般的打工者,他没有把发财致富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他觉得金钱的传承是短暂的,文化的影响才是永恒的。他不满足于这种文化附属于谋生手段而传播的被动状态。他通过自己和朋友们的亲身体验,感受到“走出去”的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多年前,他曾在回乡探亲的时候,曾把自己这个特殊群体漂洋过海与异质文化相融合的坎坷故事讲给亲戚朋友们听,听众们都觉得好似听着动人的传奇。他由此萌发了创作剧本拍摄一部电影的想法,目的是向世界展示澳洲的中国新疆人。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受此启发,亚夏尔·卡西木更深地认识到新疆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少数民族文化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一部新疆少数民族在他国的奋斗史,则是展现这一群体形象的最好名片;而展现新疆形象,也正是在世界上树立中国形象。

    《新疆人在澳洲》主人公亚夏尔的原型正是亚夏尔·卡西木本人,但又不限于他本人。因为作者的创作初衷并不是要写一部自传,而是要对自己所经历的多元文化进行深入地思考。主人公身上集合着整体澳洲新疆人的新疆文化印记和移民风采,新疆餐厅也不是简单地在澳洲开个饭馆,而是上升到民族品牌塑造的高度。作品以在澳大利亚新疆人中所发生的生活化、通俗化的故事,向观众呈现跨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个体和群体的观念演变,展示新疆人乃至中国人最真实的民族形象和文化底蕴。亚夏尔·卡西木期待这一作品能够在世界中树立中国形象,在国内展现新疆形象,在五十六个民族中体现真实的哈萨克族人形象。

    这部影片是第一部由哈萨克人创作的哈萨克电影。作者以内化在血液中的民族自豪感,突出地表现了哈萨克人的坚韧刻苦、勤劳智慧、淳朴友善,以及哈萨克文化的和谐与包容。然而,影片又不局限于单一地表现哈萨克族。与哈萨克人亚夏尔一起创业的还有维吾尔、俄罗斯、锡伯、回、汉等族青年。他们共同见证了中澳两国多种文化、多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见证了中国文化与澳洲文化的共同繁荣,见证了中国人民与澳洲人民的休戚与共,并肩担负着地区繁荣稳定的职责与使命。他们都是中澳友好合作的支持者、建设者、受益者。大洋洲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新疆人在澳洲》这部电影让观众看到,优秀的新疆各族子弟,从遥远的中国大西北,辗转来到大洋彼岸,不断搭建着两个国家、多个民族之间友谊的桥梁,实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经商成功后,亚夏尔·卡西木更多的把精力回归了他赴澳定居之前的兴趣和才艺上,热心文化事业。目前,他担任新疆音乐家协会会员、新疆阿纳西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文化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澳大利亚新疆海外华人商会名誉主席等,致力于澳洲和中国的文化艺术交流。除了《新疆人在澳洲》这部电影,他还曾参与制作苏尔东《歌行千里》、《伊犁河》等电影。

    在澳洲,还有很多新疆移民致力于用艺术来促进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以期达到缩短并最终消除东西方文化之间距离的目的,姚迪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姚迪雄1949年生于乌鲁木齐,父亲是浙江湖州人,母亲是俄罗斯族。他出生不久就随父母迁居伊犁,1979年移民澳大利亚。他是位画家,启蒙老师是新疆画院的一级画师潘丁丁,还曾得到过黄胄、关山月、赵少昂、力群、范曾、黄永玉等大师的指导。他从事过油画、木刻、水粉画的创作,现主攻中国画。

    姚迪雄最擅长画马。伊犁自古出产良马,有“天马”、“西极马”之称。汉武帝刘彻曾赋诗《西极天马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从此,伊犁马名扬天下。儿时的姚迪雄,每天清晨唤醒他的不是雄鸡高唱,而是骏马嘶鸣。他五六岁便被抱上马背,十二岁就能策马飞驰,于是,辽阔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永远定格在他脑海中,画马成了他艺术创作的终身题材。

    一个自幼在马背上成长的画家,画马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姚迪雄熟悉马的形貌、马的表情,了解马的肌肉和骨骼是怎样在皮下伸展、收缩、运行的,抓得住马的神韵和气质。他跃马扬鞭时,能在马的呼呼喘气声中,感受到它们那种向上、拼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把这一切都画在他的作品中。人们评价他画的马是铜筋铁骨的最佳组合;剽悍、顽强、雄浑;在原野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跃万里,带有更多的野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笔下无论奔马、立马,独马、群马,全都神采飞扬,虎虎生风,凸现出它们内在的和外在的完美形象。

    2015年10月29日到11月1日,姚迪雄在法国罗浮宫举办画展。画展的主题是“一带一路的对话”,展方为他提供了100米的展线,展出了50幅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画作。这些画作正是取材于伊犁马。姚迪雄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我想要通过笔下的这些马,反映出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草原牧民的生活,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给大家。最重要的是,我想以‘马’为纽带,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都联系起来,承担起一个中国艺术家的责任。”这正是他把伊犁马“画”到全世界的初衷。

    姚迪雄深爱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时,都会向人夸耀新疆。他说新疆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因为新疆浓缩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地貌。她有雪山、高原、湖泊、沙漠、盆地、还有雅丹地貌。只有去了新疆,才知道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在哪,才会发现世界地貌博物馆在哪。因为全世界也只有在新疆,才能同时看到这么复杂的地貌。他觉得展现新疆是他一辈子的题材,也是责任。他也时刻关注着故乡,常在朋友圈中介绍大美新疆。他说这是一个好的时代,新疆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他希望新疆的年轻人要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在年轻时好好努力。只要努力,成功会在半路上等你;只要努力,成功就会跟随着你;只要努力,就会马到成功!

    相关热词搜索: 澳洲 丝路 角度看 中国 移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