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郁达夫赋诗惜别杜迪希

    时间:2020-04-04 08:00: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烽烟迷宇宙,

    此去复何之?

    客里难为别,

    相期会有时。

    以上是郁达夫送别奥地利犹太画家和雕刻家杜迪希(Karl Duldig,1902-1986)时写的诗句。郁达夫从未到过奥地利,杜迪希也从未到过中国,两人怎会相识、分别的呢?

    奥地利于1938年4月被纳粹德国兼并后,杜迪希由于是犹太人而受到迫害,经瑞士辗转逃亡新加坡(当时称“星加坡”),而与郁达夫相识、相交并成为挚友。两人因祖国分别受到法西斯阵营之德国和日本的侵略、占领,因此同仇敌忾,结为莫逆之交。

    杜迪希:身世和事业

    杜迪希于1902年生于波兰一个中产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举家迁往维也纳。他醉心美术,16岁起先后就读于艺术职业学校和维也纳艺术学院,师从奥地利的著名雕刻教授安东·哈纳克(Anton Hanak)达4年之久。哈纳克教他如何深刻了解大理石、花岗石、冻石、皂石、砂石等等各种石材的特性、纹理,然后方能因材施凿,这种浅显而又深奥并行之有效的教育,使他终身受益匪浅。毕业后,他自己办了创作室,并周游各地,广泛地参观了伦敦、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柏林、慕尼黑、华沙等地的美术馆,以学习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雕塑才艺。经过数年的努力,他完成了许多成功作品,在维也纳和慕尼黑展出,并在维也纳的美术展览会上获得大奖。

    杜迪希又是一名体育健将。在足球方面,他是欧洲最佳球队之一、维也纳的哈科亚(Hakoah)队的守门员。他到埃及比赛时,还得到过国王颁发的金质奖章。除此之外,他在网球、乒乓球上也很有建树,获得全国比赛名次。

    杜迪希又得到前去世界美术之都巴黎开展览会的机会,并已把展品装箱发送那里。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之际,风云突变,巴黎参展之事,功亏一篑。1938年4月10日奥地利被纳粹德国一举占领和兼并,那里的犹太人倍受迫害。比起德国犹太人来,奥地利犹太人所遭受的打击尤显突然。因为自从纳粹党1933年在德国上台以来,对本国犹太人之迫害是逐步升级的,有个渐进的过程,而奥地利犹太人则毫无思想准备地遭到如此的奇灾大祸,自然感到创巨痛深、锥心泣血。

    杜迪希设法只身逃到了瑞士的苏黎世,并得到了那里的警察总监的帮助,为他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弄到了签证,他们本想前往波兰,后来得到了一个侄女的帮助,而去了新加坡。

    郁达夫倾诚相助

    杜迪希一家远涉重洋,于1938年冬天抵达新加坡。同年年底,郁达夫也客居南洋,在新加坡任《星洲日报》(Sin Chew Jit Po)副刊编辑和《华侨周报》主编,向海外华人、华侨坚持抗日宣传工作。杜迪希在1939年和1940年分别为广洽法师用水墨画了坐像和立像各一幅,两幅画像都有广洽的题识,均提到有郁达夫陪同前去之事。据此,估计是郁介绍两人认识的。

    提到广洽,现在上海恐怕已很少有人知道,而在新加坡,他却是声名远扬,尽人皆晓。他于1900年生于福建南安,俗姓黄名润智,1921年在南普陀的普照寺披剃出家。1928年弘一法师到闽南时,广洽与之相识并受其器重,后又因其介绍,与丰子恺通信长达17年,至1948年才在闽南首次会面,后又出资为丰印行《护生画集》。1938年,徐悲鸿到新加坡开个人画展,并以画品义卖所得支援抗战,广洽介绍信徒踊跃购买。1940年弘一60诞辰时,广洽又请徐为弘一画像纪念,该像现藏于福建漳州开元寺的弘一纪念馆。1980年弘一法师百年诞辰时,广洽在新加坡撰文纪念。而郁达夫在1937年赠弘一法师诗的前言中,提到了广洽同访弘一于日光岩下,这说明郁与广洽在那时就认识了。抗战爆发后,广洽前往南洋弘扬佛法,一面从事慈善教育事业。1986年当选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1988年荣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公共服务星章。广洽于1994年圆寂于新加坡,享寿94岁。

    胡文虎助杜迪希办学杜迪希为胡文虎雕像

    在新加坡,杜迪希得到了一位意大利同行的帮助,后者把自己的创作室借给杜迪希使用,让他好从事雕塑。

    杜迪希办美术学校时,英、美、荷兰、中国、马来和欧亚混血学生—其中有些还是领事夫人—纷至沓来,杜氏夫妇一同任教,学校办得颇为成功,但校舍湫隘,不敷应用,幸得胡文虎慨予帮助,以自己闲置不用的部分房屋借给,以救燃眉之急。作为回报,杜迪希给胡文虎、胡文豹兄弟雕像。胡文虎的耳朵长,中国人常认为“耳长主寿”,故而他以此自诩,要求杜雕像时凸现这一特征,而他后来果然活到92岁。但杜由于限期离境,因而仅完成初样,尚未及翻模子,就匆匆出走,一直不知道雕像的下落而牵肠挂肚。20多年以后,有一个朋友到香港游览,在胡氏兄弟的虎豹别墅拍照留念,并带给杜看了。杜意外地发现,他当年塑的雕像,就安然地树立在那里,令他惊喜不已。

    敬仰抗战令他铸像义卖

    奥地利被德国兼并后,杜迪希成了亡国之奴,浪迹天涯。他从报上读到中国军民抵抗日军侵略的事迹,联系到自己的不幸遭遇,便根据报上的照片,制成蒋介石胸像,赠给筹款总会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中国的伤兵和难民。雕像由养正学校校友拍得,赠给母校,安放在校园中。“养正”建于1905年,是新加坡最早的华人学校,为广东的潮州、汕头籍华侨教育子女而办。

    从郁达夫在“星辰”副刊上介绍杜迪希的文章得知,杜初到新加坡时,英文的《海峡时报》(The Strait Times)曾在1939年6月22日刊文加以介绍,后来,统治柔佛州的苏丹曾请杜为爱女用花岗石营建一座美轮美奂的陵墓。杜的得意之雕作《马来少年》,则为英国作家佩恩(Robert Payne)所购藏。

    杜迪希临走之前匆匆举办了一场个人雕作告别展。郁达夫出席了,参加的还有中国驻新加坡的领事高凌百。

    1940年8月7日,郁达夫设宴为杜迪希饯行,席间赋诗一首,即本文开头所引之作。9月16日杜临别前,郁又为杜写了致澳洲华侨的中、英文介绍信。中文信是这样写的“杜迪希(Karl Duldig)先生,系奥国之名雕刻家。此次被希特勒所逐,先来马来亚住,达夫曾与友善,并为介绍雕刻工作。此次去澳洲,深望我国同胞亦能加以爱顾。此间胡文虎、文豹先生,曾乞以为塑铜像也。郁达夫具一九四〇·九·一六,在星加坡”。

    郁达夫古道热肠,乐于助人,而且做事细致,他唯恐华侨居澳日久,已忘中文,因而又把信件译成英文。

    杜迪希赴澳被囚之谜

    笔者原先以为,杜迪希一家前往澳洲,必是有所准备,从容而去,彼地或有亲友可以照拂,或有优惠的工作待遇,如果这样,则郁达夫的介绍信只是让杜迪希多认识几个朋友罢了。可是笔者后来得到的材料,却说明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原来杜迪希一家是被新加坡的英国当局限期离境赶往澳洲,在这样的窘境下,郁达夫的介绍信应该会发生重要的作用吧。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杜迪希一踏上澳洲的土地,就被关禁在丛林的拘留营里,与外界隔绝,做伐木苦工。这样,郁达夫的介绍信,自然就根本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了。

    身为犹太人的杜迪希一家,在奥地利被德国并吞后,飘洋过海流亡到新加坡,那里的英国殖民当局为何如此冷酷无情,要限令他们克日离境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无意中蓦然想起,在杜迪希阖家被强令离境之后不久的1941年12月,美国海军在珍珠港遭到日本偷袭,损失惨重。事后查明,曾有潜伏在珍珠港附近的日本侨民(美籍日裔),为日军窃取情报。痛定思痛,美国亡羊补牢,由罗斯福总统颁发了9066号行政令,把居住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为主)、俄勒冈、华盛顿(较少)各州的日本人(包括入籍美国已一、二代的所谓“一世”、“二世”日人)11万人,统通强迫迁入科罗拉多、犹他、阿利桑那、新墨西哥、爱达荷等州集中看管。

    二战结束以后数十年,美国政府才决定对这些日裔美国人每人赔偿20000美元,并致信道歉。这项工作至1998年8月方才结束。一般被认为在政治上更老谋深算的英国人,在时局日益紧张,新加坡可能处于战线前沿之际,是否会未雨绸缪,把一切可疑的人(包括从轴心阵营来的,哪怕是受其迫害的犹太人)坚壁清野强迫疏散,以杜绝隐患呢?自然,这只是一种揣测。从另一种角度讲,杜迪希一家被迫疏散到澳洲,未尝不是因祸得福。否则,后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攻占新加坡后,他们又要落入轴心国阵营的日本手中,再一次遭到法西斯荼毒了。

    关押丛林苦尽甘来

    杜迪希一到澳大利亚,就被关进一处名叫塔土拉营(Tatura Camp)的拘留所,罚做伐木苦工。那里地处南半球,当时已入夏季,工作条件恶劣。但他不以为意,并有闲情逸致,仅用伐木用的砍斧,化腐朽为神奇,用一段纹理美丽的赤按木制成雕像,神态毕肖,栩栩如生,后为纽卡斯尔美术馆(Newcastle Art Gallery)购藏。

    隔了很久,杜迪希方才获准结束苦役,参加军队。再后来又融入主流社会,在一所中学教美术,达20年之久,并东山再起,举办展览会,在初次展出时,有一个观众提供了告诫,说澳洲人不懂雕刻,搞这一行在这里没有前途的。所幸此人的话并未言中,后来杜“雕”途亨通,卷土重来,他的雕品为纽卡斯尔(Newcastle)、科兹明斯基(Kozminsky)等多家美术馆购藏。他又开始试制陶器。195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澳大利亚举办时,他的陶制人像《摩西》,在维多利亚雕刻家协会获得首奖,并为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购藏。他为许多私人家庭绘制了壁画。他在1960年为墨尔本市圣基尔达路505号的一幢办公大楼所制作的巨型壁画《人的进步》,是他在美术建筑上的丰碑。他亲自到采土场去挖掘粘土,数量竟以吨计,仅此一端,可见工程之浩大。1963年,他接受委托制作铜浮雕,作为《纳粹受害者》纪念碑的一部分,树立在卡尔登(Carlton)。他本人就是纳粹受害者,制作这样的作品,体会自然更加深刻。

    失物完璧归赵

    杜迪希的女儿伊娃(Eva)秉承了父亲长于体育的一面,她在中学读书时就数次获得维多利亚网球冠军称号,结婚后嫁到荷兰,又成为该国的网球冠军,并在1961年参加了英国温布尔登网球大赛。赛后前往巴黎,试图寻找父亲当年装箱发往那里准备参展的雕品。经过有计划的寻找,终于在一个地下室发现了这批雕品,而且装箱原封未动,真是喜出望外。当这些丢落已20多年的失物“完璧归赵”,运到墨尔本归还到老父那里时,杜迪希心中的愉悦之情,更是可想而知。

    思念郁达夫

    这以后,杜迪希每隔数年回新加坡一次,住几天,怀旧访友,他寻找郁达夫,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和郁失去了联系,物是人非,未能成功。他把当年离别时郁所赠的诗篇和他写给澳洲华侨的介绍信,珍存在皮包里。直到多年以后,他才从一位在墨尔本大学任教的中国教授金承艺口中得知郁已经亡故,而且是被日本宪兵队惨无人道地杀害的,不禁悲从中来。

    后记

    1984年,笔者到加拿大进行学术交流,在多伦多大学见到1982年台北版《传记文学》,其中刊有金承艺教授记郁达夫和杜迪希在新加坡的友谊之文章。金在北平读完大学,后去台北,再任教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文中记述了1982年金应杜迪希之邀,到他家去看他为广洽法师所绘画像,像上有广洽题识,及当年郁达夫陪杜同去之事;还记进了杜后来到澳大利亚时,郁所写的送别诗和介绍信。2000年,笔者蒙澳大利亚的莫纳计大学寄赠帕梅拉·罗斯金(Pamela Ruskin)女士的《杜迪希的生平和创作》一文(1966年版)。2003年,笔者又在国立新加坡大学看到郁达夫于1939年11月27日在《星洲日报》“星辰”副刊所撰介绍杜迪希的文章,现综合以上资料,缀成本文。

    相关热词搜索: 赋诗 惜别 达夫 杜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