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美丽的古城堡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时间:2018-12-24 17:06: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个有限的物体,可以让你感悟到一个无限的世界。每一件珍贵收藏品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的空间和内涵,这种诱惑,正是收藏家追求和探寻的动力。    ―― 作者手记   
      端午节中午,我与朋友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走出天津火车站。我们是特地来天津寻访瓷房子的。我向路人打听:“瓷房子怎么走?”“你说是大收藏家的古城堡嘛?前面不远,过海河大桥就到,在赤峰街上嘛。”天津人的“嘛”,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了热情。
      阳光饱满而充足,顽强地穿过大街两旁的绿阴,遍地开着光斑花。突然,一座古城堡式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面前。阳光打在古瓷装帧的墙面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青花瓷的光泽,钧瓷的光谱,还有釉彩的光鲜。
      这座西式五层小楼,被瓷片紧紧地包裹着。两条巨龙自下而上相互盘旋,在楼顶蜿蜒出五个英文字母“CHINA”。龙体字母的左边,红釉瓷片拼贴成一颗大大的五角星。龙体字母的右边,红釉瓷片勾画出三个端庄汉字:瓷房子。冯骥才曾流连于此,铺纸泼墨,留下了“瓷美楼奇”的赞誉。
      瓷房子的主人名叫张连志。
      
      一
      
      站在瓷房子前,让你很容易想到高迪。
      这位西班牙建筑大师因为创造了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而享誉全球。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墙体蜿蜒起伏,整座楼房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高迪极有个性和感染力的艺术行为,矗立起世界建筑艺术的辉煌,创造了巴塞罗那整座城市的美丽。我以为,张连志的瓷房子,正是在高迪西洋式的幻想中,融入了中国元素,彰显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柔美底蕴。
      我们与张连志漫步在瓷房子里。
      推开栅栏,走过瓷片铺就的院落,踏过汉白玉石雕砌成的台阶,一只明代的墨绿色瓷狮子迎门而立,做工精美,鬓边毛发丝丝可见。据说,瓷狮子曾经是一对,在段祺瑞府前站过岗。可惜另一只在战火中毁掉,现在只剩下这只孤品。张连志说:“这里的东西,随便拎出来一件,都会有几百年的历史,我要让现代人与历史在这里进行亲密接触。”
      2002年初,已在收藏界赫赫有名的张连志,突然在天津闹市区的赤峰道买了一幢法式小洋楼。当时天津这样的小洋楼非常多,一律的扇形窗、罗马柱和石头墙。面对小洋楼,人们都会很自然地产生一些感慨。因为这些小洋楼总是和近现代史上那些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墙头上残留着他们的印迹和故事。
      张连志的小洋楼,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与当年张学良将军的府邸一箭之遥。四周树木成阴,闹中取静,有着很优雅的人文环境。然而,张连志并不想让小洋楼成为自己的寓所。他设想,如果用古瓷将小洋楼包裹起来,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他试着将瓷片贴在院墙上,发现效果很好。紧接着,他又将瓷片贴在屋子里,感觉更好。
      张连志果断决定,打造一座瓷房子。一只古瓷瓶,最少也要上万元,灌上水泥,垒在墙上。工匠师傅们有怨气,这分明是在糟蹋钱嘛!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来了,他似乎很欣赏张连志的做法,他建议用瓷片贴壁画,让颜色各异的瓷片组成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名画。张连志采纳了,却难坏了工匠们。就《鹰松图》而言,雄鹰的羽毛蓬松乍开,瓷片要按照原画的笔锋细腻展现,需要在上万片瓷片中寻找合适的。最难的是,要表现一根根羽毛,就要在一个瓷片上用机器磨出许多粗细分明的线条。工匠们暗地里骂张连志是“疯子”。
      在邻居们好奇和日复一日的关注下,小洋楼披上了古瓷片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起来。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宋代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现代张大千的《荷花图》、齐白石的《知鱼图》,还有毕加索的《自画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名画,都一一再现在这座瓷房子里。工匠师傅们看到了自己的杰作,兴奋了。这些用瓷片创造的名画,有着鲜明层次感和舒展的空间效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工匠们说,张馆长是大大的行为艺术家,咱们就是大大的艺术工匠啦!
      张连志说:“别看这些都只是碎片,只有真正懂得这些碎瓷片的人,才能理解中国瓷器真正的意义。”他给我报出了有关瓷房子的一连串数字:一万三千多件古瓷瓶、瓷碟和瓷碗,四亿多片古瓷,二十多吨水晶和玛瑙,三百尊石造像。瓷房子所用的瓷器,涵盖了中国历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其中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彩等各个时代的精品。
      当人们再次面对这座昔日的小洋楼时,时空已被无数的瓷片和瓷器隔开,又慢慢拉近;许多尘埃般的记忆渐渐远去,又轻轻返回,给人带来无穷的遐想空间。历时六年,张连志用实力和智慧完成了他以瓷片为设计符号的古典梦幻之旅,搭建起一座行为艺术的美妙世界,中国式的古城堡和美丽家园。
      张连志将他精心打造的瓷房子命名为:中国古瓷博物馆。
      
      二
      
      我与张连志一见如故。
      他身上的文化感觉和艺术家气质非常明显,爽朗,坦荡。交谈中,他单纯,随和,不时畅怀大笑。也许在公众眼里,他是一个投资人,一个收藏家。而我认为,他的艺术气质提升了人格形象,使他有着一种不同于其他商人的品位,多了一份飘逸的精致,一份骨子里的从容。
      张连志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天津。祖上是个文化世家,生活十分富足,有收藏文物的家传。小时候他玩的是意大利制造的铁皮坦克,听的是母亲陪嫁时带过来的西洋八音盒,睡的是全铜骨架的钢丝弹簧床。如今,这些东西全收藏在瓷房子顶层的小展室里,他要让儿时的记忆和幸福停留于此,潜心地营造着一种温馨与浪漫。
      张连志形象地说:“人生就是由一片片‘碎片’组成的。”张家人似乎从来就懂得“碎片”的含义,不知何时开始,张连志的父亲就已经在默默收藏瓷器和碎片,这些瓷物形态各异,顽强地残留着自己的故事。张连志家的瓷物,有他的收藏,也有祖上的家传。
      天津建卫后,往来于海河的船只,许多是为皇家进贡的。那些进贡的物品中少不了瓷器,而进贡给皇上的瓷器是不能有一点点瑕疵的。在长途运输中,瓷器难免有破碎。若将破损的御瓷送进宫,轻者法办,重者要砍头。这些破碎瓷器,只能由造办处摔碎密埋起来,取吉祥之意,名曰“岁岁平安”。当年海河里破碎的瓷片都密埋在天津三岔口。
      随着时光的流失和河水的冲刷,三岔口地下的瓷片不断地暴露出来。不知从何时起,张连志的父亲成了三岔口的常客,沿岸人家、船工们捡到瓷片都会送到张家来,因为可以从张家换到钱。古话说,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张家有许多瓷片,也就意味着有了许多财富。在张连志的记忆中,父亲对古玩的收藏醉心痴迷,母亲的陪嫁品也有好多古董,当时家中不仅有大量有瓷器、瓷片,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古画、石雕和精美的明清老家具。
      历史往往很随意。完整的东西转瞬即碎,破碎的东西,也可以恢复成出人意料的“完整”。十年浩劫,在破“四旧”的打砸抢中,张家的古物毁于一旦,有许多东西眨眼间成了别人家的。幼时的张连志跟着母亲上街,母亲会指着街道两旁橱窗里物件说:“这是咱家的,那也是咱家的。”每当听到母亲痛心的念叨,张连志的心在滴血。他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赚钱了要把这些东西重新找回来。
      1981年张连志开始走向社会自谋生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帮人在暗室里卷胶卷,暗房里只有一点幽暗的绿光,眼睛是看不清的,靠的是手和心的感觉。后来,他还常年往返广东、香港,买卖过布匹、黄金,甚至还远赴蒙古开过美容店。张连志记得,手中有了余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100多元钱,从旧货店里买回了一把旧式红木椅。这是他收藏的第一件古董。母亲认定这是自家的东西,手不停地抚摸着红木椅,眼含热泪开心地笑了。她深深感到有儿子的幸福。
      就这样,出于让母亲高兴的简单目的,张连志将家传的痴迷与执着继承下来。父亲教他看老家具的气质,体验古瓷器的手感。母亲教他低调做人,诚实守信。家中开过信托商店,在古物满眼的店堂里,张连志跟着父亲见多识广,最终炼就了一双好眼力。
      1991年夏天,张连志在频繁的广东之行后,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所有的生意,以自家26平方米的住房,开起了天津第一家经营活海鲜和粤菜的餐馆,取名“粤唯鲜”。虽然只有6张餐桌,但厅堂里摆放着的几件红木家具,好看而抢眼,颇有几分典雅。由此,张连志的餐饮生意一路顺风。
      那年,已定居加拿大温哥华的张连志被一家古董店粘住了脚步。一件残破的花觚打动了他,尽管品相差了点,他还是爱不释手地买了下来。不久,当他在西雅图的一家古董店翻拣瓷片时,总感觉有几块小瓷片很扎眼,便买了回来。到家后,他拿出那几块碎片,果然与那个在温哥华买回的破口花觚吻合得天衣无缝。张连志为自己的眼力和运气惊呆了。
      张连志发现,海外市场有许多中国流失的宝贝,他决心让那些国宝一一回到祖国。张连志的收藏境界很自然地融入了浓浓的爱国之情。他先后卖掉了在加拿大的两套海边别墅和天津的三处房产,从海外抢救回大量文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张连志为从美国买回一尊流失的佛首,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一路饿着肚皮从美国到达香港。他调侃地说:“肚子虽饿,但心底快乐,收藏就是我的精神食粮。”就这样,二十多来,张连志收藏的古董堆满了4个大仓库。
      
      三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悲剧是把美的东西砸碎了给人看,在赞叹那美好的时候,悲剧已经开始了。有人说,张连志的瓷房子就是一个损毁文物的悲剧。
      站在瓷房子的“平安墙”前,讲解员告诉我:“这个仅十余米长的围墙,用了六百三十多个古瓷瓶,而且大都以元青花为主。”平安墙上大小不一的古瓷瓶,如同将要出征的士兵,听从将军的调遣,忠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瓷瓶与瓷瓶之间的缝隙,都已用水晶、玛瑙填死,每个瓷瓶里都填注了石膏、糯米和蛋清的混合物,瓷瓶不空,才能坚实与坚固。
      张连志说:“有人说我疯了,把这么珍贵的瓷瓶都粘在了墙壁上。可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收藏了许多东西,摆在家里仅自己欣赏有什么意思?我要让大家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再说,这也是文物传承的最好办法,与墙体融为一体了,就丢不了了。”在张连志看来,瓷房子不仅仅是随性所至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份文化标志。
      我用心体会张连志的感觉:博物馆冷冰冰的玻璃柜里绝对无法呼唤出这些碎瓷的灵感,惟有让碎瓷与手掌接触,你才能感受到着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荣光。微微扎手的瓷边与清凉温润的包浆,是一种搔到痒处的舒服与畅快。
      对待瓷房子的态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冯骥才说:“艺术是可以讨论的,越讨论它就越有价值。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时代,什么奇怪的想法都有可能实现,正说明瓷房子是当代的艺术。这是过去中国所没有过的。瓷房子的设计师对瓷爱之太切,他用张扬的手法,寻求和别人共享。”
      我欣赏冯骥才先生对瓷房子的宽容态度。我以为,收藏的理念和方法多种多样,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有人喜欢将藏品放在里屋,有人喜欢显摆在客厅,也有人借用博物馆来陪衬自己的藏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藏品放进了流通领域,让愿意脱手的东西变成货币。可以肯定,张连志的收藏表现很另类。
      我们不妨试问一下:当你慕名而至,走进这座眼花缭乱的瓷房子时,你是叹息,还是敬佩不已?当你坐在清代的木椅上,触摸着一座座高古的石像,仰望着清代“皇恩浩荡”的匾额,聆听着乾隆年间的古刹钟声时,你是赞美,还是俯首沉思?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在讲述着历史:末代皇后婉容的梳妆台、钦赐登仕郎的匾额,还有在段祺瑞府前站过岗的三彩琉璃狮⋯⋯置身于这悠长的时空隧道里,呼吸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气息,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和境界?你难道说没有乐趣和意义?
      在两个镶嵌于墙体里的官帽筒前,张连志收住了脚步。官帽筒身上有锔过的痕迹,昭示着它年代久远的沧桑。张连志告诉我,他小时候母亲经常让他拿着那些破损的瓷器找老师傅修补、钻眼、打锔子,然后,高高兴兴地将锔好的瓷碗捧回家。拿出门的是“破碎”,拿回家的是“完整”,这是他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如今,张连志仍然十分喜欢锔过的东西,他时常把锔过的普通瓷碗拿到手里把玩,就像在抚摩过往的时光。
      我问张连志:“旧时,一只瓷碗破裂了,你都会请人锔上。听说瓷房子屋脊上的那只金黄色的瓷瓶是唐代的,仅存世两件,而另一件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你却将它打上窟窿、穿上钢筋,这是破碎还是完整?”
      张连志哈哈大笑:“破碎与完整,是一个哲学命题啊。众所周知,任何一物件从完整到破碎,很容易,可是从破碎重新走向完整,却要经过漫长的坎坷与磨砺。文革中,我们张家有过破碎的痛楚,那是真正的破碎。瓷房子的瓷器只是局部破碎了,但获得了整体上的完整。”
      张连志以其独特的智慧阐释了这道哲学命题,令人耳目一新。
      
      四
      
      张连志是位精明的儒商。
      张连志的乐趣在于,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物养物”的收藏之道。他创造性地将“吃”与“看”相结合,视自己的收藏为“秀色”,让食客一并餐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物与餐饮”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独创一片天地。
      眼下,张连志除瓷房子之外,他还拥有华蕴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和古雅博物馆。这三家博物馆都是靠经营餐饮食品而生存,归属于张连志的粤唯鲜餐饮集团,被誉为“能吃的博物馆”。三家博物馆各有侧重,共收藏文物两万余件,营业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2002年2月,粤唯鲜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收录为吉尼斯收藏文物最多的酒家。
      华蕴博物馆,陈列着西周至清朝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陶瓷器、木雕和石雕,以及北魏、北齐、西晋、南北朝等诸多高古石佛造像。馆藏文物上万件,藏品之盛,令人叹为观止。华蕴博物馆的地下室,是一所独辟的石头酒吧,开创了世界石文化的先河。隽祯博物馆,展示着明、清时期贵重的木器家具,共有三千多件。简朴优雅的线条,清俊温和的色调,给人一种古雅之美。古雅博物馆,布展着近代与现代国内外各种样式的枪支,有较高的军事学术价值。
      张连志从来不认为这些收藏是自己的。他有一个愿望:想将他收藏的三百多尊古门墩捐赠给铁路,以“北京的记忆”为题,摆放在北京南站候车大厅里展览,供人观看欣赏。这样既可提升现代化火车站的文化品位,又可以让古老与现代直接碰撞交融。他再三强调,这些古门墩是石头的,是可以让旅客直接用手感受的,这种感受一定很美好、很舒心。
      告别时,我好奇地向张连志询问:“听说有国外财团要以天文数字买你的瓷房子?你却拒绝了?”张连志点了点头:“我不会卖的,它永远属于我们中国。”
      为了这座瓷房子,张连志不仅付了巨额的金钱,而且还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瓷房子施工期间,张连志近乎着魔,常常半夜三更从睡梦中惊醒,一有灵感就匆匆奔往瓷房子。这天深夜,张连志来到瓷房子,迈步上楼时,咣当一声,踏空了楼板,他坠落跌倒。张连志瘸着腿来到医院,开了点止疼片。三个多月后,他仍然站起不来。到医院拍片,医生说,你这腿骨折过啊,没复上位,错着长上了。自此,张连志走路开始一平一仄。
      张连志是一个古道热肠之人,充满着爱心。如今他已担当了十多个社会职务,但他最看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这个官职。他和他的粤唯鲜餐饮集团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中国的慈善事业,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关爱。他曾经多次公开说:“瓷房子不仅是我的家,而且是中国残疾人永远的家。”
      是啊,这是一个大家,一个神圣的家。

    相关热词搜索: 城堡 美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