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王音:总在思量画外音】画外音

    时间:2019-01-02 04:47: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偶尔瞥一眼王音的绘画作品,可能会于不经意间滑过去,因为他的画似乎并不好看――不仅不抢眼,甚至更谈不上养眼。不过,让我多少感到意外的是,他的画却总是可以让人忍不住回头去再去看上几眼,因为其中似乎隐隐藏着让你还没能发现的东西,画作本身更象是画家所设计的一个谜面,谜底却不在画作里内。
      这里,我们不妨从王音本人和他的朋友们关于绘画及其创作的言说中,来寻找这些谜底。
      
      “我喜欢绘画在当今倍受冷落的境遇”
      
      现在画画的人很多,但真正把绘画当成一门学问来琢磨的,可能从来就很少。在我问王音他会怎样来判定一张好画或一张好看的画的时候,他说:“一个好的画家并不一定非要画画得好。一张好画应该是能够体现出,画家对于这一艺术形式的表达可能性的把握与掌控能力。”他还曾在一次访谈中说:“绘画在整体上是一种不那么时髦的东西,这是我之所以会看中它的缘故。它的特性比较适合我。”而王音在他的字里行间,之于此也有着更为清晰的表达:
      “我喜欢绘画在当今倍受冷落的境遇,在我看来,绘画的‘过时感’可能恰恰成为它画在今天存在的意义,它在以这样的方式发人深省,激动人心。我这是在说,绘画正在回复到它本应有的充满活力的自言自语式的吟咏独白的角色之中。我以为,这是今天绘画存在的真正价值,所以,深处的我在力图使自己的工作能够证明这一看法。”“在我看来,绘画可以不在已有的风格和样式面前止步,甚至可以丧失掉某些风格与样式,可以是没有符号标志的;绘画也可以是以朝秦暮楚的方式来表露心迹,畅所欲言,甚或可以变得缺乏创见、粗劣以及追求失败的形式。当然,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使绘画更富于挑战性。其实,绘画本应该挑战那些固有的认识和习惯,挑战那些已渗入人们意识内深处的变得僵硬、秩序化了的东西,并挑战它在展厅与客厅间的安娴的品格与淑女一般的脾性。”
      
      在王音这里:“作为艺术家每天一定都会与现实发生摩擦,就我个人来说,我总是想用一种方式将这种现实给自己的触动呈现出来。”而他的呈现就是他的工作。他说:“我的绘画经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是一个阶段,2000年至今又是一个阶段。1988年大学毕业后,我觉得自己是在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就是我试图做某种比较个人化的、非中心的边缘性的东西。我的目的是尝试呈现出一种被忽视的地域性特质,我常说它带有某种口音。”
      
      “八十年代北京是个令人激动的地方”
      
      不少人喜欢王音提到的“口音”这个词,它是一个形象而到位的描述,有着可大可小、可多可少的意味蕴涵其中。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有口音的,它透露着我们的来处。那么,王音的“口音”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画画之于王音而言,从小就不神秘。在青岛美术公司工作的父亲,当年身为中央美院附中的学生却未毕业就出走,也可谓是有着一抹传奇色彩的人物。因为当时周围的人都画画,在这样的氛围中,画画大概也就成为王音自然、必然或当然的选择。同几乎所有从外地“进”京的艺术家一样,王音也说:“来北京对我来说是挺重要的,我在青岛长大,小时候看到过好多海军军人,就是没有看到穿黄军装的,而北京就有很多。北京到处都灰蒙蒙的,我挺喜欢。我1983年来北京读本科。八十年代北京是个令人激动的地方,有很多人,有很多的想法。当时我想考中央美院,但因只招两个名额,所以就选择了中央戏剧学院,他们当时有八个名额。考完了也没多想,后来得到了通知还挺奇怪,怎么就考上了?”“八十年代属于知识的狂欢时期,所有人都很兴奋,都在思辨,可却不知道为什么而辩。我们读书的时候不断地扬弃和接受一些思想,从王国维、李泽厚,到萨特、尼采等。”
      
      “古今中外,都有认祖归宗一说”
      
      如果说,青岛、北京和八十年代以及圆明园,都是王音作为艺术家的极其个人化“口音”形成的背景。那么,就他的作品而言,他一直尝试的ezhanhi口音”形成的背景。那么,就他的作品而言,他一直在的那种绘画语言的“口音”,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中,或者说绘画是在怎样的经验中生发出来的呢?对此,汪民安在《如何“重现”绘画经验?》一文中,就王音的绘画方式和王音的作品,就有着清醒的梳理与解读:
      “王音的方式,是要寻找一种有活力的绘画可能性,要在绘画中重新点燃自己的激情,这就务必要寻找另类路径,只不过这条路径并非当时大多数人选择的“新的”西方路径。相反,王音不合时宜地从中国“老的”路径中去寻找。……王音的目光不是盯住西方,而是盯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人传统。……就绘画现代性而言,他从现在出发,一步步地逆向地推论其“起源”何在;就个人而言,这样的谱系学问题或许就是:我的绘画经验来自何处?我为什么要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我为什么要这样绘画?那么,就整体而言,当代中国绘画(油画)经验又来自何处?当代中国绘画(油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形态?中国的绘画现代性又是怎样植根于整个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内在进程之中的?”
      “王音的绘画非常冷静,非常理性,甚至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的话――对现时代视而不见,他的目光总是专注于绘画史上的过去,而不是社会生活史中的现时。”“至于专注于绘画史上的过去,在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对现世进行回避,而是探讨现世的另一种方式:研究过去,也并不是要沉迷于过去,要在过去中玩味和流连忘返,相反,研究过去,就是要力图解释现在:现在是怎样从这个过去一步一步地蹒跚而来的? ”
      王音在谈到1993年创作的自己《小说月报・在路上》时,就曾提到:“我当时觉得,古今中外,都有认祖归宗这一说。我开始问自己,是哪些东西给我以影响呢?我又怎样转换影响我的东西?这是我89年后的一个想法。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的“小说月报”系列,自然多了一些生涩的气质,好像开口说话就有了某种口音一样。”而在谈到作品《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时,他还说过:“我们这一代画家,可能都是从苏派模式的绘画体系入手的。对于我这是一块涂抹不去的刺青,深深印在皮肤上面,多少年来与我形影相随――我长时间以来一直在用同一个方式来面对这张‘已失效的身份证’。”
      他同样也谈到过:“我们在回应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现实。现实不是简单的此时此刻,现实是在历史中的,我非常不赞同表述现实就是一套语言和一套系统或只是一种价值观。因为这样不能提升个人对生命的感受,也不够尊重自己和现实。”
      这种种的画外音,也让我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作为观者的我们,倘若没有绘画史,至少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的知识背景,或许是不太可能于王音的绘画创作中直见性灵的。然而,正如画家本人所说:“给画最好的品质,在于总有人想不透的东西,顽强地隐于画面中不出来。”也就是说,“艺术给予我的东西要远大于我所做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相关热词搜索: 画外音 思量 王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