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马芙蓉:在职业中寻找快乐 马芙蓉

    时间:2019-01-11 04:30: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个医务工作者,他的博爱、他的宽容、他的温暖、他的良善之心,与他身边的患者时时都是息息相连的。医生与患者心灵的亲近将会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激励和催化作用。医生治疗的不仅仅是患者身体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温暖和慰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马芙蓉语
      
      走在寻索的路上
      
      记者的笔下,是一位职业女性的心灵之语。自从22岁走进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来,她便沉浸在这条长路上,用心地走好每一步。在她身后,深深浅浅的足迹,证明着她的勤奋和执著,以及收获的丰硕。
      记者:马教授,您应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这是从您的网站上看到的信息。
      马芙蓉:这要看从哪个方面来断定。
      记者:学术方面?
      马芙蓉:丰富多彩这个成语是夸张化了的,其实,不论是谁,特别是在学术方面,永远是无止境的。
      记者:因此,有一天,你把眼光投放到了国外。
      马芙蓉:国内与国外,在耳鼻咽喉领域各有千秋。走出国门,重在开阔视野,取长补短。
      记者:在异域做访问学者的经历,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术上留下的记忆肯定是极其深刻的。
      马芙蓉:第一次是在1996 年,我去了德国,在科隆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师从于德国著名的面神经专家E.Stennert 和O.Michel 教授。
      记者:这应该是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马芙蓉:在这里,我匆忙地度过了紧张而有序的半年时光。在那些日子里,我的心灵非常愉悦,因为,我感觉到了一个丰富的存在,其实是很让人舒心的。
      记者:从您的语言里,我似乎看到了学术的诗意化,这是一种超然,学术和心灵的超然。
      马芙蓉:这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认知,其实学术不是枯燥的,学术的背后有着五彩斑斓的人生意义。
      记者:正是这种对学术的执著追求,后来,您又一次远赴瑞士,开始了新的学术之旅。
      马芙蓉:2000 年,我又一次强烈地受到了新的国际医学思潮的诱惑,毅然远赴瑞士,再一次踏上了异域的土地,在苏黎世大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钻研电子耳蜗植入技术及耳神经外科技术,并在世界耳神经科学之父、著名的耳鼻咽喉科权威Ugo Fisch和Thomas Linder教授的指导下,获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之后,还被聘为苏黎世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邀嘉宾,教授颞骨解剖知识。
      记者:在瑞士的经历,是否更加丰富多彩?
      马芙蓉:在瑞士时,除了尽最大可能地出去领略西方的文化和史迹外,我更是把专业的学习和完成我的博士论文课题的研究放在首要位置。我的博士论文课题是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器,探究在新鲜的尸头标本上声音是如何在听骨中传导的,如果替换成人工听骨,声音传导的有效性如何等等。
      记者:这一次收获颇丰。
      马芙蓉:是的,尽管远离家乡和亲人,备受异域陌生生活的折磨,但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倔强性格支撑着我,让我撷取了异域新的医学理念和技术,我像一个收获了整个秋天的农妇,背负着沉甸甸的硕果回到我们的国家,并把这些崭新的医学元素运用到我的医疗实践中,为众多患者送去福祉。我心里是幸福的。
      
      科研,与同行齐肩对话的主题
      
      记者:据了解,北医三院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在国内起步是比较早的。
      马芙蓉:是的,特别是在耳聋、耳鸣和眩晕的研究方面。我们属于学院派,曾发表过多篇国内高水平的临床科研和基础科研文章,科室有严谨、求实、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和研究传统,非常重视科学研究。
      记者:据我了解,现在这个科室,其实还承担着多个方面的任务,比如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等。我们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在一些领域,我们的诊断水平、手术技能以及科学研究,可以说是一点儿都不逊色。
      马芙蓉:可以这样说,我们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些领域,学术水平已经和国际同行相当。因为,作为北医三院这样的三级甲等医院、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我们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水平,因此,我们就要不辜负“国家队”的声望,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高尚品格和情操,必须拿出自己的尖端技术和成果,这就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医疗、教学、科研、科室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层面打造自己,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层面上。
      记者:同时,还能与国际同行齐肩对话和交流。
      马芙蓉:对,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其实,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做到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我们的耳科诊治技术。每当我和一些国际知名专家如Ugo Fisch教授等进行学术交流时,他们对我们的技术和水平是很欣赏的。他们说,中国人的手上功夫好,手巧,手术漂亮。他们对我们的那种真诚的赞赏时时溢于言表。我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学者之一,深深感悟到了我们国家的医疗技术和学术水平,在国际上有我们中国学者的地位,这常常让我心里流淌着幸福、愉快和自豪。
      记者:据了解,在科研方面,你们很重视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如利用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科院化学所等我国一些高水平科研机构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眩晕、耳鸣、耳聋和嗅觉障碍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指导作用。
      马芙蓉:我曾经重点在耳蜗微循环和中耳传声机制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博士论文的题目就是在新鲜颞骨制作的标本上研究耳硬化症手术中影响声音传导的因素,受到了瑞士同行的高度评价。回国后带领我的学生们研究了尸头中影像学与手术中解剖参数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找到在手术前就能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有价值的影像学参数。同时在临床中探索一些新的、创伤小而患者受益大的手术术式。今后微创和最大限度地保存、重建功能是我们在诊治疾病时所要恪守的原则。
      记者:在内耳微循环的研究方面,您成就卓著。
      马芙蓉:谈不上卓著。近年,我科运用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一氧化氮合酶在耳蜗的分布及内耳缺血、噪声暴露等条件对其在耳蜗表达的影响,并有了一些突破。
      
      我一直在追求完美
      
      记者:作为科室主任,又作为女性,对于工作、对于事业,有着诸多方面的障碍,但您在多个方面兼顾得几近完美,是很多女性都做不到的。
      马芙蓉:我是一个女性,我柔弱的骨子里其实也凝结着刚性。我和其他男性一样,都在努力地撑起一片天空。我柔情,有时不乏粗犷;我细腻,有时又不乏豪放。其实,我也常常解读自己,我在自己的事业上还有哪些不足?前人为我们铺就了很多学术坦途,我们走在这条路上,心里时时有一种情愫在鼓励自己,时时提醒自己还应不断自我超越,因此,我总是不断地寻求完善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支点。
      记者:接任科室工作以后,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马芙蓉:感到了肩上的担子非同一般,有压力。因为这是全国同行非常瞩目的一个很高的学术平台,前辈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向前迈一步,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和责任。勤能补拙,我只有用超出常人的付出带领大家一起奋斗了。所以,我首先注重科室文化和凝聚力的挖掘,后来整个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科室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耳鼻咽喉科李哲生、李学佩主任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耳科学人才,这是有目共睹的。您作为新的掌门人,接过了接力棒,为我国的耳科学人才的梯队建设作出了很多贡献。
      马芙蓉:我们科室作为国家级的医学博士点,为我国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我在2006年获得北医优秀教师称号。我科年轻医师在北京市高校青年教授授课比赛中获大奖,我科连续多年都被评为北医三院教学优秀集体。如今,我们有5位老教授还在出专家门诊,中青年专家有13位。他们个个都是最棒的。
      记者:对于自己的团队,有没有比较独特的标准和要求?
      马芙蓉:我的团队成员必须具备三种素质,那就是有理想和抱负、有高尚的情商、有丰富的潜质。不积极进取、没有爱心、缺乏潜能者,不可能做好工作,这道理不言自明。
      记者: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马芙蓉:我一直在追求完美,我们的团队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德行上有目共睹,学术水平有目共睹,我们科室出色的文娱生活也是有目共睹,在我们医院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中都收获了不菲的荣誉,这些都在证明着我们这个团队的精神风貌和医学灵魂的闪现。可以这样说,我们北医三院的耳鼻咽喉科集结的人才都是最优秀的,不论在医疗实践,还是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应该是代表了国家级的水平。我们视野的广度、深度以及我们的科研项目都是具有前瞻意义的。
      
      智慧且温暖的心灵
      
      记者:有人说您是铁姑娘,有人说您是女庄主,这些称呼,无疑都是对您的褒扬。
      马芙蓉:女庄主也罢、铁姑娘也罢,我挑起了耳鼻咽喉科这个大梁,责任在肩,使命在肩,我没有理由不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智慧。在这个舞台上,科主任就是这个节目的导演,节目能否漂亮、能否让观众满意,就看导演能否把每一个演员的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要考验这个导演的谋略和智慧了。
      记者:在学术领域里钻研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浮躁过?
      马芙蓉:我一直很单纯,至少在2000年以前是这样,因为我一直生活在追求事业的真空里,出污泥而不染,但这种学术的单纯并不代表我是柔弱的,或者是空乏的。我的心灵是纯净的、细腻的、丰富的、平和的,不渴慕繁华和张扬,这么多年的积淀和锤炼让我变得渐渐成熟。
      记者:您总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着国家和社会,这种思想境界,应该是很多医务工作者应该追求的境界。
      马芙蓉:我常常想,自己在医学学术上的收获,都是国家和社会给予的,患者给了我很多机会,没有他们,我谈何技术和荣誉?因此,我应该回报这个造就与历练我的这片热土,这种感恩的心态,常常使自己在心胸内荡起激情。我喜欢我的工作。我从事了20多年的这份工作让我快乐。
      记者:这份快乐促使您把每一个患者看成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
      马芙蓉:我对我的每一个病人都有着深深的感情,也希望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把病人看成是自己的朋友甚至亲人。病人来到医院看病,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医院,为了病人明天的微笑和家庭的幸福,我们有责任与他们一同度过难关。
      记者:医生这个称号应该是和病人的安危捆绑到一块的。
      马芙蓉: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在和病人一同抗击疾病。我们必须用最科学、最精确、最完善、最严谨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治疗身心的苦痛,这样的追求是催动我不断探索的永恒的力量。我特别喜欢和谐这个词。与病人的和谐交流与相处,我认为非常重要。病人就是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理想和生命的伟大,希望会强烈地、快速地复燃。他们在和谐精神的感召下,一天一天远离病痛的折磨,这对于病人和医生,都是很幸福的事情。因此,我们致力于打造和谐科室,致力于为患者建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目前,令我欣慰和快乐的是,我们这个团队达到了这个境界,在修炼并架构这个境界的过程中,虽然艰辛,但我们感悟到了人性的美好光辉。
      记者:对于您的团队,据说您始终站在一个广义的文化层面来进行锻造,不仅要求他们有良好的医疗技术和学术水平,还要求他们同时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马芙蓉:没有医德,那会更害人。一个医务工作者,他的博爱、他的温暖、他的宽容、他的良善之心,与他身边的患者时时都是息息相连的。医生与患者心灵的亲近将会对患者的康复起着极大的激励和催化作用。医生治疗的不仅仅是患者身体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温暖和慰藉。我想,这才应该是一个好医生的标准,虽然这个标准在任何法律条文的字里行间,都没有强制性的文字体现。
      记者:患者的康复会给您带来振奋和愉快。
      马芙蓉:我在这种振奋和愉快中看到了真实的自己,看到了自己盛开着的理想和收获,这种职业的快乐让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记者:一个很残酷的话题是,在多年后,您会有退休的那一天,试想一下,退休后会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马芙蓉:我心里说,在工作上,或许我永远都没有退休。学术研究将会一直伴随我,占去我退休后的一半时间。这没办法,已经习惯了。这就像物理学里的“惯性”一样,没法停下来。喜欢工作、善于从职业中寻找快乐的人,她永远都停不下来了。

    相关热词搜索: 芙蓉 寻找 职业 快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