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道德哄客:聒噪的大众文化|聒噪

    时间:2019-02-06 04:34: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著名文化批评家,代表性著作包括《燃烧的迷津》、《逃亡者档案》、《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等。      我甚至认为,互联网作为超级诊疗室的功能,必须长期保留下去。但我心中还是满含着这样一种企望:哄客的社会关注焦点,应从小人物的道德事端上移开,投向更为重要的领域,对民权、宪政和社会改革,理性地喊出自己的宏大声音。而这才是撑起未来中国的正确支点。
      
      互联网上的“道德哄客”
      
      一个化名“铜须”的男人,突然成为互联网最吸引眼球的人物。2006年4月13日,在“猫扑网”旗下《魔兽世界中国》论坛,一位悲情丈夫声称自己的妻子幽月儿有了外遇,并且公布了妻子和情人长达五千字的MSN对话,慷慨激昂地痛斥与妻子有染的小人物“铜须”,随后,数百人在未经事实验证的前提下,轻率地加入网络攻击的战团,其中有人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天涯网站也贴出《江湖追杀令》,发布“铜须”的照片和视频,“呼吁广大机关、企业、公司、学校、医院、商场、公路、铁路、机场、中介、物流、认证,对**及其同伴甚至所在大学进行抵制。不招聘、不录用、不接纳、不认可、不承认、不理睬、不合作。在他做出彻底的、令大众可信的悔改行为之前,不能对他表示认同。”
      在短短数天之内,这支“哄客游击队”发展到了数万人之多。人们搜出“铜须”的真实身份和地址,用各种方式羞辱其尊严,把他逼出大学校园,甚至迫使其家人不敢出门和接听电话,令当事人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为了平息事端,“铜须”用长达六分钟的视频来否认桃色事件,而那位“受害者”丈夫,也承认对其妻子红杏出墙的说法多有不实之处,从而请求网民取消追杀,却都无法平息这场惊天动地的骚乱。
      中国拥有悠久的道德民兵传统。只要查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将所谓通奸男女游街示众,甚至动用私刑加以杀害,乃是中国道德审判的基本样式。2005年6月,一群在温州打工的贵州民工,为“惩罚”族内通奸者,居然动用“家法”和“私刑”,将“男犯”乱刀砍死。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四九社会主义运动”和“八六新启蒙运动”的反复清洗,旧伦理竟然继续保持着鲁迅所描述的“吃人”本性,重写了21世纪中国伦理史的黑暗一页。
      民众利用互联网获得了话语权,这是一个值得欢呼的伟大事件。上亿网民的加入,为中国公共言论平台的建构,奠定了强大的算术基础。但点击率基数不仅是一种数字游戏,而且意味着这种广阔的哄客意志,正在成为影响转型社会的微妙力量。
      然而,婚外恋是情感(生活)的再选择问题,其中包含大量外人难以分辨的暧昧是非,只能由相关各方依据良知和法律自行协调解决,任何来自外部的民兵式的粗暴干预,包括简单生硬的“道德罪”定性,都可能构成对平民个人权利、名誉和自由的侵害。只有那些克林顿式的政客,才需要承担特殊的伦理义务并接受公民监督。这是先进社会的伦理公约,也是衡量各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而“受害人”公布“疑犯”的个人隐私并煽动社会仇恨,更是对现代民法的直接触犯。
      被追杀者的“恶劣态度”,据说是点燃网民怒火的最大根源,而只要回溯历史就不难发现,以态度入罪,曾是中国司法的一大特色。文革期间到处张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标语,以后延伸为审讯室的主要标识。基于所谓“态度罪”的违宪和违法,随着法制理念的更新,这种审案方式已被公安司法系统所置弃,但它却在某些哄客身上得到了传承。毫无疑问,哄客并未掌握最新的法理工具,而是握住了一件生锈的专制主义兵器。
      把章子怡出演艺妓事件、虐猫事件和铜须事件当作网络民主的正义表达,更是一种常识性的谬误。民主必须以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为逻辑前提,而每个人的自由,又必须建立在不侵害他人自由的基础上,这种连锁逻辑,才是建构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石。任何剥夺个人自由的民主,都是非正义的民主,并且必然会制造出民主的敌人。文革就是“大民主”的反面例证,它向我们发出了沉痛的历史告诫:没有自由和宪政的民主,只能戕害人权,引发大规模的专制主义灾难。
      少数中国哄客也激烈反对海外媒体的批评。这种对国际舆论的畏惧,正是狭隘民族主义的情感反应。有哄客宣称,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道德标准,这跟在人权问题上强调“民族特点”,其逻辑如出一辙。既然我们坚信人性和人权是普世的,那么衡量人性的伦理标准,就应当是全人类和全球化的。建立这种普世的价值理念,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才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前提。
      我们既要坚定地捍卫匿名制和网络言路自由,又必须指明互联网言论的偏差,以确保这种自由不会被人以“恶弊”的名义收回。是的,愤怒、宣泄、力比多的转移、以及在道德崩溃状态下对维系道德的无限渴望,这些都已成为附加于互联网的美妙功能。对于这种临时的、过渡的、转型期的哄客心态,理应给予必要的理解。我甚至认为,互联网作为超级诊疗室的功能,必须长期保留下去。但我心中还是满含着这样一种企望:哄客的社会关注焦点,应从小人物的道德事端上移开,投向更为重要的领域,对民权、宪政和社会改革,理性地喊出自己的宏大声音。而这才是撑起未来中国的正确支点。
      
      被征用的肉身叙事
      
      继卫慧、九丹、木子美、竹影青瞳、赵凝和芙蓉姐姐之后,身体叙事的主流正在不断派生出各种新的流派。从“宝贝派”、“日记派”、“裸身派”和“巨胸派”到“菊花姐姐”单手创立的“蝴蝶派”,引发了公众的哄堂大笑。后者用呼啦圈道具所作的蝶化表演,是一个精妙的象征,隐喻着下列坚硬的事实:大众从历史的坚硬茧子里脱颖而出,成为数码乌托邦的主宰。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无名的女人究竟凭藉什么来获得公众的关注,或者说,她依靠怎样的叙事策略才能呈现和推广自身。在资讯资本主义时代,每个人都从互联网广场中获得了叫喊的权力,但这种新的资讯自由反而限定了人的机遇,这就是所谓“广场效应”:个人的声音被四周无数民众的叫喊所吞没。互联网广场的无限契机,扼杀了人的尊严和名声,迫使其下降为一个细小无名的生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涌现了芙蓉姐姐们的身影。她们的身体叫喊响彻云霄。她们是利用肉身叙事来获得“时代最强音”的赢家。她们涂改和推翻“羞耻指数”的不屈努力,也改变了名利场的权力结构。
      这似乎就是所谓女权主义的一个逻辑起点。即利用肉身优势来获得有关名望的社会权力。她们的反叛性叙事充满了道德危险,她们裸身行走在高高的话语钢丝上,孤身挑战着数量庞大的传统社群,藉此从男权垄断的领域作惊世骇俗的一跃。在我看来,木子美的肉身叙事起初不过是某种低俗的露阴游戏,以满足公众的偷窥欲望,而后却被男性公众逼成了一场女权主义的激战。
      女权主义的逻辑与意识形态的反叛密切相关。我们看到,作为前DJ的棉棉已经从都市边缘发出了咄咄逼人的色语挑战,而京城的春树们则企图把这种权力向青春地带拓展。尽管这幅反叛图画上时常叠印着书商们的笑容,但正如时代周刊所描述的那样,她们的行为还毕竟预示着一场广泛的性叛乱,它不仅要散布青春期的迷狂气息,而且也在谋求情欲话语的意识形态权力。
      欧洲中世纪的女巫,曾经为娱乐群众的广场狂欢,提供了大量令人惊骇的题材。她们是有神秘污点的女人,性感、风骚、充满邪恶的魅力,由此沦为教士与群众进行宗教性施虐的对象,令后者在酷刑的暴力中获得性的愉悦。女巫是群众的猎物,而群众则是女巫的猎手,他们观看火刑时发出的笑声,久久回荡于中古的漫长黑夜。
      我们所面对的这些性主题丑角,不过是一些姿色平淡的女人,却比中世纪更加嚣张地冒犯主流价值,并且据此成为互联网群众的搞笑猎物。她们被送上媒体的行刑台接受审判,而在这种情形里,她们只能有两种下场:不是在媒体广场的唾沫中灭亡,就是在唾沫中获得“永生”,成为光芒四射的文化呕像。
      性毫无疑问是一种权力,而且是那种人的最基本的权力。2002年发生的陕西乡村医生观看黄碟事件,触发了一次性权力的镇压与营救运动,并导致了性政治的普遍觉醒,它迫使管理当局从原先的执法红线后退,为人性在下半身的解冻腾出了有限空间。
      在北京三里屯酒吧街和后海,摇滚歌手、演艺圈人士、吸毒者、文化游客和中产知识分子结成了隐秘的享乐主义联盟,人们品尝着啤酒、咖啡、大麻和叛逆的滋味,并在白昼里重返中产阶级秩序。而在上海的衡山路和茂名南路,上海小资们则在红酒的作用下发出更为纯粹的情欲尖叫,散发出无害的准中产阶级气息。消费时代在解放情欲的同时,也消解了它的社会毒性,令其呈现为与官方稳定性诉求相符的安全面貌。越过长期的意识形态封冻,西方中产阶级正在沿着性解放和性享乐的道路疾行。中国情欲的自我解冻,响应了这一盛大的全球化进程。
      但我们已经发现,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一种事件能够摆脱市场逻辑之手。身体消费和情欲经济学日益发达,它为卫慧们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市场逻辑坚定地塑造着文化的属性,把它变成资本运作的附庸。只要有出版、演出和传播行为存在,市场主义就不会终止对肉身的征用。市场和国家是征用民间身体的两个头号主顾。正在崛起中的中国文化市场,其营销策略却充满了低劣、低俗和低智的特征。在肉身叙事甚嚣尘上的年代,高举情色旗帜来制造市场热点和牟取暴利,正是21世纪初叶文化市场的重要特点。但这种饮鸩止渴的营销策略,反而贬损了图书市场的形象。资本逻辑理应是文化的强大赞助者,最终却沦为文化的危险敌人。
      
      处女膜政治
      
      处女膜作为传统男权伦理的标识,曾在乡村政治体系中发挥过强大功用,而今在道德崩解的当代中国,它再度扮演了语义暧昧的角色。“处女膜经济”发达的年代,处女膜修补技术被普遍运用,成为各类医院展开“身体美容”的核心项目之一,人们籍此打造形形色色的伪处女;与此同时,“圣女贞德”牌的人造膜,正以125元的邮购价在互联网上畅销,它可以更轻易地在性交现场制造“女儿红”的假象。毫无疑问,人造膜满足了男权主义的初夜诉求,从而捍卫了男人对女人的性控制权。在男权日益衰落的时代,这层脆弱的膜体,竟然是男人权力的坚固堡垒。
      处女膜的另一令人惊讶的功能,是在各次“处女买淫案”中维系受污辱者的尊严。近年来,河南鹿邑、郸城、新安、固始、四川珙县、辽宁海城、山东东营、湖北随州、陕西泾阳、江苏盐城和南京等地,相继发生所谓“处女买淫”案,被警方指控为“买淫者”的少女,经过法医鉴定,证明处女膜完好无损,由此免遭执法者的蓄意陷害。处女膜显示了有力的人权自卫功能。中国特色的“处女膜法医学”,放射出了不可思议的正义光芒。
      这几年发生的事件,令处女膜功能获得再度全新扩展,成为全民道德自救运动的一面亮丽旗帜。一个耐人寻味的事件是,几位女大学生发起了一场旨在“拒绝婚前性行为,净化校园风气”的网上签名活动,同时向国家民政部提交申请,希望成立公益组织“中华青春无瑕女大学生互助协会”。这场名为“青春无瑕,天地宣言”的网上签名活动,据说有千人签名,并且迅速升温,一度成为舆论的最新热点。
      无独有偶,上海某大学女子学院,倡导所谓盛世贞操运动,要求女学生联署“不傍大款”的声明。早已被上世纪的“启蒙主义”批得体无完肤的贞操话语,竟然堂而皇之卷土重来,要在脆弱的处女膜上书写壮丽的道德篇章,这是令人震惊的事件。乍一看它很像是一场被旧道德逻辑所掌控的运动,但我们不禁要问,它究竟要向世人证明一些什么?要是延长处女保鲜年份能够增加学习效率,这项“发明”足以申领诺贝尔化学奖,而若要籍此在交友运动中哄抬小女生的身价,这种方式却又过于陈旧。在我看来,它的唯一功能是要向我们展示“处女膜政治”的崭新方向。
      所谓“处女膜政治”,就是试图在细小的生物膜体上完成宏大的校园政治表述,也即要把处女膜像牌坊一样树立到伦理败退的前线,从那里重新聚集起溃散的信念;另一方面,情色社会的“处女膜政治”,是政治清白的一种隐喻。贞操运动的主要方向,就是要求青年知识女性(女大学生)退入旧道德的框架,以“处女”自律。“处女膜政治”的核心在于,它竟然要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辨认标记,用以证明全民道德的纯净,并为一个遭受严重污染的社会洗白。
      然而,只有傻瓜才会用这种膜片来处理大规模伦理危机。成年女人“失身”完全不是一个道德问题,恰恰相反,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各种身体解放行为的正面成果之一,而真正的道德危机只能来自人们的内心,也就是来自对宪政、正义、法理、自由、公正、平等、关爱和一切基本人权的漠视与打击。请不要让一小片处女膜遮蔽了我们的视野。

    相关热词搜索: 聒噪 大众 道德 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