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全球化正在改变大学校园 全球化对生活的改变

    时间:2019-02-07 04:45: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著名大学承载着优秀人才的流转,它们已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使命:选拔一流人才,培养世界公民。这是大势所趋。   “全球化正在改变我们的校园。”   2004年8月5日上午,正在北京出席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C・伯林格在他的《全球化与现代大学》演讲中做了这样一个展望性的概括。
      
      高度国际化的大学校园
      
      伯林格校长以自己学校发展的历史来论证这一观点:座落于纽约市中心的哥伦比亚大学在刚刚创立的时候,一个班只有30名学生,其中28人来自新泽西州,两人来自纽约。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生结构发生变化,1000名学生中,有200名来自美国其他州。现如今,学校的留学生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任何一个早晨外出走一圈,听着各种语言的交流,你就不得不相信,全球化正在改变我们的校园。”
      不只是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如此,一些专业特色突出的学校也同样经受着全球化的影响。
      创立于1895年的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世界顶尖学校,在经济学领域曾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产生过许多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思想。它的特色之一是国际化水平特别高,62%的学生来自海外。
      院长霍华德・戴维斯介绍说,教育竞争的加剧,使得学生市场和教师市场的的流动性增强。学校的7000名学生中,1/4来自亚洲,其中400名学生来自中国,43%的全职教员都不是伦敦公民。其他大学海外教师的比例也在增加,这是个普遍现象,显示了优秀教师流动的国际化趋势。他笑着打了个比喻:“现在的校园,有时看上去就像一个联合国。”
      不只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如此,一些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也展示了同样的景观。
      地处英格兰中部的华威大学1965年正式建立并招收第一批学生,短短的39年历史,它以其杰出的教学和研究质量建立了国际声誉,跻身于世界知名大学的行列。在这座新兴的校园里,集中了2万名学生,除25%的学生来自欧盟以外,中国学生就达1000名。
      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化已经成为欧洲最热门的词语。在这个热门词语的背后,是人才的迅速流动――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面孔出现在各个大学校园里。
      
      一流人才要在世界范围内选拔
      
      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出现了一幕历史性的会面: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C・莱温教授和英国剑桥大学女校长艾莉森・F・理察德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相遇了。
      他们曾是耶鲁大学的工作搭档。1993年,莱温教授被任命为耶鲁大学第22任校长,在校长这个职位上工作至今。而艾莉森・F・理察德恰恰在1994年至2002年间,任耶鲁大学教务长,主管全校所有系科单位的教育政策和学术策略,不仅如此,她还是耶鲁大学财政预算和远期财政规划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一位被公认为能为学校募集到可观资金的高手。
      但是,理察德2003年接受了英国方面的邀请,离开耶鲁到剑桥大学出任第344任校长。
      这个选择令人回味深长。近年来,国外一些顶尖级大学高层领导者,确实采取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做法,他们从国外或企业、商业界招聘领导者。这说明学校的管理机构在发生变化,人们认识到需要专业管理人才管理大学;选择大学校长的范围也在扩大,不是在同根同源,近亲繁殖寻觅对象,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挑选人才。
      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大学。
      英国华威大学为什么能在40年内崛起成为英国名列前茅的综合性大学?奥秘就在第一任校长杰克・巴特沃斯伯爵,是他塑造了这所大学。建校之初,这位有远见的校长就提出“到优异的大学吸引优异的人才,从而构筑优异的大学”的口号,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关心学术研究,关心学生,关心与商业界和企业界的合作。”
      华威大学校长戴维・范得莱德教授讲述了一例他们如何“挖人才”的历史故事:克斯特・西蒙原为剑桥大学数学经济系的教授,也是这个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经过做工作,西蒙教授不仅自己同意,还主动动员了另外5个科学家和他一起加盟华威。由于让人才占领了关键领域,并给予他们信任和学术上的支持,结果华威大学数学经济专业的水平很快得到提升,达到与牛津、剑桥并驾齐驱的程度。
      领导的胆识,宏伟的目标,创造性的事业,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各方的一流人才纷至沓来,久而久之,“一流的岗位竞争一流的人才”成了华威大学的一项独特传统。现在,学校所需求的工作岗位都在学校的网站上公布,申请职位的50%以上都来自海外。
      靠人才立校,靠人才兴校。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优秀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是可以预见到的。
      
      大学教育的结构和内容面临重大变革
      
      伯林格校长认为,全球化的现实正在以不同于以往的速度,更加深刻地影响甚至重构着我们的世界。
      外交关系和贸易方式的深刻变革、大规模的通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移民现象、安全威胁以及重新调整社会公正的机会,这些纷繁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急需大学讨论并参与解决,而大学的反应滞后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其制度原因一是大学缺乏激励机制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去鼓励合作关系的产生,从而不能一同引导大规模和有秩序的合作;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现代大学的终身任期激励机制,导致研究高度专业化,表现为理论至上,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使得大学研究保持一种局外的评价姿势。他强调,大学要重新思考使命以及完成使命的方式。
      在他看来,大学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它要在自己的成长中探索世界变化的脚步。实际上,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大学正是不断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才得以适应世界的变化。
      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19世纪中期,学校开设的课程有限。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它开设了外文课,适时跟上了世界潮流的变化;19世纪末成立医学院,让它向综合性大学迈进;二战后随着民众对民权和宪法的兴趣升温,它又加大了这方面的比重,并成就自己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
      今天的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以研究言论自由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专业的伯林格校长通过考察发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美国法学院研究宪法的人很多,专业分工也更细,只有非常少的人在从事国际法、国际贸易法的研究。他认为,这就不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是一个过程,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譬如全球化对人权的影响、对海洋的污染、对文化和环境的破坏等等,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来研究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哥伦比亚大学提出,面向21世纪,大学教育不仅仅简单地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通过其广泛革新的跨学科领域认真探讨全球难题,引导来自全美及全世界的学生增加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以使其能够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
      外部世界的变化与学校发展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学术范围早已超越了本土。
      世界很多的学校已经开始行动:耶鲁大学成立全球化研究中心,有近4000名访问学者和学生在那里学习和工作,耶鲁和中国学校之间的协作项目超过了50个;哈佛大学18000名学生中有3000名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做不同课题的研究。哥伦比亚大学与法国的研究院和伦敦经济学院合作研究全球化问题。日本早稻田大学提出的21世纪发展战略之一是培养地球公民,建立国际文科学院、开展远程教育项目,并提出一个“亚洲智力计划”,通过在中国北京、上海、新加坡和日本北九州的教育基地构建一个全球网络积聚智力财富。
      不少学校课程的设置也体现了全球化的追求。比如,剑桥大学东方系开设中国历史和语言文化,哥伦比亚的学生要学会读懂米开朗基罗的画。越来越多的世界知识被收入学校的课程当中。而世界许多大学之间已经实行了学历互认。
      
      大学新使命:培养世界公民
      
      全球化给校园带来了新的变化,一些有责任感、有远见的大学校长从这一变化的现象中,开始思考大学新的使命与责任究竟是什么?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曾经说,“哈佛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大学,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发展。这样做的好处是,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年轻人集中到校园的环境里,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在了解他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增进理解,避免今天的世界再做愚蠢的事情。”
      耶鲁大学理查德・莱温校长一直倡导耶鲁的学生应该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他认为对任何一所大学而言,学生将来都会成为世界公民。学校有责任帮助美国的学生了解世界,也帮助世界的学生了解美国,在增加理解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创美好的未来。他指出,“在耶鲁这所以培养领袖著称的学校里,今天的学生可能是明天的领袖,他们一生的追求将会影响他们的国家,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在很多美国学生认为到国外学习就意味着全球化。他们把国外的学习经历当成一种度假,作为紧张学习间隙中的一种喘息。这是对全球化的一种误解。”哥伦比亚校长伯林格说。
      这些表层的国际化让伯林格担心。他认为,更多的全球化课题应该融入课程之中。在哥伦比亚的核心课程中,很少探讨全球问题。如果说起贫困,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美国的贫困和民主。伯林格说:“我们是一所全球性大学,可我们的学生只把焦点放在西方文明,这样怎么能扩大视野放眼全球呢?”
      伯林格号召学生更多的关注全球问题。实际上,哥伦比亚大学正在讨论大学的使命。伯林格以自己为例,不久前他参加了联合国关于埃塞俄比亚饥饿问题的国际会议。这与他的专业距离很遥远,他很惭愧,自己对这个问题了解的太少。但是来自各方各面的专家一起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他亲眼看到了这种影响力。
      他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还存在着饥饿、贫困、暴力、艾滋病等现象,学生到大学学习,不仅是学习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机械物理、生物分子学,不仅是为了知识的繁荣和发展,还应该引导学生关心我们所处的世界,了解人类的生存状况,通过对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改善人类的福利,给人类带来福祉。
      “打开校门,把学生和年轻的教职员工送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让他们从中找到对社会产生实际意义、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研究课题,而经历往往是帮助学生得出正确判断的最好催化剂。”伯林格校长认为这是帮助学生树立为公众服务意识的最好途径。
      日本早稻田大学还提出了“在亚太地区实现知识共创”的目标。该校校长白井克彦教授说,在大学之间跨越国境开展合作,实现人力资源网络的构筑和“知识共创”,是建设全球社会必不可少的手段。担负未来全球建设重任的人,不仅需要具有超越国境的视野,来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更需要有一种世界公民的气概,而大学正是负有培养这种素质的人才的使命。
      “大学是依靠梦想和希望生存下去的。”
      坐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听这些世界知名大学校长的精彩演讲和不时蹦出的具有哲理和诗意的格言,你会由衷地感到――这些具有先进而崇高的教育理念的大学校长,他们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在看待今天和明天的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全球化 大学校园 改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