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古城池 古城池 关天下

    时间:2019-02-04 04:40: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山海关这个名称的出现,是在明代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81年。那时被朱元璋赶到上都的元顺帝残余势力,对刚刚建立不久的明王朝仍存在着军事上的威胁,为防止蒙古势力的侵扰,护佑京师,这一年,留镇燕蓟的大将军徐达主动请旨:“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见此地“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在此建关设卫,定名“山海关”。山海关遂成为明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
      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北依燕山,雄关锁隘,易守难攻,南临渤海,四海咸通,“风帆易达”。同时它还处在辽西走廊最为狭窄的地段,山海之间最窄处仅有8公里,是联通东北、华北的咽喉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所以把山海关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真是恰如其分。
      明朝统治者对山海关非常重视,明朝的十几代皇帝,都在不断地修筑蓟镇长城,“竭尽四海之物力以奉榆关”,前后总共用了260多年的时间,最终建成了“七城连环、互为犄角”的军事防御体系,使山海关逐步成为入侵之敌望而却步的军事重镇。
      而这个军事防御体系之坚固缜密,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山海关的关城只是山海关整个军事防御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这座不甚规则的梯形城堡由土筑砖包而成,与万里长城连接。据《卢龙塞略》记载,山海关城“高四丈一尺,周千五百二十八丈,凡八里百三十七步。月城二,水关三,居东、西、南三隅。四门楼,东曰镇东,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楼各重键,竖橹,铺舍二十有六,池千六百八十余丈,广二丈,深二丈三尺,外夹池,深广半之,地势下泄城中积水,而引以灌池。”榆林县志称“自京师东,城号高坚者此为最大”。
      
      围绕着关城,山海之间修筑了7座卫城、由海边至北山依次为入海石城、宁海城、南翼城、北翼城、东罗城、西罗城,以及关城正东两公里欢喜岭上的威远城。关城东城墙与长城连接成一体,城墙上筑11座城楼,由南向北依次有海边的澄海楼、南水关城楼、靖边楼、新楼、牧营楼、镇东门的箭楼、临闾楼、威远堂、北水关城楼,以及关城的望洋楼、迎恩楼。七城奇正连锁,长城一线中穿,以前拱后卫、左辅右弼的格局,构成了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即使不算深入辽东的其他卫星城堡,山海关本身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军事建筑群了。
      这个建筑群,集大纵深防御和犄角之势于一关,恰似太极八卦之阵的布局,使整个防御系统相互连接,彼此呼应。来犯之敌,不论攻击任何地方,都会遭到来自三个方面的打击,堪称古代军事建筑的绝唱。
      600多年以来,山海关雄踞辽西走廊最狭窄的地方,常有朝廷大员坐镇于此,总督关内外数十万兵马。致使关外之敌不敢轻易叩关。蒙古部族和后金的铁骑,每次入侵中原,都是绕开山海关,寻找防守薄弱的长城关口。清兵曾10次绕道突破长城防线,深入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但他们却从没有也从不敢跨越山海关,所以在冷兵器时代,正是山海关的存在,在后金日益强大的明朝末年,延缓了明朝的灭亡。而山海关也因此有了“山海之城,甚得地理,永不被兵”的美誉。
      600年峥嵘岁月,山海关成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施展宏图大志的疆场,成为他们叱咤风云改写历史的舞台:徐达、戚继光、洪承畴、孙承宗、袁崇焕、努尔哈赤、李自成、吴三桂……他们那些围绕着这个关隘的争斗,无论是豪气冲天还是悲凄惨淡,都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并使这座关隘具有了更为厚重的人文内涵。
      
      历史的脚步以战争的形式在这里来来往往,山海关在战争中不断遭受着重创:甲申之战、庚子之役、直奉大战、榆关抗战、解放山海关、山海关保卫战……惨烈的厮杀和腥风血雨都成了隐退在时光里的遥远的片段,古城却在战争的炮火中变得千疮百孔,迅速衰败下去。
      而历史却从容地跨过了这道沉重的关隘,以它特有的步伐向前迈进。
      山海关,仿佛一座地标,伫立在历史的拐角处,怀揣着它曾经的气度与雄心。

    相关热词搜索: 城池 天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