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所谓“中间书”]哲学书推荐

    时间:2018-12-24 16:44: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读者群体,著名书评家止庵先生有个绝妙的论断:争取拉拢第三种人。他认为世间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几乎不读书,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文化人”在内,向他们做图书推荐完全不起作用;第二种人人数不多,但他们读书很认真,有自己的兴趣点,非常清楚什么书适合自己阅读;第三种人介乎前两者之间,对书籍的判断力不强,一般情况下媒体说什么书好他们就读什么书,这类人是媒体应该争取的主要对象,要向他们推荐那些有品位、本身不很艰深、可以引起阅读兴趣的图书,引导他们向第二种人靠拢。
      止庵先生所说的“有品位、本身不很艰深、可以引起阅读兴趣的图书”,现在被一种新名词取代,那即是“中间书”,而止庵先生说的“第三种人”,近来业内也就将其称为“中间群体”了。众多业内出版媒体发表了不少这样的言论:“中间书”是出版业未来“突围”的希望。我认为,止庵先生以及书业媒体的论调不无道理。最近就读到一本“中间书”:《梅兰芳与孟小冬》(蔡登山著,黄山书社2008年12月第一版)。现试以此书为例谈谈“中间书”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中间书”通俗不低俗
      “中间书”可以称为专业著作的通俗本,它对于提升大众读者的阅读情趣有很大的作用。说起来,“中间书”有三大特点。
      一是语言通俗,但不低俗。例如这本《梅兰芳与孟小冬》,虽然是一本文史类著作,但丝毫没有让读者感到艰深。它与学术沾边,也有学术的价值,但它更有文化普及的味道。它的语言,不是纯粹的学院派语言,也不是一般通俗读物的粗俗语句,而是雅中见俗,俗只是便于读者接受而已。
      二是装帧大众化,但也含着文化气息。《梅兰芳与孟小冬》的装帧比较华美,显得非常大众化,封面是热播电影《梅兰芳》的剧照,显得大气。该书还配以腰封,写明“蔡登山告诉你电影《梅兰芳》没说清楚的旧闻逸事,细数梅兰芳与孟小冬一段乾坤轮转的情缘往事,窥探民国时期国剧名伶的家世渊源和梨园旧影,一代大师,一个圈子,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其中还特意将“电影《梅兰芳》没说清楚的旧闻逸事”放大,读者看到封面就一目了然,看了电影再看到这本书,自然有了购买的冲动。而接下来的文字也概括了本书的内容,读者很容易知道此书的文化气息。
      三是“中间书”一般题材宽泛,多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或者将较为专业的题材进行另类写作,换一种新的方式表达出来,易于读者接受。《梅兰芳与孟小冬》本是一种文史著作,讲述艺术大师梅兰芳与汉口女人孟小冬的不为世人所知的传奇之恋,但它没有按照生硬的学术体来写,而是采用更通俗的方式转写这个颇文化颇喜闻乐见的题材,容易使读者接受。
      
      “中间书”需要策划眼光
      为什么需要策划眼光?因为中国历来是一个大雅与大俗分化得厉害的国家。要么是阳春白雪,要么是下里巴人;要么是学术专著,要么是大众文化。中国很少有将专业著作或学术著作进行普及的情形。现在,文化教育普及了,中间读书群体大量产生,叫他们去啃学术专著,实在有些勉为其难,而一些低俗的大众化的读物也难以满足他们,更不用说一些违禁读物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策划一些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读物。同时因为中间读书群体,有一些文化知识,也有一定的选择能力,如果你出的书不合他的口味,他也不会买帐的。所以切合市场口味、切合读者需要等等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策划者的眼光了。
      其次,策划者要对书的内容有所了解。能进行包装、打造,知道哪些内容适合读者。将书的内容与市场口味、读者需要进行有效对接,必然有着巨大市场空间。策划出来的图书往往是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例如这本《梅兰芳与孟小冬》就很能体现策划者的眼光。在中国,梅兰芳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刚好又赶上这场电影,这个时候策划者及作者蔡登山出手《梅兰芳与孟小冬》无疑正当其时。它不按照传记类文学作品也不按照学术体例撰写,主要是着墨于“梅孟之恋”以及梅兰芳的“戏口袋”“钱口袋”等等做文章,满足读者的了解与窥探欲望。
      
      “中间书”市场前景向好
      “中间书”大多是策划出来的书。纯学术的著作还需要策划包装吗?下里巴人的读物需要策划包装吗?都是不需要的。将纯学术著作进行包装策划,很容易导致真正的读书人产生排斥心理;而下里巴人的读物,他们的读者对象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他们习惯于读廉价的粗糙的甚至是盗版的读物,而且他们本身是不怎么读书的,只是为了消遣,这类人在中国已经逐渐减少。而兼顾消遣与求知的中间读书群体逐渐庞大,必然导致“中间书”的市场需求量空间膨胀,这个市场空间决定了“中间书”将会更多出现。
      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中间书”,大都是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文化公司在运做或与出版社合作,他们懂得在图书上下工夫,无论是内容,还是包装,还是印制等各个方面,他们都积累了大量经验,知道如何去满足中间读书群体。例如《梅兰芳与孟小冬》,就是远流博识网等策划出来的,它的卖点在于两大部分,一是“梅孟之恋”,这是许多青年男女想了解的,尤其是一些知识女性,而蔡登山的这本书对于“梅孟之恋”以及孟小冬在离开梅兰芳之后又如何嫁给杜月笙,着笔尤多,很能让读者读出身世之感、命运之感的!二是梅兰芳怎么“发家”的,哪些人在背后支持他,为他写剧本,甚至出钱援助,这些“戏口袋”“钱口袋”的故事恐怕非常吸引读者。

    相关热词搜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