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索爱的“第三者”|婚姻出现第三者怎么办

    时间:2018-12-26 04:59: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你能宽容要抢走你丈夫的女人吗?如果她以罹患绝症的残躯进行轰轰烈烈的对抗,你该如何抉择?是以牙还牙,还是憎恨不如原谅?      2008年1月7日。周一。成都最冷的冬天。
      张娟蜷缩在东城区的家中,电话手机成了热线响个不停:在成都最流行的都市周刊情感版上,嗅觉敏锐的亲友从一篇叫《凶手》的文章里看到张娟一家的影子。
      丈夫的工厂位置、自己的年龄职业、居住的小区名字……除了人名是化名,一切隐私都像打了马赛克却依旧能看出大概容貌的图像,被无情暴露在空气中。
      打官司?要求这家报社道歉?无数念头闪过,但盘踞在张娟大脑里挥之不去的还是始作俑者的名字:陈亚。
      
      噩梦引进门
      2006年8月,去巴西洽谈生意回来的李隽在北京机场巧遇成都老乡陈亚。陈亚患有心脏病,但她在同回成都的两小时飞行途中表现出的坚韧令李隽深感佩服。在机场分手时,李隽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于她:“有什么事需要李大哥帮忙的,尽管开口。”
      李隽和陈亚的接触起初只限于在网上的简单聊天,一个大倒生活的苦水,一个耐心倾听并给予鼓励。但连续几周如此,他有些疲惫:我是商人不是心理医生;我有妻子,你有丈夫,两个有家庭的人怎么能成天在网上聊天?
      他大幅缩减了在网上出现的时间。
      2006年国庆前夕,李隽决定带一家人去都江堰过黄金周。临行前的深夜,他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安宁,犹豫几秒后,他走到卧室外接听了电话。
      再回来时,李隽若无其事向妻子解释:“客户电话。”
      “客户”紧跟着又在次日清晨发来短信,张娟凭着女人的直觉偷看了短信。短信号码主人叫陈亚:“你很久都没有和我联系了,想不到还是接了我的电话。我放心了。”胸闷的感觉立刻包裹住她,她删了短信。
      一条被删的短信,引出一路的电话。从上高速路到抵达都江堰,丈夫的手机积攒了五六个未接来电。停好车后,他在僻静处回电,不远处的张娟从隐约听到的几个词里猜出了来电者的身份:陈亚,又是这个陈亚,她到底是什么人?!
      
      无处躲藏的骚扰
      2006年长假过完,一个电话打到李隽家,接电话的是张娟。
      “我找李大哥。”电话里是一个低哑的女声,“麻烦你让他回我个电话,我是陈亚,有急事找他。”
      张娟失魂落魄。这个女人竟然连家里电话都知道了,还有什么是她不知道的?
      像删除那条短信一样,她扣下了这条电话留言。
      第二天,李隽接到陈亚丈夫的电话:“她两小时前心脏病发作,刚刚在华西医大附一院抢救过来,你能不能过来看一下?”
      在李隽后来对张娟的讲述里,他并没有说那一次去了没有,两个男人相见如何,张娟也没有追问。
      2007年春节前夕,李隽向妻子坦承了陈亚的事。“她不是我的客户。”相识近半年,两个人在网上就制造了厚达1000多页的聊天记录,从早上6点多,到深夜3点多,几乎每个时点都有陈亚的留言。
      “你带回来的药真好,不过我觉得能和你聊天,比吃药效果还好。”“我半夜呼吸困难时,就起来看和你的聊天记录,觉得又有了活下去的动力。”这些赤裸裸的聊天记录比电影更让张娟触目惊心。她相信丈夫那“我只是同情她,可能她误会了”的说法,因为“他就是个善良的人”。
      “把号码换了吧。手机座机都换。”张娟憋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换了新号码,却只清静了一个多月:李隽工厂又接到了陈亚的电话。流言在工厂传得沸沸扬扬:老板好像在外面有个女人,那个女的都打电话找过来了!
      
      “替天行道”惹的祸
      怕陈亚心脏病发作、怕陈亚的丈夫到工厂里闹事,两口子忍气吞声。儿子却忍不下去了:“你们不敢对她来硬的,我帮你们骂!一味忍让就能解决问题?还不是让她得寸进尺!”
      2007年6月初,儿子买来一张新手机卡,给陈亚发去各种辱骂的短信。短信石沉大海,他干脆直接打去电话。6月28日,儿子得意地向母亲邀功:“我又换了个手机号,那个女的接了,我趁机把她骂了一顿。让她不要来骚扰我们家。”
      话音未落,儿子的手机响了:“我知道你是谁!告诉李隽,我老婆因为他儿子的电话心脏病发作,现在还在附一院抢救,要是她有个什么事,我奉陪到底!”
      儿子脸色煞白,打电话时的飞扬瞬间就被巨大恐惧代替。陈亚生死不明、陈亚的丈夫扬言要上法庭,事情超出了18岁少年的控制能力。
      两口子不忍责备儿子,但必须处理他惹出的事端。陈亚拒绝见到李隽之外的李家人。他只得把工厂和安抚儿子的事交给妻子,自己终日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道歉,承担所有医疗费,陈亚的欢喜和她丈夫的冷冰冰让李隽里外不是人――连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在八卦这段“三人行”故事。
      一个月后,陈亚出院了。然后仿佛消失一样,再也没在这个家以任何形式出现过。也许儿子的一通好骂真的把她骂醒了?两口子忐忑不安地心存侥幸。
      
      厚积薄发的报复
      2008年1月7日,都市周报上的一篇文章挟着冬日的寒风撞进李家。一名“婚姻不幸身患绝症却生性乐观”的倾诉者,一段“纯洁的男女友情”,一张“丑恶嫉妒的妻子的脸”,一个“被母亲唆使不停打来辱骂电话发恶毒短信”的儿子……张娟不知道成都有多少人看到了这篇《凶手》,它是背后刺来的尖刀直接捅在张娟的心口上。
      她开始胃痉挛,痛得全身缩成一团,眼前冒出无数金星。李隽看着目光溃散的妻子,咬咬牙:“我们去见陈亚。”
      陈亚的家是上世纪80年代的工厂家属楼房。敲门后,半晌才有沉重的拖鞋声踱到门口,略有些锈蚀的铁门“吱嘎”着打开。
      那个只靠一个电话就能把自己家掀得人仰马翻的女人出现在张娟面前时,她突然失去了憎恨的力气,无法把对方与“小三”一词划上等号。这个黑瘦且脸色发青、走路会不由自主让身子前倾近15度才能保持住平衡的女人,和张娟想象的陈亚是两个形象,同是40岁,但病痛让后者显得尤其苍老。
      坐在已经塌陷的老式弹簧沙发上,张娟打量着这个充满萧瑟气息的家,突然明白丈夫为何会一味忍耐。
      
      急转而下的原谅
      2008年4月22日。李隽坐在锦里的茶楼里,压抑着烦躁和陈亚交谈。见了陈亚一面后,妻子态度大变:她用自己的QQ和陈亚“聊天”,斟酌每一句对话;大年三十夜给陈亚发拜年短信;甚至逼自己和陈亚见面,让他当司机去接陈亚呼吸早春的新鲜空气。也许妻子是想用正面接触去开导陈亚,把过去的恩怨一并解决,但她考虑过自己的感受吗?
      张娟坐在同一间茶楼的包厢里。出门时儿子像个大人反复叮嘱:“记住,你自己说的,让他们见面半小时就把我爸带回来。”儿子并不乐意她的决定,哪有把自己丈夫推给别的女人的道理?“难道你不嫉妒不生气?”
      说不嫉妒是假。说不生气也是假。可你和一个孩子计较这么多干什么?在张娟看来,40岁的陈亚就是个孩子,经历了太多不幸后,她抓住路边向她微笑的路人甲:给我一点爱。李隽就是那个必然中的偶然的路人甲,他爱他的妻子,但又对任性的孩子束手无策。
      “我就是这么解读这件事的。与其互相憎恨,不如一方先去包容。”她如此解释儿子眼中自己“不可思议”的行为。
      张娟的叙述令记者产生不少疑惑:如果李隽与对方真没有更深入的接触,陈亚为何会如此纠缠?陈亚的丈夫放任自己妻子的行为,是否有向李家“勒索”的嫌疑?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找到了陈亚家,有些理解张娟为何和丈夫一起“纵容”这个“第三者”了。在交谈的二十分钟时间里,陈亚一直保持冷淡的表情――因为心脏病的缘故,她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一次打电话到她家是因为我听说北京有一种新药,然后想到对方说过国庆节期间要去北京,就想问下是不是可以帮忙捎带。”
      “开始几个月的接触的确有点频繁。但我自认没有超出那个度。”
      “我不认为我是第三者,我更不需要她的同情。”她流露出疲惫之态,“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但想必她也明白,在张娟两口子带着她在河边兜风的时候,在她和李隽一起喝茶的时候,在她的丈夫渐渐不再因她长期生病而厌烦的时候,有一些东西不是她抗拒就能阻止的。它们深入心底,就像他们一次次送来的那些药。

    相关热词搜索: 索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