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林青霞:在我生命中的第一部书】生命密码1-9解读完正版

    时间:2019-01-02 04:36: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也曾万众瞩目,   也曾为爱痴狂,   经过激流勇退,   拼过东山再起,   而今她埋首书斋专事写作,   她是永远的林青霞,
      华语影坛不朽的传奇。
      息影多年之后,
      她写了生命中的第一本书。
      写作的苦,
      她甘之如饴。
      
      她是20世纪70年代台湾电影的一朵清纯奇葩,文艺片的风潮退去后,转而绽放在香港影坛上,再度大红大紫,辉煌之后,息影、嫁人,安心升格人妇、人母。她休养生息了16年,再次“复出”,已是作家身份。携着散文集《窗里窗外》亮相香港、台北、北京三地的新书发布及讲座,多年的影迷也第一次接近另一种身份的林青霞,作家林青霞。
      在北京的讲座上,“女神”林青霞这个人从神坛上,轻轻松松走下来,挥一挥衣袖,展现出风趣、幽默的一面。一口纯正的青岛话,颠覆了印象中的优雅,仿佛在提醒众人,她血液里涌动的是山东人的直爽、淳朴、本色,她是你可以亲近的林青霞。
      
      卸下美人的光环
      在讲座开始前一小时,北大的百年讲堂已经座无虚席,人群中不时发出一阵骚动,随后一片镁光灯闪烁不停,每一次都以为林青霞来了,每一次都是虚惊一场。观众席里坐着林的好友、美术指导张叔平,也坐着无甚交际、慕名而来的李玉刚。更多的是只为亲眼看一看林青霞的影迷,他们当中有不少年轻得令人难以置信,估计林青霞息影那会儿,他们都还没有上小学。她的影迷分布范围之广,年龄跨度之大少有人能匹敌,在台北的讲座,有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专程坐着轮椅过来,看见她就哭了。
      3点整,百年讲堂的过道上都坐着不少人。第一个走上台的是导演徐克。当主持人徐克是第一次,他笑言,青霞打电话给他,他立刻说OK。如此痛快是因为每一次他提出各种看来不可能的要求,青霞都说,OK。
      第一次是拍《刀马旦》,徐克要林青霞剪掉一头标志性的长发,她二话没说,OK。这样的痛快让徐克误以为让女演员剪头发是件很容易很合理的事儿,直到后来他再去剪另一个女演员的头发,剪到对方满脸是泪后他才顿悟,当时林青霞的那个OK其实并不易。第二次是《东方不败》,徐克不仅要林青霞扮“变性男”,还要她以男人的嗓音念台词,没有哪个以清纯横扫银幕的玉女敢如此颠覆自己的形象、优势,但是林青霞很快又说OK。“我当时觉得很特别,她的性格里有一种很果敢的东西,这也是她清纯之外,穿上男装会特别帅气和英俊的原因。”
      徐克在台上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林青霞的写作之路,这时候姜文冒上来了,手上拿着装帧一团火红的《窗里窗外》,台下响起一片热情的掌声。徐克继续讲,姜文则在后面不时做点小动作,两人嘻嘻哈哈地一阵调笑之后,终于请出了众所期待的林青霞。
      亦舒曾经说:“人家是可爱、活泼、青春、漂亮、豪放、有气质、具潜力。林青霞只是美,真要命。”一件领口堆花的橄榄色雪纺衬衫,黑色铅笔中裙,黑色高跟鞋,林青霞款款走上台来,一边走一边挥手,台下爆发出一阵热浪般的欢呼,现场气氛像是演唱会,而非讲座。她有点紧张,大概是因为悉心准备了太久:提前两周就请张叔平帮忙挑妥了要穿的洋装;开场之前早早来到现场,平心静气酝酿,不准任何人打扰;她手上的书,密密麻麻贴满了不同颜色的小标签,要讲的内容,也是私底下排演过好几次的。
      她笑意明媚的脸上是岁月无法撼动的美丽。一开口,谦逊诚恳之外,也带琼瑶式的文艺“今天能够站在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讲台上,看到这么多热情的观众朋友,真的是很感动,很激动。来到这里之前,想到在这样有文化、有思想的圣地开讲座,我是不是胆子太大了,后来想想有徐克、姜文在帮我,我就挥一挥衣袖,拨开几片云彩,我就兴奋地来了。”
      亲眼见过林青霞,才知道什么是真美女。尽管她56岁了,笑起来的时候眼角已经有了不浅的皱纹,但她还是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你的视线,她身上有种整体的美感,非常协调,一举手一投足,每个举动每个细节,气韵不凡,无一不美。看着她春风一般走上台来,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平日里看惯了娱乐圈各种庸脂俗粉,真假掺半的人工美人,猛一见林青霞,顿觉耳目清新。前者只有精心涂抹的脸是发光的,而林青霞,周身都透着清朗的光华。
      台上两张复古高背椅,林青霞将一张野性霸气黑白动物纹路的,让与姜文,择一张全白的,施施然坐下,双腿优雅地收拢成之字状。姜文充当提问者,两人一问一答,林青霞开始回忆在徐克的饭局上几次遇到香港作家马家辉,是他最早邀自己在《明报》上开专栏�除了简单回顾自己的笔耕之道,这个讲座更像是一个新书朗读会。
      她的嗓音略带沙哑,饱含深情,跟读者分享了《只要姥爷你笑一笑》《宠爱张国荣》等多个片段,念到《家乡》的时候,林青霞表现出她少见的俏皮、幽默的一面,“老太太坐在床沿上,我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起山东话,‘大娘,你好,我也是山东人。我从香港来,我是林青霞。’老大娘以为我骗她,直说‘林青霞她很老,很胖,你怎么会是她?’经我一再地解释,老太太拄拐仗到书桌上找老花眼镜,我把脸凑上去让她鉴定仔细,她像鉴定珠宝一样,‘哎呦,真的是林青霞。’我的眼泪有在眼眶里打转,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想起小时候每次外婆看着我,总是握着我的手说同样的话,‘哎呦,青霞来了。’”
      念到对白,林青霞均以地道的山东话,没有半点扭捏。一通念下来生动无比,又很有喜剧效果,台下听众大多忍俊不禁,真没想到大美女林青霞也有如此耍宝的一面。姜文夸她山东话说得好,“其实按照传统,一个作家出书,诗人出诗集是要亲自念给大家听的,现在很多作家写完不念了,为什么不念?念不顺,自己念不顺,别人也念不顺。你念的真好听。”林青霞:“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如果你拍戏有什么旁白的话,我可以免费帮你配的,我很喜欢念旁白。”
      漫漫笔耕路
      处女作《沧海一声笑》,是林青霞写于2004年香港著名音乐人、作家黄沾去世后表达哀思的一篇追忆文章。其实在黄去世前两个月,他还跟林青霞约稿写专栏,林没敢应承。黄沾的追思会前两天,感慨万千的青霞坐在梳妆台前,拿出纸笔,一气呵成,“他给我的感觉总是哈哈哈的笑声,我写他的时候脑子一直萦绕着哈哈哈、哈哈哈,我一下笔就没有停过,我感觉他在带着我写。”
      这篇文章在追思会当天刊登在《明报》的世纪版上,全文一字未改。对自己的文笔不甚自信的林青霞坦言:“如果当初知道他不会好好改我的文字,我一定没胆子公开,那么我的文章就只能放在我书房的抽屉了。”
      这个他是《明报》世纪版的创意顾问、香港作家马家辉,他对青霞的写作能力早有洞见:某夜在施南生家聊天,林青霞谈起曾有一段日子每当从台北返港,车子走在大屿山的笔直公路上,她望着窗外的天空与灯火,心情顿然舒畅,因为她在台北悉心照顾父母亲,常须面对医院里生老病死的低沉气氛,情绪难免郁结哀伤,心头眉头皆压抑得紧�这番细致入微,颇有画面感的藐视让马家辉立下判断:她能写。
      文章发表后,朋友们赞声一片给了林青霞更大的信心,董桥见到马家辉都说:“林青霞写得相当好!是她自己写的吗?有人代笔吗?有人替她改吗?”马家辉一边笑一边摇头。其实在马家辉之前,和林青霞一起拍电影的时候,徐克就已经意识到她有这个天分。“工作间隙我们的交谈中,了解到她人生里所遇到的一些事跟人很精彩,我说你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写一本书,或者拍一部电影,把你的感受、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当时她拒绝了。”
      在大女儿邢嘉倩的印象里“妈妈息影成家后,因为生活的转变,一度感觉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她拿着笔和一叠稿纸,写写想想,想想又写写,问她在写什么,她说她在把心里的话写出来,写出来她就舒服了。”
      徐克后来看到《沧海一声笑》,意外之余也很惊喜,“青霞写文章跟别人不太一样,她是用很简单、很内心的方法跟大家交流她对事情的感受。后来继续下去,也是因为她发觉文章的确是跟大家的一种分享。”
      她直言最喜欢写人物,“而且我们身边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有很多杰出的人物,有时候在我脑子里会出现很强烈的画面、声音或者感觉,我都想把它捕捉下来。”她转头侧向姜文,“有一天我可不可以写你?你不吭气我不敢写?”又说,其实写姜文六个字就够了“天才天才天才”,换来一屋笑声。
      从2004年处女作问世到今年《窗里窗外》付梓,林青霞的文章不敢说是字字珠玑,但着实篇篇心血。她是典型的夜猫子,特别适合伏案写作。有无数个夜晚,大女儿嘉倩到她房中找她聊天,总是见到她伏在梳妆台上,“一见我进门就眼睛发亮,仿佛找到唯一的读者。她拿着稿子像小学生一样让我听她读她写的文章,看那一地稿纸和她手上的墨水印只好免为其难的听一听。记得有一晚,我从她房里回自己房间睡觉,第二天放学回家她还是坐在原来的位置写同一篇文章。”
      高科技时代人人都用电脑,但是林青霞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写在稿纸上,“写不好就把稿纸搓成一团往地上丢,丢得满地一球一球的,感觉就像以前电影里的穷作家,很有戏。”梳妆台亦是她的书桌,她认真、投入,甚至到忘情。有一次她在外面吃完晚饭回家,经过梳妆台,突然想起什么,生怕自己一会忘记,马上坐下来抓起笔,不知不觉写了几个小时,直到窗外传来鸟叫声,才发现天都亮了。再看看镜中的自己,脸上的妆还没卸,钻石耳环还在耳畔摇晃着,身上是一条蓝色丝质褶子裙,脚上还穿着高筒靴。时间已是六点半,是女儿的早饭时间,赶忙下楼。两个女儿见了她,倒是一点不吃惊,只淡淡地说:“妈,你又在写文章啊?”
      马家辉回忆,无数个深夜、凌晨,他和太太都会被传真机的震动声吵醒,躺在床上不用看都知道是青霞“交稿”了,隔不了多久又会响一阵,那是“修订版”,第三版第四版也是常有的事情,往往改动只是几个标点符号。“青霞总是小心翼翼对待自己写出的每个字,好坏美丑,她都尽了力去承担。”
      好友、著名作家龙应台也不忘指点她:不要写“我觉得”、不要教训人、不要太客气地写我很荣幸我很庆幸这一类的话。写文章有些“我”字是不需要的。要像雕塑一样,把不必要的多余的字都删掉。在学校上写作课的时候,老师说文章要有起承转合。而林青霞写文章经常是想了个头,就一路顺着往下写,写到最后通常不知道该怎么收尾,只好写个圆满大结局,总觉得没什么新意,很是苦恼。结识了以散文著名的作家董桥后,他很潇洒地告诉她:“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听完这句,有如醍醐灌顶。
      写作对于林青霞并不是一条寂寞的路,导演杨凡在她还没有正式开始写之前,就送了她一堆稿纸,施南生为了鼓励她写下去,送她一套作家限量版的万宝龙的笔。她还有各路好朋友,在午夜时分的越洋长途中和她讨论文章好坏。而在讲座的最后,徐克和姜文也送上合书的一幅字,“窗里人间事,窗外林上春”,林大美人像个开心的小孩子,一个劲地嚷“好棒,谢谢,我最喜欢了,真是太棒了,谢谢。”
      
      六十以后,当艺术家
      从1994年息影嫁人之后,林青霞过的是相当平淡、低调的生活,从16岁开始生活在镁光灯下,她终于有时间做自己,找寻真实的自我。
      “我就干一些拍戏时没干过或者少干的事,看书、写字、听书、画画素描,有时候写写毛笔字。”她经常以毛泽东诗词作为临摹内容,“有一段时间迷毛笔字很厉害,一拿起笔七八个小时,有一天我居然写着写着睡着了,突然间感觉笔掉到身上,后来醒来的时候一身雪白的睡衣粘满了墨汁,手指甲也是墨汁,其实我心里很欢喜,我想我有墨水了。”她还临摹吉米的漫画,经常一涂就涂到天亮,有一回特意用眼影着上色,下楼送给吃早饭的三个女儿,女儿把画儿贴在各自的房门上,一贴好多年。
      《窗里窗外》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嘉倩、爱林、言爱”,她将视之为最好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在56岁这年,圆了作家梦的林青霞淡淡地说,60岁以后希望成为艺术家。
      作为美女代名词这么多年,她很坦然地说,我不是美女,不要再叫我美女。我也不是作家,就是一个写作人,写文章跟大家一起交流。开始写文章后,有一回她和金圣华一起逛书店,金指着书架上的书说:“青霞,你想象一下,几年后你的书就会放在这书架上。”当时她只觉得是天方夜谭。“写作出书从来不在我的意料之中,也是我不敢做的美梦,正如拍电影。”
      

    相关热词搜索: 在我 第一部 生命中 林青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