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2009十大假新闻【2007年十大假新闻】

    时间:2019-02-07 04:35: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编者按:   又是年终岁尾时。每年此时,正是我们深感无奈、痛苦难熬的时光。本刊的新闻打假已历经7年,虽然使我们的神经多多少少有些麻木,但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我们仍然痛并羞愧着。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
      尽管如此,也有让我们感到些许兴奋的,这是因为我们发现,评选2007年度假新闻有三大历史性的突破:
      1.电视假新闻终于落网
      在历年评选出的假新闻中,主要的刊播媒体无一例外都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似乎新闻造假已成为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专利”,而电视媒体和广播媒体则成为“世外桃源”。其实不然。传媒人都知道,在新闻造假方面,电视和广播并非没有作为,只不过囿于技术手段,难以直接取证,因此往往只能眼睁睁地让广播电视炮制的假新闻逍遥法外。今年,电视假新闻终于落网,而且一逮就是两条!现在唯一的缺憾,就是广播假新闻尚未被“活捉”。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胆敢继续造假,就终有被捉拿归案的那一天。
      2.“正面”假新闻终于现形
      2007年8月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马长军的文章《“正面”假新闻必须杜绝》,指出:“这些年负面假新闻并不鲜见,它们炮制噱头、哗众取宠、颠倒黑白,在社会上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对假新闻依法处理值得赞许。但是,倘若这假新闻挂着‘正面’的旗号,命运可能就大不一样了。这样的‘正面’假新闻,在一些地方几乎占据主要版面,有的更是头版头条,谁又听说过这些‘正面’假新闻的制作者以及发布媒体遭受处罚。”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本刊历年来评选出的假新闻中,几乎不见“正面”假新闻的踪影。并不是我们工作疏忽或不作为,而是这类假新闻往往无人举报,被“正面报道”的个人和单位更不会出面澄清,因此对认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今年,这块心病终于开始化解,一篇报道先进人物的“正面”假新闻终于现形。但说句老实话,若不是造假者造得太离谱,若不是被表扬者实在无法忍受而出面澄清,要揭露这类假新闻绝非易事。
      3.造假记者终被绳之以法
      2007年8月12日,制造“纸箱馅包子”假新闻的北京电视台“临时人员”訾北佳,以损害商品声誉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据我们所知,因新闻造假被判刑,訾北佳可谓中国记者第一人。虽然罪名是“损害商品声誉罪”,其实这正是现行刑法的无奈,因为没有合适的法律条文可以判定訾北佳的“新闻造假罪”。中国著名刑法学家苏惠渔教授认为,本案是全国首例,在刑法上还没有完全适合的条文给其行为定性,要全面解决同类案件,就要采取英美等国“判例制度”,以判例补充成文法的不足。但不管怎样,造假者终于锒铛入狱,无疑会有杀鸡儆猴的震慑作用。
      除了上述三大突破,2007年度的假新闻还呈现三大特点:
      1.两头少,中间多
      综观本年度假新闻的“发病”频率,明显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态势。头三个月,假新闻几乎绝迹。而从4月到7月,则可以说是假新闻的爆发期,全年重量级的假新闻,如“美国校园枪杀案是中国留学生制造”、“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出狱后卖烧烤”、“纸箱馅包子”、“史上最恶毒后妈虐童”等,都发生在这段时间。及至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发出通报,要求严肃新闻出版工作纪律,建立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错必改、有责必究后,假新闻现象大为收敛。但“风头”一过,年底假新闻又卷土重来。由此可见,不建立长效机制,单靠一事一抓,就事论事,短促突击,权宜之计,是无法有效遏制假新闻的。
      2.即时删除,蒙混过关
      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即时修改、删除信息,这种特点,固然可以及时发挥纠正错误、澄清事实的作用,却同时也被造假媒体普遍用来隐瞒罪证,蒙混过关,甚至嫁祸于人。我们这次认定的多数假新闻,几乎都是在被证实为造假后,其“原生态”便迅速从当事媒体的网站上蒸发,有的则被链接到更正后的报道,让人难以觉察。更有甚者,则直接明示自己的报道来源于哪家媒体,试图转嫁祸水,逃避责任。凡此种种,说明不少媒体仍然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反而想方设法予以掩盖。
      3.娱乐假新闻比往年有所收敛
      在历年的假新闻评选中,娱乐新闻可谓是重灾区。与往年泛滥成灾相比,今年娱乐假新闻有所收敛。特别是《武术巨星洪金宝去世》的假新闻,当时许多娱记都曾收到消息,而中招者仅《现代快报》一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娱记还设法求证,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揭穿了这则假新闻。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为娱记们的觉悟和进步感到欣慰。不过,娱乐圈的虚假报道仍不鲜见,在绝对量上还是不在少数,对此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在本刊即将付印之际,看到一则报道称,韩国的通讯社韩联社驳斥《新快报》造谣说韩国为汉字申遗。这家通讯社报道说,此前,中国媒体曾误传无从查明身份的一位韩国学者主张“汉字发源于韩半岛”,并且毫无根据地说韩国试图独占汉字。这种闹剧一般的煽风点火,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由于时间仓促,我们难以在短期内核查这则报道的真伪,但未免担忧,一旦虚假新闻“涉外”引起了国际纷争,后果将不堪设想!
      看来,只有不仅当假新闻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且为制止假新闻建章立制、有法可依时,减少乃至杜绝假新闻才指日可待。
      
      一、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初步认定为中国留学生
      【刊播媒体】中新网
      【发表时间】2007年4月16日
      【作者】邓悦 刘小青
      【“新闻”】今天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枪击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该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来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现年24岁。但警方称他不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消息源《芝加哥太阳报》透露,他于去年8月7日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飞机从上海出发,在加州旧金山登陆美国,持学生签证入境。
      
      【真相】北京时间4月17日晚9时40分左右,美国CNN直播了案情新闻发布会,在会上,警方宣布,经过有关部门的细致调查,凶手的身份水落石出―――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
      【点评】对于这则有损国人形象并令国人义愤填膺的假新闻,网民“子美老人”当天晚上便在西祠胡同上发帖,指出中新网发布的关于“枪击事件的凶手是24岁中国人”的新闻有几点不足:“第一,稿子不是自己的采访,通篇翻译,却署名中新网记者;第二,信源没有仔细核实,并且也没有说明信源出处;第三,翻译有误。 鉴于这些,我对中新网的稿子不敢苟同。作为一个国家级通讯社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实在让人难以原谅。”此言极是。
      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太阳时报》是家美国地方小报。事后查明,“枪手是中国留学生”报道的始作俑者,正是该报的专栏女作家迈克尔•斯尼德(Michael Sneed),尽管随后该网站就删除了这篇报道,但《中国青年报》记者还是辗转得到了原文,比较准确的译文是:“2007年4月16日,太阳时报专栏记者迈克尔•斯尼德得知警方正在调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杀害32人的凶手是否是去年持学生签证来到美国的中国公民,消息来源称,这个25岁被调查的男性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飞机于去年8月7日拿着从上海签发的签证到达美国旧金山。调查者并没有把他归为任何的恐怖组织。”即使在这篇报道中,也没有明确说行凶者就是中国留学生,不知中新网的“初步认定”从何而来?
      据说,在这次美国校园枪杀案的报道中,中新网的报道不仅速度快而且数量多,让其他媒体大叹弗如。这里,特选摘一条BBC的新闻规范以为共勉:“正确比速度更重要。”
      
      二、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出狱后卖烧烤
      【刊播媒体】《廉政�望》杂志
      【发表时间】2007年4月
      【作者】王发坤
      【“新闻”】在郑州市政局和旅游局交汇路口,有一家“李记烧烤店”生意特别火爆。人们经常看到:一位肩搭毛巾的主烤倌熟练地翻动着肉串,他就是这家烧烤店的老板。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个烧烤匠竟然曾经是河南省新郑市的副市长!李兆才出生于河南省新郑市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两年后就被破格评定为副教授。 2000年李兆才挂职锻炼,来到了家乡新郑市担任副市长,后因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刑满释放后,他拜师学艺,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味羊肉烧烤匠。
      【真相】4月28日,新郑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就《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李兆才出狱后卖烧烤》一文郑重声明:“最近,一些网站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对四川《廉政�望》杂志刊登的关于《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李兆才出狱后卖烧烤》一文进行了转载,对此,新郑市郑重声明:1.《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李兆才出狱后卖烧烤》一文纯属作者王发坤杜撰,没有事实依据;2.新郑市根本没有李兆才担任副市长一事;3.请相关网站删除相关内容;4.四川《廉政�望》杂志社以及王发坤本人刊登道歉声明,新郑市将保留采取法律诉讼的权利。
      
      【点评】其实,《廉政�望》杂志很冤啊,他们并非始作俑者,早在2005年,《打工》、《现代女报》就已刊发过此文,只是当时影响不大。据《廉政�望》杂志处理这篇文章的编辑孟盛所言:“因为我们比较信任这些知名报刊,所以当作者主动给我们供稿的时候,只是简单向作者核实了一些东西,没有进一步调查。”对给新郑市造成的影响和对读者造成的误导,孟盛表示了歉意。而作者王发坤的解释更荒唐:“现在社会上挂职副教授当副市长的事不是常有嘛,出狱后重新做人的事也是常有的嘛,这些都是有现实基础,况且我杜撰的目的本来就是感化人的灵魂。”王某承认根本没有李兆才这个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有的转载都源自《廉政�望》杂志,恶劣影响也由此产生,因此,尽管这则虚假报道的“首发权”属于《打工》等媒体,但我们还是将板子打在《廉政�望》杂志身上,谁让你造成的影响大呢?何况把两年前的“冷饭”、“馊饭”端出来“回锅热炒”,也真是咄咄怪事。这也是本刊这些年来认定造假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则:既拍苍蝇更打老虎。
      
      三、武警苦练船艇操作技能
      【刊播媒体】《安徽日报》
      【发表时间】2007年5月25日
      【作者】何锐 吴春九
      【“新闻”】该报在头版刊发新闻图片,图片说明为:“近日,武警安徽省总队官兵在紫蓬山水库劈波斩浪,苦练船艇操作技能。随着梅雨季节临近,抗洪形势严峻。该总队未雨绸缪,积极做好抗洪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围绕冲锋舟和橡皮艇的组装与操作、水上编队、水上过障、水上救援等内容展开集训,提高官兵水上抢险、营救能力。图为船艇编队纵向队形训练。”
      
      【真相】仔细观察该图,就可以发现图片上方第三、第四艘船以及激起的水波丝毫不差。很明显,这是采用复制、粘贴方法,移花接木合成的照片。
      【点评】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人却可能淹死在同一口井中。此话怎讲?在2006年十大假新闻评选中,《今日早报》因刊发经过电脑后期制作、将影像复制组合而成的新闻照片《大雨袭杭百舸归》而入围,这也是假新闻图片首次进入年度十大假新闻之列。本以为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谁曾料想又有人舍身造假,而且造假手法如出一辙。或许造假者不服,不就是为了增强画面效果而复制了一艘船嘛,何至于成为假照片?但是请看: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人民图片网、中国新闻图片网、五洲传播图片库及东方IC图片中心联合发出《五大图片网站抵制虚假图片联合公告》,其中明确规定:“不允许摄影师对拍摄的原始数码图像文件的数据做任何修改。决不允许在照片上随意增加影像或删除局部影像,甚至改变画面内容(剪裁画面中无关分部分除外)。”(详见《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9月5日)这,也是国际新闻摄影界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
      不知明年是否还会有人淹死在这口井中?
      
      四、兵妈妈认了176个兵儿子
      【刊播媒体】《杂文月刊》
      【发表时间】2007年6月
      【作者】张鸣跃
      【“新闻”】2000年,我写过一个兵妈妈乔文娟的故事……在(1998年)抗洪中,她用为女儿借来的上大学的2000元学费给一线子弟兵买了雨衣。时过6年,再回洛阳,兵妈妈的名字竟如雷贯耳……她认了176个兵儿子,她救助了700多个灾民和患病战士……我去了她家……屋里比6年前更寒酸,简陋得连一般家庭都不如。她不在,她那退休又打工的丈夫张建民在用煤球炉做饭……50多岁的老人,在兵妈妈背后苦苦撑着这个穷家的老人,他的脸上褶皱纵横,他的两手肿大皴裂,他憨憨地笑着……老人把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打开给我看,里面是全国各地的火车票汽车票、汇往全国各地及几十个部队的汇款单、爱心捐款的证书。老人告诉我,这些凭据的总数是43.8656万元。也就是说,月收入从未上过千元的一对夫妻,25年献爱心40多万元。我真的感动了……
      
      【真相】这篇被职业写手肆意拔高而写就的《一次感动》,经《杂文月刊》刊发、《读者》转载,使得“新时期爱国拥军模范”乔文娟及其家人陷入重重误解之中。事实是:
      ―――1998年,乔文娟听说前方抗洪的“铁军”战士吃不上饭、喝不到水,于是匿名将2000元钱送到防汛指挥部以助其救急。这2000元钱确实是她为女儿上大学准备的,但不是借来的,而是女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的。
      ―――她是救助过一些困难群众和患病战士,但救助人数没有多到“700多个”,也从没救助过“灾民”。
      ―――她家住的是原单位河柴集团1996年盖的家属楼;当年入住时,在亲友的资助下,她家里几乎换了全套的新家具。
      ―――她爱人张建民今年55岁,身体健康,是河柴集团的一名中层干部,根本没有“退休又打工”,也不是“脸上褶皱纵横,两手肿大皴裂”的样子。
      ―――所谓“月收入从未上过千元的一对夫妻,25年献爱心40多万元”,完全是无稽之谈!她和爱人都是工薪阶层,就算平时不吃不喝,也难攒下40多万元积蓄去做好事呀!
      《洛阳晚报》8月15日刊登《虚假报道困扰“兵妈妈”》一文,对此事进行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8月25日,《杂文月刊》有关负责人专程赶到洛阳,就该杂志刊登失实文章一事登门向乔文娟致歉。转载该文的《读者》杂志也发表更正并道歉。8月17日,当事人张鸣跃在网上回应网友的质疑和指责时承认,《一次感动》的初稿“开始不是投给《杂文月刊》的”,此前“接连投给三家(刊物),人家都说不用”,原因是“感人的分量及细节不足”。其间,“每当一家(刊物)说不行,我就改一点,先后改了4次,最终,稿子被《杂文月刊》留用了”。“事后,我和乔文娟通过几次话,才觉得文中有几处拔高描写确实对她有负面影响……这件事我确实有错。”
      【点评】评选假新闻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有块心病,就是没能抓到一条“正面报道”的假新闻,这也常为业内人士所诟病。其实我们深知,在正面报道、先进典型报道中,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任意拔高、随意放大、刻意求全的问题。作为被拔高放大者,出于种种考虑,未必肯吐露实情;而作为媒体,民不举官不究,也就蒙混过去了。这次《一次感动》自投罗网,填补了“正面报道假新闻”之空白。
      平心而论,职业写手张鸣跃造假固然可恶,但是一些编辑追求高、大、全的报道模式恐怕更是问题的关键:说真话不感动,讲假话却感动得忘乎所以;说老实话的文章不用,讲了假话却抢着发表。正是这种病态畸形的新闻观,唆使众多新闻造假者投其所好,更为假新闻传播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五、退役冠军摆摊为生
      【刊播媒体】《家庭导报》
      【发表时间】2007年6月15日
      【作者】王志君
      【“新闻”】唐颍今年24岁,而在12年的体育运动生涯里,她每天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唐颍的运动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先是获得了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接着是全运会冠军,再然后是亚洲锦标赛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唐颍参加了国内选拔赛,可惜成绩不理想没被选上。按照唐颍的说法,如果能拿到奥运会冠军,这一辈子她就衣食无忧了。2006年10月,唐颍和她的队友们被“一刀切”退役了,每人拿到了3万到5万元的退役安置津贴。退役后为了生存,不得不摆地摊;有男人想一年出10万元包养她,但她坚决拒绝(尊重当事人意愿,文中人物均用化名)。
      
      【真相】2007年7月6日,中共湖南省省委宣传部下发《关于对家庭导报刊登严重失实报道的通报批评》。指出《家庭导报》刊登《一个退役冠军的艰难生活》一文,出现严重失实,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经核实,文章主人公并非亚洲锦标赛冠军、全运会冠军和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只获过全国青年锦标赛亚军和湖南省相关项目的冠军。该文虽然希望通过当事人的真实经历唤起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对退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更好地帮助其实现再就业,但由于记者采访不深入、作风不扎实,编辑工作不细,报社领导把关不严,这一混淆主人公获奖级别的报道,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也对当前营造喜迎北京奥运会的和谐气氛产生了不利影响。事情发生后,湖南省委宣传部十分重视,当即要求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专门召集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开会反思,迅速进行自查自纠,由《家庭导报》向读者公开致歉。在责成集团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的同时,在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开展一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点评】“采访不深入、作风不扎实,编辑工作不细,报社领导把关不严”,不错,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假新闻的成因。但是,这里还暴露出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潜意识问题,那就是片面追求新闻的“显著性”和“轰动效应”。试想,如果主人公只是一个校运会的冠军,即使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又有哪个记者愿去采访?还有哪个老总会签发?因此习惯成自然,记者写稿、编辑编稿、老总发稿时,往往有意无意地要凸显其“显著性”、“轰动性”,于是,普通艺人升格为著名艺术家,小老板摇身为著名企业家,助教破格成专家……依此类推,亚军非得改成冠军不可。这无疑是假新闻屡禁不绝的病根之一,若不革除,假新闻的频频出笼就是必然的。
      
      六、纸箱馅包子
      【刊播媒体】北京电视台
      【发表时间】2007年7月8日
      【作者】訾北佳
      【“新闻”】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节目。
      
      【真相】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王岐山市长批示:“如属实要严办,如属虚假,要公开澄清事实!”赵凤桐副市长要求:“请市工商局即派人检查并报情况”。7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案情大白:今年6月初,訾北佳在《透明度》栏目组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此后訾北佳先后在北京四环路一带进行调查,但始终没有发现包子的质量问题。由于选题已上报,压力很大,加之刚到北京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期间,栏目主编以时限为由,催促其抓紧拍摄专题节目。于是,他化名“胡月”,以为民工购买早点的名义,要求来自陕西省华阴市的卫全峰、赵晓彦、赵江波、杨春玲等人为其制作包子。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邀请其朋友、无业人员张�江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阳区康家沟市场购买了肉馅、面粉等物后要求卫全峰等四人做包子。拍摄过程中,訾北佳要求卫全峰等人将其捡来的纸箱经水浸泡剁碎掺入肉馅中,制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随机找到一名农民工,授意其编造了有关“肉和纸比例关系”的谎话,并编造使用火碱的台词,以增加视觉、听觉效果。
      8月12日,制造“纸箱馅包子”新闻的北京电视台临时人员訾北佳,以损害商品声誉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点评】事情虽已水落石出,但7月18日晚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中向社会深刻道歉时使用的一个词却颇可玩味,即造假者訾北佳乃“临时人员”。言外之意,就是此人非北京电视台正式职工,因此和北京电视台没有任何关系。无独有偶,8月间,郭峰、斯琴格日乐等明星称,被“央视导演”刘楠骗到美国,从事非法商演。在被拒绝后,刘楠竟将明星们赶出酒店,使其流落街头。对此,央视《艺苑风景线》制片人赵宝乐表示,刘楠不是《艺苑风景线》正式员工,属于外聘人员,刘楠的任何行为都应该由其个人负责,与《艺苑风景线》栏目没有任何关系。翻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没有查到“临时人员”、“外聘人员”之说。不知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聘用劳动者依据的是哪部法律?这番为自己开脱的说辞又是什么逻辑?
      2007年第8期《中国记者》发表曾革楠的文章《假新闻的出炉不是偶然》,尖锐地指出:“某种程度上讲,‘纸馅包子’这条假新闻的出炉并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厚的体制根源。说实话,我没有因为假新闻的炮制者是‘临时人员’而稍感轻松,相反,在我看来,正是‘临时聘用制’这一不合理的机制造成了假新闻的泛滥。”这个观点很到位。
      
      七、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
      【刊播媒体】江西电视台
      【发表时间】2007年7月15日
      【作者】都市频道记者
      【“新闻”】7月15日,江西省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情缘”栏目播发专题节目《为什么这样对她》,报道中六岁女童丁香小慧躺在病床上狂吐鲜血、身上到处是瘀血青紫。
      在片中,记者采访医生以及居委干部,得出的结论是:“小孩身上的伤肯定是他伤!”什么人会对如此可爱的孩子下此毒手?最后片尾出现了一个镜头,孩子对着记者的话筒说,身上的伤是后妈打的。
      7月17日,题为《我所见过的最没人性的事情!后妈毒打6岁继女,治疗现场千人哭成一片!!!》的文章在各大网站、论坛上传播。在更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下,“史上最恶毒后妈虐童事件”被广泛传播。
      【真相】7月24日,江西省鄱阳县公安局向公众通报了丁香小慧被虐事件情况权威调查通报:现在事实已查清:一、陈彩诗没有虐待丁香小慧的行为;二、丁香小慧体表初始伤是自己跌倒造成的。
      
      上海瑞金医院组织神经内外科、儿内科、感染科、呼吸科、血液科,对遍体鳞伤的江西6岁女孩丁香小慧进行了全面检查,初步诊断小慧患有肺炎、脊髓病变、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贫血、褥疮和二度营养不良等病症。但对于小慧身上多处淤斑是否是外伤所致,专家组尚无定论。袁克俭教授称,从客观检查结果看,应该还是凝血功能引起的。
      【点评】不可思议的是,时至今日,只有极少数有正义感的媒体如《中国青年报》、东方卫视、《九江壹周》等最后澄清了事实,还“后妈”陈彩诗以公道,而绝大多数当初报道“恶毒后妈”的媒体却始终沉默失语,并做贼心虚地删除了各自网站上的相关报道。这种漫不经心、若无其事的态度,与当初全国媒体一窝蜂地狂热报道形成鲜明的对照。更令人痛心的是,居然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或作者为此向公众及陈彩诗本人道歉。冷漠至此,夫复何言!
      事实上,“后母虐童事件”的真正黑幕根本没有揭开,其诡异之程度,令任何一部好莱坞悬念电影都逊色不已―――整个事件的背后操纵者究竟是谁?最先在网上传播“恶毒后妈”的神秘的发帖人vera_19851118是谁?为何江西电视台的专题节目还未播出的镜头却已全部上网,而且截图异常清晰?丁香小慧为何要撒谎……正如试图揭露黑幕的《中国青年报》记者李菁莹所言:“我没能做到还原整个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全部真相,仅仅是在自己了解的范围内还原了事实,是局部的真实,而非全部的真实。稿件刊出的结果是,读者依然没有最大程度了解事实本来面目。甚至可以说,这篇新闻稿是真实的,却不是足够客观公正的。”
      
      八、华科大3000学子宣誓“成人”,每人获赠安全套
      【刊播媒体】《楚天金报》
      【发表时间】2007年9月17日
      【作者】赵飞 万多 熊晓艳
      【“新闻”】“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18岁成人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此刻起,我已懂得承担责任……”昨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近3000名男生在校内举行成人仪式,而面对活动现场赠送的安全套,众大学生却显得有些拘谨。
      仪式结束后,参与主办活动的一家企业,现场为参加宣誓活动的大学生代表们每人发放了一本宣传责任意识的“成人手册”和一个安全套。参加成人仪式的都是该校机械学院大一、大二男生,年龄都在18岁左右。不少大学生领到安全套后显得十分拘谨。
      
      【真相】《楚天金报》于9月19日更正:本报9月17日2版《华科大3000学子宣誓“成人”》一文有误。文中“为参加宣誓活动的大学生代表们每人发放了一本‘成人手册’和安全套”,应为“在随后进行的‘励志报告会’结束后,参与活动协办的某企业私自给极少数学生发放安全套,校方发现后立即制止并予以收回”;文中“近3000名男生”应为“约980名男女学生”。由此带来不便,特向华中科技大学致歉。
      【点评】短短500字的新闻,竟然三处严重失实:一是到场的新生老生加在一起,尚不足千人,却号称三千;二是到场的明明有女生,却大笔一挥让女生统统“消失”;三是私自给极少数学生发放安全套,却变成人手一个。
      报道这则消息的记者据说到了现场,但不知他是如何采访的?一方面是记者的不负责任;一方面是编辑盲目轻信,并暧昧地将“安全套”置于标题中;另一方面是时评写手们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通乱批。正是在这种浮躁中,新闻的道德底线失守了,新闻的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亵渎。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有个帖子问得好:“成人仪式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人格的质变,真正实现由懵懂少年向责任公民的转变。也就是说,成人礼意味着卸下幼稚披上责任,以责任唤醒自律,以责任约束行为。素来自诩为‘无冕之王’的记者,是否真在心智上戴上了王冠,真有了行使权力的成熟?对于某些记者和媒体来说,是否也需要一场自律的‘成人礼’?”请当事人扪心自问吧!
      
      九、社科院公布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
      【刊播媒体】《半岛都市报》
      【发表时间】2007年11月3日
      【作者】未具名
      【“新闻”】据北京晨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包括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单位:人民币。外地务工者在以下基础上增加1800元。共分七档。一档:香港18500,澳门8900;二档:上海5350,深圳5280,温州5020,北京5000;三档:杭州4980,广州4750,苏州4300,厦门4100,青岛4000……
      
      【真相】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发表正式声明,“我院有关研究所和课题组从未发布过所谓的‘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也没有进行过有关研究工作。我院发布的研究报告都会通过正式的宣传渠道,并标明相关研究单位或课题组。我院专家学者一向学风严谨,不会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目前,对这一消息的确切来源我们正在调查之中。对于此类给我院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我院将保留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南方都市报》记者经过调查,披露了这则假新闻的前世今生:
      ●2005年10月11日,有网友在某论坛发帖《在其他城市挣多少钱可以过上北京月薪5000的生活》。帖子完全没提白领,只是“拿一个在北京月薪为5000元的人可以达到的生活水平作为参照点,来看达到同等的生活水平在其他城市需要多少月薪”;
      ●2005年10月14日,某网站转载了这个帖子,当天就引起了关注,很多论坛广泛转载;
      ●2006~2007年,这个帖子被以各种不同的题目广泛转载流传;
      ●2007年1月,有网友把原帖进行了一下编辑,以《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为题重新发了出来;
      ●11月2日,某网站今日话题栏目刊出《你的工资够“白领”吗》的专题策划,将网帖数据附在《北京晨报》一篇白领题材报道后面;
      ●11月3日,《半岛都市报》以“据北京晨报报道”的名义转载了那份数据。
      ●11月4日~5日,全国各大媒体、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并针对本地情况对有关数据提出质疑。
      
      【点评】当今时代,新闻传播不借助网络肯定不行,但完全依赖网络却万万不行。近年来不少假新闻的出笼,均和网络密不可分。但是,现在不少记者已经“进化”到只会在网络上搜索“新闻”,而智力则退化到不知世间竟还有谎言。令人发噱的是,正当全国媒体纷纷转载“《北京晨报》的报道”时,本来是被人强加“电头”充当“信源”的受害者《北京晨报》也不甘人后,11月5日居然也刊登了这篇“本报讯”。这就是网络时代的魔力“创造”的荒唐而苦涩的笑话。
      
      十、英皇高层证实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
      【刊播媒体】《现代快报》
      【发表时间】2007年12月9日
      【作者】孙伊
      【“新闻”】一代功夫巨星洪金宝昨夜突然去世。记者从香港同行处获悉这一噩耗后,紧急联系上香港英皇的某位高层,对方证实了这一消息。到记者截稿时止,洪金宝的死因尚未明朗,只知道他不是在香港去世。据悉,11月30日,洪金宝在广州参加活动时身体还非常健康,并无异样。洪金宝出生于香港,十岁之前就已经跟随名师于占元学习京剧,后来他和师兄弟们用七小福的称号,活跃在银幕和舞台之上。洪金宝涉足影视圈后,主要从事武打与动作表演,随后又从事武打指导工作,是功夫喜剧的代表人物之一。
      
      【真相】《现代快报》发布洪金宝“死讯”后,网易娱乐一直和成家班、洪家班的武师保持联系。10点左右,网易娱乐致电前成家班成员,洪金宝好友郑志豪,他听到消息后,立即致电多位洪金宝好友求证。15点,郑志豪终于打通洪金宝电话,洪金宝表示,自己正在山东,同时感谢所有关心他的人。他还说自己正在悠闲地喝普洱茶,完全没有事情。记者询问了报道该消息的记者,她回复记者的短信上就是“我被整了”四个字,再问她,就不愿多说了。而一位港台媒体的同行则表示,他们也收到这样的消息,但证实后却发现是假新闻,所以并未作报道。
      【点评】新闻记者以笔“杀”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早几年就已经把比尔•盖茨“杀”过两回。至于娱乐界人士,被“杀”者更是不计其数:李雪健、琼瑶、张柏芝……但这次的新闻眼却是,“杀”人的娱记非但不思反省,出面道歉,却愤愤地吐出“我被整了”四个字,仿佛比窦娥还冤。 如今这世道,连造假者都敢喊冤,那么,洪金宝和广大读者岂不更冤?

    相关热词搜索: 十大 假新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