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策划方案 > 正文

    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1-02-27 12:28: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篇一】

    xx,男,38岁,中专文化,中共党员,于2000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农村医疗卫生防保战线上工作了18年的乡村医生,现任关阳司村卫生所所长。十多年来,我个人抱着为民服务的精神,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力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经常就是刚刚忙完躺下休息就要出去就诊,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每天就诊几十个病人是家常便饭。几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也没有过一个节假日。尤其是09年以后随着国家新医改的逐步开展,工作任务增加,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人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

    要对所建立的5300多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5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小道,对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清清楚楚。

    今年春节的一天,也是忙了一天刚准备休息,已经半夜12点多了一个电话打来说是东北山上李姓大爷的肺气肿又犯病了,老人家咳嗽不止呼吸困难,我没有一丝犹豫立马备好医药往李大爷家赶,经过我的及时治疗,李大爷脸色渐渐好转起来。我看到他家里只有自己一个老人和一个上高中的孙子在家,才了解到李大爷家儿子和闺女因为各种原因春节都没有回家,只有孙子放假在家陪着他。老人家生活非常困难,平常一日三餐根本吃不好,第二天我立马买了些过冬的蔬菜和粮食,也给备好了几个疗程的药,并嘱咐他应该如何养病和饮食,连续一周亲自上门去治疗诊查。在我的照顾下,老人家也舒心的度过了春节。后来老人儿子和闺女特意买了礼品来感谢我,我坚决不收他们的任何礼品。我说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我的天职,我的病人能康复就是给我最大的认可,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居民医保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我始终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保率,关阳司村民参保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全村新生儿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建卡率达到100%;

    每次接种我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种对象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我的努力下,村儿童接种率超过98%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多年从医历程和自我学习进修累积的大量实用经验,让我具有了高超过硬的医术,和当地村民关系非常密切,村民遇到疑难杂症,小儿老人身体不适,跌打损伤,多年慢性病等比较棘手的症状也会第一时间来看病。很多村医看不了的症状也会及时到我这里来求方找法。

    工作多年我始终把爱和感恩当做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热爱的事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严守职业道德,思想积极进步,工作认真负责,力求技术精益求精,深得同行和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的好评。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自己以严格要求自己,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立足农村,为一方村民保护健康是我的最大心愿。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从医18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加上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尊敬。

    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保障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无私奉献一生,做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篇三】

    身着白大褂,背着一个简单的医药箱,一年四季行在村道上,这是高店镇金川村乡村医生xx的工作日常。

    1988年至今,xx一直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医以来,xx用心守护着金川村群众的健康,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医疗纠纷。2018年,他被评为翠屏区“最美乡村医生”。

    “我岳父家世代行医,看到他们救死扶伤,我觉得这份职业很高尚,于是在凉姜卫生院学习后,又跟着岳父和哥哥学,1988年考取证书后就开始正式行医了。”xx回忆道,“能够为病人减轻痛苦,我感到很幸福。”

    乡村行医条件艰苦,爬坡上坎是常事,但金川村11.2公里的村路,xx一走就是30年。敬业奉献、妙手仁心,xx在日常行医中,和村民结下了深厚感情。他从不收取病人的出诊费,即使是半夜出诊。经济条件困难的五保户,他还经常直接免费治疗,或者让他们赊欠医疗费、待条件好转后再偿还。

    恪守医德是xx行医生涯的准则。每次诊治患者,他都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针输液;

    能够在卫生室治愈的,绝不让患者住院。他还经常骑着摩托车到村民家里回访,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输液,量血压,陪他们聊天。

    2003年,"非典"肆虐之际,金川村外出人员大多返乡,作为一名乡村医生,xx不计个人安危,每日给30多名返乡人员、180多名基点校学生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坚守岗位,保障全村人健康。因着这份付出,他被评为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员会、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

    行医生涯中,xx已数不清救治了多少人,但有位90岁的病人给他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老人得了严重的病,在家里已经晕过去了两次,家属都准备为他办后事了。后来他们找到我,我诊断后发现老人是得了肺炎,我为她输了一个星期液后就好转了。如今老人健健康康,已经101岁了,这是我行医以来最高兴的事。”

    xx无时不关注村民健康,除了日常行医,他还利用时间为全村1462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古人说:医者仁术。意思是说:行医者要具有很好的仁德之心,怀着仁德之心去医治他人,xx就是怀着仁德之心为病患者服务的,他把乡邻当亲人,对病人的苦痛感同身受,用心守护村民健康。他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无私奉献。

    【篇四】

    xx,男,汉族,1977年2月出生,xx市中医药职工中专毕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任xx区册山街道房沙沟村卫生室乡村医生。1998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20多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多年来,一直并评为xx区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xx虽然是一名乡村医生,但是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经常性自费参加国内优秀医学专家老师的授课和上级医院的进修培训,并先后取得了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医学技术也更加精湛。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他这里都能得到解决,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xx医术高、服务好、收费低,房沙沟村卫生室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附近四邻八乡的患者慕名而来,每天的门诊量达到二百多人次。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近2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室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上级医院。

    2016年5月份,村民房树同因胸闷心慌活动后加重十余天就诊,来就诊前其已经诊断为支气管炎输液,并在他处治疗了很多天,结合病人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为肺栓塞,由于当时卫生室医疗设备有限,加上病人情况比较危急,xx不顾一天的疲倦,当即亲自将病人送至xx市人民医院,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成功溶栓,转危为安,他悬着的一颗心安然放下,默默地离开卫生院,回到家已是凌晨3点多。还有本村贫困户房万三,因年龄大,自己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老伴也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儿子又因车祸死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孙子,家庭十分困难,xx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为他们送医送药,还给孩子们买了新衣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2017年年初,xx发现村里的环卫工人都是年龄偏大的老年人,但是有了这群环卫工人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这么干净,整洁。他就想能不能为这群可爱的人做点什么,干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临近几个村的环卫工人免费查体,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看着一个个环卫工人脸上的微笑,我心里格外的欣慰。于是,我们于2017年底,又配合册山卫生院开展了“关爱女性,关心乳房健康”免费查体义诊活动,为广大妇女免费乳房彩超检查,心电图,妇科常规检查。活动很成功,也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这些年来,xx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本着先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主,经常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多年来,为贫困家庭患者和孤寡老人减免医疗费用六万多元。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房沙沟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则大幅度地降低。但是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的同时。

    xx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要承担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尽管工作量很大,都尽责尽职的完成,不弄虚作假,超额完成每项工作,每次考核,成绩优秀。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全村2216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350名老人,242例高血压病人,106名糖尿病病人,22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xx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篇五】

    在xx庆阳环县与xx定边县毗邻的北部山区崎岖的山路上,经常可见到一位身穿白大褂、背着医药箱奔走在村民家中,他就是环县耿湾乡潘掌村乡村医生南宗亮。

    今年45岁的南宗亮,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文书6年。那几年,南宗亮被村里缺医少药的现状所困惑,由于村里无医生,村民有了急病,得翻几座大山,跑七八十公里山路,有时往往耽误了时间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他的三叔就是因为在家里拔牙导致大出血,抬到县医院时因失血过多无法医治去世的。从那时起,他就决心立志要学医为群众治病。

    在1998年的一次乡村干部会议上,南宗亮听说爱德基金会要在庆阳卫校办班,支持培养乡村医生。南宗亮当即报了名,经考试合格后,最终被选拔录取。到了卫校后他没日没夜发奋学习,随时随地书不离手,总想更多地掌握些医学知识。2000年学习结业后,他担任起了潘掌村医疗所的村医生,这一干就是18年。无论春夏秋冬,只要病人有需求,他风雨无阻,每天翻山越岭,行走在环县耿湾乡周围百余公里的大山里,为老百姓行医治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挽救了无数生命。多年的实践积累,一般的小病小灾及一些疑难杂症,各种病痛在他手里药到病除,受到了方圆几百里群众的信任和折服。如今他已远近闻名,成为了群众心目中的“保护神”。他也先后被评为“环县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环县十大最美乡村医生”、“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等荣誉称号。

    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距本村40多公里外的四合原乡敬老院同时为5位患者治病。

    这位83岁的朱老先生,已患病多年,先后到宁夏及周围几家大医院确诊为牙癌症和老年综合并发症。当时牙龈发炎整个脸部肿痛,已经无法咽下食物和水。治疗一段时间后医院放弃治疗,院方通知家属准备后事并另其出院。回家后病人疼痛难忍危在旦夕,后经打听到南大夫,家属报着试试看的心理,将病人送到四合原敬老院请南大夫治疗。经南大夫一个疗程的精心治疗,消了肿减轻了疼痛。目前病人已脱离危险,正在逐步康复。

    看完了敬老院的5位患者,他又来到四合原乡街道附近为一名半身不遂卧床多年的老人针灸治疗。配好药挂上吊瓶后,又前去给排队等候多时,距乡政府2公里外的一患者家里处理病情。

    待前后处理完7位病人之后,开车约2小时我们随行来到他的家里耿湾乡潘掌村,这时夜幕已降临一个多小时。

    图为家里人正在做饭。

    南宗亮说:“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向社会献爱心,每到一处就想对社会弱势人群给点资助,比如养老院、孤儿院、山区村小学、孤老寡儿、重大病疾病困难户,给减免医疗费或直接免费治疗,捐助财物等,哪里有灾难就捐款捐物,看到轻松筹上大病筹款都给捐助等”。

    匆匆吃完饭,又去村医疗所为下2位病人配好了药品,穿上了白大褂,背起药箱,又连夜晚赶到病人家里进行疗病。

    摸黑驱车一公里,为本村一老人处理完后,我们跟随他前去比邻的张腰蚬村为一位老人看病。

    10多公里路由于天黑,加之泥土山路被雨水冲的坑坑洼洼崎岖不平,车辆几次陷进了烂泥坑,找来石块、垫上干土、树枝才将车开出。到了病人家里后,他立即为病人听诊、把脉,开好药输上液,经观察确诊无异常后才离开。处理完这个病人,待返回到潘掌村已经是午夜12点钟。蜿蜒盘旋山路的颠簸,我们一行几人都已昏昏沉沉,但他说:“我已经习惯了山路,病人不能行走,只能连夜赶到病人家里尽快给以治疗”。

    南宗亮在大山深处行医十多年,每天出诊平均都在17、8个小时,经常都是从黎明忙到深夜。已累计出诊7000多次,行程几十万公里。崎岖的山路只能骑摩托车,他已骑坏了3辆摩托车。近几年部分村组通上了油路,他买了辆二手客货两用汽车,极大的方便了出诊看病。他自己也患有类风湿,手指关节已全部变形,有时给开车也带来了困难,但是,这些困难他都不在话下,每天不停歇的行走在为患者治病的途中。他告诉笔者:“多年来,他就没有睡过个安稳觉,每天只能睡上四、五个小时,只要电话一响就得马上出诊”。大山里乡亲缺医少药的痛苦他感同身受,为了方便患者,他经常让远道的病人住在自己家里接受治疗。他给患者看病不怕累、不怕脏,病情再严重的病人他都千方百计尽力治疗。他医德高尚,不图名利,只为能给乡亲治疗病痛。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他利用时间坚持自学,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医术。通过读书、外出上课等方式不断学习临床医学、中医、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每年,他都会购置医学书籍学习,还加入了“甘宁基层民医联盟家园”微信群,经常与群里的专家同行交流。通过多年摸索钻研临床实践,南宗亮在静脉曲张、前列腺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方法,解决了不少人的病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其精湛的医术了解了他,不仅本乡人,周围几个乡镇的人,甚至外地人也上门来找他看病。他以平凡书写人生大爱,用行动彰显美德,把一件普通事干到了极致,受到了老百姓的敬佩。

    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5篇

    【篇一】

    xx,男,36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执业医师,xx省六安市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满路桥村人。

    自2002年10月担任满路桥村卫生室医生以来,xx始终立足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抱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走村串户,在最基层的医疗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人民的健康,做好三级医疗网底的守护人。

    他热爱工作、努力刻苦,能熟练掌握运用临床医疗理论,凭着良好的医德和多年的经验,为许多患者祛除病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自从事村医工作以来,xx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严守职业道德,工作积极主动。

    立足农村,扎根基层,为一方村民保护健康是他毕生的心愿。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每一个日日夜夜,每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一个电话,一个信息,一句喊声,经常让他在睡梦中惊醒。

    从医十五年来,靠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和勤快的手脚,他用药合理,解病人之病痛,逐渐在四邻八乡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他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赢得患者的信任。

    2008年冬天,外面下着大雪,那天他正在卫生室上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家中被房屋压倒,腰部被土墙砸伤。接到电话他立马起身,背起药箱前去抢救。当时因雪天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于是他一路奔跑,足足有十多里路程,终于来到老奶奶家中。

    只见邻居已经把老奶奶移出空地。他立即给老奶奶进行体格检查,初步怀疑有腰椎骨折的可能,同时有休克的体征。他深知病情严重,刻不容缓,便马上输液,同时和邻居们制作简易担架快速将老奶奶抬起,送往当地县医院。

    住院医生说:“幸亏你及时给予输液抗休克,不然老奶奶的生命就危在旦夕了。”当时,他已疲惫不堪,但心里却十分高兴,他说:“救死扶伤是我应尽的职责。”

    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后,各村卫生室建成了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化村卫生室。满路桥村卫生室也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积极部署,开展电脑收费,合作医疗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2016年,在六安市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中,xx代表霍山县基层村医参加竞赛,并荣获“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组一等奖”。

    2009年,霍山作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同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说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大,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他从没有怨言,仍然一如既往的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积极宣传医改政策,积极参加医药体制改革。

    2009年我县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该村辖区内常住人口1960人,每人必须建档,而且还要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到村卫生室来体检非常困难,村医们只有背着健康一体机等相关体检设备进村入户进行体检。

    目前满路桥村65岁老年人有285人,高血压患者166人,糖尿病病人38人,重性神经病患者12人,每季度都要到家随访1次,他们体检信息已全部录入电子档案,真正为老年人建立了身体“晴雨表”。

    【篇二】

    青春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年华,有人选择了安逸享乐,有人则选择了担当奋斗。在xx县仙下乡最边远的山区龙溪村,现年36岁的乡村医生xx作从青春年少到几近中年,为了村民的健康坚守山村14年,以一名共产党员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使命情怀,于白云生处谱写出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2月26日,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笔者驱车来到xx作所在的龙溪村,发现xx作正在上户到与临县兴国县杰村乡接壤的大窝自然村做慢性病随访。81岁的老人朱道均患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十余年,xx作蹲下身子悉心查看老人的导尿情况后,又忙不迭给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妻子汤检发做血压监测和康复指导,叮嘱老人平时注意饮食调理:要少吃多餐,多吃青菜,一顿不能吃太饱,动物内脏不要吃……听了医生的医嘱建议,老人心中宽慰了许多。

    老人感激地说道,老伴小便不畅,尿经常会堵住,好在这个朱医师,打了电话就会来,三更半夜,十多点(照样来)。要是送到银坑或仙下(治疗),那就更麻烦。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xx作2005年大学毕业,发现村里没有正规的乡村医生,不少留守家乡的老人、小孩生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有些人甚至小病积成大病,最终落下残疾。学医出身兼又在本村长大的xx作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于是决心留下来,从此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

    地处雩山山脉的龙溪村距离圩镇近二十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人多地少,梯田居多,生存条件恶劣,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生。据介绍,全村共17个自然村,2600多人口,487户人家,其中贫困人口753人,贫困户158户,因病因残致贫77户,慢性病人168人。村中海拔最高处超过1000米,绝大多数村民生活在600-800米高的山腰之中,不时呈现出“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奇幻景象。因住户分散,xx作步行出诊到最远的村落,要将近两个小时。

    自然村之间公路没有修通,xx作就步行出诊;
    早年夜间电压不稳,他就点煤油灯书写病历、钻研医学典籍。对77户因病因残贫困户,xx作根据不同病种,建档立卡,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分门别类开展入户随访、康复服务、大病救治和就医指导。十四年来,xx作怀揣着仁心仁术走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熟识了村中的一草一木、每一条出诊入户的捷径。因表现出色,xx作于2011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尽早提高医术,xx作在乡卫生院的帮扶下先后到xx县人民医院、兴国红十字会医院、兴国县第二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内科、儿科、急诊科医疗技术。通过多年来的积累总结,形成了“一专多能”的知识能力结构,尤其擅长儿科、老年性疾病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方面的疾病诊治,成为了山村里的“全科医生”。2015年,xx作参加国家医学考试,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同时也凭着良好的医术医德收获了群众口碑。

    大窝组的刘地发女、朱光华母子不会忘记,2014年正月初一朱光华放鞭炮炸断左手中指,血流不止,痛苦不堪。得知情况后,正是xx作第一时间将朱光华接到卫生所对伤口作简单包扎处理,之后又骑摩托车将伤者送往银坑镇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帮伤者垫付3000元医药费。一切就绪,再通知其家属来医院。

    2013年农历7月的一天,70多岁的屋背组贫困户胡理清老人,因上消化道出血导致吐血便血,场面血腥。老人的子女知情后齐聚一堂商量着准备老人的后事。未料服过xx作的三味中草药偏方后,病情逐渐好转。这桩起死回生的故事,已经成为当地医药界的一件美谈。

    “当时老爸因为胃出血,兄弟姐妹都认为父亲可能熬不过这一关,大家聚集到一起(商量后事)。想不到后来吃了朱医师的药,又慢慢好起来了。”老人的儿子胡观连回忆其当时的情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对xx作身怀感激的还有小均组年过古稀的退休职工彭箕鸿。2006年,老人干活不慎伤到左手臂动脉,手术后因种种原因提前出了院。为便于伤口恢复,xx作让老人住到自己家,给老人打消炎针、拆线,管吃管住一个星期,结果只收取了少量的药费和治疗费,吃住费用一分钱也没有收取。老人还患有股骨头坏死和冠心病,平时只能靠拐杖出行。xx作便经常上户给老人体检,进行康复指导。说起xx作的行医表现,彭箕鸿对这位年轻的党员同志赞不绝口:他对所有人,只要打了电话,不管早晚,半夜都会来,的的确确是个好医生,本人可以党性担保所言非虚。

    近年来,不断有同学邀请介绍xx作到外地工作,开出的薪水均高出当下的收入不少,但均被xx作婉言谢绝。

    “像他这种情况,有学历、有资质,在外面私立医院随便找个工作,收入也比现在高。让人敬佩的是,他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和一名医者的职责。在xx作的心目中,村民的健康比什么都更重要。”该乡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黄六胜直言不讳地说道。

    “每当我看到村民患病时痛苦与期盼的眼神,经过治疗痊愈后的微笑与感激之情,内心总是充满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成就感。这种充实与成就在外地是无法获得的。正是这种充实与成就感让我支撑到现在。”谈及坚守深山、十余年与村民不离不弃的动力源泉,xx作袒露了自己扎根深山、“安贫乐道”的心声。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前几年,xx作动员自己的妻子刘冬香到赣州卫校学习农村医学专业,在医学上相互切磋、比翼齐飞。针对山区湿气重、村民风湿疾病多的情况,xx作眼下又计划着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中西合璧”不断提升风湿慢性疾病的诊治服务水平,让村中的慢性病老人足不出户就等“坐享”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xx作最喜欢的名言,也成了他知行合一的座右铭。

    【篇三】

    “老百姓挣钱都不容易,咱们当医生的就应该让他们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良心上会过不去,行医对于我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救助与守护。”这是xx乡段宅村卫生室48岁的乡村党员医生xx发自肺腑的感慨之言。

    2000年2月,xx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xx始终以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为豪,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xx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xx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坚持上门为瘫痪村民做按摩

    xx乡段宅村位于xx县与临沭县交界处,地处马陵山下。村民郑兰陆已经在床上躺了十几年了。2004年,郑兰陆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造成颈椎压缩性骨折,致使高位截瘫。“这些年多亏着张大夫,他一不舒服就给张大夫打电话,他随叫随到。”说话的是郑兰陆的母亲。由于长期卧床,郑兰陆易得尿路感染,xx经常上门给他打针。为了防止长褥疮,xx经常上门为郑兰陆做按摩,并手把手得教其母亲如何给他活动身体。

    段宅村辖区有3000口人,村子距离乡镇医院有20公里的路程。村民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人为了拿一点药就得去乡镇医院,村民看病很不方便。1988年,初中毕业的xx立志当一名医生,他先是进入乡镇医院进行学习,后来又进入卫校学习。1991年他回到段宅村,打算开村卫生室,但没有钱怎么办?无奈之下,xx的父亲向亲戚借,向朋友借,不知道借了多少家才借来了五百元钱,村卫生室终于开张了。村民们有了头疼脑热不用向外跑了。

    为患者着想治疗室安上空调

    1992年,这是xx从医的第二年。当时农村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多,所以用农药的多。一些村民因家庭闹矛盾一时想不开就喝农药。作为村卫生室,因为没有条件,一般的服药患者是不敢接的。一次50岁的村民孙学勤服了较多农药,情况较为危急。如果让患者转到距离20公里外的乡镇医院,就会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我们敢接吗?”村卫生室老室长对xx说。“敢!”xx毫不犹豫地回答。xx马上给患者洗胃、用药,这样他一个人白天黑夜的看了患者三天三夜,孙学勤终于被抢救过来了。此后对于服农药的患者,xx一直收治,挽救了很多服药患者的生命。

    中邵湖村60岁的彭胜富得了脑卒中后遗症。他一侧肢体偏瘫,说话不清楚。他第一次上卫生室打针,是让家人用排车拉来的。xx看着患者来打针很不方便,于是,第二次打针的时候xx就骑着车上老人的家里为他治疗。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xx总是上门服务。

    在工作中,xx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对于村里的五保老人,他都是免费送医送药上门。在村卫生室,治疗室、门诊室、药房等七室分开,治疗室内安装了空调。由于夏天卫生室内比较炎热,xx自掏腰包,拿出7000余元购买了两台壁式空调,这样患者夏天就医凉快多了。

    让村民尽享新农合优惠政策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xx和同事们一起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坚持每周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
    建立3000人的《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特殊人群作定期随访。他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小巷,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xx心里都一清二楚。

    2010年,段宅村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村民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好处,迟迟不肯加入新农合。村民郑兰柏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第一年就没有入新农合。xx多次上门为他讲解政策,讲解政策的好处。在xx的努力下,第二年郑兰柏加入新农合。就在他加入新农合一周的时间,他因病住院。经新农合报销后,郑兰柏少花了4000余元。这下子郑兰柏意识到了新农合的好处,以后每当新农合交费的时候他都踊跃,并且帮助xx来做不入合村民的工作。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xx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长期以来xx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 xx凭借自己的医德魅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多次获得市、县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救助与守护,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xx用自己的小医大爱,诠释了一名合格党员的别样情怀!

    【篇四】

    6月20日,年逾古稀并患有颈椎病的xx县岭背村长富村村民xx再次来到村医薛毛毛处进行拔罐和推拿手法治疗,几个疗程下来,病情有了好转,举手抬肘轻松了许多。老人告诉笔者,之前四处求医也吃过好些药,但效果都不是太好。

    这位动作迅疾麻利的给老人拔火罐的中年医者就是该镇长富村乡村医生薛毛毛。交谈中,笔者了解到,现年46岁的薛毛毛高中毕业后在县城一家个体诊所做了两年学徒,后来回到村里开办了一家村级药房,开始将所学的医药基础知识回馈家乡。但他深知,这还远远不够,开药房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医。辗转多年后,薛毛毛从2000年起开始当上乡村医师,真正走上为百姓群众祛除病痛的医者之路。

    作为国粹,中医是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用途广泛。为提高医疗水平,同时考虑到今后中医康复项目的良好前景,薛毛毛自费到县中医院进修学习,同时报名参加中医自考。书山有路勤为径。从此,多少个夜晚闭门谢客、精研“歧黄”;
    多少个凌晨山上采药,“神农尝百草”掌握第一手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6月顺利通过全部课程考试获得xx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大专学历。遨游在祖国传统医学花园的薛毛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中医康复理疗师和公共营养师等4种执业资格,并于2016年5月获得中医内科学专业中级技术职称,形成了“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知识能力结构,成为全县医学类职业资格证书最多、医学职称技术最高的“主治级”村医。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为减少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和使用抗生素等西医疗法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薛毛毛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运用于行医实践,建起中医康复理疗室,对一些中风后遗症、颈椎病等慢性病按照中西医结合绿色疗法的新理念,更多地采用按摩、推拿、拔罐、液体针灸等疗法进行治疗,力争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服务。历经十多年的磨练,薛毛毛在中医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疼痛和儿科等领域尤其擅长。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吸引四邻八乡的患者慕名前往就诊,近三年中医康复接诊量每年都达到几百人次。现年50多岁的车溪乡坳背村村民谢慧荣,是个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行走不便,拐杖不离手。去年经人介绍来到薛毛毛这里进行拔罐、推拿、开关灸法为等一整套中医康复治疗,三四个疗程下来,效果显著。现如今谢慧荣行走自如,基本不用拐杖,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说起选择从医的初衷,薛毛毛回忆说,自己儿时目睹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窘困,加之早年胞姐因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离世带来的深深刺痛,便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有良知、懂医术的乡村医师,为改变家乡卫生医疗落后面貌而奋斗。

    一枝独秀不是春。得益于薛毛毛的倡议带动,该县梓山镇乡村医师张于生、罗坳镇乡村医师赖称华等4名村医先后拿下中医大专文凭、执业医师资格和中级技术职称,在全县乡村医师和个体医师行业当中掀起一股敬佑生命重健康、勤学苦练学本领的新风尚。

    谈到在已经取得乡村医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再次考取执业医师等相关医学执业资格证书,薛毛毛说说道:做老师不能误人子弟,做医生也不能拿百姓的健康开玩笑。性命相托,责任所系。病人的信任,是我们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的最大动力。

    学海无涯。薛毛毛计划明年报考“副主任医师”副高职称,进一步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乡民百姓健康。

    【篇五】

    我的名字是xx,男,一九七六年出生于xx市河东区八湖镇大张五湖村。一九九六年高中毕业后进入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临床医学学习,在xx县人民医院实习结束后直接在xx县人民医院下属门诊工作。一年后回到居住地本村从事农村医疗事业一直到现在。进二十年来,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一直以来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赞誉,多次受到卫生主管部门的表彰。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繁琐的工作,上下班没有时间性,即使半夜也得做到随叫随到!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总是把病人放到第一位,有时饭吃到一半就得去病人家里!不怕累不怕苦,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解释,不厌其烦的叮嘱,一心一意的为患者的健康着想,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在农村,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比较差,一些疾病不到非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治疗的,记得2006年的冬天的半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警醒,开门后,原来是隔壁村的村民,这位村民的邻居徐王氏突发哮喘,呼吸困难,她既往有肺心病,儿女在外地工作,当我赶到现场时候,患者已经不能自语了,患者憋喘的非常严重,我先给用了点药,然后拨打了120,我一直守候在身边,然后随车到了医院,直到第二天下午病人的家属到来后我才离开。老人经治疗康复了,下属拿礼物来答谢我,我婉言谢拒。这是我,一个乡村医生应该做的。这样的事还有很很多很多。在农村好有很多不能行走的患者,我还得按时上门进行测血压,量体温等等,还得不是的上门督促按时服药,做一些康复治疗的知道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

    在农村,什么样的紧急情况都会发生.2017年四月初.当时我正在卫生室忙着,突然接到一电话。说有一儿童落入深井溺水,我急忙赶到,当时情况非常危急,井太深,井下一人已托起,井上只有一人,我们手挽手才把溺水者拖上岸边.清除这位儿童的口中杂物.进行了救治.患儿恢复呼吸后.我顾不上自己寒冷,脱掉湿衣服.用自己的衣服和身体给取暖,直到煤矿疗养院120车赶到.我又联系了家属.医生说需立即转上一级医院.我又要回家那里一万元给患者家属带上,经20多天的救治,该儿童完全康复。事后家属非常感激.电视台也亲自采访了我!孩子的命是我给的,作为一个乡医。我没觉得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随着近几年医疗改革和合作医疗的实施,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学习,熟练微机操作,实行门诊统筹报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慢性病的筛查和随访工作,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老年人的健康查体工作,不断地完善各种档案。我先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和宣传栏的形式讲解各种预防措施,是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全镇先列。列。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今后的工作任务还很重,我还要继续努力,尽自己所能消除村民的病痛,为百姓的健康继续奉献自己的青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