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党建材料 > 正文

    河南省睢县帝丘中学2018-2019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无答案)

    时间:2021-05-10 09:02: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
    (二)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撺掇 (chuān) 褶皱 (zhě) 佁然(yí)
    黄发垂髫 (tiáo) B、斡旋 (wò) 凫水(fú)
    龟裂(guī)
    阡陌交通(qiān)
    C、桕树 (jiù) 缄默 (jiān) 幽悄 (qiǎo) 戛然而止 (jiá) D、羁绊 (jī) 糜子 (mí) 行辈 (háng) 俶尔远逝 (chù) 2、下面的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漂渺 彗星 燎原 海枯石烂 B、皎洁 磅礴 潮汐 悄怆幽邃 C、亢奋 锵然 沙砾 销声匿迹 D、维幕 冗杂 偏僻 天衣无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 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源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4、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入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C、《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烟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D、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的一项是( ) (2 分)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询、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

    6、古诗文默写。(10分)
    ⑴挑兮达兮, 。一日不见, 。

    ⑵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 。

    ⑸《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 。

    7、综合性学习。

    (8 分) 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仿照示例,从“春节”“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2分) 示例: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

    (2) 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4分) (3)
    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出两条建议。

    (2分)
    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成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的愧惜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时,舞龙舞师、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分) (一) 阅读短文,完成8-11 题。(12分) 台风的功与过 ① b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 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一9月有 59% -—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 1/4 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

    a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 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
    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 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 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 年6 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8、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3分) 9、文中画线句子a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10、文中画线句子b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1、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苗庄酒事 ① 秋粮归仓,农具归库后,进入腊月,农事的脚步就可放缓了。剩下来的大把空闲时光,村庄里的女人们却是不能闲着的,她们还得去准备过年所需的东西。真正有空闲的,还数村庄那些男人们了,这个时节,男人们就部出足够的时来,专门用来喝酒。

    ② 在苗庄,在这个三百余户人家的村庄里,酒事几乎天天都有。逢年过节自不必说,大到婚丧娶嫁、起房造屋、三朝周岁,小到竖门起仓、谢桥修路、远门归来,都要邀朋请友,喝上几碗。甚至哪家男人买了只好画眉,哪家耕牛卖了个好价钱,哪家夫妇吵架拌嘴……只要左邻右含、亲朋好友知道了,大家都要找个机会,不妨说是找个借口前去喝酒的。

    ③ 主人在暖烘烘的火房里就着火炕沿,把菜和酒碗逐一摆好,再在火红的炭火上放一口铁锅,或小炒、或炖猪脚,还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来烹调、酸汤清汤麻辣一应俱全。这时,主人就可邀客人入席就坐了。

    ④ 入席就坐,在当地也是颇有讲究的,在火房门对面的位置称上席,那是留给最尊贵的来客坐的;而靠门边或灶台的位置,则是主人座位,这样方便主人为后面来客开门、盛饭或去打酒。

    ⑤ 在苗庄,喝酒用的器具一例是饭碗。开席后,不分主客先倒上大半碗,确实不会饮酒或身体欠佳的客人跟主人阐明缘由后,可以免喝。但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整顿饭你滴酒不沾则已,如禁不住醇香米酒的诱惑或主人盛情邀请者,一旦开了酒戒,主人是不会轻易让客人辞杯的。客人不醉,主人则不会放客人走。席间为劝客人多喝酒、多吃菜,主人的劝说方式层出不穷,但划拳猜令则是最常用的方式。

    ⑥ 因为喝酒,山村冬天冰凉的寂寞的夜,便平添出许多生气来。因为醉酒,山村冬天的夜,也平生出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来。

    ⑦ 而在苗庄流传甚久的另一个酒后趣事,让村人们铭记至今。说是改革开放初期,两位老人夜里喝醉酒后,两家居住地相隔有二里地远。两老人彼此都怕对方回家途中摔倒或找不着回家的路,于是,彼此搀扶着,边走边歌。当把对方送到家门口后,又怕另一个不能安全回去。于是,又转陪着对方往回送。如此循环,一路走来一路歌。第二天天亮后双方子女才发现,原来两家老头子彼此相送,唱了一夜歌,也走了一夜路,无数次走到自家门口了,却没有一个真正踏进家门去半步。

    ⑧苗庄人爱酒,但很少嗜酒如命,借酒滋事。在苗庄人眼里,酒,那是平淡乡村生活的调味剂,是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原始生命力。面在苗庄人心里,酒,则是好日子长长久久的期盼,是待客之时以酒为媒、主客情谊久久长长的桥梁枢纽,是苗家人与生俱来的待客之道。

    ⑨许多年后我仍会想起,在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那人那歌那情怀,醉了的不只是人,还有那座淳朴的村庄。

    12、苗庄的酒事有哪些特点? (4分) 13、文中说:“在苗庄,喝酒用的器具一律是饭碗。”怎样理解这句话? (4分) 14、从叙述顺序的角度说,第⑦段是什么记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段的理解。(4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9题。(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去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近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 底:全石以为底 下丈见底 B. 若: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屈伸呼吸 C. 清:以其境过清 回清倒影 D. 居:不可久居 居天下之广居 1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在甲文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 19、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溯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20、你认为《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2分) 2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诗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原来, 并不遥远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大师说,每一粒米都有它的潜力。

    有人问:米有什么潜力呢? 大师回答:见过酿酒吗? 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便酿成了醇香的酒。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甚至上千元的酒,这就是米的潜力。

    大师顿了顿,继续说:“米的潜力是怎样形成的呢?就是从它隔绝外界的喧器与繁华开始,是黑略、孤独、寂寞、沉静“酿”成的”。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关热词搜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