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调查报告 > 正文

    论新发展格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时间:2020-11-24 14:02: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小编为您整理了《论新发展格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论新发展格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1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就业稳,收入增,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才能更好实现,才更有底气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老百姓来说,就业更是天大的事,是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支点。年终岁末之际,政府接连“放大招”,发“红包”,用更多政策“雨露”滋润百姓的“好日子”。

      就业,一头连着家庭生计,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作为“六稳”工作之首,我国的稳就业可谓“相当稳”。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两个月实现全年目标,调查失业率也略有下降。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稳就业提前交出高质量答卷。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经济基本面“大底盘”的托底效应,另一方面得益于稳就业政策持续发挥效应。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就业、吸引人才的政策,包括降低社保费率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就业援助制度等,为扩大就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就业关系百姓“钱袋子”,关乎千家万户“获得感”。做好当前环境下“稳就业”工作意义尤其重大。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就稳就业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26条重要举措。这些要求和措施,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重,坚持托底安置就业与补齐民生短板联动发力,体现出政策的延续性、创新性,让人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党中央已经做好了各种工作预案,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各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过程中,一方面是抓早、早抓,另一方面是抓细、抓实。有党的政策护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就业”这艘“巨轮”一定能够行稳致远,中国老百姓的“饭碗”一定会越端越稳、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论新发展格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2

      除了国内政策以外,对外开放政策也保障了中国的外贸坚挺,有效支撑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即使面对全球化逆流、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形势,中国依然保持了对外开放的初心。

      盘和林

      编者按:对世界来说,20xx年并不平静。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各种意想不到的冲突与矛盾在全球各地相继涌现。

      对中国来说,20xx年并不轻松。中美贸易谈判在曲折中推进,国内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提质。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面对挑战,中国只有坚持自己的既定步伐,才能经得住前进道路上的风吹浪打。

      《向稳徐行》将带您回顾20xx年中国所走过的历史轨迹,展望未来的前行方向。

      盘和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经研究院执行院长

      20xx年已经走到了末尾,距离2020年只剩不到一周的时间了。回望这一年,我们国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20xx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表面上来看,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这个速度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中是名列前茅的。在全球经济总量一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中国的经济增速是最快的。

      6.2%的增长速度,借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的话说,这既是不低的增长速度,又是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更是一个有后劲支撑的增长速度。原因在于我们在面临经济结构性调整、国际市场动荡的艰难环境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此过程中也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为国家经济后续的平稳增长保持了强劲的动力。

      实际上,经济增长指标还不足以反映这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增长的质量高低还要看民生方面。从就业上来看,20xx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就业人数109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7%;从居民收入上看,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高于人均GDP增长速度;同时物价方面也表现得非常稳定,CPI同比上涨3%,而扣除食品和能源之后核心CPI涨幅仅有1.5%。

      在这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和施行的多项经济调控政策功不可没。

      首先要说的就是供给侧改革,因为它既决定了现在的经济形势,更影响了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发展。正是它让中国的经济增长含金量更高,更有后劲。在20xx年,中国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进一步推进了“三去一降一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破除要素壁垒,促进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下,中国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同比增长7%,高出第二产业增速1.4个百分点。

      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这一年里,在给企业减税降费、拓宽融资渠道上,政府也是不遗余力。包括税收财政返还、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全面落实增值税改革、专项税附加扣除等等,再加上对于银行体系的普惠金融激励,不论在资金流入还是资金流出方面,都减轻了企业的财务压力。数据显示,20xx年三季度,小微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占53%,前三季度在全国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0.4%。6月至9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6%、2.8%、4.4%、4.2%。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让利于企业。

      其中,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企业的针对性扶持政策,包括所得税优惠、人才安居奖励补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20xx年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物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1.8%,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776.8亿GB,实物商品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5%;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科技领域均达到了超过30%的增长率。

      除了国内政策以外,对外开放政策也保障了中国的外贸坚挺,有效支撑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即使面对全球化逆流、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形势,中国依然保持了对外开放的初心。比如降低了七百多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设立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完善了深圳等地自贸区建设,这些措施为对外贸易扫清了障碍。20xx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2.9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贸易顺差扩大44.2%,实现了外贸稳中提质。

      综上,回顾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多项精准的经济调控政策确保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更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给全国人民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可以自豪地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还是走出了一条稳增长、高质量的发展道路。2020年对于我国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任务依然艰巨,前路并不平坦。但站在20xx年所取得的成就之上,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在新的一年里,向好向稳再踏出坚实的一步。尤其是,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20年定下了非常明确的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我们将沿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好的既定路线,步履坚定而心怀希望。

        论新发展格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3

      紧紧把握三大攻坚战的着力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过往战绩固然增强了攻坚制胜的信心,在迎面而来的征途上仍需一鼓作气、乘势而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明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这是继三大攻坚战20xx年初战告捷、20xx年取得关键进展后新的重大部署,紧紧把握打好三大攻坚战的着力点,事关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即将过去的20xx年,经过攻坚克难,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172万减少到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但也要看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任务仍然较重,新的一年必须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如期全面收官。

      所谓“攻坚”,必有其难,要准备啃“硬骨头”。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剩余脱贫任务,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对工作难度大的县和村挂牌督战,全面排查整改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对特殊贫困人口落实兜底保障。围绕高质量实现脱贫,要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以精准施策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今年以来,蓝天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等持续发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数据显示,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地表水水质好于3类断面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劣5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前11个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2.9%。但还要看到,当前生态环境改善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谓“攻坚”,必有其阻,不能有丝毫懈怠。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但也要看到,全球范围内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加剧,国内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我国经济金融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

      所谓“攻坚”,必有其险,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既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又加强金融监管,补齐监管短板,引导金融专注主业、服务实体经济。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做到守土有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越不可小视困难。过往战绩固然增强了攻坚制胜的信心,在迎面而来的征途上仍需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论新发展格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4

      加强法治保障,给民营企业更多安全感

      编者按: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占了我国90%以上的企业数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全文5523字,共8个部分,28个条款。“人民财评”围绕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5个方面进行解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这次出台的《意见》将 “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作为重要方面,要求“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这些要求,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夯实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更好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法者,治之端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主要在于:通过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以产权保护激发生产力;通过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通过法治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事实证明,以法治架起“防护网”、竖起“边界线”、托起“公平秤”,方能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到推动《外商投资法》《物权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出台或修订,再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在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这点上,党中央的要求是一以贯之的,举措是务实有力的。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这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家的关心支持。

      政策堤坝越筑越牢、法律篱笆越扎越紧,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加速,一些与民营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日益凸显。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其背后往往存在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尤其是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乱收费等违纪违法行为,随意检查、多重检查、重复处罚等执法歧视行为,制约着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激发。让民营企业家拥有更多安全感,迫切需要在立法、执法各个环节解决这些问题。

      正因如此,此次《意见》提出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平等保护”四字直击民营企业家的关切,切中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刑事保护力度”“防止因诉讼拖延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保障民营企业家在协助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时的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既有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态度,也有加强保护的刚性要求,又有管长远、管根本的制度性规定。将这些政策举措落细落实,必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确保民营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稳定预期,安全是基本保障,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可或缺。这次《意见》提出了“四个严格”的要求,并明确提出“持续甄别纠正侵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的冤错案件”“建立涉政府产权纠纷治理长效机制”,意义重大。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平反张文中案,对顾雏军案再审改判有期徒刑5年。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判决体现了甄别纠正错案冤案的决心,释放了坚决捍卫民营企业家合法利益的政策信号。相信随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家的安全将会得到有力保障,更能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

      依法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提高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守土有责的紧迫感抓好《意见》要求的落实。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让民营企业收获更多安全感,让民营经济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论新发展格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5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且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为我们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应该看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对此,我们需立足于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就是为了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确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准入门槛,削减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提高了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对经济体制其他方面的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渐显成效。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承担着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改革范围覆盖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改革内容包括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推动监管职能转变、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亦将产生深远影响。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金融制度效率得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逐渐增加。普惠金融、金融扶贫、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小微金融等得到了发展。互联网、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金融服务大众提供了更多路径,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财税体制改革成就斐然。我国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深化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20xx年,我国还出台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成本负担,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深化改革需要攻坚克难

      现实地看,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不小进展,但实现深化改革目标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一是政府、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越来越向往和期盼,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政府而言,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该管多少,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如果不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进行调整,将使经济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也会影响到政府实现行政效能最大化。

      二是现代产权制度有待健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我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需要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如果产权保护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会在较大程度上抑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是金融业发展还存在短板。当前,我国金融业存在金融机构大而不强、金融创新不足、金融监管滞后、金融稳定性不足、金融结构不够优化、金融开放力度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同时,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亦有待提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重各项改革协调配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大的动力。

      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行政权责的配置与划分要紧跟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的需要。切实提高整体行政效能,调整行政权责关系,优化政府职能与组织结构。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第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推进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支持民营企业改革,破除制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其营造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与此同时,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加多元化供给主体,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引入竞争中性原则,使市场更加活跃,促进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防范金融风险,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释放市场的活力,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地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与合作。

      第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完善财税体制,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及收入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税制结构,加强税收法治建设。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挥效应。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20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快捷搜索:新发展  格局  学习中央  经济工作  精神心得体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