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调查报告 > 正文

    关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04 13:46: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活动,既要达到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也要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努力让团队成员均有收获,受益匪浅。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调研背景

      xx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2025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85%的目标。紧接着xx年1月,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全面提高普及程度和质量,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为实现2025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85%的目标添砖加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实现文化认同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早在199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就提出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为新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奠定了基础。现如今“十三五”时期之后,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虽达到80.72%,但仍有普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省份与省份之间普及率相差较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其中学前儿童、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人群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重点难点。语言是沟通的第一步,语言不通不仅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会影响团队工作的配合和展开。在乡村振兴的诸多工作中,语言交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确定一个统一的语言让各民族之间流畅地交流尤为重要。因此,为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也为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梦,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

      二、调研目标方法

      (一)调研目标

      此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活动,目标是通过对“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将推广普通话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与影响挖掘出来,从而更进一步的展现普通话推广的意义。在调研结束后,向调研地区的群众展示调研结果,让当地人民再一次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引导群众在生活中多说普通话,提高普通话的普及率,将“说好普通话,实现乡村振兴”的观念植入广大农民家庭的心中。在调研过程中,穿插党史教育,让人们心中有党、心中爱党。同时向群众们展示党带领我们所获得的诸多成果,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除此之外,我们通过此次调研也对自己树立了新的目标:团队成员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感受国家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做出的努力,发现身边的问题,将推广普通话作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活动,既要达到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也要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努力让团队成员均有收获,受益匪浅。

      (二)调研方法

      1.访谈调查: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聚集地普通话普及率,我们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当地居民交流,提高他们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

      2.抽样调查:为了了解各地普通话普及率,我们每一个小组对各地几家几户、部分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居民普通话的普及率。

      3.网络调查:为了充分了解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情况,我们上网了解了各地区历史、经济、城乡建设、文化,这对我们的调查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4.实地调查:我们通过走访入户、实地观察等形式与各地区居民进行交流,切实进行了调查,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三、现状问题

      (一)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普通话作为我们的国家通用语言,需要建立循序渐进、传承发展的语言秩序。当前,国家文化部、教科委一直都将推广使用普通话放在新的高度,同时强调推广普通话,学校的教育和推广是基础。195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知识》,自此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点开始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普通话使用人口的比例为53.06%,城镇为66.03%,农村为45.06%。由于农村地区“推普”工作的长期缺失,农村能使用普通话的人口比城镇人口占比少20个百分点,农民实际说普通话的比例还要少。从发展优势上看,农村“推普”有利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当前,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一直都在实现区域下沉,从城市面向乡村,围绕普通话的科学评估而展开。目前,国家已经将每年的九月份作为推广普通话宣传月,举办各类推广活动,将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作为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以此发挥“推普”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问题

      调研队员调研对象都是来自乡村、城镇。x同学在xx省东港市合隆满族乡调研,通过调研他发现在合隆地区大家接触普通话主要是在课堂上,但是本地区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教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方言教学是较普遍的现象,孩子们接收到的“普通话”也是充满了家乡味。同时,由于x在农村地区,社交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因此在平常交谈中往往以方言为主。以上两点就使得本地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普通话水平整体较差。x在xxx市x镇x村调研中发现,在乡村1岁到22岁处于学生阶段的人群相对较好,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22岁到40岁的人群一般在工作或者在外打工,由于工作环境的影响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但也存普通话水平明显比较低的人群。40岁以上与上一个年龄段有明显的差别,受传统少数民族语言和生活习惯影响,会说普通话的人群较少。尼格尔阿依·拜克热在xx拜城县拜城镇福乐城社区进行调研,发现社区居民组成多为年老者和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差相对较大。其中,在校学生普通话普及率为100%,交谈流利、发音准确,多为23岁以下人员;青年和中年居民普通话普及率较高,有90%以上,但依然有词汇量缺乏等问题,大体向好;老年人群即60岁以上人群,普通话普及率较低,基本熟悉日常用语,不会读写。其他地区调研成员表示调研结果与以上几类相似度较大,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水平较低者,会出现就业困难等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乡村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

      四、调研结果

      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普通话的普及率和使用率,普通话普及率越高,助力效果越佳,乡村振兴发展越快。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提升对于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提升农村妇女整体能力、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在人才招引、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援助等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通话作为基本交流工具和信息获取工具,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农业农村人才、转业军人、农村妇女等群体提供普通话能力培训,在通事和通心之际,让普通话成为促进内生人才培育和外生人才引进有效结合的纽带。

      (一)关于普通话普及率

      普通话的普及率首先与当地政府关于普通话工作的开展强度有关。当地政府越重视普通话相关工作的开展,群众也会更了解普通话,知晓普通话,会说普通话。同时,多次开展普通话工作,也会让群众逐渐意识到普通话普及的重要性,让群众之间互相带动学说普通话,从而提高普通话普及率。

      普通话的普及率其次也与地域有关。像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域和当地居民较多的地域,普通话的普及率就较差,因为在少数民族区域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可以使用,而当地居民较多的地域,人们大多使用当地方言,所以这类人群极少使用普通话,因为不用普通话也可以和周围大部分人进行交流。对于人流量较大、不同省份较多的地域的普通话普及率就会更高一些。

      (二)关于普通话使用率

      普通话的使用率与村民受教育水平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普通话的使用率与熟练度更高。其本质是与受教育程度背后的受教育时长有关,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使用普通话的时间也会越长、频率也会更高。

      普通话使用情况和村民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有关。而对于普通话的使用态度,我们发现与村民就业水平和普通话宣传力度存在一定关系。就业水平越高,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就越高。简单来说,就业水平越高接触到的人也就越多,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学会使用统一的普通话来交流就变得极为重要。

      普通话使用率受母语和家庭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家庭语言环境成为推普工作的一大障碍。若家庭中的父母经常带领孩子使用普通话交流,那么所有家庭成员也都会提高普通话的使用频率。

      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政策建议

      做好与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的衔接。巩固拓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成果是当前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需做好二者的有效衔接,实现工作、机制、政策、机构、队伍平稳过渡。因地制宜建立普通话水平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规范认定工作程序,合理确定语言能力标准,精准落实帮扶措施,防止推普成果的倒退。完善以普通话为主体的和谐乡村语言生态。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领域应做好表率,提升普通话的社会声望。与此同时,亦需重视和发挥当地各少数民族语言、各地方言以及外语的作用和功能,积极探索形成主体多元的语言助力体系,构建和谐乡村语言生态。调研团队通过深刻研究当前现状,根据调查资料,普通话从五个方面为乡村振兴助力:

      (一)普通话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五育”融合发展,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加强乡村中小学经典诗文教育、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推广开设诵读、书法等语言文化“第二课堂”,丰富乡村校园文化,助力把乡村中小学校打造为乡村文化中心。推动师生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生活交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树立一批乡村书香校园典型,推广乡村学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典型案例和经验。

      (二)普通话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也是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当地方言文化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发挥作用的同时,普通话亦应承担责任,发挥功用。一方面发挥普通话在宣传乡村法治、德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另一方面将普通话与地方语言文化融合创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红色文化的结合点,促进乡村文化觉醒,激发村民文化参与,增强乡村文化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找回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普通话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依托田园风光、村落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旅游等特色资源,注入语言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语言文字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模式。聚焦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手工业、旅游康养、文化创意等产业,发挥语言文化在创新设计产品包装、宣传广告、景观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升产业、产品附加值。开展语言志愿服务,帮助乡村招商引资、品牌打造、产销对接。

      (四)普通话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培育乡村语言文化宣传骨干。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民夜校、乡村文化大院等平台,支持采取固定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农村电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妇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等,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服务。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提升对于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提升农村妇女整体能力、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在人才招引、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援助等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通话作为基本交流工具和信息获取工具,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农业农村人才、转业军人、农村妇女等群体提供普通话能力培训,在通事和通心之际,让普通话成为促进内生人才培育和外生人才引进有效结合的纽带。

      (五)普通话助力乡村治理体制建设

      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普通话沟通能力为切入点、突破口,做到培训一人带动一村,进一步提升乡村整体普通话普及程度和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在考察考核农村基层干部时,注重了解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尚未达到相关要求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

      六、调研实践总结

      通过参加此次暑期社会调研活动,使我们受益良多,不仅加深了自己对普通话的进一步理解,还在实践中充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获得了全方位的提高。在这个暑假,实践队用脚步丈量土地,深入较为贫困落后的乡村地区;用真诚打动村民,进一步推进普通话在贫困乡村的普及程度;用观影缅史敬先烈,进一步发扬红色传统,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用实践获取真知,通过行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从实践主题的提出,围绕主题的扩展研究,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的协作下从头到尾的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学会了在团队中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分工合作,这将成为我们成长轨迹上一次重要的突破。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引导我们去观察生活。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在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青年大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之能,不畏困难、勇于挑战,展现了吉财学子的青春风貌,用自己实际行动为乡村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以党史教育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自身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将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将专业所学融入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启新征程。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振兴 发展情况 调查报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