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调查报告 > 正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03 13:36: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无论是宁静祥和的乡村院落,还是“昼出耕田夜绩麻”的农忙景观,无论是喜气洋洋的农事节气、习俗,还是精彩绝伦的民间“非遗”,无论是尊老爱幼、守望相助、诚信重礼、勤俭持家、淳朴好客等优良传统,还是古建筑、遗迹、特色菜等文化标签,都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传递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三农”工作,并指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充分反映了对于新时代乡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产业兴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结合一年来的农村工作实际,我以xx市xx区xx镇xx村为基础专题调研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xx村位于xx省xx市xx区xx镇东南部,地处丘陵地带,距离xx区城区20公里、xx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离自贡市30公里,与xx镇x村、x村、x村和x镇相邻,桂溪河从村内流淌经过,内宜铁路穿境而过,大致将xx村与周围村形成了一个分界。xx年村级建制调整后,原有的12个社合并为现有的6个社,但仍延续原村名和幅员面积。全村种植有大豆、玉米、油菜、水稻等基本农作物。

      xx村设有村级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村委会1个。现有党员50人,预备党员1人,村“两委”共7人,配有常职干部4名,后备干部1名,组长6名,乡贤3人,常住人口2193人,其中高中或相当学历占1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5%。

      二、产业现状

      【产业基本情况】xx村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700余亩,全村土地流转760余亩。

      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柠檬种植,种植面积735亩,为1户承包,全年亩产2500-5000公斤,xx年柠檬售价3元每斤(xx镇x村、尚腾新村等也有规模种植)。其余有甘蔗种植,该种植自xx年开始,有12户个体户参与,种植面积共30亩,亩产1000公斤。此外,尚有40亩的柑橘种植,亩产2500-5000公斤,售价2-3元,为1户种植。

      养殖业:鸡仔养殖,为4户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并独立经营,从xx年开始养殖,总占地面积20亩,总投资160万元,年净收益72万元。

      企业:柠檬加工厂目前已建成,预计今年投入使用,为私营企业。

      集体经济:全村投入金额100万元与xx镇其他6个村合资兴办养猪场,xx年投入使用并出租,每年租金82万元;村集体收取柠檬种植管理费1.47万元(20元/亩)。

      【人口就业情况】全村劳动力700余人,在村人口主要为“三留守”,除务农外,通过柠檬采摘等临时就业,流出人口主要从事建筑业(修机场和承包工地)和服务业。

      【基础设施情况】xx镇设有高速路口,临近的白马镇实现通高铁,毗邻的x镇规划修建飞机场,xx村生产道路5公里、生活道路9公里(全部为硬化路面),基本实现全村通公路,整体交通便捷。毗邻黄鹤湖水库,耕地基本具备全覆盖的灌溉水利设施(自流渠和电灌渠),自来水管路铺通,生活排污管铺设2千米,生活用电全覆盖,通信网络全覆盖,天然气覆盖率85%,宽带覆盖率75%,有线电视覆盖率92%,厕所革命基本完成,村办公室设有物流配送点,但未运行。

      三、发展优势

      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促进法……共同构成乡村振兴的基本框架。分则力散,合则力全,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乡村振兴的作用力越来越强、效果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国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各部门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常抓不懈,在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让产业更兴旺、农民更富裕的“比学赶超”氛围浓厚、势头强劲,形成一批示范引领的优秀典型案例。广泛吸收采纳有益经验,xx村乡村振兴必将乘借东风、向前迈出坚实步伐。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基本要素较为完备。xx村拥有各色农副产品资源,如柠檬、甘蔗、柑橘等,特别是柠檬远销国内外。xx镇其他村拥有樱桃、西瓜、葡萄、草莓、西红柿、火龙果、桃李等各色种植业,生猪、白乌鱼、土鸡、龙虾、基围虾等养殖业,这些现有产业经营时间较长,具备一定规模,较好地形成资源互补作用。

      人才、资金、土地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农村各类要素的配置。在人才方面,受农耕文明的深刻影响,自立自强、勤劳朴实的作风深入人心,xx村劳动力资源较充沛,近年来通过开展多种针对性培训,推动了乡土人才孵育,包括水产养殖、农业种植、电商、厨师、面点等培训,成效日益凸显,劳动力就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同时,随着思想观念转变,越来越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乡贤就近就业,返乡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电子商务(如直播带货)等产业。在资金方面,随着国家、省、市、区等层面将资金不断注入乡村振兴,实施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各届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乡村振兴保障有力。以乡村资源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多样性乡村产业越来越受到大家青睐,也吸引着各类市场要素不断向乡村聚集。在土地方面,xx村二轮土地确权全面完成,土地流转率约44.7%,“万亩良田”正在加快建设,撂荒地整治有序推进,土地经营、使用条件不断改善。随着供给侧改革和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xx村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必将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此,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消费市场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到乡村去休闲度假的需求,对农村特色手工制品的喜爱,对体验农耕文化的憧憬,对独具特色的民俗非遗的欣赏……这类消费市场正在被深入挖掘。另外一方面是激发乡村消费活力,这对打通城乡经济循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xx村人口基数大,消费理念在升级,对于新业态新消费形式接受度高,近年来村民收入水平增长保持稳定,随着城乡深度融合下乡村功能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未来的乡村面貌必将日新月异,村民的收入水平将会进一步快速提升,同时,由于目前村镇的基础设施、物流体系、电子商务、商贸市场等还存在薄弱环节,补齐这些短板后,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消费市场增长,更好地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和便捷交通,在内自同城化发展背景下,xx村的区域协同作用将得到提升。这些表明不断深耕消费市场,实施供给侧改革,投资和发展因地制宜的乡村产业意义深远、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必将助推我村的振兴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和区域联动,释放出更强大的发展活力。

      四、存在问题

      (一)思想观念老化,发展动力不足

      一是村“两委”班子建设薄弱,班子成员年龄在40岁以上的4人,其中在50岁以上的3人,老龄化严重,多数情况下奔波于琐碎的各项村级事务处理,引领乡村发展的精力不够,同时也缺乏啃“硬骨头”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全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年龄偏大,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的观念的陈旧与落后,不能灵活接收现代知识、技术,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群众思想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发展概念认识模糊、观念狭隘,“金融惠农”融资与合作的意愿不强,有些只注重眼前利益,缺少依靠发展乡村产业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

      (二)基建有待升级,支撑作用不强

      总的来说,全村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受地势影响,农业机械设备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设备设施还未大量普及,生产自动化、机械化与先进的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此外,村内休闲娱乐场所还未修建,照明设施未安装,用于满足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教育、医疗等设施亟待大力完善,用于农产品销售以及物资购买的物流设施还需进一步畅通。更加强调数字经济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基层落实任重而道远。

      (三)人才配备不足,人员外流明显

      “以人为本”,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全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多数,导致在培育乡土人才队伍方面,人员对新技术的学习、应用能力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收益的提升。在对村民的技能拓展培训方面,存在宣传引导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覆盖面不宽、结果应用不强的问题。此外,伴随全村人口的外流,村内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与土地荒芜、粗放经营、产业发展不足同时发生,在对中青年、优质人才的吸纳方面,存在吸引不强、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在发展乡村产业需求中,“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缺失,现代农业、仓储物流、产品加工、休闲文旅等产业的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农村发展需求旺盛的创新、研发等方面的高科技人才短缺,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农村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人才的经济效益大小和个人前景,人才大多倾向于在发达的城xx寻找就业机会,而不愿到相对落后的乡村。这些因素导致了我村各类人才和年轻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制约了本村的经济的发展。

      (四)特色产业不优,链条短且单一

      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有助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xx村主要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潜力及市场需求有一定提高,但是与发达的地区相比,尚未充分利用本村及周围环境的资源条件,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一是特色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是较为单一的种植业,特色产品基地规模虽大,但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不够,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滞后,区域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二是有机农业发展不够,配套环节尚未建立,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打造品牌形象的意愿不足。三是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正在起步阶段,在产业化中指导农户、联结市场和解决各类利益冲突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如我村八号龙虾基地退场,表明如果不能构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发展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可能受限。四是产业链条短,产业深度融合不足,科技含量低,绝大多数农副产品不经加工直接销售,发展粗放,深加工、精细加工尚未形成,致使转化和增值率不高。五是金融信贷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支持渠道不畅,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打造有鲜明特征、独特优势、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农副产品产区,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特色乡村产业的纵深发展。

      五、意见建议

      (一)注重党建引领,奋力开创新局

      把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筑牢战斗堡垒,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内化为乡村振兴、造福百姓的实际行动。把发展党员作为党建工作基础工作来抓,由包村领导直接包抓,加大吸纳政治思想牢靠、群众基础好的优秀青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网络视频课等资源,强化教育培养,通过采取学习培训、支部培养、联系人帮带等多种措施,切实培养一批作风正派、有理想、有抱负、有干事创业勇气和激情的青年党员,为基层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更新选人理念,拓展用人渠道,保障我村事业后继有人。强化宣传引导,动员和团结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营造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事业牌”,以心换心、以情暖情,吸引在外乡贤、大学生等反哺家乡,实现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人才回乡,促进各类人才奋勇争先、各尽其能,共同闯新路、谋发展、开新局。

      (二)补齐基建短板,奠定发展基础

      乡村要振兴,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一环。一是伴随着撂荒地整治和 “万亩良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设备如灌溉、播种、防虫防害、收割等的配备,实施在乡村兴建如气象站、科普站、种子服务站、农药化肥服务站等,及时帮助农民预测、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二是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加强文化体育、公共照明、教育医疗、物流配送等服务设施建设,在本村建立并完善图书馆、活动广场、路灯、村卫生室、物流点等,满足村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三是加强对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做好承接的准备工作,用好“新基建”发展过程中从城市向农村的“溢出效应”,实施数字乡村、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工程。

      (三)实施人才振兴,激发经济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破人才瓶颈,畅通智力、科技、管理下乡通道,孵育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是要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及配套政策,扎扎实实地做好“筑巢引凤”工作。二是要搭建城乡人才沟通互动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因材施教制定实施专项培育计划,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加速本村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的全面更新。三是要加强宣传引领,不断发掘乡村人才中的先进典型,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乡村人才的良好氛围,增强人才吸引。四是要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加强专项资金投入,鼓励有志之士留得下来、干得成事,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为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人生理想提供广阔舞台。

      (四)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创新。一是推动发展有机农业,按照种养殖、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过程标准化要求,配备现代化农业设备,产出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金字招牌”。二是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链的设计和创新,培育和创造多功能创新农产品;加强孵育一批引人注目的特色农业景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利用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和现有资源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新乡村服务业,依托xx镇书画等文化资源,将艺术元素融入产业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精本村特色优势产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以及5G网络等先进技术,发展数字经济,搭建宣传、推广、销售平台,让产品“走出去”,推动构建区域优势特色农副产品产区,让村民在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中分享更多的收益。四是普及农村基层金融知识教育培训,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如金融模式、金融工具、信用制度,为促进乡村产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提供充足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助力农村经济长远发展。五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厘清权责,充分吸收各地区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激活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带动村级各项事业如精神文化、生态治理等发展,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实施利益联结,共谋富民大计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无论是“订单式”“股份式”,还是“托管式”“市场式”……一方面要把合作社、企业、基地、村民等各类生产要素联合好,另一方面还要让市场因素和制度优势充分结合好。利益联结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活力,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的发展新局面,共谋乡村振兴大业,让各主体共享发展成果。对企业或合作社而言,村民以土地、闲置房屋、劳动技术加入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推动多形式的合作,有助于降低成本、用好“民间高手”“家庭能人”、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应对市场风险,提高村民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农产品供应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产品质量、持续供给、销售能力;对村民而言,更加直接地参与、创造和分享产业链、价值链的增值收益,降低个体投资的“风险隐患”,盘活闲置“资产”,保持稳定的就业,提供可持续收入,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