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香港解“大城市病”之道给内地城市哪些启示 去香港要办什么手续

    时间:2018-12-24 16:49: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北京出行拥堵,是内地众多大中城市出行难的一个缩影。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内地大城市已经历或正面对的难题不止于此,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应对大城市发展难题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启示一:
      香港的交通“治堵”有何经验?
      上班族“最怕上下班”。“没有最堵,只有更堵。”且不说北京等一线城市早已饱受“堵车”之苦,就连一些二线城市也开始面临“出行难”。
      日前,由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等单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044人中,有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上下班堵车状况“严重”,在一线城市中认为堵车“严重”的超过50%其中16%认为堵车状况“非常严重”。
      在谈及解决城市出行拥堵时,深圳政协委员陈显康曾提出深圳要努力学习香港,重视道路长远规划。他说,香港注重道路长远规划,确定合理交通结构,将城市土地使用、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综合考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常住香港和到过香港的人,大多对香港的交通赞誉有加,谈到香港的交通出行,更是令无数访港的内地人士称赞。2006年11月中旬,时任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在参加京港洽谈会时,专程提前到香港考察交通问题。香港地域狭小,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和车辆承载量均居世界城市前列,王岐山当时表示:“北京最需要向香港学习城市管理经验。”
      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地区之一,常住人口近700万,土地面积只有1104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底,香港道路总长2040公里颁有牌照的车辆57万多辆,平均每公里道路约合282辆,其密度是北京的1.8倍,香港只有北京十分之一大小却有轿车34万辆、机动车50万辆,每一公里就有260辆车,每2个人就拥有1辆车。因此,仅从相关的比较数据上看,香港不堵车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香港做到了。首先,香港特区政府优先发展占地少、载客量大且快捷、准时的城市铁路(比如,地铁和轻轨等),以此为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道路设计及交通管理方面,尽可能保证公交优先,目前香港有7000辆非专营巴士,此外还有4000多辆公共小巴,在夜间轨道交通和公交车辆结束营业后穿梭行驶。据了解,现在香港700万市民中,九成以上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平均每天的乘客量超过1200万人次。
      其次,香港公交拥有较好的盈利水平,除了庞大稳定的客流量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做保障外、另一招是完全掌握市民出行的现状和趋势。到目前为止售出了1000多万张“八达通”卡,有收集乘车信息的功能,汇总这些信息,能精确统计出每条线路不同时段的客流量。它对于及时调整行车路线和时间表,提高运行效率十分有用。
      更令人惊叹的是,香港的公交车都是按时按分准时到站,绝不可以误点,因为公交公司每年在向港府提交的计划中都要上报线路发展、准点率情况,一旦违反规定到达时间,是要被处罚的。
      在道路扩容能力有限,私家车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如何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香港现行控制轿车总数,基本处于绝不再增加一辆的状态。据了解,现在一个香港车牌至少可以拍到100万元港币。港府也采取了相当的办法加以规划,比如随处可见的导向护栏、斑马线外围设计的过渡线以尽早提醒司机注意、每条路口的路面指引标识等等。
      香港特区政府解决出行拥堵的交通模式,政策实施能力以及港人在公共空间的素质,都带给内地城市启发。
      启示二:
      香港公屋制度解决了什么问题?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亚洲八大国际城市的房价年涨幅排名中,香港、深圳、北京包揽前三名。
      近几年来,香港楼价飙升迅猛。弹丸之地的香港,可谓寸土寸金。香港社会各界稳定楼市以利民生的呼声日高,并提出多种应对方法。香港特区政府坚持把扩大土地供应视为治本良策。
      10月1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其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以创新思维开拓土地资源,以增加政府的土地储备。香港业界人士指出,政府增加土地储备是正确的,可以为市场提供稳定供应,从而保持楼价健康发展。
      香港测量师学会房屋政策小组主席潘永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政府大力开拓土地储备,对稳定楼市有很大作甩过往政府土地政策缺乏透明度和持续性,往往在楼市高峰期,才“临喝掘井,”政府大力开拓有用土地,可以“积谷防饥”。潘永祥形容:“这好比要先储存多点面粉,在饥饿时才可以做出更多面包充饥。”
      “在香港不管什么角落都会有屋住,我们不只提供一间屋,更是提供一个家。”在谈及香港公屋时,香港房屋署助理署长何丽嫦如此解读香港公屋制度的意义。
      香港在为楼市降温的同时,也推出居屋政策,即为“居者有其屋计划”,它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公共房屋计划之一,由港府兴建公营房屋并廉价售予低收入市民该计划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为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的市民,提供出租公屋以外的自置居所选择。
      尽管现在香港各界对“复建居屋”依然争议很大,但时间还是在证明,在贫富差距问题明显的香港社会,居屋确实解决了一部分香港人的住房难问题,也为中低收入群体向上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
      启示三:
      香港医保制度成效闻名世界
      有一则有趣的调查显示,香港男人寿命平均80岁,全球第一;香港女性平均寿命85.9岁,仅次于日本女士,排名第二。香港人素来生活紧张,食无定时,假期少,为何攀上全
      在生活成本远高于内地的香港,看病反倒便宜得多。在香港,医院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香港有31837张病床,超过90%集中在公立医院。在香港,只要拥有香港身份证,不论贫富,都可以通过公立医院解决日常病患。
      1989年之后,香港特区政府设立医管局,将公立医院统一进行管理,政府负担起市民医疗费用的绝大部分,才改变了香港医疗界的面貌。目前,公立医疗机构92%以上的经费由政府以财政预算拨款的形式支付,全体香港市民都能一律平等地享受公立医院的服务。因此,香港的医疗制度不仅让本地人满意,也吸引了不少内地人。
      过去数十年间,香港的医疗保障制度一直行之有效,并以低成本、高效益闻名世界。香港医疗设施一流,配套完善,而且医疗福利惠及每一阶层,贫困者也可获得基本治疗,医院病床,一百元一天,已包医疗药费;孕妇产前检查完善,令香港婴儿夭折率低,计算起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2006年度,香港特区政府在医疗上的投入约276亿元,到了2009――2010年度,这个数字上升到的33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4.9%。2009――2010年度香港的医疗预算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14.8%,支出比例仅次于教育(223%)和社会福利(16.3%)。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政府买单的医疗卫生制度解决了绝大多数香港人的后顾之忧。
      今年10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其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表示,在医疗方面,港府已预留四幅土地发展私营医院,明年第1季会就其中两幅招标;同时在私营医院发展中加入条件,如服务种类、水平和收费透明度等。
      此外,在香港没有所谓的“红包”,更没有“药品回扣”,香港医生的收入是固定年薪――为了评估医生的薪酬级别,港府为此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医疗信息系统,医疗管理层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看到任何一个医生的诊疗行为,并据此对医生的级别进行评价,之后,由香港特区政府全额支付工资。
      透过香港治理“城市病”的思路和举措,可以看到内地大中城市发展难题背后是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管理体制的亟待完善。

    相关热词搜索: 之道 香港 大城市 启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