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过年,谁家过年不团圆】阖家团圆下一句

    时间:2018-12-24 16:44: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过去的60年,有多少美好刚刚闪现就已成为历史?有多少幸福还没分享就已经在回忆中慢慢淡去?本书改编自纪录片《幸福中国》。以中国建国后的发展为纵线,跨越60年,邀请一百多位嘉宾分别从童年、青春、偶像、结婚、邻居、节日六个主题出发,讲述各个不同的时代,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幸福往事。这些是名人们的幸福回忆,也是属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故事。
      
      《幸福在哪里?
      ――60年百位国人的幸福记忆》
      佟晟嘉 樊鹏 苏奇 郄浩著
      胡腾 秦小虎 改编
      中信出版社 2011.10
      定价:35.00元
      
      舒乙:我父亲老舍如何过年
      生于1930年代。老舍之子,作家。舒乙的父亲老舍先生年轻时先后在英、美喝了将近9年的洋墨水,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致和感情却有增无减。对于过年这个重大的传统节日,老舍先生尤为看重。舒乙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老舍先生过年的一个故事。腊月二十三是“糖瓜祭灶”过小年的日子,又是老舍先生的生日。他总是要准备好些糖瓜分给孩子,甚至分给大人。有一年他上天桥去看戏,又跑到后台去看望演员,由兜儿里掏出纸包,一人分一个糖瓜,说:“灶王爷上天的时候正是我落生的时候,吃吧,今天是我的生日。”演员们瞧瞧手里的糖瓜,再瞧瞧他,觉得非常可乐。
      春节是亲情的展示
      中国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它讲究的是一种团聚。所以无论走多远,费多大劲,路上有多么拥挤,票多么难买,都要回家。这是有意义的。有时候呢,为了减轻交通负担,就说农民工别走,咱们就地过年。但过年不是那么回事儿,一定要回家。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团圆的意思,有个孝敬老父老母的意思,有看望老人的意思,有一年里让兄弟之间、姐妹之间、妯娌之间在一起亲密亲密的意思。这个亲情的展示是春节很大的一个内容,千里迢迢要回去就是这个意思。它有对家的这种亲情,对故乡的这种亲情,对生你养你的那个地方的亲情……有好多意思在里头。人活在世上,这些东西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春节给了你一个机会。
      传统节日的奉行者
      我小时候过年是件重大的事情。北京有个顺口溜,大致内容是说进入腊月二十后,离过年还剩十天时,农历二十一日该干什么,二十二日该干什么,一直到三十日该干什么。大家都这么做。其中有一天是扫房,就是大扫除。大扫除是非常合理的安排,这些安排现在也值得提倡一下。因为你住楼房也有蜘蛛网,也有灰尘,你应该打扫一下。
      老舍先生活着的时候,是这种节日的忠实奉行者。到了“扫房”那天他要全体动员,把家扫一遍,扫得非常彻底。他让我们排队把他的书从书架子上取出来,一本一本传出去,放到院子里掸掸灰。然后趁这个机会,把书架子擦一擦,而且要用湿毛巾把犄角旮旯的灰尘全给沾出来。他腿脚不好,在底下指挥,我们爬在上面,他给我们递毛巾。像这种过节的准备,每年都要执行。而且效果非常好,做过之后节日气氛马上就出来了。
      什么都得自己来
      老舍先生小时候很穷,所以他很羡慕邻家过年又是杀猪又是买蜜供什么的,羡慕得不得了。经常跑回来向母亲报告:人家又请回来两个跟小塔一样的蜜供,哪家又买了多少猪肉等。他妈妈很平静地跟他说:“孩子,咱们不看别人,咱们包饺子。虽然饺子肉不多菜多,但你要知道,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
      这就是一种人生理念,一种穷人的人生理念,他就记住了,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老舍先生的动手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所以他自己成家以后,他就要贯彻这个东西,就是“什么我都得自己来”。米粉肉自己蒸,豆酱自己做,小酥鱼自己做,自己做的最好吃。这样一来,东西可能不高贵,但是是你自己劳动做出来的,饭馆里没有,节日气氛马上就起来了。
      吃完了饺子,老先生进入自己书房里,拿一大堆红纸条出来。是些早就写好了的谜语,挂在那儿让大家来猜。谜语是他自己撰的,非常容易猜。比如他随便出一个:哥仨,打一国名,还特别提醒你是在非洲。谜底就是多哥。优胜者赏大蜜枣吃,这个感觉特别棒。
      老北京庙会
      以前老舍先生过年很爱去逛庙会。北京有一个非常好的庙会,叫做厂甸庙会。厂甸是一个地名,人们在这条街摆上很多铺子,然后大家去逛这个厂甸。有很多吃的、玩的可以提供给你。比如说过去,琉璃厂会办个书市,把非常珍贵的书拿出来卖。很多知识分子去逛厂甸,不是为了糖葫芦,也不是为了别的什么东西,他就是去淘书的,包括鲁迅先生。到了这时,人家都会把好书拿出来。这个节目多棒,又有文化又有内容。琉璃厂还有很多文物店,他们把文物拿出来也摆上那条街。很多淘宝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愿意去看,买个扇面回来,买个什么小玩意儿回来等。
      
      苏叔阳:过年里的“中国心”
      生于1930年代。作家。苏叔阳先生是一位态度严谨、卓有成就的文化大家。他撰写的《中国读本》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十余种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 000万册。为了写好《西藏读本》,年逾古稀的苏叔阳拖着患癌症的病体、凭着0.09的视力,翻阅文献典籍200多种,观看相关影像资料50多部,三易其稿,历时近三载,双眼几乎失明。他回忆说:“我清晰地记得2008年3月8日那一天,阴天,小雨,我中午睡了一小觉,一起来两眼就看不见了。”《西藏读本》付梓之际,正值北京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之时。苏叔阳先生在后记中庄严地祝祷:“只要喜马拉雅山不倒,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就不会分裂。”
      亲情更浓些 民族更和谐
      过年了,你家的饺子未必比外头的好吃。但是大老远坐各种交通工具回家团圆的心情,还有全家人在一起吃饭的那种感觉,是外头没有的。这种亲情在20世纪90年代似乎在慢慢恢复。我希望年味更足一点,希望这种亲情更浓一些,这样才能团结我们的社会。因为中国毕竟是以家庭为社会最基本单元的一个社会。这种心情恐怕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才能体会。
      50年来变迁大
      过去的这50年中,20世纪50年代过年的内容最丰富。20世纪60年代因为有了反右派,所以就简约多了。过年基本不吃热食,除了菜再炖炖基本不做新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就准备饺子。到了20世纪70年代就更不一样了。进入“文化大革命”之前,有一届小型的春节晚会,就是今天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前身,但后来也被批判被打倒,很多人都受罪。“文化大革命”都是战斗的呼声,战斗的号角。打倒“四人帮”后开始恢复春节联欢晚会。于是20世纪80年代春节联欢晚会就成为过年重要的项目之一。以至于它现在成了鸡肋,说不吃吧,又还想吃,吃吧又太难伺候。我干了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实在是太难受了。现在是新形式多了,但年味不足了。而且过年的意义,过年的那种快乐不再有了。也许是物质生活发达造成精神上的淡薄。其实过年还是应该充满精神的愉悦和欢乐。
      20世纪80年代也有很好的氛围。大家的情感都是憋了多少年的,有一种火山爆发和地下河流喷发这么一种情况,所以产生了一批作家、戏剧家。当时小环境非常好,彼此掏心窝子讲你这好在哪儿,坏在哪儿什么的,你的本事特长是什么,你应该怎么去做等。很少有人互相嫉恨的,不是说完全没有,但极少极少。而且那样的人都会被大家瞧不起,缺少人缘。我很留恋那个时候的那种氛围。
      有趣的过年风俗
      旧时候过年,大概从腊八就开始了,吃腊八粥是过春节的酝酿。腊八粥意味着丰收的喜庆,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说是释迦牟尼成佛悟道那一天,一位牧羊女送给他一碗粥。腊八节是为了纪念这个事情。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从腊八开始,人们就一天一天算日子,每天都有一个说法,比如打扫厅堂等。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高潮期就开始了。第一就是先把旧的家长请走―送灶神。给灶王爷抹上糖稀,不让他说坏话(当然好话也说不了了)。腊月二十三送走了,大年初一再请回来,连来带去一共七天。这完全是一种幽默的表现,其实也是中国泛神论的表现。中国人的泛神论近乎无神论,这都是老百姓非常可爱的地方。我就想象,全国的灶王爷都趴在那儿,一个个脸熏得乌黑,嘴巴上还抹着糖稀说话,玉皇大帝什么也听不清。然后,灶王爷还没来得及汇报又要回来了。新年伊始,家里要再请一个灶王爷回来。这是有讲究的,不是谁都能请到,必须要老太太去请。祭灶这件事是男人做,祭月是女人做。腊月三十就是守岁。大年初一诸神退位了,先请灶王爷进来,然后大年初一在家里团圆。大年初二开始拜四方亲戚、邻居。当时讲究磕头,有的小孩不知道见到人再磕,隔着门帘他就磕,磕得头昏脑胀就回来。初三初四开始热闹了,逛厂甸庙会什么的。过去一年了,人们就盼着这日子。找点理由去玩、去休息,吃点好东西什么的。这是农业社会一种积存的民俗。
      这个民俗其实意味很深远,一个是求吉祥和谐,再一个是求秩序。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这样一个自然界的四季罔替和岁月更迭,人心也要更迭,要焕发一新。所以“和”和“续”是中国年事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马未都:只谈文化不谈钱
      生于1950年代。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过年是中国传统里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但是现在不少人却觉得“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马未都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生活过于物质化、人与人之间缺乏精神沟通。过年了,人们发发短信,不再登门拜年。越是这样,相互间感情就越疏远。据说马未都家里过新年,只磕头,不给压岁钱。
      炮仗一响就是过年
      过年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放炮仗。因为炮仗是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的文化。只要炮仗声在响,就觉得还是过年的气氛。北京突然禁炮后,就越来越不像年了。我觉得中国这种过年文化,最不能丢的就是我们这种“炮仗文化”。我们这个文化应该有声响,它给年带来很多气氛。年必须要有标志性的物,文化上要有区别。西方人的典型东西就是圣诞树,一到圣诞的时候,他们在那树上挂灯,这就是文化上的区别。我们过去还会贴窗花、挂灯笼,现在就剩下一个放炮仗了。
      要控制压岁钱
      我们小时候,压岁钱是买不起炮仗的,压岁钱都是两毛钱。后来就是10块、8块地拿出手,现在是100块钱也拿不出手。我印象中有人压岁钱给上千元,最初听说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到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跟同学说他有几千块钱压岁钱,所以他经常会说,我用我的压岁钱买。我说你的压岁钱能使多少回?从这事后,我就特别控制他对钱的概念。我得让他们这一代人感受到社会的压力,要有挫折感。
      
      老狼:简单的感动最幸福
      生于1960年代。歌手。因为1995年春晚的演出,人们记住了老狼的名字。多年以后的一天,老狼再次来到校园,为准备回家过年的学生们演唱。他每唱一首歌,台下就高呼“《同桌的你》、《同桌的你》”。老狼说:“你们别急,我一定会唱!”当熟悉的旋律终于响起,许多女生眼含热泪,纷纷跑上台去,解下自己的围巾戴在老狼的脖子上。
      凭票排队买鱼肉
      我小时候,过年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排队买鱼和肉。我自己带一个小板凳,然后手里紧紧攥着国家发的鱼票或者肉票,上西单这种大副食商场排队买鱼买肉。那时候经常要排一夜队,到了早晨六七点钟的时候,大家才开始站起来。然后群众自发发一些号,免得他人加塞。排一夜队买两三斤肉、排骨,然后拎回家,一家人开开心心过个年。
      最开心的是放炮仗
      过年的时候,我觉得最开心的就是放炮仗。那时候生活并不富裕,所以家里可能只会给你买一挂一百响的炮仗。买回家后就把炮仗拆散了一个一个放。有些炮仗的引线掉了也舍不得扔,把它掰开,把火药磕出来。有时候能磕一大堆,拿火柴一点,“轰”一下,那是过年最开心的事。后来北京禁放炮,禁放那几年的气氛就差了好多。后来又开禁了,挺开心的。现在动不动就买好几千响的炮仗,火柴一点,“噼里啪啦”一炸,大家笑一笑就过去了,没有小时候来得那么刻骨铭心。
      
      园园:过年逛庙会
      生于1980年代。电台主持人。提起园园总会让人联想到团团圆圆,据说她的签名也是两个圆圆的字。听过她节目的人都说喜欢她活泼的风格。因为她的搭档姓郭,所以听众喜欢叫他们“大圆锅”。除夕夜到来之时,听众们开车行驶在回家团聚的路上,她仍坚守在演播室里,为大家送去祝福和快乐。过年的时候,她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段话:“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因为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因为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北京跟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点就是,逢年过节最热闹的地方是庙会。什么琉璃厂、地坛庙会都很热闹。对于我,庙会上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么几个东西:一是特别长的糖葫芦,这恐怕是北京的特色,你大老远就能看见糖葫芦在那儿;二是很多小朋友骑在爸爸脖子上;三是很多小朋友找那种黏嘴糖。还有就是你会发现有很多跟当年一些重要事件相关的特色纪念品。根据不同的情况,每一年都有不一样的吉祥物风行到大街小巷,但是有一点不变,每年过年的时候,北京都非常漂亮。
      
      张悦然:雪地里的红鞭炮纸
      生于1980年代。作家。2008年的时候有媒体做了个调查:究竟春晚还有没有价值?张悦然也在被调查者之列。她对春晚的看法是无所谓:“我们一家人现在几乎不太看春晚,一般都出去玩去了,放烟火什么的。”细读她的《誓鸟》,发现其中有一段关于放烟火的精彩描写:“那些红脸蛋的孩子高举彩炮筒,在雪地里奔跑。当烟花筒被点燃的那一瞬间,大家都安静下来。菊花状的焰火在头顶绽放,化作千丝万缕的亮线,缓缓地坠落,那些孩子像关在五彩笼子里的金丝雀,既欢喜又害怕地扑腾着翅膀。”这生动的细节或许就是她放弃了看春晚而观察到的吧。
      有几年,北方过年下了大雪。初一推门出去的时候,就看到白雪皑皑,上面很多红色的鞭炮纸,觉得很漂亮。小时候,放鞭炮绝对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记得过年的时候一般看春节联欢晚会,零点一到,很多人会放一挂或者两挂鞭炮,声音特别响。我父亲总是把鞭炮从阳台上伸出去放,就觉得特别响,觉得世界好像变成了一个新的世界。小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大了一岁。

    相关热词搜索: 过年 谁家 团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