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羊头山游记】羊头山头朝哪个方向

    时间:2019-02-14 04:37: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辛卯初夏,天朗气清,万里无云,我们一行数人参观了地处太行山麓的羊头山石窟。羊头山又名首阳山,位于山西省长子、长治、高平三县市的交界处,相传为神农得嘉禾之地。因山顶北魏四面造像塔基的巨石似羊头而得名,山巅两座石雕方形塔、塔侧石雕伏羊佛龛造像,头尾清晰,危峰秀拔。
      从检票口进来后,映入眼帘的是祭祀广场。广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涵,以弘扬炎帝精神为内容,依山就势进行总体布局。广场为南北向,前为玄青湖,左右为山梁,后为神农庙和羊头山。广场由门阙�图腾柱和炎帝雕像三部分组成,以花岗岩砌成。我们登台阶来到神农庙,神农庙前挂有一横幅,上书“共临帝庙致祭,诚表一片心香”,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炎帝神农氏的崇拜敬仰之心。步入其间,只见殿宇巍峨,前后两院,错落有致。前院正中设有喷泉,龙嘴喷出的泉水自九华池入相传神农涤草的“洗药池”中。正殿便是人身牛首的中华始祖姜氏炎帝圣像,面目安详,岿然端坐。殿前香火缭绕,香烟弥漫。庙里竖立一座唐碑,此碑原立于清化寺内,为唐代牛元敬撰并书,唐天授二年(691年)立石,碑文曰“此山炎帝之所居也”,证明了羊头山是炎帝神农氏故里。这块碑是武则天唐天授二年重修清化寺时立的,上面记载了炎帝在羊头山上的丰功伟绩,并且还记载了炎帝陵的地理位置、建筑规模。上面的字迹已经风化太严重,模糊不清了,但依稀可辨看出“有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等等记载。在神农庙的上院里完好地保存着一院唐代的建筑,院子中央是一座舍利塔,说明了当时这里主要是宣扬佛教文化的地方。
      拜谒完炎帝陵,我们徒步上山,一路上满山遍野的红彤彤的“炎帝红”果子,似山楂又像樱桃,大家惊叹于羊头山这充满个人文古迹的地方竟然还有这么壮美的山色,都不禁叹为观止。沿着山中的石阶继续上行,在羊头山的半山腰上,保留着一片残碑断柱,这就是清化寺遗址。羊头山梵刹,又名曰清化寺,建于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进行了重修,并且改名为清化寺。现在这里还存有一块明代万历二十八年的石碑。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目睹寺庙当年的壮观和辉煌,但仅从遗迹上看,也能感受到它的气势不凡:精致的石阶,倾覆的莲花石盘础,断折的石条梁柱,线条优美的石雕佛像……沿着山中的石阶继续上行,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林,遮天敝日,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走在山路上,感觉也非常凉爽。上山不多长时间,就看到了“北魏石窟”的指示牌。顺着箭头的指向,我们来到了石窟群前面。这个石窟大都是北魏的,也有北齐的,也有隋唐的,大都是砂石雕刻,规模比较小,位置比较分散。羊头山石刻造像和石塔,是羊头山历史遗物中的精华所在。这些石刻为比较典型的北魏风格。布势方正,笔势粗犷,虽是先书后刻,但刻工并未完全遵循写出的笔道。点画的起收笔形态和线条的粗细提按,及字口的自然刻化,都说明刻者在奏刀镌凿时摆脱了书写墨迹的范囿,其奏刀是充分自由的。虽然受多年风化的影响,但观其整体形象却还能看出它们是比较随意的凿刻所形成的。此作有一种自然古朴的感觉。虽然字数不多,却是一件比较精整的石刻作品。书者用笔拙势重,意态从容。刻者是全依了写成的墨象镌刻的,字口十分干净,起收处十分得势,完全传达出了书写的笔意。书者走的是笔方势圆的一路,风格与《郑文公碑》颇多相似,给人以浑厚、雍穆、含蓄的美感。
      羊头山正面高峰凸起,左右山脉前伸,形如箕掌,石刻造像即分布于其间。它的分布,有的在山巅,有的在山腰,有的为窟,有的为龛,原有规模及顺序已不可考,现状可分为九区。较大窟龛二十二个,小型佛龛八十多个,窟洞平面多为方形。还有千佛碑一通,皆魏至唐物。主峰极顶列为首区,有石塔两座,佛龛一区,龛为三块巨石叠成,下为卧羊,中为佛龛,上为瓦陇式屋顶,龛内佛像结跏而坐,面型衣饰皆属北魏风格。西南山巅(亦称右峰)“八十八佛”窟,距羊头石龛二百余米,列作二区。窟龛三个,分上下两层。前窟南向平面方形,门外二金刚侍立,窟内正面一佛二菩萨,佛结跏而坐,菩萨侍立主佛四周,雕龛八十七个,内各置一佛,皆坐式,连同主佛共八十八尊,窟名由此而来。窟南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面型略秀,身材修长。后窟较高,亦称上窟,窟上石塔已毁坏。塔下一窟,方形,窗门南向,三面雕像,正面和西侧主佛已不存,尚存东侧一佛二菩萨和西隅左尊胁侍,面型清秀,神态自若,刻工纯熟而洗练。视其造像风格,与前窟同为齐隋间遗物。第三区为千佛洞,位于半山腰部,窟内方形,四面小佛龛满壁,近千尊,故称千佛洞。这里的雕像都是唐代风格。第四区为方塔窟区,第五区为圆塔窟区,第六区为多宝龛窟区,第七区为大石窟龛区,第八区为佛山区,第九区为唐代龛区。这些石窟龛内,雕像大都肌肉健美,衣饰贴体,艺术价值很高。
      羊头山最大的石窟,也就是五号石窟,最初是在一个大石头上凿的三个石窟,历经了北魏、隋、唐三个朝代,才雕造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中间这个雕造了释伽牟尼和多宝如来两位佛祖,从它们秀古清像看,应是北魏时期雕刻的。再来看这边,这边雕刻的是一佛二菩萨,它们体态丰腴,应是唐代时候雕造的。羊头山石塔,是山上石雕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原为六座,两座损毁,现存四座,分布于山巅和山腰。山巅两塔,南北对峙,十里外皆可望见。山腰两座,一方一圆。此处石塔虽然不大,但造型甚殊,在我国已知的古塔中,尚属奇构。我们来到山巅,疾步登上石塔,惊叹着石塔全凭堆砌而成,不用任何黏接剂,而历经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依然屹立。
      羊头山的石窟艺术,令我们啧啧称奇。我们为这些艺术品而折服,我们也将继续弘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羊头 游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