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计划 > 正文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堂实录

    时间:2020-06-18 14:00: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堂实录 一、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调节之后,针对如何健康地生活而安排的,包括《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传染病及其预防》两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并介绍了传染病的分类及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传染病及其预防有正确有认识,以便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如何将丰富的生活经验提炼为理性的科学知识,并摈弃日常生活“前概念”的制约,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据此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的种类 3、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分析与探究,培养分析资料、探本求源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身边的实例分析和应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应用于生活。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3、培养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思想情感。

    二、课堂实录 环节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干净整洁的校园照片。

    师:我们所生活的校园环境如此整洁干净,一尘不染。但我也到过这样的一些地方:
    随后展示几幅有垃圾的小区照片,进行对比。

    师:生活在这样的两种不同环境中,会对人的健康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生1:对身体健康不好 生2:容易得传染病 师:说到传染病,不由得我们想起近几年发生的两件大事。

    出示2003年“非典”和20__年“甲流”时期的典型图片。

    师:你记得当时人们是一种什么精神状态?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精神状态? 学生短暂的交流后,谈感受。

    生:人们很紧张、恐慌;
    怕被传染上;
    不敢出门,等等。

    教师课件出示一段有关“非典”和“甲流”死亡人数的统计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截至2003年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

    20__年 12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 2月1 3日,甲流已在全球造成至少1 0 5 8 2人死亡。

    学生看后感到惊讶。

    师:传染病仍是我们今后将面临的一种重大的疾病。我们只有了解它、认识它的特点,才能更好的预防它。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

    出示课题: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评析】 教师通过生活照片和材料展示,环环相扣地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景,同时能使学生体会到传染病发生和预防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通过让学生回想经历过的重大的传染病事件中人们的紧张和惶恐感,使学生感知传染病的特点及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将情景引入、学科知识、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可谓“一箭三雕”。

    环节二 案例分析,探究新知 1、 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师:老师给大家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疾病,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说出哪些是传染病。

    课件展示下列表格:
    常见的疾病 是否是传染病 由什么引起的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 足癣 真菌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 肺结核 结核杆菌 近视眼 贫血 龋齿(蛀牙)
    蛔虫病 蛔虫 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 生:流行性感冒、足癣、手足口病、肺结核、蛔虫病、流行性腮腺炎是传染病,近视眼、贫血蛀牙不是传染病。

    师:这些传染病都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学生可能有的答不上来,教师及时点明,由此突破“病原体”的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你能说出什么是传染病?它与非传染病相比有何特点吗? 生:传染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课件上总结展示。

    【评析】 教师列出常见的几种疾病,其中有传染病也有非传染病,借助学生的生活常识,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加以判别。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使学生模糊的感性认识升华为清晰的理性认识,同时能使学生感到传染病在我们的身边并时有发生,应积极预防。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师:传染病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秋冬季节,教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传染病是什么? 生:流感。

    (1)实例分析,交流探索 师:对,到了秋冬季节,我们最常患的传染病就是感冒。以下的场景在教室里经常上演:
    课件出示下列一段描述:
    李帅同学患了流感,为了不耽误学习,带病坚持来到教室上课,教室里不时响起他的喷嚏声。第二天,他没来上课。第三天,他的同桌,王小萌同学也不幸患上了感冒。同样的事情,在教室上演。很快,班里有好多同学都患上了感冒。(配上男生女生的咳嗽声的音效)
    师:请同学们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
    1、是谁散播了流感病毒? 2、流感病毒通过什么途径到达王小萌的? 3、为什么有的同学患感冒,而有的没有? 学生组内交流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是李帅散播了流感病毒 师:这个散播病原体的人,我们就称之为传染源。

    生2:流感病毒通过打喷嚏,使空气中有了病毒,别的同学吸入了带有流感病毒的空气而感染上了流感。

    师:病原体离开了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我们称之为传播途径。流感的传播途径就是空气和飞沫。

    生3:有的同学抵抗力弱就感染上了,有的同学抵抗力强就没有感染上。

    师:对流感缺乏免疫力的同学容易患上该病,这些人称为易感人群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课件出示下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师:在本案例中,假如没有李帅,流感会不会在教室内传播开来?或是我们都注射了流感疫苗,对流感具有免疫力了,流感会传播起来吗? 在课件中,将传染源或易感人群隐藏。

    生:不会 师:这说明,三个基本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评析】 教师通过再现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和事件,并进行理性的分析,探究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新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2)快速判断,巩固新知 师:认识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请你判断下列各项分别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哪一个? 课件展示,学生讨论辨析后汇报,课件依次出现连线。

    传染源 肺结核患者 患禽流感的鸡 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携带者 蚊子苍蝇 不清洁的餐具 易感人群 免疫力弱的婴幼儿和老人 【评析】 学生通过辨析在生活中存在的这些人、动物及用具,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进行关联,既巩固了新知识,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在日常生活的存在形式,让知识回归生活。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献计献策,破解措施 师:教室里发生的“流感”,为了防止此病继续蔓延,老师和同学们都采用过哪些方法呢? 生1:让生病的同学先回家治疗,病好了再来上学。

    生2:给教室消毒,比如用醋熏。

    生3:号召同学们去打疫苗。

    生4:每天早到校的同学开窗,让空气流通清新。

    生5:提倡多锻炼。

    学生纷纷列举发言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出这些具体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办法都很不错,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能说出这些方法分别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哪一个呢? 生1:让患病的同学回家庭或住院治疗,针对的是传染源。

    生2:在教室里煮醋和开窗通风都是针对传播途径,因为流感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

    生3:没病的同学打疫苗和加强体育锻炼都是针对易感人群。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我们预防传染病的三大基本措施。由于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教师出示传染病预防的三大措施。

    【设计意图】 教师将“教室感冒事件”这一实例巧妙地加以延伸,引入传染病预防的学习,顺利成章地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建构成理性的知识结构,自然贴切,降低了学习难度,解决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分析讨论,实践应用 师:(出示一组图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传染病,经常采用以下的方法,请大家庭讨论一下,以下做法分别是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项措施呢? 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病死的动物深埋,是切断传播途径。

    生2:不对,我认为病死的动物深埋,是控制传染源。

    师:病死的动物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属于传染源,所以该措施应该属于控制传染源。

    生3:生吃瓜果要洗净和消灭蚊虫是切断传播途径。

    生4:注射疫苗和加强体育锻炼是保护易感人群。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要判断一种方法属于哪项措施,一定要看这种方法的作用对象是传染病流行中的哪一个环节。象蚊虫和病死的动物,就比较难区分。蚊虫能将病原体由传染源带给健康人,但病原体在它体内不会繁殖增多,只是起到一个传播的作用,不是散播,所以它是传播途径而不是传染源,因此消灭蚊虫也就不是控制传染源而是切断传播途径了。

    【评析】 通过将生活中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方法与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进行“对号入座”,达到深化所学知识,辨析易混概念的目的,也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你说我说,交流分享 师:除了以上的一些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生活中的同学们和家人也一定有自己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的预防传染病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

    生1: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生2:不乱吃小摊的食品。

    生3:不随地吐痰。

    生4:不乱倒垃圾。

    生5:看到别人感冒了,赶紧吃“板蓝根”。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是简便易行,又非常实用的。但最后这位同学提到在没有感冒的时候,吃药来预防,这个可以吗? 生:不可以。但不知道为什么? 师: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副作用。没病的时候是不能乱吃药的,感冒的原因没有查明的情况下,吃药不仅不能预防,还可能引起其他的疾病。

    【评析】 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使学生养成一种“分享”意识,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思想性;
    通过学生的交流也能暴露学生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从而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

    (4)巧用小诗,辅助记忆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预防传染病,我将一些实用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诗,对同学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降低传染病人发病率也许会有一些帮助,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下。

    生:齐声朗读。

    预防传染病 预防各种传染病,关键要做好防控。

    严格控制传染源,五早永远记心中。

    传播途径要切断,流行季节常通风, 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水果应洗净。

    易感人群要保护,合理饮食多果蔬。

    锻炼身体强体质,计划免疫抗体生。

    传染病不可怕,  认真防范靠大家! 【评析】 自编生物小诗,将预防传染病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巧妙编排在一起,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给生物课堂教学增添文学气息,使课堂焕发出人文光彩。

    环节三 知识梳理,建构体系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传染病及其预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你能说出围绕传染病,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到了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还是寄生虫。

    生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生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生4:预防传染病的要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总结展示,归纳成概念图,如下:
    【评析】 及时将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之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环节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传染病的分类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出的至今对人类有重大威胁的传染病有37种,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所不同,我们在预防时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你能说出下列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吗? 课件出示学生熟知的一些传染病。

    生:甲流、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都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

    师:这类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我们称之为呼吸道传染病 生: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和蛔虫病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师:这类传染病我们称之为消化道传染病。

    生: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蚊子传播。

    师:这类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叫血液传染病。

    生:足癣是通过共穿拖鞋等接触病原体传染上的。

    师:这类传染病叫体表传染病。

    师:这四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各不相同,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的方法肯定也有所区别。所以在一类传染病流行起来的时候,人们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哪一类传染病,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2、艾滋病 师:37种传染病中最具危险性的首指结核病,但这种病已经可防可治,第二种就是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世纪杀手 ”,至今没有很好治疗方法,这是一种什么病?我们如何预防它呢? (1)了解艾滋病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09页,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生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生2:艾滋病可通过输血、母婴、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2)预防艾滋病 师:下面是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汇总图,请同学们观察下图,思考如何预防传染病。

    展示图片“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示意图”。

    生:从图中看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毒品,所以我们要远离毒品。

    师出示一幅“关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图片,使学生对此主张产生认同感。

    (3)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各抒已见:假如我们周围有人不幸感染了HIV,你认为与他日常接触会被传染上吗?应如何与他相处呢? 生1:我不想和艾滋病人接触,应该把他隔离。

    生2:和他日常接触不会有事吧?! 在学生的顾虑中,教师播放视频:“与艾滋病人日常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生3:原来是这样啊,与艾滋病人正常生活大一起是没有危险的。

    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__年发布的《全球艾滋病报告》中显示,截止20__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为3300万,其中230万是儿童,他们大多是由于输入不清洁的血液或母婴传播而感染的无辜者,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战胜疾病,共享生命的阳光。为此,我们把每年的12月1日设定为世界预防艾滋病日,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边讲边展示一些反映世界各地艾滋病儿童生活状况的图片,以及红丝带、胡锦涛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与艾滋病儿童亲密接触的图片,十大艾滋病大使的宣传图片,同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4)爱心小制作 师:本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相信在座的每个同学都想把本节课学到的关爱艾滋病患者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那就用我们灵巧的手,制作一个红丝带,写上你对艾滋病患者温馨的祝福,制作好之后传递给周围的人,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艾滋病患。

    教师将制作好的红丝带配戴在胸前,以身示范。

    在音乐声中,学生动手制作红丝带。

    本节课结束。

    三、总评 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传染病的概念、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教师对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具体说就是依靠学生的本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学生的生活内容也成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有源之水,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结合本节学习内容,教师挖掘了和创造了一系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素材,对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剖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生活常识提升为学科知识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本节课中教师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学生不仅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落实了 “教学生活化”。如在本节课的引入中,采用了大量“非典”和“甲流”的图片和统计数字,成功地导入到传染病的学习中;
    学习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时,列举了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疾病,让学生分析哪些是传染病,有什么特点,是由什么引起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发讨论,最终明确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学习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更是运用了“教室感冒事件”这个典型的传染病案例,通过层层剖析获得相关知识,再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样的教学,使整节课都融入了生活中,在生活中探索发现知识,再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提升生活的质量。

    二、关注爱与健康,凸显学科人文情怀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珍爱生命”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和达成,是每个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生活方式贯穿其中,积极渗透健康生活的理念。尤其最后设计了“爱心小制作”活动,这一个简单易行、课堂上能完全实施,又能延伸到课下的活动,恰似一股暖流温暖每个人的心房,真可谓独具匠心。

    尽管本节课在贯彻新课标、倡导先进教育理念上,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上,做到了较为完善的程度,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也有一些瑕疵之处,与教师商榷。

    一、教师“导”得成功,学生未必“学”得主动 本节课,教师的设计思路清晰,课堂语言简炼,不拖泥带水,学生知会达意,紧跟教师的步伐,非常轻而易举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们也要反思,学生主动“学”了吗?是不是还是走了“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老路。

    二、应有课前调查与课后延伸活动 传染病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课前如果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等了解的可能更加透彻。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应更加开放,从父母亲朋那里学来的知识,也许印象更加深刻。课后,让学生搜集和调查一些当地传染病的资料,或是设计一份有关艾滋病的板报进行评比,既能丰富学科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本节课在这些方面有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借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