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主体作用机制和培养路径研究

    时间:2020-11-27 12:02: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唐 冲

    【摘要】创业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在创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指大学生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创业过程中的各项创业任务所具有的信念。本文通过选择、思维、动机和身心反应四个中介过程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感;主体作用机制;培养途径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与此同时,高校也积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综观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相关教育研究和教育方向都集中在具体操作上,例如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营造学生的创业环境,而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研究很少。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和创业素质为核心,以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它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创业自我效能感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创业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过程中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认识创业自我效能感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更有效提高发展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出合理建议。

    1.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内涵

    自我效能感是著名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班杜拉认为,不同的活动领域需要不用的能力和技能,而自我效能感总是和特定的领域相联系,因此人们对于不同活动领域的活动任务的自我效能感也不同。由此可得出,创业自我效能感便是自我效能感在创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指人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扮演各种创业角色,并完成各项创业任务的信念强度。创业自我效能反映的是大学生对自己完成某种创业的相关任务或行为的能力的知觉或对达到创业行为为目标的信心或信念。高校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正确创业决策和创业灵感,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信念。

    2.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在创业实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外部创业条件相当的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采取的创业形式,创业的目标和热情都不相同,甚至相差悬殊。究其原因则是这些大学生虽然外部创业条件相同,但他们各自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不同,外在创业表现的行为和态度就不同。

    在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中,主体作用机制具有核心意义。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效能感在创业领域的具体体现,选择、思维、动机和身心反应等中介过程依然发挥其重要的主体作用。通过分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四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高校在创业教育中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个体反应和心理变化规律,认识到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的重要作用。

    2.1 创业自我效能感通过选择过程,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态度

    一般而言,人们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时,总是选择那些熟悉的、自认为可以应付的环境。大学生在创业问题上也一样,面对不同的创业环境,同样也有这样的选择倾向,例如,医药学专业的大学生总热衷选择在医药行业创业,信息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倾向于在IT行业创业。

    从大学生对创业任务的选择态度来看,创业自我效能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创业选择范围和对创业的态度。创业效能高的学生创业选择范围更为广泛,倾向于选择尚未掌握的、适合他们能力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创业项目,而后者相反。高创业效能者喜欢把新面临的问题当作挑战加以迎接,而低创业效能者则尽量回避困难、回避难以掌握的环境,由此高创业效能者的创业态度更为明确,创业意识更为巩固。

    2.2 创业自我效能感通过思维过程,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目标

    大学生创业是艰难的,是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检验。创业自我效能感是通过思考来判断和评价自己的创业能力,通过自我澄清来设定自己的创业目标。

    具体来说,高创业效能者更愿意把创业目标设置成具有挑战性同时又是经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在创业过程中,目标影响他们的创业毅力和归因方式,面对成功,他们认为是努力的结果,碰到失败,他们则认为时自己努力不够,他们易于将创业成绩取决于他们自己能够控制的那些因素上。而低创业效能者易于怨天尤人,不切合实际,创业目标设定容易出现两极化,要么目标极易实现,要么目标遥不可及,他们经常会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上,以此来维护自己虚伪的自尊心和虚高的自信心。

    2.3 创业自我效能感通过动机过程,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思维的中介过程中,伴随着动机因素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在设定创业目标时便受到创业动机的制约。创业动机更重要的是影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挫折、困境和失败时的外在行为表现。

    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性的创业内容后,面对挫折会表现出很强的持久力和耐力,会花费更大的努力并持之以恒,直到实现创业目标。而创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选择退却,回避困难和难以应付的环境,怀疑自己能否出色完成任务,实现创业目标,因而他们易于满足中庸的成就,甚至半途而废放弃自己的努力,甘愿成为创业失败者。

    2.4 创业自我效能感通过身心反应,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情绪

    在创业面临无法操控的干扰、危险甚至灾难时,大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创业自我效能感高低不同引起学生对这些外来刺激源产生不同情绪表现。商场如战场,创业过程中大学生面对很多无法预知的问题,在这样的状态情景下,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对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施以有效控制,就不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应激反应,就能战胜对手,摆脱困境。但如果怀疑自己能力、担心有潜在的威胁,学生就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表现出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这种焦虑反应又反过来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妨碍他们的能力发挥,抑制他们的创业成就。

    3.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路径

    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的态度、目标、行为和情绪都有影响,这些因素同时也对大学生是否投身创业、持续创业、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自我效能感的一般形成过程,高校可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入手,达到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提高的目的。

    3.1 强化外部创业自我效能感正面信息

    在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外来信息上,强化正面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信息,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具体的途径有:

    (1)汲取成功的经验。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帮助大学生体验成功的创业经验,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类竞赛,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金点子、创业之星等,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体验创业成功的喜悦。

    (2)树立成功的榜样。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极大可能地挖掘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成功创业案例,它可以是教师、校友、同乡或者同龄人的创业事迹。通过这些成功案例,大学生可以体验这些创业成功人物从平凡到成功的心路历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和创业斗志。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案例,大学生也可以认识到自己与那些有着杰出表现的人物具有某些特征相似性,以此来帮助其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

    (3)鼓励正面的评价。高校创业教育老师在指导大学生创业、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时,要多给予大学生正面的言语评价,鼓励他们的创业意向,肯定他们的创业能力。当学生得到来自自己尊敬的人(老师、家长)鼓励期待时,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也会逐渐增强。同时高校也要支持和指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和相互鼓励,这种自我和朋辈的言语鼓励都有助于激励其自信心,促进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

    3.2 改善内部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效因素

    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中需要帮助大学生改善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效因素:

    3.2.1 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归因及所属的维度对人的情绪、期待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正确的归因能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树立信心,使之关注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要达到这一目的,高校创业教育老师可以指导大学生通过成败因素团体讨论、观察学习成功榜样、强化矫正成败体验等方法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让大学生把创业过程中的成功、进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避免因失败而产生消极反应,这样有助于提高创业职业自我效能感。

    3.2.2 设置合理的创业目标

    合理的目标具有很好激励作用,设置一个具体、明确、难度恰当的目标非常重要。针对这方面,高校创业教育老师可参照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相关理论,指导大学生在创业中设置方便实施的长、中、短三期目标。三期分段目标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明确奋斗方向,不被暂时的困境和长期目标的遥遥无期而动摇信念。

    参考文献

    [1]陈灿军.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J].求索,2004,(1):178-180.

    [2]龚志周.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08,(4):149-150.

    [3]韩力争.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界定[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6):83-86.

    [4]狄敏,黄希庭,张志杰.试论职业自我效能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22-26.

    [5]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91-97.

    [6]高申春.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1998,(6):1-5.

    本文系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度校级科研课题。

    作者简介:唐冲(1982—),男,浙江杭州人,现供职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就业办,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效能 路径 大学生创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