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典型试题分析报告

    时间:2022-08-13 15:17: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典型试题分析报告

      本套试卷严格遵循《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xx〕15号)(下文简称《意见》)要求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理念和目标,命题科学合理,尤其是整套试卷在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素材紧跟热点、创设真实情境模拟活动、强化多层级综合避免单一考查、答案多元化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从考生考试数据及一线教师就试卷命题质量所反馈的信息来看,效果较好。现就试卷中的典型试题予以分析。

      [试题1] 5.下面是小萌同学在毕业之际给班主任信中的一段话,其中划线词语表达不得体的一处是(2分)

      再见了,李老师!感谢您三年如一日“孺子牛”“老黄牛”般的悉心(A)赐教,让我从一名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懂事明理的青年。师恩难忘,以后我定会经常(B)光临母校,到您(C)府上看望您,继续聆听您的(D)高见。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分)B。

      [数据统计]

      得分率55.48%,人平1.11分,难度系数0.56,区分度0.59。

      [评析]

      本题是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5题对传统文化中谦词、敬词的考查。本题主要特点在于:将谦词敬词的考查放到了一段完整的虚拟的书信中,既让它具有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又使其有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语境,打破了以往单调割裂独立的单项选择考查方式;通过提供给老师写信感恩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乃至小学的学习生活,理性认识学校教师的辛勤付出以及正确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培育感恩情怀;“孺子牛、老黄牛”等词语的巧妙引用,使这封简洁的信、这道简单的题富有了时代色彩,间接落实了《意见》所提出的“两个维护”要求。

      [试题2] 6.综合性学习(6分)

      为传承红色文化,展现美好生活,xx“村晚”活动将在汝城县沙洲村举行。请你作为活动志愿者,参与下列活动。

      【补写对联】活动资料组正在根据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拟写对联,但对下联末尾三个字把握不准,请你补写完整,便于张贴在“村晚”演出舞台两侧。(2分)

      链接材料1: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迫于严峻形势放弃汝城县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经过汝城县文明乡(当时叫文明司)的沙洲村。11月6日,三位女红军住进农民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四人睡在一起,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红军的一条被子。第二天临走时,为感谢徐解秀,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徐解秀后来回忆说:“虽然那时候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链接材料2: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力争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谋划乡村振兴快速发展之路,让百万乡村的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上联:岁月沧桑半条被子铸经典 下联:党恩浩荡百万乡村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示例:谋(“促、图”等)振兴

      评分标准:2分。答出“谋”(“促、图”等)意思接近的动词1分,答出“振兴”1分。

      [数据统计]

      人平3.44分,难度系数0.57,区分度0.45。

      [评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题,主要考查对联,通过提供上联和下联的前半句,要求学生将下联补充完整。本题综合性较强:一是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结合上联,下联字数需11个字,已提供了8个,还需补充3个;这三个字的结构应与上联末尾“铸经典”对称;三个字中末尾字应该为平声(第一、二声或阴平、阳平)。二是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和主要信息的提炼整合能力。依据“链接材料2”中关键词句“推进乡村振兴”“谋划乡村振兴”,就可以整合出对应答案“推振兴、谋振兴”及与“推、谋”意近的动词。三是融入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讴歌新时代。试题选材让xx地区考生了解或重温了本地区的红色革命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增强了家乡自豪感,尤其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军民一家亲的真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实现全面脱贫,正在大刀阔斧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由历史到现实,这些都增强了学生对党的爱戴与拥护的思想意识,真正起到了为党育人的目的。四是命题取材于新闻,再次虚拟活动,使之更贴近生活更真实。本题素材源于2021年1月28日的xx新闻《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走进沙洲村》,命题巧设“xx村晚活动”,将考生作为志愿者,安排到活动资料组完成对联的补充,并且要将其贴在演出舞台的两侧,完全把严肃紧张的考试当作了一次户外的研学旅行,让考生多了身临其境之感和活动参与欲。这正如《意见》中所要求的“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

      [试题3] 7.古诗词整理。(10分)

      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类别默写名句赏析名句

      四季美景(1) , 。

      (赵师秀《约客》)写出了黄梅时节的天气特征和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2)

      (3)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了新奇贴切的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既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秀丽风光,又抒写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家国情怀(4) ,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从宏观角度描绘了夕阳余晖晕染下远处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出浓浓的秋意。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描写了将士们虽然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尚未建功立业,不甘于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评分标准:10分,每小题2分。默写诗句出现错字、漏字、多字、语序不当,该空不得分。赏析诗句意近即可。

      [数据统计]

      满分率8.56%,人平4.55分,难度系数0.65,区分度0.99。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诗词整理,放在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的最后一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于2017年9月在全国中小学开始全新启用的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比例大幅增加,例如:从统编本七年级上册课本开始,每一个单元有一篇古文(或古诗),在八、九年级中单独拥有两个单元为古诗(文),体现了教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本试题的优点就在于不只是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古诗词,还要能默写(不能出现错别字),更要能理解,给所供名句进行赏析,或者根据赏析写出对应名句,这就加强了对古诗词理解与识记的高度结合,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并有效传承优秀文化而不是一知半解甚至望文生义。其次将古诗词分类整理考查,本题中提供了“四季美景”“家国情怀”两个类别,能更好地引导古诗词教学系统化,引导师生分类归纳教与学,增强对古诗词主题情感的理解力及前后古诗词教学的连贯性,甚至可以起到以先教促后学的效果。

      [试题4] 9.《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评价周恩来:“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对这句话的理解进行交流,请你结合名著具体内容将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4分)

      [参考答案示例和评分标准]

      周恩来的“个人的魅力”体现在:①面目英俊,不脱孩子气。②生活简朴,爱整洁,吃苦耐劳。如住处陈设简单,打扫得很干净。③单纯热情、平易近人、真诚坦率、温和文雅。如他热情接待斯诺,替他起草有趣旅程;陪斯诺田园散步;爱护“红小鬼”。④有才学,言行深思熟虑。如讲英语相当准确;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成绩优异。⑤有着坚定的革命决心和战斗意志。如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背弃了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

      周恩来的“领袖的自信”体现在:①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可以到苏区访问,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②无线电通讯部门的密码从来没有给国民党破译过。③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④他用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改变旧中国的面貌。

      评分标准:4分。从“个人的魅力”、“领袖的自信”两方面作答,各2分,每个方面只要能答出两点,有事例概括即可。

      [数据统计]

      满分率3.64%,人平1.31分,难度系数0.33,区分度0.53。

      [评析]

      本题是试卷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中的“名著阅读”第2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选材角度来看,选取《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命题,既是考虑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对“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工作的具体落实,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担当,也是统编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要求的具体落实,在名著阅读考查中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学党史,跟党走。名著中描述了众多的领袖人物,本题之所以选择了周恩来,是因为他不论从外貌特征还是从个人和领袖的性格品质来说,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命题者充分考虑了考生的答题难度,也希冀通过本题考试让更多的孩子更全面更深入地去了解他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学习他,做好革命先辈的接班人。

      从命题意图来看,本题要求概括出周恩来在“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及其性格特点的具体体现,这就是命题者善于抓住文本中关键句子撬动对整本书阅读,从而引导教师对整本书的教学以及学生对整本书的学习落到实处;其次本题也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合作探究方式等方面作了很好引导,如题干中“对这句话的理解进行交流”“将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等启发式语言,同时考生只有抓住关键词“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再结合题干中要求“结合名著具体内容”才能把握题意和答题方向。

      本题满分4分,考生平均分仅有1.31分,零分率为30%,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要么未真抓实教,要么流于形式,没有让整本书阅读真正落地落实,所以本题的设计更好地为未来的名著阅读教学敲响了“警钟”。

      [试题5] 11.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答案和评分标准](2分)B。

      [数据统计]

      满分率69.89%,难度系数0.70,区分度0.44。

      [评析]

      本题是试卷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中的第二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语句的翻译能力,对文言语句的语感和结构分析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语句的能力。考试中,选择B的考生人数超过了70%,反映出本题属于较易题,但它的重要性不止于此,而是超越了大多数市(地区)考查文言文朗读停顿停留在节奏划分的层次,上升到了语句断句的更高要求,也与高中文言文教学和高考密切衔接,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多诵读培养好语感、要多积累能准确翻译语句,真正落实“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课标要求。

      [试题6]

      窗花舞

      张金凤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⑤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等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⑥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⑦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⑧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着用来自己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⑨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⑩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有删改)

      20.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以文中的“窗花”为例,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4分)

      链接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常常在考察中点赞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朴素劳动、传承守护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②窗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形式多样而优美,栩栩如生、富有动感,凝聚着人们的智慧。③窗花承载着美好日子的喜气祥和及美好祝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念想和期盼。

      评分标准:4分。要点①2分,要点②③各1分,意近即可。

      [数据统计]

      满分率2.39%,人平1.65,难度系数0.41,区分度0.43。

      [评析]

      本题是记叙性文章阅读的最后一题,要求阅读“链接材料”和文本,既要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又要阐明“窗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中的内涵;既考查了对“链接材料”和文本的阅读理解、关键信息的提炼分析和概括,也考查了对题干要求的分析理解、材料和文本结合点的探究以及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本题涉及面广,一是紧扣“链接材料”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加以整合;二是理解“窗花”的内涵,需紧扣文本通读理解,既要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喜气洋洋的期待”“充满智慧和爱意”“承载着美好记忆”“好日子”“一辈子念想”“念想和期待”“团团祥和的喜气”,还需分析理解到人们剪窗花承载着彼此的祝愿的内涵;三是要把准题干要求,先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再以“窗花”为例具体阐释。所以,本题综合性强、难度大,实测难度0.41,人平分1.65,也是一道能很好区分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的题目。另外《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该记叙性文章阅读所选素材及本题设计,都起到了引导考生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甚至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传承非遗的种子。

      [试题7] 21.小作文(10分)

      2020年12月2日,《中国新闻》发布:在济南城区内的一处废品回收点内,76岁的钱玉田老人爬上一处近一米高的书堆,弯腰拾起旧书,每一本都翻开看看。在过去的10余年间,他先后从废品回收点内“淘”出3万余本书,并将其中的1万余本捐赠。他还挑到了很多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买下之后,为孩子捐建“爱心书屋”。

      网友们对“七旬老人废品站淘书捐赠”纷纷点赞留言,瞬间把这个话题推上了热搜。请你也把想说的话写在下面评论区。100字左右。

      评论区: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10分。①观点正确、思想健康(2分,此两项不合要求全文计0分) ②论证合理(4分)③文从字顺(2分) ④字数达标(2分)

      [数据统计]

      满分率0.36%,人平6.35分,难度系数0.64,区分度0.30。

      [评析]

      本题为小作文,10分,要求学生在阅读所供材料基础上为“七旬老人废品站淘书捐赠”这一行为留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评论区。该题包含了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判断与认知、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的考查,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考题。

      第一、让学生有兴趣想说、有话可写。命题选材来源于现实生活,营造了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这个浓郁的评论氛围,同时虽然评分标准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合理”看似要求学生写成议论文,但实际上学生只要对老人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健康的认知、有自己正确的观点、有言之有理的分析即可,这些都让学生有兴趣想说、有话可写。这与《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与内容“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本题其实就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既要正确理解材料内容,得出正确的结论“七旬老人废品站淘书捐赠行为是一种美德”,又要能围绕该结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第三、融入思政,落实了立德树人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意见》要求:考试命题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题通过新闻报道了老人不畏艰辛、勤劳的优秀品质和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洗礼:怎样去爱惜书籍尽量做到“不抛弃”?怎样正确评价老人的行为,并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践行他的的精神品质,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德育、美育“三育并举”?

      这道题所选素材和命题就答题难易程度以及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以及从兼顾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的角度来看,非常简单,但就是在这样的简单考试旅行中,将语文学科素养与思政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给学生上好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节课。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也给广大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8] 22.大作文(50分)

      2021年5月22日,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世长辞。他的一粒种子让亿万民众告别饥饿,他的一句“人要做一粒好的种子”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你所在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要做一粒好的种子”为题的演讲活动,勉励同学们成为有着健康强劲体魄、乐观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的青少年。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撰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

      要求:①文从字顺,符合演讲稿要求;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50分。

      类别内容结构语言卷面

      一类(45-50分)主题明确,能正确深刻理解“好的种子”的内涵;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充沛;600字以上。符合演讲稿格式(有称呼),条理清楚,分段恰当,详略得当。文从字顺,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有感染力。整洁、

      美观

      二类(40-44分)主题明确,能正确深刻理解“好的种子”的内涵;内容比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较充沛;600字以上。符合演讲稿格式(有称呼),条理较清楚,分段恰当,详略较得当。文从字顺,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较有感染力。整洁、

      较美观

      三类(35-39分)主题基本明确,能正确理解“好的种子”的内涵;内容基本充实;思想健康;500字以上。符合演讲稿格式(有称呼),有条理,分段恰当。大体通顺,基本上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较整洁

      四类(30-34分)能基本理解“好的种子”的内涵;有一定的内容;思想健康;400字以上。符合演讲稿格式(有称呼),条理不太清楚。不够通顺,表达方式单一,语言缺乏感染力。不整洁

      五类(0-29分)不能正确理解“好的种子”的内涵;内容空洞;400字以下。(思想不健康或直接照抄试卷内容的计0-10分。)无演讲稿格式,无条理,不成段。极不通顺,不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无感染力。十分不整洁

      [数据统计]

      满分率0.01%,人平34.26分,难度系数0.69,区分度0.40。

      [评析]

      本题大作文,50分,考查对演讲稿的写作,是对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演讲活动单元的一种实际写作应用,是对《课程标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有效落实。该题主要亮点体现在:一是紧扣社会热点,很富有时代感。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举世悲痛,6月18号开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1号开始考试命题,本题就抓住了该热点事件,可以说命题与时间并行,与时代共进。二是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题题目“我要做一粒好的种子”,部分学困生对“种子”的实际含义难以理解,所以题干明确指出“勉励同学们成为有着健康强劲体魄、乐观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的青少年”,同时评分标准也要求“思想健康”,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审题的问题,让学生沿着既定的思想轨道自由创作。尤其是题目中确定了明确的主体“我”及行为“要做”,这就让学生只能写自己本身的理想和行为,而不是从他人他事去想去写,这也杜绝了考生写空话、假话、套话的写作弊端。这些都让考生在写作中完成了对自己的一次思想净化与升华。三是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学校,各种形式、主题内容的演讲活动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大部分学生已驾轻就熟。本题就抓住这点,创设了“你所在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要做一粒好的种子’为题的演讲活动”来撰写演讲稿,他们的“演讲”自然不在话下了。四是对演讲稿写作的大胆尝试。一直以来,中考作文大多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以写人叙事类记叙文为主,本作文要求撰写演讲稿,属于以议论为主的应用文范畴,学生对演讲稿的格式能否把握,议论过程中观点是否准确、能否言之有理有据,这些都是未知数,但考试的数据结果还是令人乐观的,人平34.26分,实测难度0.69。从中考作文中走出一条新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开拓了作文命题空间,给初中以记叙文写作为主的单一的写作教学形式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思辩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