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2022--2023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及答案

    时间:2022-09-27 11:12: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22--2023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及答案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个空1分,共2分)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xiāo suǒ(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我父亲脸色早已shà bái( ),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答案】 ①. 萧索 ②. 煞白

      【解析】①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读音xiāo suǒ。②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读音shà bái。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赃物 严峻 辐射 人情事故

      B. 枯燥 帷幕 旁骛 言不及义

      C. 秘决 狡辩 遵循 销声匿迹

      D. 告诫 亵读 驰骋 不知所措

      【答案】B

      【解析】A.人情事故——人情世故;C.秘决——秘诀;D.亵读——亵渎;故选B。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确保农民增收的不二法门。

      B. 有些演员演出时矫揉造作,令观众反感。

      C. 演讲完毕,他彬彬有礼地向观众和评委鞠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 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答案】D

      【解析】A.不二法门:比喻最好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使用正确;B.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使用正确;C.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样子。使用正确;D.形销骨立:意思是形容身体非常消瘦。该成语和前面的“身强体壮”相矛盾;故选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 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新航线陆续开辟,使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错误,两面对一面,应将“能不能”删去;B项错误,成分残缺,应改为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的行为;C项错误,语义重复,应将“不要”或者“切忌”删去;D项正确。故选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②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③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常的模范”。

      ④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最恰当的一项。

      这段文字这样说明为什么要读经典,首先开头“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提出问题,④句回答问题,注意抓住关键词“因为”;①句紧承④句的“因为”,注意关键词“所以”;③句紧承①句,①句中“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③句将进一步阐释“经典”的含义;②句进行总结,说明阅读“经典”的意义。故排序为:④①③②;故选B。

      6.古诗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希望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长卿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主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7)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 戍鼓断人行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汉文有道恩犹薄 ⑧. 湘水无情吊岂知 ⑨. 因思杜陵梦 ⑩. 凫雁满回塘

      【解析】

      【详解】本题中“竞”“衰”“戍”“畔”“薄”“凫雁”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7.名著阅读。(共6分)

      (1)下列对于《艾青诗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发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B.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C. 《艾青诗选》中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真切感和表现力。

      D. 绘画出生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答案】A

      【解析】A.有误。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这也是他的成名作。故选A。

      (2)班级要求学生阅读艾青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诗作,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目背诵。小蒋没有听清要求,误将艾青的一首1978年后创作的诗歌纳入背诵篇目,请帮他挑选出来(3分)(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 B. 《黎明》

      C. 《鱼化石》 D. 《煤的对话》

      【答案】C

      【解析】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重而又大气的风格,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这一时期,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故选C。

      8.综合运用(共6分)

      建国七十周年来临之际,班级准备举行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自强诗词”书法展

      下列书法作品中所写的诗句,没有蕴含自强不息精神的一项是(2分)( )(只填序号)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自强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三个自强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个下联。(2分)

      颜回 祖逖 岳飞

      上联:匡衡凿壁偷光,精神万代传

      下联:________________

      (3)“发愤图强”演讲会

      假如你参加了本次演讲赛,准备演讲哪些内容?(不能与以上内容重复,至少写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

      (1)【答案】④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细读这五句诗可知:句①出自屈原的《离骚》,表现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句②出自陈毅的《青松》,赞颂了不畏艰难、坚强不屈、宁折不弯的精神;句③出自曹操《龟虽寿》,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自强不息奋斗的精神;句④出自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英雄末路的悲凉,与自强不息无关;句⑤出自李白的《行路难》,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故选:④。

      (2)【答案】祖逖闻鸡起舞,品质千秋叹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作答本题时,首先要了解三个人的故事和精神品质,然后从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根据上联的形式拟写下联即可。比如选择岳飞,岳飞最伟大的精神就是“精忠报国”,他的这种爱国之心永远光照千古,所以下联可拟写为:岳飞精忠报国,丹心千古照。祖逖“闻鸡起舞”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他安于平淡,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一箪食,一瓢饮”就能够让他乐在其中。根据人物的故事和品质拟写对联即可。

      (3)【答案】发愤图强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怎样才能做到发愤图强。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演讲稿。作答本题时,演讲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并且与“发愤图强”这一主题密切相关。例如:①发愤图强精神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②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发愤图强;②发愤图强对塑造中学生的品质有哪些意义;④发奋图强精神对时代的发展有哪些影响等。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古诗文阅读(完成第9--13小题,共12分)

      (一)古诗鉴赏(共4分)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1)【答案】 D

      【解析】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这类考题难度不大,但比较切合学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需要强调的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D项“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是诗人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虽老而弥坚,表现作者刚直不阿之态,并非不得不屈服,故选D。

      (2)试从手法、内容和感情等角度表达你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理解。(2分)

      (2)【答案】 “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如“朝奏”和“夕贬”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短,获罪速,是作者忧愤之情的集中体现。

      (二)古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10--13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 大雪三日/白雪却嫌春色晚

      B. 湖中人鸟声俱绝/会当凌绝顶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为赋新词强说愁

      11.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2.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手法及作用。(2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映衬?试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2分)

      10.【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雪:动词,下雪/名词,雪;B.绝:动词,消失/形容词,极高的;C.焉:哪里/兼语词,从这里;D.强:都是勉强,尽力的意思。故选D。

      11. 【答案】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解析】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拏,划着;拥,裹着;独往,独自前往。

      12. 【答案】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天人合一的美妙意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讲究对量词的运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组合,形容雪后游西湖所见景之迷蒙,将天湖相接的阔大境界,万籁俱寂气氛,全都传达出来,用简练的语言将景物的特点直接表现出来,运用白描的修辞手法,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作者天人合一,体会天地精神的志趣。

      13. 【答案】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相互映衬。前者借“客”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暗含了作者与“客”是知音,都具有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这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的感染。(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内涵的把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道出客为“金陵人”,潜藏着故国之思,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从情感上来说,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乘小舟前往,是作者刻意制造的“独往”,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不期然湖心亭中竟有知己相遇,此一番是惊讶与惊喜之情。从人物性格上来说,舟子说有“痴似相公者”,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此一番刻画了相公之“痴”。同时借舟子之口,说“客”“痴”,为作者“痴”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感染了舟子,让他若有所思。以此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点睛】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现代文阅读(完成14--25共26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4--16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 ① ,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 ② ,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 ③ 。一家人有钱或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左右。

      四合院中间是 ④ ,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材料二】

      北京的胡同以东西向的居多,是元大都留下的传统。北方冬季多西北风,东西向比较避风,四合院的大门多开在东南角,也有“东南主吉,西北有凶”的风水之论。也有因朝向不同开在西北侧的情况,这视院落坐落的位置而定。

      门是一座院子的门面和标志。在古代,通过大门的颜色、构造和墙的关系,能够看出院主的身份。门既是进出院子的必要建筑,又是装饰给外人看的风光,更是地位身份的代表。

      古代四合院的大门讲究很多。修建房屋的时候一不小心,修错了样式,上错了颜色,装错了位置,都会招来杀身之祸。没有官职的百姓居住的四合院,大门只能安装在凿开的院墙上面,是最低等级的大门,有蛮子门和如意门两种。蛮子门多用在没有官职的富户人家,如意门是百姓们最常用的一种大门。公侯以下官职的住宅大门,只能把门涂成黑色。民国以后废除等级制度,现在的北京四合院不管等级大小,都是朱漆大门。

      从大门和墙外壁的关系来看,大门缩进的距离越深,等级越高,大门缩进墙壁的距离越浅,等级越低。现存的明清四合院,虽然与元代四合院的布局和平面结构上有一些不同,前后庭院的大小也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大同小异。小小一座四合院,几乎包含了古典建筑里所有的语言。

      【材料三】

      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北京合院与各地合院之不同有下列各点: 以北京为主周围地区的四合院,以中轴为对称,大门开在正南方向的东南,大门不与正房相对。这是根据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为坎宅,如做坎宅,必须开巽门,巽者是东南方向,在东南方向开门财源不竭,金钱流畅,所以要做“坎宅巽门”为好。

      北京四合院,规模有大小之别,总体格局基本相似,大都是以正房、东西厢房、檐廊、回廊、院墙和门相连接而成的四面封闭的独立空间,房屋各自独立,以墙和廊曲回连接。北京四合院两进院居多。院内房屋的分配有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正房开间最大,是最尊贵的房间,居住者辈分最高,体现中华民族孝为先的传统。东西厢房侧立在院子两边,是晚辈的住房,东厢房的为尊,西厢房次之。各种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在房屋的分配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图一

      14. 根据图一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应填入的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共4分)

      15. 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甲】四合院大门的位置很讲究,因为有“东南主吉,西北有凶”的风水之论和东南进财之说,北京四合院的大门都开在东南角,不开在西北侧。

      【乙】古代在修四合院的房屋时,如果修错了样式,上错了颜色,装错了位置,都会招来杀身之祸,是因为这样做违背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丙】北京的四合院基本是中轴对称,东、西、南、北四个方面的房屋围在一起,像汉字“口”字形的结构,形成封闭的私密空间,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16. 经商致富的张先生为体验四合院的生活格调和文化韵味,带领老人孩子祖孙三代来北京租住一套四合院长住一段时间。按传统文化理念,一家三代该怎样分配房间安排住处?结合材料说说这样分配的理由。(2分)

      14. 【答案】 ①. 正房 ②. (东、西)厢房 ③. 倒座(房) ④. 庭院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图片信息补充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一中的第二段“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以及图片所示内容可知:①正房;②(东、西)厢房;③倒座(房)。再结合图片信息四合院中间的部分是“庭院”,故④应填:庭院。

      15. 【答案】【甲】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甲】有误,材料二第一段说“四合院的大门多开在东南角”“也有因朝向不同开在西北侧的情况,这视院落坐落的位置而定”,故题干“北京四合院的大门都开在东南角,不开在西北侧”说法太绝对。故选【甲】。

      16. 【答案】四合院在体现中华民族孝为先的传统方面,院内房屋的分配有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所以适宜祖辈人居住正房,张先生在东厢房,孩子在西厢房。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拓展理解。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中的“正房开间最大,是最尊贵的房间,居住者辈分最高,体现中华民族孝为先的传统。东西厢房侧立在院子两边,是晚辈的住房,东厢房的为尊,西厢房次之”可知,老人应住在北屋,张先生应住在东厢房,孩子住在西厢房。

      (二)议论文阅读(17--20小题,共9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①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 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因此,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会用逻辑、常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检验一次。

      ③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忍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今天却变成了常识。在历史长河中,所谓有“偏执”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完,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把 “地心说”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⑤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正是这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如此特立独行。他们以自己深刻的闹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的绝唱。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因此注定被当时的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永远只是极极少数人。

      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这句话是献给他自己,也是也是献给同类,正是这样一群“神经病”.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期塌,他们付出了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

      17. 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

      18. 作者是从(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论述的。(3分)

      19.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2分)

      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宁主义的代表者,在发表《历史的终结》之后成为众矢之的:在发表《政治秩序的起源》之后,他又被视为“野心极大的哲学家”,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

      20. 分析文中划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2分)

      17. 【答案】中心论点: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中心论点的判断。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段落开头、段落中间、段落结尾,或是需要通读全文,自己总结概括。

      本篇文章的题目“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就是中心论点,并且在首段通过“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一句,表现有思想的人的觉悟;进而在首段中“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18. 【答案】 ①. 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 ②. 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③. 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分论点。根据第②段“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可知,在第②段直接点明分论点“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点明做有思想的人的意义,会宽容接纳,和而不同,会有自己的思考;根据第③段“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忍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可知,第③段直接点明分论点“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点明做有思想的人的特点,有思想的人有特点,虽然是沉默的,不合群的,却是能够引领社会前进的;根据第⑤段“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可知,在第⑤段直接点明分论点“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表现有思想的人的人格,通过张志新献身,鲁迅弃医从文等事例,运用举例论证,表现有思想的人是崇高的,是追求独立和尊严的;作者从三方面论述,为论证“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这一中心论点蓄力。

      19. 【答案】第⑤段,这段文字讲了福山面对社会舆论,远离社交,保持独立,与该段观点“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尊严。”相一致,与第5段中国思想家的事例,从中外两方面的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全面【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要理解论据表现的内容及文中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联系。题干材料“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宁主义的代表者”“发表《历史的终结》”“发表《政治秩序的起源》”主要表现了弗朗西斯·福山的身份地位及所做实际;“成为众矢之的”“被视为‘野心极大的哲学家’”“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主要表现了弗朗西斯·福山的观点不被社会、人民所接受,认为他是“野心极大的哲学家”;“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表现了福山为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远离社交;与第⑤段“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的观点一致,表现的是福山即便背负误解与毁谤仍然坚守自我,为理想奋斗,论证“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这一分论点;第⑤段“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表现中国有思想的人——梁启超、鲁迅、张志新,保持人格与尊严的事例,论证“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观点,将题干中的材料放在此段,通过中外有思想人的品格论证分论点,使论证全面且严谨。

      20. 【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伽利略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地论证此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是为论证内容,说明对象服务的。在分析作用时从内容,如何突出观点的方面进行理解。提炼论证观点时注意画线句上下文,尤其是段落开头。论证方法:根据画线句“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可知,此句列举了伽利略为真理而奋斗、献身,引领近代科学的发展的事例;根据画线句“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可知,列举了恩格斯不顾旧有学说,突破障碍创立新学说的事例;运用了事实论据,运用了举例论证法;联系前文(第③段)“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知,两个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有思想的人,通常不合群却以自己的方式引领社会发展这一分论点,使论证全面,有说服力。

      (三)记叙文阅读(21-24小题,共9分)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杨越

      ①要是问我现在最怕什么?一点不掺假地说,我最怕的就是小老爷子手中的那把指甲刀。

      ②那天我正弓着腰抱着脚剪趾甲,小老爷子踱过来冲着我一伸手,我左右看看,不知道小老爷子想要什么。小老爷子也不恼,依旧把那只手伸得笔直,一直伸到我的鼻子底下,光线被小老爷子遮住了,抱着的那只脚也有些发麻,我索性直起腰来,把指甲刀放到了一边,小老爷子飞快地拿起指甲刀,乐颠颠地坐到我的对面抱起我的脚丫子。

      ③我以为那天不过是小老爷子心血来潮的游戏之作,谁知从那之后,小老爷子竟然迷上了给我剪趾甲。然而他眼花手抖,次次都把我的脚弄得血肉模糊,苦不堪言。

      ④真是怕啥来啥,我下班回家,刚坐到沙发上,还没坐稳当,小老爷子就笑嘻嘻地举着指甲刀凑了过来。看见小老爷子手中的指甲刀,我心里忽悠一下,脚趾头条件反射似的刺痛起来,“嗖”地蹦到了沙发上,一叠声地说:“不剪,不剪,我的趾甲都剪秃了……”

      ⑤听我这么一嚷嚷,小老爷子不笑了,拿着趾甲刀呆呆地立在沙发前,那怯懦的小眼神让我很是无奈。我只得从沙发上出溜下来,扒下袜子,掰着脚趾头和小老爷子讲道理:“您看,这只脚指甲都剪秃了,另一只脚有两个脚趾头都剪出血了,真不能再剪了,您让我的趾甲养养吧。”

      ⑥小老爷子不语,摩挲着指甲刀眼巴巴地瞅着我,委屈得就像吃不着糖的孩子。我长叹了一口气,壮士断腕般地把脚往前一杵,闭着眼睛说:“那什么,您乐意剪就剪吧,呃,您手轻点……”

      ⑦小老爷子顿时喜笑颜开,拖过一把小椅子坐在沙发对面,又从口袋中拿出老花镜,哈了口气,用衣角把眼镜擦了又擦,这才郑重其事地搬起我的脚。

      ⑧谁知,一剪刀下去血肉横飞,我“嗷”的一声把脚抽了回来。我叫唤,小老爷子也跟着叫,一边叫一边慌慌地扔了指甲刀,转身跑进房间再也不肯出来了。

      ⑨晚饭的时候,小老爷子死活不肯出来吃晚饭,说是把老丫头弄疼了,老丫头脚疼,那就让他胃疼。

      ⑩大哥急了,数落我说:“你都多大岁数了?还让咱爸给你剪趾甲,你可真行!”不等我分辩,大哥又命令说:“你惹的祸你来收场,咱爸可禁不住饿,赶紧地哄他来吃饭。”

      ⑪我无可奈何,拖着伤脚蹭到小老爷子跟前,好说歹说,最后吓唬他说:“您不吃饭,我的脚就好不了……”小老爷子才蹦出来,一路蹦进饭厅。

      ⑫对,小老爷子确实是蹦着出来的。他是我的爸爸,自从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之后,他就不认识我大哥了,只记得我是他的老丫头。每次大哥管他叫爸的时候,小老爷子都很生气,点着大哥黑白相间的头发说:“你谁啊?管我叫爸,我哪有你这么老的儿子?”转脸看见我,立马多云转晴,使劲掏着口袋说:“老丫头爱吃啥,爸给你拿钱。”

      ⑬后来,大哥改口管他叫老爷子,可是爸爸还是不高兴,觉得自己还年轻,我一锤定音,就叫小老爷子吧,爸爸这才欢天喜地起来,连声说:“小老爷子好!”

      ⑭小老爷子忘记了很多事情,唯独记得与我有关的大小事情,包括我小时候玩打火机燎了他的胡子;我不爱吃肥肉,就把肥肉埋进他的碗底……一回忆起来,小老爷子满脸都带笑,似乎连皱纹都带着波浪。

      ⑮这不,小老爷子记得我最喜欢他的兔子蹦,小时候每当我不开心,小老爷子就把手指竖到头上,围着我兔子蹦,直至我破涕为笑。

      ⑯坐在饭厅,小老爷子依旧不肯消停,一会儿给我夹个猪蹄,说吃啥补啥,一会儿又颤颤巍巍地要帮我盛汤,说是补元气。大哥盯着小老爷子油乎乎的手和洒了满桌子的汤,拧着眉头说,“您要是真心疼老丫头,就别总给她剪趾甲了,回回剪到肉,看着都疼!”大哥总算是说了句公平话,我赶紧溜缝:“就是,就是,我又不是您的玩具,您玩点别的吧。”

      ⑰小老爷子看看我,又看看大哥,点着我喃喃地说:“老丫头太胖了,剪脚趾甲弯着腰抱着脚,肚子不得劲儿。”

      ⑱于是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恍然大悟地笑。

      ⑲我也跟着笑,笑着笑着,泪水糊了满脸。

      (选自《小小说月刊》)

      21.文章围绕剪脚趾甲记叙了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3分)

      小老爷子想给“我”剪脚趾甲,“我”设法拒绝→小老爷子①____________,“我”无奈答应→小老爷子②____________,“我”疼得叫唤→小老爷子③____________,“我”连哄带吓→小老爷子说出原因,“我”笑着流泪。

      22.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小老爷子顿时喜笑颜开,拖过一把小椅子坐在沙发对面,又从口袋中拿出老花镜,哈了口气,用衣角把眼镜擦了又擦,这才郑重其事地搬起我的脚。

      23.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也有重要的作用。请联系全文,说说“大哥”在文中的作用。(2分)

      24文章结尾写道:“我也跟着笑,笑着笑着泪水糊了满脸。”请分别分析“我”笑和哭的原因。(2分)

      21.【答案】 ①. 硬要给“我”剪趾甲 ②. 开始给“我”剪趾甲 ③. 不肯出来吃饭

      【解析】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概括。小说以小老爷子为“我”剪趾甲为主要事件安排情节,题目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而且每个情节片段都有一部分的提示,从已给出的情节和提示中寻找答题的范围。第一个情节是“我”拒绝小老爷子为“我”剪趾甲;第二个情节,根据文章第⑤段“我只得从沙发上出溜下来,扒下袜子,掰着脚趾头和小老爷子讲道理:‘您看,这只脚指甲都剪秃了,另一只脚有两个脚趾头都剪出血了,真不能再剪了,您让我的趾甲养养吧。’”和提示“‘我’无奈答应”可知,说明小老爷子“硬要给‘我’剪”;根据文章第⑧段“谁知,一剪刀下去血肉横飞,我‘嗷’的一声把脚抽了回来。”和第三处提示“‘我’疼得叫唤”可知,是因为小老爷子开始给“我”剪趾甲了;根据文章第⑨段“晚饭的时候,小老爷子死活不肯出来吃晚饭,说是把老丫头弄疼了,老丫头脚疼,那就让他胃疼。”可知,由于再一次剪疼了“我”,小老爷子觉得做了错事,用不吃饭来惩罚自己,所以有了后面根据第⑪段“好说歹说,最后吓唬他说:‘您不吃饭,我的脚就好不了……’小老爷子才蹦出来,一路蹦进饭厅。”得出的提示,“‘我’连哄带吓”让小老爷子出来吃饭了。根据这些内容可准确作答。

      22【答案】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老爷子在得知可以给“我”剪趾甲后内心的激动与期待,体现了父亲的可爱以及对“我”深深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题目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赏析。“小老爷子顿时喜笑颜开,拖过一把小椅子坐在沙发对面,又从口袋中拿出老花镜,哈了口气,用衣角把眼镜擦了又擦,这才郑重其事地搬起我的脚。”根据句中的“小老爷子顿时喜笑颜开”可知,这里运用的是神态描写;“拖过”“坐”“拿出”“哈”“擦”和“搬”等词语是对小老爷准备为我剪指甲的动作描写,因此还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我”同意小老爷子给“我”剪趾甲后,小老爷子内心的激动、期待,从而表现了父亲的可爱及对“我”的爱。

      23.【答案】写大哥是从侧面反映了小老爷子老年痴呆病症的严重;也反映了小老爷子对“我”最“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综合考虑。根据文章第⑩段“大哥急了,数落我说:‘你都多大岁数了?还让咱爸给你剪趾甲,你可真行!’”可知,从大哥对“我”的数落中侧面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根据文章第⑫段“自从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之后,他就不认识我大哥了,只记得我是他的老丫头。每次大哥管他叫爸的时候,小老爷子都很生气,点着大哥黑白相间的头发说:‘你谁啊?管我叫爸,我哪有你这么老的儿子?’”可知,从父亲不认识大哥可以看出父亲的病情很严重,这些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4.【答案】笑:小老爷子始终记得与“我”有关的每一件事; 哭:为小老爷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而痛心和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哭”和“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从文中第⑫段“每次大哥管他叫爸的时候,小老爷子都很生气,点着大哥黑白相间的头发说:‘你谁啊?管我叫爸,我哪有你这么老的儿子?’转脸看见我,立马多云转晴,使劲掏着口袋说:‘老丫头爱吃啥,爸给你拿钱。’”和第⑭段“小老爷子忘记了很多事情,唯独记得与我有关的大小事情,包括我小时候玩打火机燎了他的胡子;我不爱吃肥肉,就把肥肉埋进他的碗底……”可以看出,小老爷子记不得大哥,却始终记得与“我”有关的事,因此给“我”剪趾甲,而小老爷子的身体状况又非常糟糕,让“我”内心痛苦,为他的身体担忧,所以“泪水糊了满脸”。

      三、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 一题作文。

      文题一: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请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除诗歌、戏剧外,体载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例文一】:

      有这样一种声音

      窗外,春雨绵绵。静下心来倾听,感受唯美的意境。老师温暖的话语如春雨萦绕在我耳边,回荡在我的心里。有这样一种声音……

      春雨如丝如缕为天空织上一张透明的网。拿着一本薄薄的书,看着黑板上粉笔跳动的身影,汲取着无穷无尽的知识,这岂不是一种独有的享受?

      埋头做题,忽然那清脆的声音从耳际传来:“上的课都听懂了吗?这几个知识点都消化吸收了吗?”看似简短的话语,却温暖了我整个身体;那动听的声音,如春雨在唱歌。我仿佛感觉到:我们就是那一棵棵小草,享受着春雨的滋润、爱抚,她不仅传授知识,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我们便是在这春雨默默滋润下,茁壮成长。

      虽是平常的话语,却振奋人心。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聆听这婉转的声音,思绪跌宕起伏:在我徘徊不前时,就是这个声音使我获得勇往直前的信心;在我意志消沉时,就是这个声音使我重拾学习生活的快乐;在我选择放弃时,就是这个声音激励我继续前行……

      我对老师报以微笑,老师抚摸着我的小脑袋,同样回以微笑--是那么美丽动人。

      那微笑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那件事。偌大的台上鸦雀无声,我将要参加这一次演讲比赛。平日里不善于表达的我在此时显得十分胆怯。快轮到我上台了,老师的声音再一次回响耳际:“别怕,你一定可以的!”胆怯和害怕之心顿时烟消云散。我走上台,开始我的演讲。冷不丁,讲到一半打了个疙瘩。正心急如焚之时,却又看见了您的微笑——无声的语言。我镇定下来,继续我的演讲。结束时台下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有这样一种声音,它使我获得自信与勇气,并牵引着一个个意气奋发的少年,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分析题目“有这样一种声音”可知,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文题也通俗易懂。“声音”是自然界中再常见不过的事物,联系我们的生活经历,从小到大,有“我”呱呱坠地时父母发出的喜悦之声,有“我”第一次出远门时父母担忧的叮嘱之声,还有在青葱校园中与同学相处融洽的欢笑声。可以说,声音在我们的身旁时时存在。那么什么是“这样”的一种声音呢?这种声音为何让“我”记忆深刻,可以写“我”与这种“声音”结缘的故事。第二,立意。要完成这样一篇作文,我们首先要明确,声音在我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但我们不能一一列举,而是要选择一种最有特点、最有故事、或者最让“我”难忘的声音来写。比如外婆端饭菜出来的声声招呼声,比如上学离家时妈妈殷勤的叮咛声,这些都是让人熟悉而难忘的。这样一种声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某个人为我们准备的一份温暖,从始至终都很熟悉。可以围绕中心人物写多个事件片断来完成习作,注意结合生活的点滴细节,由声音的熟悉写出背后的感人故事,表现出令人难忘的真挚情感,让全文形成一个整体。第三,选材。写作的体裁应该是记叙散文,要有具体的典型事例,最好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比如亲人的关怀之声,朋友的劝慰之声,老师的教诲之声,尽量选取这种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素材来完成习作。对于素材的处理要小而精,通过细腻的语言更利于描写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也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文二】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

      生活中总有挫折来挑战我们,它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而我们就像一叶无助的小舟,只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去突破它。

      上初中后,数学便成了我所有学科中的一大难关。每次考试都不如人意。因此数学老师多次找我谈话,这学期妈妈又为我报了老师的补习班,可一向数学成绩不佳的我确开始畏惧老师了。

      一次数学考试,我的分数险些不及格,叶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你这次考试的分数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呢?你还有哪些是不会做的题,都可以来问我,可不要畏惧数学哦”我坐在一旁都不敢抬头,心想数学真的很难我就是学不好,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回到家后爸爸已经做好了可口的饭菜,我却没有心情吃。心想:数学怎么办呢?这可是一门主学科,要是学不好中考可是要拉分的,那物理,化学又怎么办呢?为什么别人能学的好,我却不行呢?我难到真的很难上一次高分吗?

      晚饭后爸爸似乎看出了我沮丧的心情,我就对爸爸讲出了我的烦心事,爸爸于是对我说:“数学就是要懂的灵活应用,掌握知识点,多做几道练习题,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了。”我摇了摇头说:“再做多少题我的数学成绩应该也没多大提升吧!”妈妈皱着眉头说:”你要相信你可以,我可等着你的期中好成绩了!“我一听便不说话了。

      我心想:爸爸对我的数学竟有所期望,那我也不能让他失望啊!期中无论如何也要上高分才行啊!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白天上数学课认真听讲,晚上作业一做完就会做几道练习题。虽然每天的数学作业没有那么完美,但是我知道我尽力了,我有很努力的在做。

      又一次数学小考,我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老师念分数,当老师念到我是89分的时候我很高兴,尽管分数不算太高但比起以前的70多分,我也是进步了。

      时间如水流逝,转眼就到了期中考试我心想:这次数学能不能考好呢?要是考不好老师家长又该为我着急了,怎么办呢?于是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做完了整张卷子。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的数学竟然考了109分,这是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回家后妈妈也表扬了我。

      其实生活中的挫折很容易被克服,只是在于你是否有毅力,有打倒它的信念。挫折也许就是我们前进做好的动力。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当我面对 的时候”。半命题作文,补题很关键。本题作文补题内容很宽泛,可以是人、事、物、情、景等。补写的词语可以是荣誉、鼓励、成功等,也可以是困难、挫折、失败等,还可以选择那些让自己有启示的事物,如填写“那片绿叶”,可以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填写“那座荒山”,可以抒写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填上“虚荣”,可以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填写“心灵的抉择”,可以抒写自己成长历程中的认知或感悟……选择符合题意,浓郁感触有素材,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体裁方面,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