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追求课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优秀范文

    时间:2022-11-28 13:42: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追求课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优秀范文

     人,尤其是孩子,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呢?在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之前,我们是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的。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语料积累

      本课值得积累的语言材料很丰富,但考虑到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撮其要简单列举一部分。

      1.本课隽永典雅的词语:腼腆、誊写、敬仰、幸运、慈祥、严厉、源泉、鼓舞、歧途、警告、交织、平衡、谨慎、迫不及待、满怀信心、失声痛哭、一如既往。

      2.本课表达独特的句子。

      (1)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尽显母亲的兴奋和骄傲。

      (2)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三个表示时刻的短语,罕见地用句号隔开,表达出“我”内心的急切,因为急切,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3)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再次用对时间的感觉,写出自己内心的煎熬。“我”渴望的赞赏迟迟未到,感觉不妙,所以觉得时间无比漫长、难熬。

      (4)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种类,可唯独没有诗歌,这足以说明父亲当初的判断多么正确。

      (5)文中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母亲、父亲截然不同的态度,并借此一步步升级矛盾冲突。

      3.本课富含哲理的语段。课文最后两个段落含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而言,那将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二、语意理解

      人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认识自己!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求答案: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尤其是孩子,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呢?在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之前,我们是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别人给了我们诸多评价,我们将它们合在一起,就像拼拼图一样,我们“拼”出了自己的“模样”。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外界的评价,一次次“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期让自己更受外界的好评和接纳。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的巴迪就是这样,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

      “我”小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给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且表情、动作极其夸张。八九岁的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当“我”得到母亲的这番评价时,很快变得飘飘然起来。首先是不满足于母亲的赞扬,因为母亲是非专业人士,而父亲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所以“我”更渴望得到父亲的赞赏,甚至为了“讨好”父亲而在诗的外在形式上挖空心思;其次是“我”的心情不断变化,内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由“得意扬扬”变得“迫不及待”,由“整个下午怀着自豪感等待父亲”进而对得到父亲的赞赏“满怀信心”;最后是内心开始“膨胀”,“我”自己都认为自己写的是一首“精彩的诗”了(此前一直只说那是一首诗),而且认为“父亲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小孩子的虚荣心无需隐藏!

      是谁给了巴迪这样的“自信”?毫无疑问,是母亲廉价的夸张的赞扬带来的。由此可见,不符合事实的浮夸的廉价的赞美,是扭曲孩子心灵的一针催化剂。因为孩子们没有鉴别力、反思力,对这些既“悦耳”又“悦心”的评价,毫无抵抗力,只会深信不疑。

      巴迪是幸运的,就在他飘飘然到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谁时,父亲当头就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毫无疑问,父亲的评价是客观的,一则他是专业人员,他懂得文学创作;二则他对这首诗进行了认真阅读和审慎思考。事实证明,父亲的判断是正确的。你看巴迪后来的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这么多作品当中,唯独没有诗歌。

      父亲的评价,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打击是巨大的,我们说正是父亲熄灭了巴迪诗歌创作的激情与冲动也毫不为过。由此可见,过于严苛的言辞、犀利的批评和否定,是让孩子止步探索、不敢创造的一剂毒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母亲一如既往的鼓励和赞赏,巴迪还会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吗?还有可能成长为一名成果丰硕的作家吗?

      对于幼年的巴迪而言,他无法真正领悟母亲、父亲评价的根本目的,他只是将母亲、父亲对他的评价“拼接”在一起,这才“拼”出一个比较真实的自己:母亲说我很棒,父亲说我不是一块写诗的料,那我就不写诗改写别的吧。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调节,所以巴迪有了后来的成就。

      课文最后两段话是巴迪长大成人后的深刻领悟,有两个核心词语:平衡、谨慎。如果没有两种评价的平衡,孩子有可能会被耽搁。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更应该警惕任意一种极端的评价。对于文中父母的做法,我是持保留意见的。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或者说是经过加工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一个孩子如果总是被这样相反的极端的评价包围,极有可能带来人格的分裂。因为,对于缺乏判断能力的幼童而言,他会感到混乱的。

      而关于“谨慎”,原文是这样写的: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原来,作者更想告诉我们:我们长大后,要学会正确对待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批评和表扬。一个人走上社会之后,面对的就不再是父母、亲人、老师、同学的评价,而是熟悉的不熟悉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各色人等的意见。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不要被各种尤其是一边倒的声音吞没。这得需要多大的定力呀!如果是一边倒的误解、批评、指责、谩骂、诽谤……你还能在口水的汪洋大海里屹立不倒吗?如果是一边倒的夸奖、歌颂、赞美、吹捧、膜拜……你还能在鲜花堆砌起来的山尖上清醒如初吗?作者更希望的是,读者从他提供的这剂“疫苗”上获得应有的“免疫力”。

      三、语识把握

      作为课文,我们还应该向作者学习他的叙事技巧。作者为了让读者深深记住他要传递的道理,让读者获得“免疫力”,他把道理放在了一个精彩的故事里。当我们对这个精彩的故事终身不忘时,它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伴随我们一生了。所以,讲故事的本领很重要。

      本文作者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那么,本文告诉了我们关于故事写作的哪些秘密呢?我认为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秘密:

      第一,制造冲突。

      一般读者都喜欢读武侠小说,为何?因为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都有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小说里面有正邪两派,而且正派与邪派之间水火不容、缠斗不休。也就是说,小说里有矛盾、有冲突。我们讲故事也一样,故事里一旦有了矛盾和冲突,就好看了。

      在本文中,作者就成功制造了一次激烈的冲突。表面上看,是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我”和父亲之间的冲突。表面上是母亲和父亲对“我”的第一首诗看法不同,产生了争执。其实是“我”对父亲表扬与肯定的期待与父亲对“我”诗歌的评价之间形成了巨大落差,在“我”内心深处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第二,升级冲突。

      好的故事,仅仅靠制造冲突还不够,这还不足以吸引读者往下欣赏,并俘获读者的心。在制造冲突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升级冲突,也就是让矛盾一步步激化,让读者的心始终悬在半空中,跟着一起紧张、一起害怕。

      在本文故事的讲述中,作者深谙此理,他牢牢抓住冲突的双方,不断在双方的行为、内心活动上下足功夫,让矛盾一步步激化起来。

      我们来看冲突的一方——“我”的心理变化。起初,母亲夸了“我”,“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我”得到母亲的夸赞,心里当然是高兴的,所以作者用了“得意扬扬”来形容。不过,大家还要注意一个词——腼腆,也就是说,“我”此时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毕竟母亲的夸奖有点过火。接着,“我”有点迫不及待,为什么?因为我还想得到父亲类似的夸奖和赞美,因为他是专业人士,父亲的肯定和夸奖更能证明“我”的诗写得好。再接着,为了得到父亲的肯定和赞赏,“我”做了一系列工作,“满怀信心”地等待着父亲回来,“满怀信心”说明“我”觉得父亲一定会、百分之百会夸奖“我”,这样的自信,其实已经不是自信了,而是自负。最后,请大家注意这句话——“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我”已经给自己定位了——我的诗就是精彩的诗!专业人士还没有评论一个字,“我”就已经用“精彩”来形容自己的作品了,这是多么不谦虚多么不知天高地厚啊!足以暴露出“我”内心极度膨胀的虚荣心了!

      我们再来看冲突的另一方——父亲的态度。在文中,父亲一共说了四句话,依次是:“这是什么?”“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我不明白,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很显然,在母亲的助推下,父亲的态度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平静—冷淡—不满—生气。父亲用愤怒的语言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我儿子压根儿就不是一块写诗的料,没有必要鼓励他往写诗这条路上走!

      大家看,就在“我”虚荣心极度膨胀满心以为可以得到父亲这位专业人士的高度赞扬时,听到的却是父亲毫不留情面的否定和批评。此刻,矛盾升级到最高程度——“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到这里,一个精彩的故事终于落下帷幕,读者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故事讲得精彩,讲得成功,所以后面的议论水到渠成。

      第三,先扬后抑。

      在这里,我还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首诗首先给父亲看,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呢?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但是比较获得认可的是:这个故事将不成其为故事。因为,父亲否定了“我”的诗后,我哪里还有勇气还有信心再拿去给母亲看呢?

      请问:矛盾还有吗?冲突还有吗?

      没有了!故事只有这一个开头就结束了!

      要想让故事成立让故事好看,那就只能先让母亲看,再让父亲看。先让母亲夸赞,再让父亲否定。

      这就是先扬后抑。故事得先让“我”“飘起来”,再让“我”“跌下去”。千万不能倒过来。这就是讲故事的逻辑。这就是制造冲突、升级冲突的秘密。

      四、语用实践

      围绕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1.概括活动。引导学生将文章分成两部分,并分别概括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复述活动。根据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

      3.感悟活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领悟课文要传递给我们的道理。

      4.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本文在“讲故事”上的“绝招”,为以后编故事、讲故事打下一定的基础。

      5.积累活动。通过摘抄、背诵等手段,积累本课含有丰富哲理的语段。
     

    相关热词搜索: 课文 教学 价值的最大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