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关键词“跨学科学习”

    时间:2022-11-28 14:04: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关键词“跨学科学习”

    2022年版课标表述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跨学科学习”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第一次正式出现的课标名词。旋即点燃起广大语文教师的研究兴致:理念层面,理解不一,说法众多;操作层面,更是望而却步者多,翘望等待者多。人们普遍困惑:“跨学科学习”与当下统编本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有什么关联?与课标中提及的“项目化学习”又有何关联?语文“跨学科学习”占的10%语文课时怎么设计落地?……一系列课标新概念与教学新问题成为大家的困惑。试着解读2022年版课标,厘清概念,探于一隅,求教于大方。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标准细读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本质要义是怎样的?

      2022年版课标表述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细读关涉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目标表述,强调了“四方面的意识”,具体为:

      第一强调“跨”的意识。往哪儿跨呢?国家新的课程设置强调各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要实现往语文学科之外跨,往课堂之外跨,往学校之外跨。

      第二强调“价值”意识。“跨”的话题由不得“任性”,更不得“无厘头”,而是要“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也就是对学生成长有意义,对这个时代、国家、社会有意义,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切不可简单地为跨学科而“跨”学科。

      第三强调“问题”意识。在学科知识综合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在强调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呈现样态,追求学生在“问题”氛围中眉头紧锁、积极探索、豁然开朗的学科实践状态。

      第四强调“语文”意识。2022年版课标阐释该任务群出发点为将学生引进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归宿点则为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不同学科的“跨学科学习”的性质区别了。

      三层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

      2022年版课标清楚地提出三个层面学习任务群,即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我们很容易理解用“金字塔式”来表述学习任务群三个层面之间的关联,更要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生长性。

      最底层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根基,像树根,它是为语文之树汲取营养的,只有它根深壮实,语文参天大树才可能长成。光有根基还不够,还要产生生长的能力,即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基于语言文字的根基生长语文力量,助力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就是带着语文本领来到课堂之外,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不仅仅运用带着的语文本领来实现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还要实现新的语文学习,“反哺”发展型学习动力系统,“反哺”基础型学习根基。

      由此,我们借助“金字塔式”可以进一步认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追求其筑基的广度与厚度,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追求其动力的力度与强度,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追求其运用的宽度与高度。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2022年版课标按照学段对跨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做了具体要求,表述得很明白。试着从学段、主要内容、“跨”的范畴、协作方式、问题解决、呈现方式等角度进一步明晰不同学段的课程主要内容及其关联。以第一学段为例,从跨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来看,主要有养成语文好习惯、日常养护观察、传统节日与风俗,相对应的便是学习生活、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四个学段的主要内容维度相似,只是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有价值追求、社会担当等。从“跨”的范畴来看,主要为学生身边“紧挨着的”“一伸手就遇到”的生活,随着学段的升高,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与这个时代和社会紧密关联。从协作的方式来看,主要区别为是个体还是团组,第一学段集中在个体多感官协作,看、听、闻、说、跳、唱等;到了第二学段就强调与同学分享了,当然还带有“两两交互性”,无需面向大家;到了第三学段,就明确要求要由小组来做;第四学段不是小组了,而是社团。社团和小组是两个概念,小组是大家一起围绕某一个学习任务去做,而社团是有共同愿景,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拥有阶段性、计划性、协作性。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第一学段以观察记录为主,记录简易;第二学段就开始有体验、探寻、调查了;到了第三学段开始研讨和调查相结合;第四学段就要全面设计、深入持久研究并推动了。从呈现方式来看,第一学段文字很少,以口头表述、图文结合为主;第二学段是简单的书面报告;第三学段鼓励用跨媒介方式,所谓跨媒介就是不同的展现方式;第四学段强调要用多种媒介,所谓多媒介就是某项研究成果同时用上多个展现平台来展现。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概念辨析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宗旨何在——不在于“多途”,而在于“立己”。

      所谓“立己”,就是有着语文的使命与归宿。语文跨学科学习无论怎么“跨”,依然姓“语”,它必须从语文出发,回到语文,以语文素养为中心,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2022年版课标对每个学科跨学科学习的立意了,所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都不是漫无边际的。诚然,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性质天然存在,语文原本便是各学科的学习基础,也在用各学科的内容与形式实现着语文教学。由此,语文跨学科学习“学”的是语文,着力提升的是语文学科实现的核心素养,兼带着提升他学科实现的核心素养。更愿意倡导对曾经的语文教学警示“荒了自己的园,肥了人家的地”给予升级,实现语文教学“壮了自己的园,肥了人家的地”的愿景。

      如何能很好地兼顾“园”与“地”的关系?基于“立己”的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话题就尤为重要了,话题从何而来?以为,话题可以从教材引发、个人需求、社会生活(校园、家庭、社区)、大自然等四个方面而来,这期间当然尤要找准它们之间的“耦合点”——合时、合地、合人、合事。“探索星空”是团队设计的六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跨学科学习主题,它是怎么来的?我们基于教材《宇宙生命之谜》一课的教学,视角朝向了音乐学科第三单元“星空畅想”、科学学科“化石的园地”,相关内容都聚焦探索我们的世界、未来的科学,探索未来生活恰恰是第三学段中的教学内容。确立了课程内容,便着手板块实现:通过美术的方式来展示心中的宇宙,通过音乐的方式来欣赏相关宇宙的乐曲,然后再通过科学家小科学课的方式了解太阳系之间的异同,再通过数学的方式来画一画太阳系成员的比例图,接下来将上面内容进行讲解,要求讲自己喜欢的内容,最后小组间比一比,择优展示。整个学习过程,由语文学科出发,到其他学科,再回到本学科;由个人到小组,再到小组间,在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间找到了比较好的融合点。那么,语文跨学科学习与教材中“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学习”有着怎样的关联呢?“综合性学习”指向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贴近生活世界、超越分学科教学局限、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跨学科应用的有效方式。显然,两者与语文跨学科学习有着鲜明的共性:都有着真实的活动引领、探究的活动过程、合作的学习形式、多样的学习成果。但相比之下,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倾向于语文学科多个内容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习;“跨学科学习”倾向于用多个学科的元素实现语文更好地实践学习;“项目化学习”则是以项目为核心,调集各学科、自然、生活的元素来解决问题,三者涉及的内容与时空越来越大。举例来说,同样聚焦城市污染问题,广泛搜集关涉城市污染的各类文本、访谈,写出调研报告,此类以语文为主范畴的应属“综合性学习”;运用各学科知识来研究城市污染问题,形成调研报告,甚至采取演讲等宣传活动,此类以各学科提升语文学习素养的应属于语文“跨学科学习”;围绕城市污染问题,探寻根由,设计解决方案,付出解决行动,此类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的应属“项目化学习”。

      内容如何呈现——不在于“满目纷呈”,而在于有机组合。

      如果用一个比方来描述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呈现的话,类似于“定向众筹”,实践语文的定向,是语文的主动跨出,是语文“邀约舞伴儿”的行为。其他学科是被动地“加盟”,被“卷入”而来的,是对语文学习的补缺、延展、丰富、印证、加深……各学科起的是支撑、辅助、提升之作用。由此,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呈现不是简单地叠加,如“语文+数学”“语文+音乐”“语文+美术”“语文+道德与法治”等,也不是“语文+数学+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式的“凑份子”,而是基于语言文字能力与经验,找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内容”或“学习方式”,发生共生效应,以实现提升语文课程供给的核心素养。有融合点的跨学科学习内容呈现形式一定是有结构的。如围绕话题不断往外拓展的“树纹圈”结构、不断递增或加深的“阶梯式”结构、学科间互补或者互证的“汇集式”结构、用上各学科知识与技能步步实现的“链条式”结构等。如四年级下册跨学科学习“奇思妙想”话题,以习作“奇思妙想”为出发点,引入“占尽东风第一鹞”之称的南通板鹞文化,结合查阅资料、创意设计、制作放飞、记录流程、表达感受,构成了一个趣味十足的“活动链”。

      学习如何开展——不只为结果,而在于“过程成长”。

      语文跨学科学习不仅要看学习结果的“成品”,更要看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是否发展了思维,是否提升了文化认知,是否提高了合作品质及综合能力素养。强调生长过程中的深度学习,也就是学习的综合性与研究性。跨学科学习的课时不应是“单节课”,而应是“复数课”,要有一定周期。这里的“一定周期”是一周,两周,还是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就看话题的综合难度了。因为跨学科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结果的。学习过程具备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要实现每个个体成长,要看看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发展、文化认知有没有得到提高、合作品质有没有实现提升,这些是跨学科学习的根本落点。如团队聚焦“我们这样过中秋”分别在二年级和三年级设计实施。我们当然不能说三年级水平比二年级高,而是遵循学生的学科认知程度来评判的。

      对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学习结构进行了设置(见图1):以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为圆心,以“学科关联度”为半径,随着学龄年段的提高与语文素养的提升,学习半径会不断生长,学习层级随着学习时长而与日俱增,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学习。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1.坚守教学之道——“学习是王道”

      所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依然是教学的一种形态,属于教学范畴,学习是王道。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正式的“课”,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设计、有过程、有结果、有评价的课程行为,不能以活动了之,一定要落在学生学习语文上。用“知—致—智”来表述对跨学科学习教学性的理解。“知”就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致”就是语文学科的技能,“智”则是语文学科素养转化而成的,学科智慧。“知—致—智”分别为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学科素养三个维度,把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统筹起来。如一年级上册“帮文具回家”话题,团队老师不是简简单单地组织学生把书包摊开,那只是简单的劳动技能。我们需要知晓文具为什么要放在这儿、为什么要让文具回家。比如铅笔要放在文具盒里,因为铅笔芯的“脆弱”。在帮所有文具都找到了家之后,用音乐的方式唱出来,用绘制的方式展示自己摆放文具的图片,用童话的方式来“自述”。然后指向养成整理文具的好习惯,教师设计了两个板块:一个是“文具整理小达人赛”,另一个是“我来秀书包”或“我来秀书柜”,这里有个语文细节,即教师要求大家在“秀”的时候,要说出“我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放这儿”等,表达要流利、自信,这是语文。如果不落点于“表达出来”,就成了劳动课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了全面提升,这是语文跨学科学习之意,充分凸显了学习是王道。

      2.立足语文之根——来一回语文学科的“主场邀约”

      语文的跨学科学习首先具有鲜明的语文学科性,从语文学科出发,再回到语文学科。因此,跨向其他学科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来了一回语文的“主场邀约”,就是语文为主,其他学科为辅;语文邀请你来的,是为语文而来的。那么邀来的“学科”谁来教?当然以语文教师为主,也可由学生来教,也有不少地方尝试“双师”“多师”教学,但毕竟不是常态。如一年级下册“过端午”话题源自于教材上的内容。如何体现语文的“主场”?团队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端午我知道”板块,让学生请教长辈或翻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端午风俗。“我会画端午”板块,端午景色、端午风俗、端午的想象都可以搬进画中,画完后要解说一番,说说内容和请教过程,又回到了语文。“我会包粽子”板块当然是不能缺失的,但要学会就得请教,这不是口语交际吗?“唱一唱端午”板块,学生要历经搜集歌曲、选择学唱、体会歌词、歌唱表达过程,用音乐滋养对端午节的理解,借力提升语文素养。跨向美术、劳动、音乐等学科,但不被它们“拐走”,始终立根语文,这是“语文之邀”的跨学科学习之本性。

      3.织好关联之网——让语文之外均成为其“重要他人”。

      跨学科学习内容要实现多个学科奔着一个语文话题而来,且有逻辑地呈现,其核心点在于学科间的交叉性、渗透性与影响性。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这种关联度,编织起这种“网”就是教学设计了。而编织点便是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其他学科之间、学习者与学科之间、学习者与生活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的多重交织点与互通性,这样编织起来的教学之网,便很好地实现了其他学科成为语文的“重要他人”角色。如一年级上册“小动物来比尾巴”话题,首先是“观察小尾巴”板块,涉及科学学科,科学来了;“尾巴有妙用”板块,涉及数学与科学,让学生用科学观察、数学比较的方法做好观察记录;“我来画尾巴”,涉及美术学科,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画得像不像?相互欣赏交流、评价的过程,就有了语文表述。走进儿童的日常生活,用语文的眼睛看生活,吸收其他学科的素养来理解欣赏生活,最终实现对自我生活的表达,这是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主要目标。

      4.基于真实之境 ——“生活处处皆学问”

      生活处处皆学问,语文跨学科的学习场景要存在于真实世界中,要基于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生活在社会、自然现场中的“相逢”,切忌存在于假设、想象之中,这是有效兑现2022年版课标“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场景设置,也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的实现前提。如三年级上册“寻找身边的秋”,话题不仅来自于自然生活,更来自于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这组跨学科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秋天,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涉及学科有语文、科学、美术、劳动、综合实践等。“画一画秋天的美景”,画的过程就是在了解树叶的脉络、纹路、生长过程,而非把一片树叶贴在本子上描摹。“尝一尝秋天的味道”,走进秋天的果园、田野,去了解果实的生长过程,去实践,去体会劳有所获。“读一读秋天的诗文”,结合课文,从触摸《古诗三首》中的秋景与秋趣,到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儿童之乐,再到领略《秋天的雨》,赏听《秋的声音》,最后拓展品读王维的《山居秋暝》、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写一些秋的趣事”是在感受到秋日的文字之美后,让学生走进公园、田野,置身大自然,以日记的方式把发现的趣事交流、记录下来,分享秋天的故事。每个人都会走进秋天,经历秋天,这便是真实之境。语文跨学科学习,就是基于真实情境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这样语文在生活中便实现了真正运用。

      5.强化主动之为——为了更好解决“真实问题”

      能不能建构、形成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与能力,是语文教育高效与否的一个根本原因。所谓“主动之为”,就是个体的主动性,因为每个人遇到的生活问题都不一样,而我们的语文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怎样的帮助呢?畅想,语文跨学科学习一定是朝向我们每个学生本身的需求,或者是一群孩子本身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语文的跨学科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将是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至高境界——因人而异。

      与大家分享我校五年级陈同学举办学校书法展的过程。学校展览空间大概可以容纳40多幅书法作品,这40多幅作品当然不能草草完成,如何策划成了陈同学的首要问题。于是她注意观摩线上与线下的书展,发现一些书法展的门道后,开始了书法展的主题策划。接着就是创作了。围绕主题创作作品,几经遴选,真诚求教。然后是考虑布展环境氛围,如什么样的底板、什么样的图文、什么样的灯光、字幅怎么呈现、哪个位置恰当等。一场隆重的发布会是特别重要的,陈同学邀请指导老师来做点评,同学来助演,还有同学送一幅字画来助展。当然,陈同学还要讲述个人的创作经历,讲述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学书法,最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有怎样的感悟等。作为校长的我一定要到场祝贺与勉励,颁发展览荣誉证书,接着就是全校学生在美术课上都会来现场欣赏书法,陈同学还要接受小记者们的专访,一批批小观众的眼神与赞叹溢满整个展览大厅。

      这样的书法展,就是地地道道的语文跨学科学习,真真切切地解决真实问题。我们对照以上五个标准,该活动无论是从教学之道、语文之根、关联之网、真实之境,还是主动之为,均是极为符合的,所有参与者的语文素养提升很是鲜明。

      2022年版课标已经隆重登场,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实现深度理解与有效落地。多些拥抱的姿态,少些不解与埋怨。在探索课标的时空里,每个人都可以走出“创见”之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