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策略

    时间:2022-12-02 10:51: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分年段、分单元对知识内容进行编排的,教学实施也是如此。但是一线教师都是从“课时视角”的角度去解读教材、学生和实施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结构性,出现“学生学不好、教师教不对”的问题。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应该以国家课程教材所编写的单元为蓝本,以未来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数学素养为宗旨,以体现单元核心价值的主题为线索,立足单元视角去重组单元内容,实施结构化单元教学。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唯教材论”的思维僵化,突破“以教材为中心”观念,真正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文以教材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单元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阐述对基于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一、现状分析:我们学与教到底怎么了

      五上教材《简易方程》,是学生第一次全面地学习代数知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和实际问题与方程这些内容。学生在这一单元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问题一 :不敢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

      在《用字母表示数》新课中,面对“盒子里原有 X 个球,又加入 3 个后,现在盒子里有( )个球”,有很多学生不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x+3”(即代数式)来表示数量,既使敢,也要用“x+3=y”的双保险表示。其实在以后学习中, 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如“用含有π的字母算式来表示计算结果”,对“4π+6”认为它不能表示结果,于是就得到“10π”的错误。

      问题二 :缺少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需求

      解决逆向思路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老师肯定会认为用方程的思考方法往往胜于用算术思考的方法,是因为算术的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和艰难。但多数学生却偏偏不买账,他们往往不愿意用方程来解决问题,除非题目中明确要求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才不得以而用方程来解决。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所说: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问题了,绝大多数是老师的教发生问题了。但是我们老师也就是按照教材上这样编排的内容进行教学, 怎么会出现了以上的学习问题呢?这就不得不引发笔者的思考:教师是否真正理解教材内容,是否把这些内容教对了?从上面的学生问题,其实不难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相关代数知识理解的浅尝辄止”和“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断章取义”的问题而造成的。

      笔者认为只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去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并厘清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教师有结构地教,学生有关联地学,才能实现教师教得对,学生学得会。因此,从关注课时视角转变到关注单元视角,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结构化地对单元实施整体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

      (一)课时视角与单元视角的区别

      课时视角,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出发,然后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核心问题和练习设计等等,这样的视角是以课论课,缺少单元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而单元视角,是从单元内部或单元之间的角度去读懂教材,了解每一节知识点在本单元(甚至也可以是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作用,用这样的视角去研读教材与学生、设计问题与任务,体现了整体性和联系性。从上面的分析与比较,不难发现单元视角更优于课时视角,其优点能实现“从个别走向整体,从孤立走向联系,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的价值。

      (二)何为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整体教学

      所谓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整体教学,就是站在学生立场,整体分析单元中教学内容,厘清这些内容哪些不需要教,哪些只需要简单教,哪些是需要花大力气教,梳理出单元的核心问题,对单元内容进行适度整合,从而为学生深度学习设计出相应的好任务、好过程和好问题。众所周之,教材的编排本身就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关联性的特点,但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整体性、结构性和关联性三个特点得到充分地体现。

      所谓整体性,就是整体把握教材与学情,是指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去解读教材理解知识的前世今生,厘清知识本质,明晰学生的学习起点深入了解学情。结构性,是指理清单元内知识脉络及各知识点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单元内容进行关联重组,课时重新划分,形成重组后的单元教学内容序列结构。关联性, 就是聚焦单元知识间、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之间的联结点,制定相应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教学过程。

      三、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策略

      下面就以五年级上册《方程单元》为例,剖析以学生立场为主旨,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整体把握、结构重组和关联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整体把握,系统解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

      1.基于知识逻辑读透教材

      对于前文所说的“对相关代数知识理解的浅尝辄止”和“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断章取义”问题,其实就是作为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没有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先从整体角度对单元内容进行系统性地解读,从而为实现有结构地教作好充分准备。

      可以把本单元内容分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数量(1—3)、认识方程与解方程(4—6)和用方程来解决问题(7)”三块内容。从知识逻辑关系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第一块是为了寻找具体情境中的未知数,第二块是求未知数而列出方程与求解方程,第三块是运用前两块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前两块内容是后者学习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学习的运用。

      2.基于学生前测把握学情

      单元教学的重组教学中,我们始终得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即学生已经到了哪儿,将要到哪儿,会遇到什么困难?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找寻学生在到达学习目的地过程中的支撑条件,为实现学生有关联地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简易方程》单元中,针对前面学生出现的三个问题,可分别设计相应的前测题在不同时间段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

      前测题 1.盒子里有一些球,不知道有多少个,用字母 x 表示,对此你有什么想法?2. 盒子里原有x个球,又加入 3 个后,现在盒子里有( )个球?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提供四个选项:y、x、x+3、x+3=y)此题的测试意图如下:了解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前认知,了解为何不愿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数式)表示数的真实想法。通过测试,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经验,认可用字母表示数,但对于字母能表示的是已知数还是未知数的认识上有误区;而对于用代数式来表示数量的选择上,有约 42%的学生选择x+3=y,说明学生会受到“一个算式最好要有结果”的算术思维束缚严重。

      再如对“等式与方程”的学情了解,在课前可以设计如下前测:1.你对等式和算式了解吗?请你分别写一个算式与等式?2.像 100+x=250,3x=2.4……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你觉得x=4 是方程吗?说说你的理由?以此了解学生对等式的已有认知和书上表述方程概念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二)结构重组,合理调整单元教学内容序列

      当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全面了解后,可以从抓住“简易方程”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和学生学习易难点,对单元课程内容的安排进行“做减法、前置与增补和优化”,从结构上进行重组,从而形成“好教易学”的新序列

      现行数学教材都是以“零起点”为编排原则,这样的编排很容易造成学生现实起点为与教材逻辑起点形成冲突,而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误区。所谓做减法,就是老师不教学生也会的或者学生已经会的内容进行淡化、弱化和合并,以保证教学效率最优化。根据学情调查, 对《简易方程》单元中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与公式”可进行淡化而凸显用字母式表示数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考虑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主要是特定的,因此对于表示某一个范围内变化的数而可以弱化;对“用方程解决问题 5 个例题”可进行适当合并与调整,凸显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总之,数学学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即培养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学科价值观念及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它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国家课程教材单元的价值特点,站在学生立场进行适度统整重组,还可以从现实意义、思想方法及数学史等其它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单元整合思路,形成了合理的教学路径,为教师好教、学生易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