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高校医学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3-27 16:00: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高校医学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治理改革建设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注,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国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此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从来都没有放弃对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实施分化和同化,广大人民群众受中西方文化、社会制度、多重价值观等方面的冲击,社会思想“百花齐放”的趋势愈发明显,社会矛盾日渐突出。我国将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且正处于职业生涯关键的探索期,存在知识积淀不足、人生阅历欠缺、认知能力薄弱、易受外界影响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做好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全局,人民长治久安,党的长期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意义。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体系,挖掘各类课程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传道受业解惑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储备思想过硬、意志顽强的可靠接班人。

      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课程创新改革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治理改革建设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注,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规划,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初高中课本内容基本一致,知识单一重复,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且政治学、哲学等本科课程内容与思政课内容基本一致,大大降低思政课课程的吸引力,影响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方式需进一步丰富,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受各自因素影响采用相对单一的单向灌输方式进行授课,师生互动极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第三,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受多种思潮和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游离,荣辱观淡漠,功利化现象明显,追求“短平快”式的成功,从而轻视思政课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大减弱;第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多数思政课专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加之人员流动、管理理念落后等因素,使得专任教师学历水平和自身修养的提升受到了较大影响,这些都阻碍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以上现象一方面表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则凸显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方向,规划了新蓝图。经历了几年的大变革、大发展,迎接困难,克服挑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初步建成了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思政”发展有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一,“课程思政”理念淡薄,不能正确定位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许多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与专业课讲授关系不大,导致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德育发展的情况,大大弱化了“课程思政”的作用;第二,“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现象普遍存在,课程内部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脱节,“课程思政”部分生硬刻板,各课程之间没有统一规划,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教学依然走两条线,多学科联动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第三,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教师层面受教育背景和教学能力的限制,导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针对性较差,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管理层面上职能划分模糊、资源配置失衡导致行政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及教研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工作重复、衔接松散、效率低下。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课程思政”离不开课程和课堂教学,只有牢牢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厘清不同课程的功能定位,挖掘不同课程思想育人功能,结合课堂教学,巧妙设计,合理规划,使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全课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医学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1高校医学专业课程分类及“课程思政”功能定位

      2.1.1思想政治理论课

      普通本科院校大部分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理论课程为主,其余课程辅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明确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现实国情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坚定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自信、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文化自信。从而鼓励大学生勇担历史使命,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2.1.2综合素养课

      综合素养课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和通识理论课组成,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适应社会的基本技巧,不断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隐形阵地,综合素养课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塑造、道德情操的熏陶具有非凡的意义。首先,借助历史、文化类必修课、选修课,选取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潜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讲授或讨论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依托国家发展大政方针,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充分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寓教于乐之中协助大学生对社会、自我和他人形成客观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综合素养;第三,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结合党、团课程和社会实践,拓展思路,开阔视野,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打造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3专业课

      专业课是依据培养方案开设的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解决专业范围内一般问题的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专业课根据学科特性挖掘思政元素,综合教学目标修订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规划,科学实施,力求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首先,结合德育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挖掘专业教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顶层设计教学方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权重与内在联系,重点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回报社会的优良品德;其次,悉心传授专业知识,构建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协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确立未来人生方向;第三,优化课程考核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手,在实践中体验工作的乐趣,在动手中提高专业素质,于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竞争力。

      2.2医学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内涵

      社会经济发展客观需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的职能定位,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立纲,综合素养课立德,医学专业课立业的高校医学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铸牢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基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正确性;建立综合素养课与主流价值观的联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时代性;挖掘医学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寓教于乐、寓教于行,最大限度发挥医学专业课育人效果。

      2.3医学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

      选取大二、大三护理学生为调研对象,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创业基础》《内科学》为主要教学实践课程,共发放调查问卷852份,回收793份,有效问卷7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6%,调研数据较完整,基本能够客观反映医学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情况。其中,94.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能够帮助学生解答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现实问题,88.5%的学生认为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基本信念。同时,69.8%的学生认为综合素养课《创业基础》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效果更为明显,76.2%的学生认为其能很好的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衔接,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与现实冲突答疑解惑。此外,90.5%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内科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案例有利于认知职业,有助于自我职业形象的建立,81.8%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通过调研可知,医学生能够接受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且更关注人生观、价值观,时政热点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知识。相比较,学生更愿意接受结合具体知识点,案例穿插性地讲授思政内容。实践教学、案例探究、专业人士专题讲座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混合式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和接受。由此可见,面对面的这种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冲击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成功的向往,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不断丰富授课方式,完善教学技巧,不断拓展教学成效。

      从医学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接受并认可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并能内化为成长的动力,增强政治敏感性,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养成正确的三观,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但从具体的反馈可以看出,未来,“课程思政”建设仍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探索。

      医学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路径

      3.1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体制建设

      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重点是健全纵向全面细致的组织架构,横向各相关课程融会贯通的互通渠道。

      3.1.1纵向组织架构建设

      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办公室,统筹各职能部门,制定与之相关的组织架构、职能职责、协调机制、奖惩措施等具体实施细则。如在组织架构方面,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设置不同组别,结合培养方案个性化定制具体“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在职能职责方面,明晰各协同部门职责分工,避免交叉管理和重复工作;在奖惩措施方面,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职责的边界,与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挂钩制定奖惩举措。

      3.1.2横向专业协同育人渠道构建

      建立课程协同、教师协同、管理与实施协同的“课程思政”互通渠道。第一,确保“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的选择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相一致,不同课程之间思政内容应相互融合、相互支撑,避免重复、内容相悖;第二,同专业教师细化分工,分模块精心打磨,协同合作,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师加强学习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拓展“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渠道,做到不同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第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用于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课程建设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3.2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育人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价值观的养成和高尚品德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构建全方位育人校园环境,合理规划,巧妙布局,力求校园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处风景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学习平台,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学生会等社团战斗堡垒作用,创建怡情、励志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室是学生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公共教室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装饰、专业课教室特色改造、教学楼公共区域文化长廊建设、休闲区桌椅、沙发配备等措施,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模式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地生根,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是主要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明晰课程育人目标,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制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方案,明确育人重点,基本内容和具体方式,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规范教材编审、选用制度,鼓励任课教师加强教材库、案例集等辅助丛书的建设工作,充实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思政教育体系。第二,在教学手段方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借助互联网丰厚的资料资源优势,建立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库,利用资源库分享、辐射的功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效延伸。第三,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拓展课堂教育成果,以志愿服务、假期社会实践为媒介,满足学生的实践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创新创业的需求,建立起与课堂教学同向并行的实践教学成绩单,强化实践锻炼,激励学生将远大抱负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探索中。

      3.4提升师资队伍德育水平

      教师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力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人格品德高尚、视野胸怀开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铸牢教师师德师风基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归属感,贯彻“课程思政”教育观念,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第二,强化教师思政理论素养,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或讲课比赛,在实践中交流经验,强化理论体系,增强其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第三,提高教师的思政能力,任课教师要掌握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的能力,发现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特色育人能力,要做学生学术的启蒙人,生活的知心人,更要做学生思想政治价值的领路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