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领导发言 > 正文

    从阿Q正传窥探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不彻底性)

    时间:2020-08-28 08:45: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青岛农业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从《阿Q正传》窥探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不彻底性)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社会工作2班

     任课教师 房 桂 芝

     学 院 人文社科学院

     完成时间 2011 / 11 / 26

     从《阿Q正传》窥探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有很大影响力的作品,因为他处在辛亥革命发生的那个年代,所以自己写出的这些内容是很符合现实状况的,对人们也会有很强的感染力,面对辛亥革命,鲁迅以正传的形式从优胜记略、恋爱的悲剧、大团圆、不准革命、大团圆等九个章节,刻画出了那个年代阿Q的鲜明形象,描绘了辛亥革命引起的一些变化,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辛亥革命和阿Q联系到一块,结合到一起。老百姓不愿照旧生活下去,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基于这种现实情形,考虑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我们就可以从《阿Q正传》来窥探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了。

     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阿Q是一个落后的雇农.作为一个落后的流浪的雇农,他的个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个性、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不仅与赵太爷迥然不同,就是与王胡、小D等也显然有别。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这不仅正面说明了阿Q作为一个流浪雇农的贫困生活,而且从侧面表现了阿Q从本质上说来那种勤劳、老实、淳朴的农民性格。当然,阿Q也有一些流气,但这除了社会的影响以外,应该说主要是受了压迫的结果。这些地方都很简单,也很明显,一般人也都承认的。赵太爷、假洋鬼子等形象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阿Q、王胡等形象代表无权的老百姓,下层受上层的专制统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人民所受的沉重压迫和剥削。帝国主义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剥削奴役的对象,尽管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真诚地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钱太爷的大儿子被阿Q称作“ 假洋鬼子”,也称作“里通外国的人”,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有洋鬼子这些官僚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存在,他们相互勾结,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在这样的黑暗背景下,我们很容易看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

     从主观方面来讲,辛亥革命的失败,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的许多弱点和错误不无关系,他们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崇高的革命理想,也没有完整的指导纲领,在面对强大的革命对象,面对掌握着农村主导经济地位的地主阶级没有采用任何革命性的措施。当阿Q要去尼姑庵里革命时,钱洋鬼子与赵秀才已经给她们革命过了,那块“皇帝万万岁”牌子也碎了,还拿走一个香炉。在强大的革命对象面前,他们没有胆量去革命,而是采取妥协的政策,让以前的县太爷继续做老爷。老爷剃了头,在阿Q看来以为是个和尚,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就是不必再下跪礼了。还有就是把辫子剪掉了,就像鲁迅先生关于辫子的闹剧大体相似,大家心存谨慎。事实上,这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这种作为自然不会让革命进行到底。资产阶级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这可以说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能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阿Q正传》中,村里的人处处以阿Q作为取笑的对象,常常讽刺阿Q的行为,人们一点儿也不团结,就像一盘散沙,自家各扫门前雪。阿Q的社会地位非常卑微,是社会底层的平民,他竟然连自己姓什么的权力都没有。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希望自己可以姓赵,与赵太爷拉上关系,却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尽管阿Q身上有着“精神胜利法”等等很多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也许正是由于群体的智障,他的遭遇却并没有得到与其同等阶层人民的同情。也许大家的确动摇不了几千年的社会文化,但大家对弱小的欺凌却丝毫“不示弱”,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个阿Q。闲人们将阿Q的头撞向壁,这是一种欺负弱者的行为。原因就是他头上长了癞,并且还希望保持自己的自尊,却引来了闲人们的欺侮。这一切,都被看成是一种自然,没有人会感觉有什么不对,像阿Q这样的人,就应该成为被取笑的对象。这种文化显然是不正常的,这种病态的文化,也许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始终都在维系着它。从《阿Q正传》中看到未庄的最革命的农民没有被发动起来,阿Q所向往的革命没有去成,最终还被稀里糊涂地砍了头,自己还以为是革命未成功,还说他们不让自己革命,然而,最终还是画了押,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尽管一连串都是可笑的举动与想法,但让我们看到的满是悲哀,是辛亥革命中一个普遍农民成为牺牲品的悲哀。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们便把群众抛弃了。他们不但不去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而指责农民“行为越轨”,并派兵加以镇压,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薄弱。从辛亥革命的教训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他们没有放手发动群众,没有从思想上根本性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包括《阿Q正传》中所描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

     钱家的假洋鬼子去过东洋,应该是有一定的眼界,具有一定的资产阶段思想。在革命时,阿Q要参加革命,却被他给赶走了。“我是性急的,所以我们见面,我总是说: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No!……他再三再四的请我上湖北,我还没有肯。谁愿意在这小县城里做事情。……”他们希望革命,希望革命可以为他们带去更多的机会。毕竟封建统治、帝国主义与资产阶级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这种革命性,还是比较强的。他们也希望通过剪辫子这样的行为,表达与满清封建统治的决裂。未庄的资产阶级也有革命性,辛亥革命前,中国农村社会已经发展到这种情况,暴发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就连阿Q都闻到了革命的火药味,希望参加革命。“‘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也希望革命,尽管他不甚明白革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以至于最后还是死在“革命”这个问题上了。赵太爷听到革命的消息,竟然要叫“老Q”,甚至是“阿……Q哥”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荒唐了。当革命真正爆发后,以前的县太爷还是县太爷,只是剃了个光头而已,管兵还是以前的“老把总”,举人老爷也有了一个什么官的。这叫什么革命?辛亥革命,并没能让像阿Q这样有革命意愿的积极分子参与,而是权贵仍然是权贵。这样的革命会取得成功吗?我们从阿Q身上可以看到他的革命性的一面,尽管这种革命性是自发的,但在他所处的时代与阶级来讲,只要引导到位,当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而这种变化往往会导致革命的发生,一定会是最革命的力量。然而,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使这一切并没有实现。在未庄,还存在着神权的盘剥,像阿Q这样的人,没有地、房子,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寺庙中的尼姑却会有大萝卜长在地里。尽管他们没有直接欺侮过阿Q,甚至小尼姑还会被阿Q欺侮,像他们这样不会创造社会财富的神职工作者,却依然分享着社会财富、资源。当阿Q出言“吓坏”了吴妈后,不得不认缴道士做法事的费用。从中可以找到辛亥革命失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建立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阿Q正传》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并指出其一些没有完成的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救中国,我们要在先驱不屈不挠的顽强奋斗中,去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道路,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