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领导发言 > 正文

    资阳中学高2016级第五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时间:2020-11-19 21:07: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资阳中学高2016级第五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一、文言文阅读(57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
    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

    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图籍,图是指地图;
    籍是指书籍。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况。

    D.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译文:
    ▲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译文: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小题。(19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
    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
    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文章。

    D.阙是古代皇宫大门前面两边供瞭望的楼台,泛指帝王的住所,在文中特指北宋首都汴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

    C.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
    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译文:▲ (2)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
    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9.下列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B.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D.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王公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文章描写了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5分)
    译文:▲ (2)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本题共2小题,7分)
    呈蒋、薛二友【宋】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缊袍,一杯山茗当香醪。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

    【注】①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香醪:美酒。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心似水”“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C.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

    14.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精妙,请从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15~16小题。(本题共2小题,7分)
    自咏【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蟠木:弯曲的树。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16.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4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两句中。

    (2)孔子的名言“▲,▲”道出了为人处世的原则: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然后用“座中泣下谁最多”设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尽显其悲伤凄切。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6分)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二)语言表达(7分)
    21.下列句子中,有的句子有语病,请选择两个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2分) ①“重庆造”恩斯特龙直升机首次参加国际盛会便大放光彩:在同类型直升机中是唯一一个在高空中向国内外客商展示其灵巧的“表演天才”。

    ②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10日说,用药要遵循以“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为原则。

    ③如何落实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责任?首先是按照“谁公开、谁负责信息审查”的原则,以及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职责分工目录,完善各级各部门在信息发布、审核、采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

    ④巴人素有既侠肝义胆、又重情守信的传统,尤其是当别人遭遇不幸、需要帮助,自己遇到诚信考验时,大多数巴渝儿女往往都会选择正与善。

    (1)序号:(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序号:(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秦笛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人才中心看到了诚臻中学招聘教师的启事后想去应聘。下表是他的一些情况介绍,请据此筛选有效信息,替他补写一份给诚臻中学校长的求职简信。

    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格式正确。(5分)
    姓名 秦笛 毕业院系 湖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健康状况 良好 身高 173cm 籍贯 江东滨海市 获奖 情况 湖东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 实习经历 2016年在南山中学实习3个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几年国内中小学暑假刚开始,很多城市的机场大厅就出现这样的场景:统一的T恤衫,统一的背包拉杆箱,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一批一批地奔赴世界各地,去修学、游学。

      游学热潮中,人群低龄化特点明显。“众多游学项目的营员大多集中在11岁至18岁的学生群体,我们团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15岁。”某游学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游学”人群低龄化,大家意见纷纷。有人认为可以让孩子到国外见识见识,为将来的留学做准备;
    有人认为投身全英语的环境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对养成语言习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人认为孩子太小,只会记得一些旅游景点,而对当地大学教育模式的了解,对外语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多的帮助;
    也有人认为青少年可先考虑国内游学,在对本国文化有充分了解、感受的基础上,再考虑国外游学。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10月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一)1、B 【试题分析】本题在A项设置两处错误,“据险厄”“立关堡”应该为并列的举措,“以备不虞”为目的。C、D项各设置三处错误,“不白正使”为动宾搭配,不可断开;
    “为缓急用”中的“为……用”搭配不可断,“据险厄”与后“立关堡”为同一结构。

    (原文为“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
    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2、C 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文化意义,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考查漕运方面的知识。“漕”字的本义即为“利用水道转运粮食”,“计”,根据原文中“亏”可知“数量”。B项考查古代考核政绩方面的内容,“闻”指得名,被知晓等。C项考查是是关于古代地理、户籍的词语。根据原文“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可知这“图籍”应该与理财有关,可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所,慎不敢损益也。”杨倞 注:“图谓模写土地之形,籍谓书其户口之数也。”)D项“檄”字比较熟悉,但也要结合文意判断。文中“檄咸议事,咸不往”,可见并不是文书之意,可以理解为用文书征召。

    3、 B 试题分析: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又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分析概括的内容是传记的第一部分内容。陈咸任职内江县尉,面对当地“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的现状,陈咸作为一个中等官吏,自己陈情上级部使官,借助上级的力量和委任施行官职,可见他在政事的“得体”与“尽责”上,都是有特点的;从他担任“调整赋税的工作”的目的上看,他处理政事是从“体恤百姓”的角度去考虑的。B项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为陈咸任迁利路转运判官期间。当时身为四川宣抚副使的吴曦叛宋投金、造成乱局,陈咸为稳定局势,主要做的工作有“督促收集军粮”、 “檄其守杨震仲”,但是具体的“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的行为都是“太守杨震仲”所为(在实施),这是第一处错误。第二处错误则是对安定民心效果的概括,原言为“民稍安”,“百姓最终安定下来”的表述不准确。

    C项涉及陈咸到利州和武兴两地后的内容。“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等内容概述正确,“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为效果的表述,也正确。D项涉及陈咸“疏导嘉陵江”的内容,“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可知他处变不惊的心态。具体内容,转述不误。

    4、 (1)安丙暗中把吴曦投金弃宋的谋反计划告诉陈咸,陈咸马上就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核查这个情况。(得分点:①密:暗中;
    ②察:核查;
    ③松不之察:宾语前置句松不察之。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通顺得2分。)
    (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依靠(提前做好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得分点:①犯:侵犯;
    ②无及:来不及;
    ③赖以固:省略句,依靠(提前做好的准备)来固守。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通顺得2分。)
    译文:陈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中进士。(初)调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让他授权地方官吏听取百姓反映陈述弊端,部使官员委托陈咸平均民赋。后改南充(属四川)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收入,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下户平民有好处的,违备它是不应该的。”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致百姓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20余万缗。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开禧元年(1205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视其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他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拿出金帛,招募为国效死的将士,网罗人才,考查土地和户籍(材料)以疏理财用之源,根据险要的地势情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复信深表接受,实际上没有采用。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正使。陈咸对此深感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要据守险要扼口,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意外的变故,程松仍然没有采纳。陈咸后来迁任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宋投金,关外四州(阶、成、和、凤)相继被割给金国,民情大惊。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军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查)这个情况。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欲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兵(投降金人)。他向陈咸用公文征召请他来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陈咸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现实中)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陈咸)又查核诸司财政盈余,移支常平广惠粮仓的米粮。减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所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不从百姓收取。陈咸日夜精心理财,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宜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金州地势险要,陈咸增拨金州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食有什么必要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去世后,安丙上报他的功劳,赐谥“勤节”。

    文段(二)5.B(“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句子完整,“州”字后面要断开,排除C D。“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单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选B。)
    6.D(阙不能指首都。)
    7.C(应为出任“磁州”知州期间。)
    8翻译:(1)(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植物)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橫征暴敛来的。(得分点:①不毛:不长草木(植物);
    ②输:交纳③率:全部,全都。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通顺得2分)
    (2)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皇帝,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国家的重要计策。(得分点:①即帝位:登基,登上皇位;
    ②颐:脸颊③即帝位于南京:状语后置句,于南京即帝位。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通顺得2分)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祜六年进士及第。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调任到衢州任 龙游县令。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调到登州任通判。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

    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

    ”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皇帝,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国家的重要计策。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 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就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 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 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

    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文段(三)
    9、B(3分)(首先“开元初授汝州刺史”这句中“开元初”是时间,“汝州刺史”是官名,根据文言文的习惯,应该把时间断开,排除AC。比较BD两项,“授汝州刺史”,是指授予官职的意思,往往单独成句,后面的“为政严简/州境肃然”是上任后的成绩,故选B。)
    10、C(3分)(“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错,“和亲政策”最早始于汉代。)
    11、D(3分)(“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议。)
    12、(10分)①(5分)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得分点:①以…为:把…作为;
    ②殓:把尸体装入棺材;
    ③但:只是。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通顺得2分。)
    ②(5分)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得分点:①所历:所到之处,名词性短语;
    ②威重:威严庄重;
    ③见:表被动。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通顺得2分。)
    参考译文:
    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密切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李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就是像这样清廉谨慎。不久任太长少卿,三次升职后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太原过去有个习惯,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黄坑旁边有上千条饥饿的狗,它们吃死人的肉,因为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前后官员都不能禁止。等李暠到任后,广泛告诉明了礼法制度,规定时间不准再犯,派兵捕杀群狗,太原旧俗于是得以革除。过了很久,转任太常卿,过了十五日,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皇帝下令说:“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虽然吐蕃地势偏远;
    受命出使的人,必然是皇帝的亲信贤明的人。在当时这件事情很重要,礼节要比吐蕃要高,选择出使的人,都是在皇室内部才能杰出的人。工部尚书李暠体态柔和美善,识见意趣严明恰当,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是朝廷的楷模。金城公主已经到吐蕃和亲,大汉王朝不是没有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人,对远在吐蕃的金城公主十分怀想,怎么能忘记呢,应该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吐蕃,准许按照标准规定出使吐蕃。”把公开以使节身份携带的一万匹礼物,私下以臣子觐见的两千匹礼物都用五彩装饰之后派遣出发。等到李暠回到唐王朝,金城公主建议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岭设立界碑,确定吐蕃、唐朝边界。设立界碑的时候,皇帝下令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一同前往观看。不久,吐蕃派遣大臣跟随唐朝使者分别前往剑南和及河西、碛西,告诉边境州县:“两国和好,无相侵掠。”唐朝使者也像这样告诉边境州县。因为李暠出使完成使命,转任吏部尚书。当时吏部的委任文书印鉴与朝廷一般官衙的印鉴相同,使用起来很混杂,难以区分,李暠奏请依准司勋兵部印文例的时候,加上“官告”两个字,到现在依然这样运用。

    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多岁,赠益州大都督。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4分)
    (一)
    13、C 14、①意境上,此联通过“竹”“梅”“月”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清雅、幽静的意境。②手法上,动静结合(答“衬托”“以景衬人”“远近结合”等,且分析合理,也可给分)。该联集中笔力描摹室外之景,上句写月出惊鸟,禽翻竹动,叶颤霜下,属于动态描写;
    下句描摹了人立梅花之下,明月高悬的静态画面,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生动形象。③形象上,通过“竹”“梅”“月”等意象及整个画面的特点,衬托出一位情操高洁、心境淡泊的诗人形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
    15.(3分)A(A 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
    16.(4分)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3)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四、语言文字运用 18.D 19.C 20.B [解析] 【小题1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街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街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 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街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街接句主要从陈述对像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要求选填衔接句,注意句式的一致,前三项都是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的混合,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造成句意不连贯。因此选D. 【小题19】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输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永不改变,根据语墳,第一空选“亘古不变”。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
    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第二空填“质朴无华”最为恰当。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第三空选“息息相关。第四空根据前面的句子主语中国人,确定应填“扬长避短”。

    【20题】项A中途易辙,结构混乱。  可将“在”放到“青铜文明”之前;
    C 项搭配不当,“抵抗”改为“抗衡”;
    D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前 (二)
    语言表达 21、 答案:
    (1)(②); 删去“以”,将“为”改为 “的”。

    (2)(③)将“发布、审核、采集”改为“采集、审核、发布”。

    (共2分,找出错误并改正确才能得分)
    解析:
    1.句②中,“遵循……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了。

    2.句③语序不当,应该是先“采集”,再“审核”, 最后“发布”。

    22、 给分标准:本题共5分,格式2分(称呼和落款各1分),内容准确1分,层次清晰1分,表达得体1分 【答案】示例: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叫秦笛,是湖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一名应届本科生。我非常希望到贵校工作,我有着较强的工作能力,曾获得本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并在南山中学实习了3个月,能够胜任中学教学工作。

    期盼贵校给我一个机会,静候佳音。

    此致 敬礼! 秦笛 ××年×月×日 作文 23、  文章应该围绕“游学人群低龄化”展开,所谓海外游学就是送孩子到国外去参观世界名校,与国外的孩子共处,既游也学。

      可以从肯定角度思考,如:
    让孩子到国外增长见识,看能否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将来的留学做准备;
    可以让孩子早一点接触海外文化与教育,对于已经准备要留学的孩子来说,利大于弊。

      有针对性地开阔眼界,才能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投身全英语的环境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与当地居民随时随地交流,有助于孩子学到很多日常用语,这对养成语言习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真正见证国外生活,体验英语环境,体味世界著名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会极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对未来的强烈憧憬,
    青少年可以先考虑国内游学,在对本国文化有充分了解、感受的基础上,再考虑国外游学。

      可以从否定角度思考,如:
    游学方式很商业化。很多游学是“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充其量是名校观光游。

      青少年对语言和社会的认同度并不清晰,而游学的目的是“学”,过早游学脱离了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难以达到游学的真正目的。

      一些家庭经济本身并不宽裕,看到其他家的孩子都“游学”去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面子”、“长见识”,硬是打肿脸充胖子,让孩子“国外走一回”。

      因为年龄小,所以只记得一些旅游景点,对当地大学和教育模式的了解甚少,对外语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多的帮助。

    参看高考评分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