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事迹材料 > 正文

    大学生基层扶贫事迹素材

    时间:2022-05-19 11:07: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大学生基层扶贫事迹素材

      初春的xx两岸乔木茂密,鲜嫩的木棉花初绽英姿。江水似一匹青罗缎傍山而绕,汩汩不休。高山深谷间风景纵美,也是曾经的脱贫攻坚主战场。7年前,告别象牙塔,xx返乡投身这片山谷,成为奋斗在边疆深度贫困地区基层一线的一名“扶贫战士”。解决桩桩件件烦心事、发展脱贫致富产业、帮扶易地搬迁群众……她在基层宣传党的政策,传递温暖和力量,似一朵美丽的木棉花,将青春开在了祖国需要的地方。

      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贴心事

      走出校门,xx步入社会的新生活原本要从xx一家大企业开始,“朝九晚五,过上父母眼中的踏实日子。”然而一位好友的意外离世,让她骤然意识到,“人生短暂,得做些有价值的事。”“融入国家建设的人生,才有意义!”大学生村官招考,如一道亮光驱散了脑中混沌,响应党和国家号召,xx没有犹豫,背上行囊,去基层!xxxx市xx镇xx村,地处山区,盘山路狭窄泥泞,急弯接近锐角,一侧就是悬崖。城里姑娘哪见过这架势,冒着冷汗进了村委会大门。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她从走村入户开始熟悉工作。基层工作的难,超乎想象。特困户、残疾户、辍学户、孤寡老人,困难群体的需求千差万别。讲解政策、动员务工,有时还会遭受冷眼甚至被误解。从象牙塔到达最真实的基层,反差感扑面而来。“扎根基层、服务基层,重要的不是华丽的话语,而是为民解忧的情怀和能力。”夜深人静,xx静静回想来此的初衷,“要想方设法解决村民的困难,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她决定从办好村民的贴心小事入手,融入村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卫宏说,“小和来之前,没有会电脑的人,村干部统计数据全靠笔记,再到镇上由工作人员录入电脑。”为此,xx制作了纸质的数据收集表和电脑统计模板,避免工作人员入户时重复采集信息,并耐心培训村干部使用计算机,帮大家节省力气、提升效率。为了更好地与村民沟通,她学习xx村方言,了解民俗村况,漫步田埂问诉求,走门串户吃百家饭。驻村以来,走访困难群体500余次,动员外出务工、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千余次。为了劝返辍学学生,她更是翻山越岭、不辞辛苦。村民的房屋有的修建在坡度超过60度的斜坡上,家访时汽车上不去,只能下车徒步前行,最远的一次翻了三个山头。磨破脚、划伤腿、摔跟头,都是家常便饭。可每当看到孩子重新坐在明亮的教室中,“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xx说。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大小事都要跑到镇上办,半天一个来回。xx主动请缨帮村民代办,村委会变成了“万能服务站”。“小和,这个申请怎么写”“小和,帮我复印下身份证”……凭着踏踏实实的付出,她成为了大家都愿意信任和亲近的“小和”。

      勇于创新,搭建村民“致富桥”

      受自然条件和交通制约,以前xx村缺乏成规模的产业带动,农户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2015年xx到村时,年人均收入仅2000元左右。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她和村干部不断探索适合村庄发展的路子。“种菌子比玉米赚钱多。”大学生村官培训,为她开拓了新思路。她拿出读书的劲头,写下了近十页的xx村产业发展设想,并结合村庄自然特点和优势,瞄上了羊肚菌和竹荪菌种植。刚开始,村民无人应和,“技术要求高”“小年轻没种过地”,质疑声频出。然而经过2年的基层历练,xx已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她的身上多了坚韧和笃定,脑海中也有了思路与规划。办事,得讲方法。她向亲戚朋友借了1万多元,带着钱找上5户村民,“你们只要出人、出地,钱和技术我们来投,没有风险还能分红。”频频上门、认真分析,最终打动了村民,不仅成功流转6亩土地,还为种植聚集了人手。趁热打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即成立。干成事,得能吃苦。三分种七分管,种菌是个细致活。为了立春早日撒菌种,她每早6点出发去地里搭大棚,晚上打灯接着干,白净姑娘被晒得黝黑。菌子娇气,种植间隔、土壤湿度都有要求,为留出精力照顾菌种,xx一把剪去了无心关照的长发。村民打趣“小和成了假小子”,她却掷地有声:“电视上第一书记标配就是短发!”日复一日、不分昼夜悉心呵护,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家惊喜发现,一朵朵灰白色“小伞”悄悄冒出了头。两周后,已是密密麻麻,长势喜人。村民看到收获,纷纷联系xx想加入合作社。她将所学技术整理成文字交给农户,还组织建档立卡户上门来基地学习。最终,xx带动羊肚菌种植33亩,带动建档立卡户46户,培养了8名技术人员。通过土地入股、投工投劳,竹荪菌种植连续3年为16户建档立卡户带来分红。除了菌子,核桃、樱桃……xx村有诸多招牌山货。xx常看到村民把山货背到山下的集市卖,运气好时早早收摊,运气不好无人问津、倒贴路费。怎么能让山货走出大山?营销方式必须创新。“城里人都在网上买东西。”xx瞅准苗头、另辟蹊径,尝试用互联网将土特产卖出大山。彼时直播刚兴起,她用工资买了设备,成了xx村第一位主播。溜索,是xx文化的代表之一。“溜索直播,肯定有关注度。不拼一把,怎么打开局面?”身着民族服装、背着山货背篓的她,站在了xx边。“下面就是湍急的江水,怕自己掉下去,但怕也要硬着头皮向前冲!”举起直播设备,她咬紧牙关滑向了对岸……火了!一场场直播为xx村积累了越来越高的人气,不少人通过xx认识了xx大山里的小村庄。村干部莫子龙觉得吃惊:“以前除了出门务工的人,路过的车辆,很少有游客到村里。现在车辆排队停在村委会,问哪家有山货卖。”樱桃种植户夏宗杨开心得合不拢嘴:“以前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现在有游客来采摘,能增加不少收入。”xx的坚持与努力,让村民对直播卖货有了空前信心。她开始义务进行电商培训,已培训超3000余人次。从18岁到67岁,“村民网红”的队伍逐渐扩大。村民唐祥开也是其中一员,通过直播卖货,他的家庭收入翻了两番,“最重要的是,小和帮我们转变了思想,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脚步。”几年来,xx带领村民积极探索网络扶贫,她参与的公益直播累计观看超1500万人次,成了贫困户与消费者的“红娘”,搭建了贫困户与市场间的“致富桥”。

      迎难而上,帮搬迁群众融入新家园

      xx年4月,到了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xx主动请缨,到大练地街道锦绣社区任安置点第一书记。锦绣社区是少数民族搬迁安置地,居民全是傈僳族。不惧新的挑战,xx为乡村振兴再献力量。易地扶贫搬迁,首先要稳得住。以前,傈僳族三层茅草屋,一层养牲畜,三层囤苞谷,中间住人,夹杂着难闻气味。即便如此,不少村民人搬下来,心还在山上,时不时要回亲戚家借住几天。xx不明白,安置点生活舒适、环境整洁,为何人心难稳?直到一位傈僳族老人,因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不会坐电梯而找不到家,她才意识到原因:“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对于很多少数民族搬迁群众来说,就是棘手困难。好比把我扔到国外,我也会慌张。”让搬迁群众稳得住,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转变、生活上习惯。xx和工作队成员对症下药,全力帮助居民适应新生活。为避免不识字群众找不到家门,他们灵机一动,让工人在每栋楼的数字旁贴上了动物图案。一位居民说,“我家是兔子楼,找到兔子就找到了家。”同时,每月开办一次普通话培训班,教大家说普通话、写汉字。社区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在“国旗下的演讲”环节中,社区干部会普及党的惠民政策。工作队成员成立的暖心团,更是化身城市生活引导员,手把手教居民坐电梯、用电器、疏通马桶、跳广场舞,在点点滴滴中,参与并见证着搬迁群众的变化。一天,一位小朋友送给xx一幅画《我的家》,画中有高高的楼房、宽宽的道路、玩耍的滑梯。她的眼眶湿润了,感慨涌上心头,“大家把锦绣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社区917户,每户瓢大碗小她已熟稔于心。困难群众居多,为让大家过得更好,她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积极帮助妇女、老人对接力所能及的工作,社区就业率达92.8%。居民陆兰独自生活带着两个小孩,生活困难。xx便多关照些,成了陆兰口中的“阿姐”。“阿姐帮我找了社区棒球加工扶贫车间的工作,缝一个棒球赚2.5元,一天还额外给60元补贴。我做工,小孩也可以在一边玩。”贴心考虑,带给陆兰不少慰藉。目前,锦绣社区正在建设500亩蔬菜基地,除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外,每年还可以带动上百人季节性务工。“我们会撤走,但居民一直都在,我要把想到的、能做的事,都尽快做好。”她积极为安置点儿童募集爱心资金,建设社区“暖心公益课堂”;开办直播间,从爱国教育到政策普及,定期进行双语主题直播;在社区发掘培养8位傈僳族老师,为社区102名儿童开设文化传承课……她争分夺秒,将全部心力倾注在锦绣社区和居民身上。7年基层路,殷殷为民情。xx把扶贫当家事、把村民当家人,将党的声音、惠民政策传递到群众心坎上,演绎着在基层一线担当作为的动人篇章。xx畔,高山深谷间,这朵木棉花,尽展青春英姿。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 基层 扶贫 事迹素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