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精彩演讲 > 正文

    护士事迹材料

    时间:2020-09-23 07:32: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护士事迹材料4篇

    本文是关于护士事迹材料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陈东同志以她对传染病护理事业的无私奉献与执著追求,深得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同仁的称赞。她是传染病护理事业的杰出代表。

    一、在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她为传染病病人奉献了毕生的爱

    陈东从护校走进北京第二传染病医院(现为北京佑安医院)时,我国传染病仍处于高发状态。面对这份被世俗偏见视为“恐怖之乡”的护理工作,几十年来当她身边的一些同行因承受不了对病魔的恐惧和被世人所歧视,而不断悄悄的或断然辞掉工作离开护理岗位时,陈东却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面对那一个个身心备受折磨的病人渴求生存的目光,眼前浮现出心目中最崇敬的人——南丁格尔。为病人、为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立志要像南丁格尔那样,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所有的爱。年仅17岁的陈东那时对南丁格尔也许并不太了解,但她知道要听党的话,知道护士就应该以护理病人为天职,知道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干好一行,也许从那时起陈东就逐渐奠定了一个优秀护士的基础。一如既往地向南丁格尔那样,为需要帮助的病人奉献着所有的爱。

    70年代,我国肝炎病人较多。一位来自某大学的张老师,因第四次再出血住院。病人由于再次出血对救治已完全丧失信心,他烦躁不安地喊道:“我实在受不了啦,我不想活了,不要管我!”时任护士长的陈东,一边安排护士做好抢救准备,一边抚摸着病人的脉搏,弯下身子轻声地安慰着病人。突然“噗”的一声,约有1000ml的鲜血一下子从病人的口中喷溅到陈东的脸上、工作服上。但是,她丝毫没有顾上自己,迅速组织护士和医生一起进行抢救,经过大家努力的抢救成功了。陈东刚正准备去换洗衣服,突然护士发现病人正双手想拔掉气管插管,充气的导管卡在咽喉部,已经造成呼吸道梗阻,病人憋得脸色发紫,几乎就要窒息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东冲到病人床边,她果断地放掉了导管气囊的气,成功的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在这位老师住院期间,陈东不厌其烦地劝慰开导他,使这位悲观厌世的病人重新看到生的希望,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80年代后,当初在中国肆虐的那十几种传染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一

    些新发传染病却又出现了,艾滋病就是其中一种。

    “世纪瘟疫”艾滋病来势凶猛、危害极大,当看到社会上很多人不理解、不认识,她明白做好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是当务之急的大事。为此她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宣教,并撰写出“正确认识艾滋病,做好自身防护”的文章,为医护人员进行讲座。她还利用主持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的机会在大会上宣传,号召全国传染病医院的护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要战斗在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最前线,要为保护全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积极支持“爱心家园”的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全员护士长首先成为家园的志愿者,就连她的爱人也参加志愿者活动。

    二.为了我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她倾注了大量心血

    陈东早在60、70年代克服了家庭困难,曾两次分别奔赴我国山区农村,开展防病、治病、计划免疫等医疗队工作。多年来农村饮用水落后,由于水井的位置低,雨水、污水经常流进,水井中有时会捞出小动物尸体。水源的污染直接伤害农民身体,但农民并不能理解它的危害,所以陈东和他的同事们在井水消毒问题上经常受到非难,甚至被围攻谩骂。但最终她是以自己的行动说服和教育了大家。一个几代唯一的独孙儿,因喝了不洁的井水高热惊厥几乎丧生,经过医疗队一天一夜的全力抢救才脱险。此事轰动了全村,陈东抓住了这一典型事例进行广泛的卫生宣教,使这多年不易被理解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农村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当陈东看到大队“赤脚医生”将所用的玻璃注射器只是用开水烫烫便给病人注射时,她震惊了,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后,她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便在晚上备课编写教材,从最基础的消毒灭菌技术操作,医学基础知识开始讲授,言传身教,这无疑给当地居民的生命树上留下了常青的种子。

    三.在重大疫情面前她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XX年的春天,“非典”疫情肆虐京城,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陈东也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3月9日这天的深夜她接受命令紧急筹备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房,从策划、组织到人力调配,在各医技科室、后勤同志的配合下,仅用了一夜的时间就为患者创造了救治条件。她不顾疲劳组织全院护士长动员会,她深情的说:作为传染病医院的护士,接收传染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国家重

    大疫情面前我们必需履行护士的义务,坚守岗位,永不动摇……。

    佑安医院从3月11日开始接收第一个病人到6月25日送走最后一个康复病人。陈东带领着护士们与sars病毒顽强拼搏了三个多月。她坚守岗位,深入病房,言传身教,即使血压高达160/110,也没有休息过一天。她心里装着病人、挂念着一线职工的健康和防护安全。她及时制订了完善的隔离消毒制度,建立保护医护人员健康的措施,制订sars护理常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有创、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监督和指导护士的工作。特别当一线的护士不幸感染了sars病毒,使护士们的情绪立即受到影响。她深知此时克服恐惧,积极稳定护士们的情绪非常重要。作为护士们的领头人,她强忍着内心的痛苦,仍在积极做护士们的工作,她告诫护士长们:护士都在看着我们,在护士面前我们谁也不允许流泪。大家有泪找我来流、有苦找我来诉,一定要坚强起来,我们一定会战胜sars的。

    为了尽最大可能减少医护人员被感染,年近60岁的陈东,每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使得她神经高度紧张,身心疲惫。一天下来双腿如灌了铅,两脚肿的有时都穿不了鞋。但是她丝毫没有退缩而是在默默地想:“一定要挺住……,因为她知道进隔离区到一线去,可以让年轻人感到塌实,感到有主心骨。同时她还是工会负责人,医护人员的防护做的如何?病人的抢救物品是否齐全?大家吃饭、休息解决没有?这些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陈东在工作收尾后发生了脑血栓,这个从来没有患过高血压的人,也从此戴上高血压的帽子。

    她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调整人力,改善住宿条件,缩短在一线工作时间,保证一线护士轻装上阵,为佑安医院的取得抗击“非典”最后胜利奠定基础。同时她还在综合医院收治前,承担了接待市级医院准备收容sars的中日、宣武、胸科等多家及外省市医院前来学习或电话咨询并为他们无偿的提供初步订制的各种常规、制度。并抽出时间亲自到酒仙桥、402等医院与院领导研究病区改造问题及对全院职工进行隔离消毒的培训。她积极领导和组织护理部全体同志进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的sars临床护理及消毒防护研究的工作。

    在传染病护理岗位上已度过了43个春秋的陈东同志,每当想到自己这一生能在南丁格尔的指引下,与护理事业结缘,她就会感到无限欣慰。因为,崇高而神圣的护理事业,让她心中那份炽热的爱有了载体,使她可以用这份爱援助那些最

    需要帮助的传染病病人。现在,陈东已经从医院退休,但她并没有停下工作,仍然关注着年轻护士的成长,关注着传染病护理事业的发展,一直致力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陈东常说:在我心中有两个誓言:一个是在我入党时的宣誓“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另一个是上岗授帽时的宣誓: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为传染病护理事业奉献终身”。这两个誓言将会激励并指导我的一生!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情的人。她,以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奋斗精神,为病人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爱,创造出护理事业“爱”的奇迹。她工作兢兢业业,刻苦好学,将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使患者满意、家属满意,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赞誉。她就是集医院“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殊荣于一身的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内三科护士长——刘玉华同志。

    真心护理以身作则

    谁都知道,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既普通,又平凡,但却十分重要。作为护士长,她是用真心、用汗水去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xx年春夏时节,那是内三科组建之初,医护人员配备少,收治病种局限(只收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等)。此外,该科还要担负起全区所有的“非典”防治任务。如发热专诊、留观隔离、出诊接送病人、培训各类人员防护非典的知识,以及落实消毒隔离各项措施等。而当时,他们对于“非典”的了解都知之甚少,仅从有限的学习资料中了解到“非典”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烈性传染病,工作难度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此时此刻,作为护士长的她立即意识到:在这关键时刻,“军心”不可动摇。而要稳定“军心”,自己就不能在护士姐妹们面前流露出丝毫的犹豫和畏惧,要树立起大家战胜“非典”的信心,大家才能跟着你不顾一切的往前冲。首先,科主任和她承担起了接送发热疑似病人的任务。接触病人的机会多,被感染的机率也就更大。但这就是工作,不能因为怕死而退缩。自己不怕死,并不意味着家人不担心,对于“接送病人”的危险秘密,她却一直隐瞒着家里人,直到有一天凌晨四、五点钟,催她“出征”的电话铃声响起,看着她匆匆忙忙要出门的样子,丈夫和孩子才明白了一切,但他们没有责怪,没有阻拦,对她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临出门时,懂事的儿子揉着惺忪的双眼,不安地

    冒出一句:“妈妈,你们医院有病人了,你去了也会被隔离起来,不能回家,那你会不会死呢?你死了,我就没有妈妈了!”她却回头安慰他:“你在家好好听爸爸的话,妈妈不会有事,一定会平安回来的。”从xx年至今,几次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中,她都是随叫随到,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不分白天和夜晚的加班加点干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此,有人说她是“工作狂”,也有人在背后议论她是“傻子”。工作中,“忍饥”、“挨饿”、“憋尿”等是常有之事。xx年四、五月份,正是大热天气,然而在隔离病区内,护士却必须穿戴三层防护衣裤,戴着眼罩和18层以上的口罩、二层手套,穿上雨靴,活脱脱一个“被装在套子里的人。”穿上这身“行头”,不动也会汗流浃背,更别说还要在隔离区内忙前忙后地治疗、护理病人,处理生活垃圾。这期间不能吃、不能喝,更不方便上厕所。有一天,凌晨三点钟,科内收治了一例外地来青白江区出差的病人刘某某,因病人病情重,她在第一时间赶到科室,进入隔离区治疗护理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时,发现病人情绪极不稳定,态度强硬,对留观隔离的意义了解不够,她就主动与他交流、沟通,与其近距离接触,不怕被感染,真情打动了病人,也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就这样刘玉华同志一直工作到下午3时左右,觉得有点头晕眼花,体力不能继续支撑了,她才想起自己已有12个小时没吃、没喝,这才找人替换,走出隔离病区。

    xx年又一次疫情在我国突然发生。青白江区也有疑似病例,全院预防控制诊断预案紧急启动。7月25日院周会后,已到了下班时间,刘玉华同志却回到科内,按照《预案》的要求和院领导的布置,认真准备到位人员、病房、药品、物资等,当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才放心回家。可刚一回到家,就得知已有1例疑似病人转入内三科,于是她顾不上吃饭,就立即赶到科内,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治疗病人,落实各项护理工作,指导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几乎天天如此不分昼夜的忘我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同时,在管理上加大力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每日、每班医嘱查对,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每一位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抢救。从7月25日—8月8日,全科共抢救治疗了15例感染病人,无一例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无一例医务人员被感染的病例出现。科内护士人手少,且这次疫情中绝大多数病

    情危重的患者是在晚间由基层卫生院转过来,为保证病人到该院后,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她都是率先进入病房,与病人“零距离”接触,为病人测体温、量血压、抽血化验、输液输氧、导尿、行物理降温等,一心一意地为病人服务,解除他们的病痛。7月30日晚上,当她在为男病人张某某导尿时,发现病人大便已失禁,她不嫌脏、不怕臭,打来一盆温水,亲自脱下病员那已被大便污染得不成样子的衣裤,为病人擦净皮肤,再执行导尿。当病人家属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住地表示感谢,而她却微笑着答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病人隔离期间,不能留下家属陪护,于是,很多病人不能适应,为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及孤独感,安心住院,积极配合治疗,她就带动全科同志,耐心地向病人解释病情,主动与病人沟通,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实行“人性化”服务,如坚持每日“两送”(即送水、送饭)。一天中午,天正下着大雨,病人李某某和王某某提出不太习惯吃医院食堂提供的伙食,而想吃“汤圆”和“面条”,她得知情况后,冒着雨、打着伞到院外打来可口食物,送到病人手中,两位病人感到非常满意。病人治愈出院时,她都会亲自去作指导,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对病死“瘟猪”肉,一定不能再吃,千万要按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消毒、深埋。要为保障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贡献。同时,她还鼓励他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

    医德高尚深受爱戴

    在二十多年的护理工作经历中,她为病人端过屎、倒过尿、喂过饭、洗过碗,修剪过指(趾)甲。担任护士长后,还带动身边的护士去乐于为病人做好事。xx年,在内科病房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把病人当亲人,把“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理念,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竭尽所能为病人排忧解难,让病人感到满意。一位川化离休老干部在康复出院时送来了锦旗,并将他在住院期间的真切感受写稿发表在当地的报刊上,给予她们极高的评价。xx年底,一位70多岁的代大爷,因患“脑梗塞”住进了内科病房,又因患有“前列腺增生”而出现排尿困难。她们按医嘱为其安置导尿管,解决排尿困难。但因病人意识恍惚,躁动频繁,常常将尿管扯脱。每次一扯脱,她都和同事们都是不厌其烦的为他再安上,没有半句责怪的语言,这件事深深感动了老人和

    家属,老人在康复出院时,流着感动的泪花说:“您们对我真好啊!就象我的儿女,我是一位摄影爱好者,‘6.1’节时我会带着照相机来给你们和你们的小孩拍照。”老人的心意领了,但拍照的要求被她婉言谢绝了。xx年初,70多岁的刘大爷因患“肺部感染”住进了医院,老人病多,同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刚入院时,病情相当危重,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老人的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因老人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方便其上厕所,刘玉华同志专门为老人买来了“坐便器”,安在卫生间里。她们的行为,老人和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老人出院时,送来一面锦旗,家属还送来装有200元现金的“红包”,被她当场拒绝了,但病人家属又把200元现金拿到某商场换成等价“购物券”送来,被她再一次拒绝。病人家属见她不收,生气了,而刘玉华却耐心地向她解释道:“我们医院有规定,不能收受病人的‘红包’和‘吃请’,况且,我们为病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们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最后,病人和家属找到医院领导深情地说:“感谢青白江区人民医培养了这么优秀的护士,我在大医院都没有享受到这样温馨的照顾”。

    工作认真尽职尽责

    工作上尽职尽责,业务上刻苦钻研,不为名利,勤勤恳恳,是刘玉华的特点。不论是自己负责的病人还是别人主管的病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一位退休老干部因肾功衰入院,一个周末的晚上突然病情恶化,刘玉华正在值班,积极参加抢救工作并且不顾下班时间,从晚上一直到第二天中午,老干部的病情转危为安后才回家。一天中午,一位膀光癌患者病情突变,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心率也渐减慢,当时只有一位底年资护士值班,听到消息后,正在休息的刘玉华马上跑到病人床旁,和医生一起对病人进行抢救,家属非常感激。病人张老,有一天突然发生晕厥,氧饱和额下降至只有60%左右,尽管刘玉华不值班也非该病人的主管护士,在主管护士还未赶到前,她还是和其他同志一道,对其实施了抢救,并积极联系麻醉科准备插管,当主管护士赶到后,她仍然坚持在一旁进行抢救,经过及时地抢救,患者很快脱离了危险。

    刘玉华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平常的护理工作中,时时刻刻保持先进性,维护好党的先进形象,才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发挥出先锋模范作

    用。只有继续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身先士卒,才能在群众中起好表率作用,做一名无愧于人民的好党员。她决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时刻牢记“八荣八耻”,爱岗敬业,大干苦干,去迎接新的挑战!

    转眼我已经在护先进事迹理岗位上工作十八年了,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消消地漫过了我的生命。戴着护士帽,却依然感觉是如此美丽,圣洁。

    我是中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在工作的十余年中,我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始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以精湛的技术,饱满的工作情绪,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也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尊重和信赖。

    在平日的护理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力争精益求精,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痛苦,带给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大帮助。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下班刚到家,“有抢救病人,快来!”一阵急促的的手机铃声在耳边响起。接到电话,我急急赶到医院。原来是一车祸外伤病人,病情危重,二话没说,我就投入到抢救队伍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补液输血、护送ct、术前准备,待一切忙碌停当,心想去吃点饭,正琢磨着去吃点什么,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从抢救室外传来“医生,快!救命,救命!吃农药了!“闻声,我一个箭步冲出室外,只见一群人抬着一个人直向急诊室走来。”“快,抬到床上,吃了什么?要洗胃!”于是一阵紧张的忙碌又开始了。终于病人经抢救后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被送入了病房。这时的我才舒了一口气,虽然身躯疲惫,饥肠辘辘,却带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踏着月色回家。

    在一次次病人由痛苦变为微笑而我由微笑变为疲惫时,渐渐发现,其实,天使灿烂的微笑后隐藏与包含了太多,太多!作为一名护士,要有良好的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及同情心,要有良好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作为一名护士长更必须具备示范带动的能力,不但要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提高全科护士的整体素质。不能因为自己是护士长就不屑费心去做具体的事情,不能只指挥不动手。首先要有一身过硬的技术。在我们急诊输液室,儿科患者居多,一个孩子最少有2-4个大人守着,针还没打家属先哭起来,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更要有娴熟的扎针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稳定的心态。在输液中要用心研究,仔细探索每个患儿血

    管的特点,才能真正干好护理事业,提高穿刺输液的先进事迹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在年轻护士值班的晚上我经常被叫到医院来,每次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在看到患儿家长由急切紧张转为感激微笑时我深深明白,什么是病人的最根本需求,我们首先该做好什么。

    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十余年来,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科室想求得发展,一定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服务理念、观念的转变。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把爱心献给每一位患者,做患者的守护天使,为医院护理工作的推动和发展起一个很好的窗口作用。工作中我总是经常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要求大家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多作一些换位思考,多了解病人的需要和担心,多与病人沟通,用我们真诚的心、乐观开朗的情绪去感染病人,拉近我们与病人的距离。

    岁月憔悴了红颜,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在这十多年里,曾有过不少荣誉,年年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XX年被评为卫生系统优秀护士,XX年获得系统医德医风奖.XX 年获得市级巾帼建功岗位女能手。11年又被评为安吉县十佳文明护士。我所在急诊科室也获得青年文明号,一学二争三创标兵岗,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等称号。这些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更大鞭策。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任重道远,做为护士长,我知道我还需要做得更多,先进事迹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做一名更加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25年来,孙玉凤无畏无惧,满腔热忱。麻风病患者称她为自己的“贴心天使”。

    “麻风患者已在身体和心灵上遭遇了巨大痛苦和不幸。为他们的康复和健康而付出,我愿意!”这是荣获第43届“南丁格尔奖”称号的上海皮肤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孙玉凤说得平平淡淡的一句心里话。

    初见麻风病人她害怕过难受过

    感染麻风病的人往往因病致残、面容毁损。因为偏见、恐惧和歧视,不少人会对他们“另眼看待”。孙玉凤却在1987年护校毕业后自愿选择了去当时麻风病诊疗和防治专科医院上海市遵义医院(现为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麻风科工作。

    那时的医院有200多位麻风病患者,其中一部分是麻风年迈严重畸残休养的。面对一个个急需专业护理治疗的现症病人,一个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畸残年迈的休

    养病人,孙玉凤一时也害怕过,也难受过,甚至一度产生了后悔的想法。“然而,他们对我们这些新来护士所表露出的欣喜神情和期待目光,又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孙玉凤说。

    年轻的她开始手把手地教病人自我护理的技能,帮助病人处理伤口和溃疡,了解病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帮助病人进行功能性恢复锻炼。虽然期间许多同事因工作环境艰苦、收入效益低下、社会偏见歧视或婚姻家庭影响等种种原因相继离开了麻风诊疗护理岗位,但她依旧坚守在心爱的岗位上。

    对付足部溃疡改良病人的鞋子

    由于普遍缺乏康复知识,麻风病患者通常不懂得如何保护受影响的器官和麻木的肢体,往往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失明、溃疡长年不愈、溃疡发生癌变甚至截肢。孙玉凤刻苦钻研,勤于学习,连续XX年参与中英麻风康复项目,并与医生密切配合,率先在医院内开展针对残疾患者的康复知识培训。

    病人杨某足部溃疡20余年未愈,极其痛苦。XX年入院后,孙玉凤一方面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不怕脏臭,应用专业护理技能为其清洁溃疡伤口,促使伤口愈合。同时,她与修鞋匠一同改进了病人的鞋子,避免溃疡再次发生。困扰20余年的溃疡终于治愈了!杨某不仅参加了儿子的婚礼,不久又找到了自己的生活伴侣。

    有一段时间内,麻风科先后有30多位麻风伴发白内障残老病人转外院作复明手术。外院眼科医务人员对麻风不甚了解,有恐惧心理。护士长孙玉凤一面安慰病人,一方面向外院工作人员普及麻风知识,并亲自日夜护理陪伴病人。在孙玉凤和她的护士姐妹共同的精心护理下,麻风病人白内障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

    助治愈者复工主动当起“老娘舅”

    1998年,孙玉凤在城市流动人口麻风病人的调查中,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发现了一对患有严重畸残和下肢溃疡的朱姓父子。由于病人早出晚归,孙玉凤与调研团队多次起早摸黑去家访,虽屡遭拒绝,她的苦口婆心还是最终感动了父子俩,赢得了他们的信任。父子两人最终被确诊为瘤型麻风并伴有反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她积极联系病人原籍有关民政部门,帮助他们解决治疗和生活保障等问题,又亲自陪护患者回江苏兴化,并一一落实有关具体事

    项,深受患者、家属及社会好评。

    孙玉凤还一腔热忱地为麻风治愈病人当好“老娘舅”。原在上海某锁厂工作的工人何某,在麻风病康复出院后不能复工,孙玉凤等多次与该厂有关领导沟通,帮助其恢复工作。最后厂方提出,你若认为他已康复,没有传染性,你能否当我们工人代表的面,在饭厅与这个人合吃一盘菜,共喝一碗汤?孙玉凤等欣然同意,工人代表们围观她们与患者共进午餐,亲眼目睹他们的餐盘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释然而去。

    事后孙玉凤回忆说:“只要能让麻风病人康复后回归社会,我们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编辑推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