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实习报告 > 正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方案

    时间:2021-01-12 10:40: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方案

    一、调研背景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二、研究目的

    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调查对象

    大学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及招聘大学生的企业

    四、研究方法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线下调查、网络调查、拦截式访问、电话访问及上门访问五种方式同时收集数据。

    (1)线下调查

    针对大学生:由“武汉信息就业调研组”深入高校发放学生版调查问卷及访问的形式进行;

    针对企业:对象主要是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利用中人网丰富的线下培训,对参与培训的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发放企业版调查问卷。

    (2)网上调查

    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企业版)"主站点;

    在大学中人网上发布"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学生版)"主站点,同时新浪教育、腾迅教育、中青在线、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发布调查站点地址。

    (3)拦截式访问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在一定数量的区域和场所,选取符合条件的受访者进行拦截访问,回答问卷的时间长度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

    (4)电话访问

    主要是对问卷调查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同时针对企业招聘的人事部采用此类方法,询问企业的相关招聘信息。

    (5)“上门访问”

    明确调研目标(学生及企业),与目标达成共识,到调查目标(武昌区)的高校学生宿舍进行深层次访问。

    五、调研抽样设计

    1.研究目的: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强感性和理性认识,为小组主题调研的确定和定量调查的问卷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撑。

    2.具体抽样设计

    (1)定性研究;根据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工作岗位的需求,对大学生就业做第一阶段调研。

    样本量界定;40

    初配表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合计有工作10 10 20 无工作10 10 20

    合计20 20 40

    为大学生就业情况做一个定性的分析,并为大学生制定就业指导,提炼和获取消费群的核心特征和需求特征。

    (2)定量研究:

    类型

    线下调查网上调查拦截式访问电话访问上门访问人数

    150 150 30 50 20 总计 400

    六、抽样设计分析

    (1)针对大学生:

    a、毕业生基本情况

    调查分析: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20%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

    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

    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的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方面表

    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

    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高达29%的毕业生表示会把外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

    其次为国企,有25%的毕业生把国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单位;政府机关排名第三,所占比例为15%.选择前三类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接近70%.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所占比例分别为40%,37%.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

    b.在校大学生

    与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看法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比例相应增加,这可能说明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更加不乐观。

    在校大学生由于还没有被马上推到就业的时间,所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思考的时间,所以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学生比例增加较快,与毕业生相比,比例上升为19%.而表示"信心十足、应对自如"

    的比例相应下降,与毕业生相比,比例降为8%.外企仍是在校大学生中的最青睐的就业单位,与毕业生相比,选择比例有了一定提高.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超过了国企,这预示着未来"公务员热"可能继续升温。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第一份薪酬的期望整体高于毕业生,与毕业生相比,3000-4000元的薪酬期望大幅增加,另外4000元以上的

    比例也相应增加,说明在校大学生对自己薪酬的预期还是挺高的。

    北京、上海、广东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仍是最吸引大学生的就业地区,其中北京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与毕业生相比,略有升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趋势。

    (2)针对就业需求

    a.毕业生

    数据统计显示: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两项选择因素均与大学生自身有关。这说明毕业生对自己在高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自信,对自己职业素质能否符合单位要求缺乏信心,同时也说明毕业生对高校的教育内容缺乏自信。

    比如"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

    "专业水平"成为毕业生需要具备素质及能力最多的选择,其次为"沟通能力"及"适应能力"。

    在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

    "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 、"企业选人的标准"三项成为毕业生求职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

    b.在校大学生

    与大学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提高技能","对企业岗

    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仍说明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了解的机制存在很大不足。

    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这方面看法比较一致,相比较而言,在校大学生更关注"专业水平",对"适应能力"关注相对比毕业生小一点。

    与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招聘人员的"潜力"更甚于关心招聘毕业生的"学校名气"。

    在校大学生与毕业生在这方面相当一致,没有多少差别,前三项都为"企业选人标准"、"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

    (3)针对用人单位

    a、现状描述

    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

    一个重要途径。受调查者所在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表示对所招聘大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为11%,表示"一般满意"的比例为47%,表示"一般"的比例为29%.整体上看,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调查显示:35%的企业表示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28%的企业表示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25%的企业表示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基本不变。

    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

    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

    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

    b、需求描述

    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人士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上的选择的话,发现有很大不同。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不主要。

    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

    主要因素。

    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第三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等相对不重要。这个结果和大学生所认为的结果有很大不同。

    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第三为毕业生的"品德".这与毕业生对自己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最大不同在于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要求远

    远高于毕业生自己对"品德"的要求。

    在企业人士看来,首先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

    其次是"实践经验",第三为"心理素质".在众多给大学生的建议中,建议最多的是要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

    在给大学生的建议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一种是"先择业,后就业",有代表性的建议前者是: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后者很有代表性的建议是: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

    七、调研结果总结

    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现状分析:

    从高校大学生和企业的调查结果的对比情况来看,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形成巨大的鸿沟,从而导致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对整个社会来说会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费,同时由于人力供需之间结构性的差异,资源内耗将会持续增加,对企业及毕业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具体差异之处可以从硬性和软性条件两方面来看

    a、硬性方面

    招聘大学生人数只是有小幅增长,远远落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

    不论从毕业生的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还是从在校大学生对预期的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都呈现相同的趋势:大学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青睐,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

    对人力的需求相对不足,区域性人力供给矛盾显著。

    无论在校大学生还是毕业生都对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外企、国企、政府机关,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 ,可见大学生就业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可预见的未来是"公务员热"将继续升温。

    从对大学生的调查看,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期望已经调到1001-2000元,在校大学生对薪酬期望略高,大部分也集中1001-3000元之间。从企业的调查数据看,仍然存在很大差别。仍然有近4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对企业薪酬要求偏高。

    b、软性方面

    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整体的来看,在解决大学生就难上,大学生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从而拥有更大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企业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上,认为更多地应该从从认知上解决。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和企业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可见学生和企业都认识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触、了解的途径。

    对比大学生和企业的选择可以发现,除了"综合能力"上,企业和大学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没有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选择看重毕业生学历学校名气的比很小,可现实中的情况似乎是企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条件非常看重。这

    是个很有意思的矛盾。其二,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从中看出,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

    八、最终报告形式

    最终提交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

    1、线下调查研究报告

    2、网上调查研究报告

    3、拦截式访问数据研究报告

    4、电话访问数据研究报告

    5、“上门访问”资料研究报告

    九、项目预算

    调研经费

    单价数量总价

    项目

    印张费0.2 500 100

    人工费100 3 300

    电话费100 3 300

    总计 700

    十、研究进度表

    本次调查从2012年3月上旬开始准备,集体项目安排如下;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项目内容

    2012,3,12012,3,3小组沟通;方案撰写2012,3,42012,3,5提交项目研究方案2012,3,62012,3,7拟定方案实施准备2012,3,82012,3,10问卷设计,小组培训2012,3,112012,3,14问卷正式实施2012,3,152012,3,17整理、分析数据2012,3,182012,3,19撰写调研成果2012,3,202012,3,20小组展示和总结

    十一、付款方式

    1、项目立项签订合约时,支付40%的研究经费;

    2、在最终的报告呈交后20个工作日,支付60%的研究费;

    十二、研究团队

    王梅、王佳(负责上门访问调查及咨询)

    余乔君、刘璇(负责网上发放问卷及咨询)

    徐雄飞(负责线下及拦截式调查及咨询)

    李权润(负责所有的数据统计及汇总工作)

    十三、联系方式

    QQ:1234567890

    小组成员的公用电话:0987654321 调研小组微博:@face55555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