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脱贫攻坚 > 正文

    第二节中国经济现代化目标

    时间:2020-08-02 08:00: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第三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如果说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那么21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十字路口。如果我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中国的复兴就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如果我们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那么希望就将离我们而去。

     我国现代化的国家目标是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1世纪末,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是国家现代化目标的组成部分。据此简单推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家目标是: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在21世纪末达到世界发达水平,也就是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需要做许多事情。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是,系统研究和理性选择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基本路径和战略重点等。下面是我们的初步研究,供大家讨论。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已经提出了我国2050年的国家目标。这个目标是非常宏观的,需要具体化。前面关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分析,已经为研究和刻画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性目标,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2000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坐标显示了我们的起点(图3-2),2050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们的目标。根据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目标是明确的,政策目标是与时俱进的。现在,需要解读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目标,刻画它的政策目标,并努力使它们透明化和可操作。

     

     图3-2 2000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坐标

     1、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目标

     根据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在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目标有三个:

     第一个目标,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实现城市化、福利化和流动化等;

     第二个目标,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实现知识化、郊区化和绿色化等;

     第三个目标,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成为相对现代化的国家。

     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已经为三种理论目标做出了理论解释。因为不同国家的社会条件和基础不同,关于三个理论目标的政策解读,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它们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政策涵义也会有差别。这就是说政策目标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2、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性目标

     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性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中国现代化的国家目标来考虑。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中国要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计,中国将在21世纪末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成为相对现代化的国家。与这个国家目标相应的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050年前后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在21世纪末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

     其次,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目标来考虑。上面已经提到,中国社会现代化有三个理论目标,包括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和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合理预期,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目标分解成不同时期的阶段目标,这些阶段目标就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性目标的内容。

     其三,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指标来考虑。社会现代化有一些关键指标,例如社会现代化评价包括24个评价指标。政策性目标应包括这些指标的分阶段目标和最后目标。

     综合考虑,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性目标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目标是:在21世纪前50年,在2050年左右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全面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基本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第二大阶段目标是:在21世纪后50年,在2100前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和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两大阶段时间跨度分别为50年,显然需要进行时间分解。时间分解的方案大致如表3-38所示。

     表3-38 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目标的时间分解(一种可选的方案)

     两大阶段 六小阶段 时间 若干子阶段 目标 第一大阶段 第一小阶段 2001~2010 全面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基本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2001~2050 第二小阶段 2011~2020 第三小阶段 2021~2050 2021~2030~2040~2050 第二大阶段 第四小阶段 2051~2060 全面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完全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 2051~2100 第五小阶段 2061~2080 2061~2070~2080 第六小阶段 2081~2100 2081~2090~2100

     关于中国社会现代化两大阶段的政策性目标、六个小阶段的政策性目标和若干子阶段的政策性目标,都需要专门研究。目前,要重点研究第一大阶段和前三个小阶段的政策性目标。关于第二大阶段的政策性目标,留待以后专题研究。下面分析第一大阶段政策性目标。

     3、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性目标

     (1)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性目标

     21世纪前50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第一大阶段。它的政策性目标是:在2050年前后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全面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基本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它的基本任务是:中国社会现代化水平提高两个台阶、社会现代化阶段前进四个阶段。

     2003年中国属于欠发达社会,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从欠发达社会到中等发达社会有两个台阶,它们是欠发达社会→初等发达→中等发达。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有四个阶段,它们是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成熟期→过渡期→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起步期→发展期。

     21世纪前50年的政策性目标的跨度为50年,是非常宏观的。要把它变为一个可以操作的目标,还需要进行目标的时间分解和指标分解,将目标的内涵具体化。

     (2)21世纪前50年的政策目标的分阶段目标

     首先,时间分解。既要考虑社会现代化的规律性,又要考虑中国现代化的总目标和中国社会的传统习惯,即考虑社会可接受性。综合各种因素,可以把前50年的政策目标分解为2010—2020—2050年等三小阶段目标(表3-38),每小阶段目标还可细分为子阶段目标。

     其次,任务分解。既要考虑完成总目标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前50年总目标是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基本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这就是说,在未来50年里,中国社会现代化水平需要上两个台阶:从欠发达社会上升到初等发达,从初等发达上升到中等发达水平。现在,需要把这个任务分解到三个小阶段,变为三个小阶段的政策目标。如果要把总目标分解为三个小阶段目标,就需要测算三个小阶段中国社会现代化能够达到的水平(表3-39)。三小阶段目标应该与中国的预期水平基本一致,否则就难以实现。

     表3-39 21世纪前50年世界和中国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一种估算

      增长率 2003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高收入国家 2.20 100 116 144 179 223 277 中等收入国家 0.82 27 28 30 33 36 39 世界平均 1.15 37 40 44 50 56 62 中等水平的上限(发达的下限) 80 93 115 143 178 222 初等水平的上限(中等水平的下限) 37 43 53 66 83 102 初等水平的下限(欠发达的上限) 30 35 43 54 67 83 中国 3.21 28 35 48 66 91 124 注释:根据1980~2003年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年增长率计算

     按照1980~2003年第二次社会指数的年增长率估算,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数将在2020年超过初等发达水平下限,在2040年超过中等发达水平的下限。根据前面的估算,中国大约在2020年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

     其三,分阶段目标。综合上述分析,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可以设想未来50年分阶段目标的基本框架(表3-40)。设想的目标,应该也可以适当高于预期目标。

     表3-40 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分阶段目标

     阶段 时间 政策目标 第一小阶段 2002~2010年 接近初等发达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完善公共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大幅度减少绝对贫困;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达到2003年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小阶段 2011~2020年 成为初等发达国家,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化、福利化和流动化,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信息化和全球化接近当年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小阶段 2021~2050年 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全部地区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全国平均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知识化和绿色化超过当时世界平均水平;全面超过2003年的发达社会水平

     (3)21世纪前50年的政策目标的分指标目标

     设立分指标目标,既要选择合适的指标,又要考虑完成总目标的需要和实现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分指标,可以选择社会现代化的24个评价指标和第一章社会截面分析的84个指标(部分指标与24个评价指标重复)。这里,重点分析24个评价指标。

     设立分指标的目标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直线外推法”,根据中国社会指标过去的增长率来推算它们未来的水平。第二种方法是“目标逼近法”,根据2050年的目标来设立各个指标不同时期应该达到的水平。这里,采用第二种方法。

     前面已经证明,世界中等水平大约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0年。2050年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大约相当于2002年的世界先进水平(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所以,可以把2002年高收入国家的指标的平均值设为中国2050年的目标值的底线。根据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标的2002年和2050年目标值,可以计算达到目标需要的年增长率和三个小阶段的目标值。在具体预测时,可以根据“直线外推法”进行必要的修正。

     首先,计算社会指标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和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年均增长率(表3-41)。其次,估算未来三个小阶段的社会指标的年均增长率(表3-42)。其三,计算未来三个小阶段的社会指标的目标值(表3-42)。

     表3-42 21世纪前50年中国24个社会评价指标的一种估计

      预期年均增长率 预期水平和目标值 2002~10 2011~20 2021~5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目标值 预期寿命(岁) 0.2 0.3 0.3 72 74 76 79 81 78 婴儿死亡率(‰) -1.6 -2.0 -5.0 27 22 13 8 5 5 成人识字率(%) 0.5 0.4 - 95 99 - - - 99 人均GDP(PPP)(国际美元) 8.0 7.0 3.0 8426 16575 22275 29936 40231 28520 医疗服务(医生/千人) 0.5 1.5 2.0 1.7 2.0 2.4 2.9 3.6 3.76 公共教育费用/GDP(%) 2.0 1.5 1.0 3.9 4.5 5.0 5.5 6.1 5.52 汽车普及率(私人轿车/千人) 20.0 10.0 7.2 21 54 109 218 437 443 电话普及率(电话/千人) 10.0 4.0 1.0 358 530 585 646 714 585 城市化(%) 3.0 2.0 1.1 48 58 65 72 81 80 农业劳动力比重(%) -3.0 -3.0 -6.0 37 27 15 8 4 4.0 义务教育普及率(%) 2.5 2.0 - 82 100 - - - 107 人均电力消费(%) 7.0 4.0 4.0 1696 2511 3716 5501 8143 8693 健康寿命(岁) 0.2 0.2 0.3 65 66 69 71 73 72 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美元) 13.0 9.0 7.0 88 207 408 802 1578 1442 人均信息费用(美元) 9.0 8.0 7.5 97 210 432 890 1835 1761 人均GNI(PPP)(国际美元) 8.0 7.0 3.0 8329 16385 22020 29593 39770 28590 因特网普及率(用户/千人) 9.0 8.0 5.0 92 198 322 525 855 800 电视普及率(电视/千人) 4.0 3.0 0.5 479 644 677 712 748 735 人均能源消费(千克标准油) 4.0 4.0 3.2 1313 1944 2663 3650 5001 5395 公共卫生费用/GDP(%) 2.0 3.0 2.0 2.6 3.5 4.3 5.3 6.4 6.56 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 -2.0 -2.0 -1.5 55 45 38 33 28 30 大学普及率(%) 10.0 5.0 2.0 29 47 57 70 85 80 能源使用效率(美元/千克油) 8.0 5.0 2.0 1.9 3.1 3.8 4.6 5.6 5.03 移动通信普及率(手机/千人) 10.0 3.0 1.5 345 463 538 624 724 664

     4、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政策目标的可行性

     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会受到许多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因素的影响。如果21世纪基本是一个和平世纪,21世纪世界社会现代化的速度与20世纪后50年大致相当,那么,可以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1)政策目标的理论可行性

     前面提出的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目标,综合考虑了三个要素:中国现代化的国家目标、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目标、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指标等。事实上,政策性目标是理论目标的具体化。所以,政策目标是理论可行的。

     (2)政策目标的现实可行性

     分析结果显示,2050年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大体是:全面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约为100~289分(以2003年高收入国家平均值100分为基点计算),底线大体与2003年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相当,与2003年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相当。2100年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是全面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先进水平大约为280~1400分(按2003年100分和1980~2003年年均增长率计算)。

     分别按照1970~2003年、1980~2003年和1980~2003年三个时期增长率进行估算,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中国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在2050年约为118~124分(略高于2003年的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和2050年世界中等水平的底线),在2100约为544~604分,处于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先进水平的范围内。

     所以,政策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但可能性有多高,需要专门分析。

     (3)政策目标的实现概率

     根据社会现代化的结构稳定性和地位可变迁原理,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历史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可变的;在某一历史时刻,大约20%的国家是相对现代化的国家,大约80%的国家是相对非现代化的国家。

     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目标是:在前50年达到中等水平,基本实现相对现代化;在后50年达到发达水平,全面实现相对现代化,成为相对现代化的国家。简单地说,在21世纪末,中国需要进入世界前20%的行列,才算是实现了政策目标。

     在本报告第四章,我们对20世纪后50年的世界现代化进行了评价,并计算了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转移概率(表4-6)。如果21世纪世界社会现代化的速度与20世纪后50年大体相当,那么,可以利用过去50年的转移概率,来估算中国实现政策目标的概率。

     首先,中国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这是一个时间问题,大约在2020年左右完成。

     其次,中国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这是一个时间问题,大约在21世纪末完成。

     其三,中国成为相对现代化的国家,这是一个概率问题,需要分阶段估算。

     2000年中国是欠发达社会。2010年前后将成为初等发达社会,所以,2020年从欠发达社会升级为初等发达社会的概率估计为100%。2050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社会的概论约为20%。如果2050年中国是中等发达社会,那么,2100年中国升级到发达社会的概率约为30%。在21世纪100年里,中国从欠发达社会升级到发达社会的总概率约为6%(表3-43)。

     

     如果完全按照1960~2003年的世界经验推算,在21世纪100年里,欠发达社会升级为发达社会的概率约为0.2~1.0 %。它给我们两个启示:(1)欠发达国家有可能实现社会现代化;(2)欠发达国家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概率比较小,相当于小概率事件。显然,中国要实现社会现代化,简单地采用世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寻求更加有效的路径。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

     前面分析了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目标,现在需要选择通向目标的基本路径。很显然,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即使有争议也是有限的;关于社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就会见仁见智,出现很多的观点,发生很大的争议。我们认为,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图3-1)是我国的一个合理选择;同时,各个地区社会现代化进程非常不平衡,不同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可以分别选择不同路径。当然,这种认识是非常初步的,供大家讨论。

     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可以简称为运河路径。因为它相当于,在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之间,在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之间,发掘一条“现代化运河”;我们沿着这条运河前进,就意味着瞄准未来世界前沿,协调推进两次社会现代化,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运河路径不是先行国家走过的老路,而是一条新开辟的通向未来世界前沿的新路。

     1、什么是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

     根据广义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可选择原理,国家社会现代化的路径是可以选择的,路径选择具有路径依赖性。在21世纪,世界社会现代化有三条基本路径,它们是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路径、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路径和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每条基本路径又有许多细分路径。那么,中国社会现代化可以或应该选择哪条路径呢?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我们认为,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运河路径),才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合理选择。

     2003年,发达国家已经全部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有三种情况:刚刚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没有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也没有对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做出响应;没有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但对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做出积极响应。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第三种情况,目前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要素。

     在21世纪前50年,发达国家将继续推进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有三种选择:第一,直接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适合于已经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国家;第二,先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第三,协调推进两次社会现代化,知识化和城市化并进。第三种选择就是所谓的“综合社会现代化”,因为它是两次社会现代化的合成,是一条新型社会现代化路径。由于不同发展中国家的起点不同,终点(赶上发达国家的时间)也不同,所以,综合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条简单路径,而是一组新路径的集合。

     第二章第三节的广义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分析,已经讨论了综合社会现代化理论。

     简单地说,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是21世纪广义社会现代化的一条基本路径。它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包括两次社会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图2-16),也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的提高、国内社会福利与公平的改善、以及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

     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是一条历史路径,它既是两次社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并逐步向第二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过程,又是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等的转变过程、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过程,还是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赛过程。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包括新城市化和信息化、城乡动态平衡和知识化、知识化和绿色化并重等三个阶段,它的目标是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成为相对社会现代化的国家。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条长河。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先后发生了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等四次意义深远的革命,人类经济和社会也随之发生转变,从原始经济和原始社会、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到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其中,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分别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河的四个阶段。2003年发达国家已经步入知识社会阶段,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社会阶段。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而不是跟踪和简单模仿发达国家的老路,在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社会运河”,新城市化、信息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协调发展,并逐步向知识化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转型,最终赶上发达国家知识社会的先进水平(图3-1),这就是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

     2、为什么要选择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

     中国把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作为一种选择,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因为,中国不仅可以选择运河路径,而且需要选择运河路径,并且能够选择运河路径。目前,中国已经具备选择运河路径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可行性。

     (1)中国可以选择综合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是社会现代化的一条基本路径。根据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现代化具有路径可选择性。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是21世纪社会现代化的三条基本路径之一;它既是一个客观存在,也符合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第二个原因,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合理选择。21世纪,已经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选择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路径;没有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选择先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后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走一般追赶道路;或者开拓创新,两次社会现代化协调发展,走综合社会现代化道路。而且,在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会受到发达国家的吸引,主动引进信息化和知识化,形成新城市化和知识化并存的局面,走上综合社会现代化的道路。

     第三个原因,中国符合选择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的条件。综合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是一条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型社会现代化路径。并非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可以选择它。因为,并非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能够驾驭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的高风险。只有那些社会基础比较好、社会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发展中国家,才能选择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否则,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尚没有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但社会基础比较好,社会管理能力也比较强。所以,中国具备选择综合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的基本条件。

     (2)中国需要选择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实现国家目标的需要。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1世纪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21世纪末世界先进水平是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有两个基本标准:社会现代化水平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水平,社会现代化阶段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阶段(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过渡期)。

     2003年中国是社会欠发达国家,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从社会欠发达国家到社会发达国家,需要上三个台阶:它们是社会欠发达→社会初等发达→社会中等发达→社会发达。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过渡期,需要前进六个阶段:它们是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成熟期→过渡期→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过渡期。如果重走发达国家先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后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道路,那么,中国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还大约需要50年时间,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大约需要100年时间。显然,中国将不可能在21世纪末完成社会现代化目标。所以,要实现目标,只能另辟新径。

     第二个原因,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大潮已经来临。在国际竞争中,如果发达国家处于第二次社会现代化,中国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那么,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是非常有限的。要适应全球化,就必须在推进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同时,有选择地推进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这就形成了两次社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局面。

     第三个原因,它是一个合理的选择。21世纪社会现代化有三条基本路径。中国尚未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不具备选择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条件;如果选择第一次社会现代化,中国将不可能在21世纪完成两次社会现代化;综合社会现代化路径是一个合理选择。

     (3)中国能够选择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主要理由有三:

     第一个理由,中国社会已经包含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的部分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引进了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许多要素,如信息化、知识化、绿色化、知识社会等。所以,在国家宏观层面,中国已经是两次社会现代化并存。

     第二个理由,中国地区不平衡性为选择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提供了条件。根据社会现代化信号指标判断,2003年中国的北京、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已经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其他地区正在进行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未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地区可以推进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西部比较欠发达地区可以推进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其他地区可以两次社会现代化协调发展。地区不平衡性,既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巨大挑战,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机遇。所以,在地区现实层面,中国已经是两次社会现代化并存。

     第三个理由,中国已经具有选择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的良好政策环境。首先,“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社会发展要有新思路。其次,科学的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与选择运河路径的思路是一致的。其三,中国的一些国家战略,如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国家创新体系等,它们都与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有关。其四,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为我们学习和引进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要素创造了条件。所以,在社会政策层面,中国已经是两次社会现代化并存。

     如果说,目前中国两次社会现代化并存,不是一种“有意行为”的结果,那么,未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就是一种理性选择和战略行动。

     3、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包括基本路径、地理结构和领域结构等三个部分。

     (1)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基本路径。在21世纪前50年,采用综合社会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协调推进新城市化、信息化、知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加速向知识社会转变,全面完成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向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转型,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基本实现相对现代化;在21世纪后50年,全力推进知识化和绿色化,全面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迎头赶上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相对现代化的国家。新型城市化不同于传统城市化,具有8个新特点(表3-44)。

     表3-44 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新型城市化的八个特点

     序号 特点 1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相结合,走全面的城市化之路 2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相结合,走高质量的城市化之路 3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相结合,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之路 4 城市化与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走文化多元的城市化之路 5 城市化与环境管理相结合,走绿色化的城市化之路 6 城市化与信息化相结合,走数字化的城市化之路 7 城市化与国际化相结合,走面向世界的城市化之路 8 城市化与郊区化相结合,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从城市化向城乡动态平衡的转型

     可以预见,社会现代化的运河是一个不断急剧转型的过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在一个国家的同一时间阶段内进行,必然涉及社会全方位的震动和剧烈变化。它包括全面的社会进步、社会适应、社会转型和社会创新。我们需要推进四大创新,形成中国自己的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和战略。

     路径创新。社会现代化的运河是一组新路径。目前,尚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不可能简单学习或模仿某个国家的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必须不断进行路径探索和创新。

     模式创新。在社会现代化的运河的不同阶段,合理模式将有很大差别。不可能简单模仿或学习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现代化的模式,必须不断进行模式探索和创新。

     战略创新。在社会现代化的运河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战略。没有通用的战略,没有万能的战略,只有不断的战略创新。

     政策创新。在社会现代化的运河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政策和管理。不同阶段的战略不同,重点不同,模式不同,目标不同,合适的政策和管理也必然不同。

     很显然,就象经济现代化的运河一样,社会现代化的运河也不是一条驯服的河,而是一条充满风险的河。它可能会比任何一条自然河流都要难以驾驭。所以,能够选择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的国家不会太少,但能够通过运河路径走向成功的国家不会太多。但是,我们相信中国会取得成功,因为我们必须成功。

     (2)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地理结构。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非常不平衡。这既为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提供了条件,也为运河路径的实施增加了难度。《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提出了中国地区现代化的“三大片、八大区”的战略布局。它们是:北方片包括东北地区、华北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南方片包括华东沿海、华南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西部片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图3-3)。

     

     图3-3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三大片和八大区的布局

     资料来源:中国现代化战略课题组 2004

     在未来2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地区布局大致为:华北沿海等三个地区重点推进第二次社会现代化;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同步推进两次社会现代化;西南地区等三个地区重点推进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表3-45)。

     表3-45 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地理布局

     三类地区 地区 社会现代化的重点 第一类 华北沿海、华东沿海、华南沿海地区 重点推进第二次社会现代化 第二类 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同步推进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 第三类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 重点推进第一次社会现代化

     (3)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领域结构。社会领域包括人口与健康、学习与工作、休闲与福利等3大分领域和12个子领域。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包括3大分领域的现代化路径设计和布局,3大分领域的协调发展是成功的关键(表3-46)。其中,教育、交通运输和信息化等社会基础能力建设领域,可以也应该适度超前。

     表3-46 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领域布局

     时间 人口与健康领域 学习与工作领域 休闲与福利领域 2020年 完成城市化、流动化,

     基本建成城市社会 基本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

     基本消灭绝对贫困 基本普及汽车和电话等、

     初步建成新型福利社会 2050年 完成郊区化、城乡动态平衡

     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普及高等教育,

     知识化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全球化、信息化和交通运输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100年 生活质量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知识化和社会生产力等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社会福利、休闲质量等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三、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

     前面分别讨论了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运河路径。现在,可以把它们集成起来,描绘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它是通向国家目标的一种理性选择。

     2003年,中国属于欠发达社会,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在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总目标是全面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全面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水平从欠发达国家升级到发达国家,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21世纪目标,需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社会现代化战略和路径。我们把为实现中国21世纪社会现代化目标而研制的中国社会现代化战略和路径的集合,统称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运河路径的一种集成。它的基本思路是:采用综合社会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两次社会现代化,加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转型,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水平;在2010年前启动新型城市化等五个战略;2020年完成城市化和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2030年基本完成社会信息化、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消灭绝对贫困、建成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204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消灭知识和信息鸿沟;2050年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21世纪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

     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战略目标(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基本任务(总任务和分阶段任务)、监测指标、社会生活监测、社会结构监测等六个部分;以及实施路径图的主要战略措施,如国家反贫困战略、社会福利化战略、新型城市化战略、社会信息化战略和社会知识化战略等。战略措施将在第四节专题讨论。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之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

     前面已经分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包括基本路径、地理结构和领域结构等。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是:依据综合社会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两次社会现代化,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绿色化,加速向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转型,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水平;在2050年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在21世纪末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面现代化的国家(图3-4)。

     

     图3-4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一)——基本路径(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

     注释:白色圆圈代表新社会生产力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的周期,时间刻度表示当时的现代化水平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之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前面已经分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目标和政策目标。简要地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目标是: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全面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基本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在21世纪后50年,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图3-5)。它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总目标。

     项目 2003 2010 2020 2050 2080 2100 目标 欠发达水平,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 接近初等发达水平;社会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70名等 基本完成新城市化和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升级为初等发达水平,进入世界前60名等 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升级为中等发达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超过当时世界平均水平,超过2003年发达水平 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成为相对现代化的国家;升级为发达水平,进入世界前20名等 社会现代化水平 欠发达 接近初等发达 初等发达 中等发达 接近发达 发达 社会现代化阶段 (I)发展期 (I)发展期 (I)成熟期 (II)发展期 (II)成熟期 (II)过渡期 中国排名 75 65 53 33 27 20 中国指数(I) 73 84 102 - 中国指数(II) 28 35 48 124 高收入国指数(II) 100 116 144 277

     图3-5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二)——战略目标

     注释:(I)为第一次社会现代化,(II)为第二次社会现代化。中国排名为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世界排名。指数(I)为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数,指数(II)为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国际地位要达到的目标;其次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要达到的目标。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是21世纪100年的目标,所以,基本目标可以也应该分解为若干时间阶段的目标。

     (1)中国社会现代化国际地位的目标

     根据中国社会现代化基本目标,中国社会现代化国际地位的目标是: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在后50年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图3-6)。

     社会现代化水平分组 2002 2010 2020 2050 2080 2100 发达水平 中国 中等发达水平 中国 中国 初等发达水平 中国 欠发达水平 中国

     图3-6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三)——国际地位的目标

     (2)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目标

     根据中国社会现代化基本目标,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目标是:在21世纪20年代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在30年代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起步期;在50年代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在21世纪末达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过渡期(图3-7)。

     

     图3-7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四)——历史进程的目标

     (3)中国社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时间分解

     前面关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分析,将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时间过程分为21世纪前后50年两大阶段和六个小阶段,并分析了两大阶段的目标和前三个小阶段的目标。

     简要地说,21世纪前50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创新阶段,包括新城市化、城市社会和信息社会等三个小阶段;21世纪后50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迎头赶上阶段,包括新知识化、智能社会和高级社会等三个小阶段(表3-47)。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需要专门研究。

     表3-47 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时间阶段

     两大阶段 六小阶段 时间 阶段目标 路径创新 新城市化 2002~2010 社会现代化水平接近初等发达水平,进入世界前70名 2002~2050 城市社会 2011~2020 社会现代化水平升级为初等发达水平,进入世界前60名 信息社会 2021~2050 社会现代化水平升级为中等发达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 迎头赶上 新知识化 2051~2060 社会现代化水平保持为中等发达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 2051~2100 智能社会 2061~2080 社会现代化水平保持为中等发达水平,进入世界前30名 高级社会 2081~2100 社会现代化水平升级为发达水平,进入世界前20名

     21世纪前50年的目标:全面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全面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基本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水平达到当年世界中等水平,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排名进入世界前40名;社会现代化水平超过2050年世界平均水平和2003年世界发达水平。

     21世纪后50年的目标:全面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全面实现相对社会现代化;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成为相对现代化的国家。

     (三)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之三: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

     (1)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三大基本任务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有两个基本标准:社会现代化水平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水平,社会现代化进程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阶段(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过渡期),走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前列。

     2003年,中国是欠发达社会,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从欠发达水平到发达水平,需要上三个台阶。它们是欠发达水平→初等发达水平→中等发达水平→发达水平。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过渡期,需要前进六个阶段。它们是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成熟期→过渡期→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过渡期。2001年,中国社会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综合年代差在80年左右,我们需要缩小并最终消灭与发达国家的年代差。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有三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基本任务: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水平要上三个台阶。在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水平,在2020年前从欠发达水平升级为初等发达水平,在2050年前从初等发达水平升级为中等发达水平,在2100年前从中等发达水平升级为发达水平(图3-6)。其中,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水平要上两个台阶,从欠发达到中等发达。

     第二项基本任务: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要前进六个阶段。在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2020年左右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进入到成熟期,在2030年前达到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过渡期;在2030年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起步期,在2050年达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在2080年左右达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成熟期,在2100年前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过渡期(图3-7)。其中,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要前进四个阶段,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第三项基本任务:中国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世界排名提高60位左右,中国社会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综合年代差要逐步缩小并最终消失。中国社会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年代差,在2020年缩小到60年左右,在2050年缩小到40年左右,在21世纪末缩小到10年左右。

     (2)中国社会现代化基本任务的时间分解和领域分解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应该与基本目标相对应,可以分解成两大阶段和六个小阶段的任务。其中,关于21世纪前50年和前三个小阶段的任务应该比较明确,特别是前两小阶段的任务可以具体化;关于21世纪后50年的任务只作原则性表述(图3-8)。社会现代化包括人口与健康、学习与工作、休闲与福利等三大分领域的变化。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应该按时间段分解到三个领域。

     两大阶段 路径创新 迎头赶上 六小阶段 新城市化 城市社会 信息社会 新知识化等三小阶段 时间 2002~2010 2011~2020 2021~2050 2051~2100 基本任务 社会现代化指数提高10分左右,社会现代化指数的世界排名约上升10位等 升级为初等发达水平,达到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成熟期,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到约60年;社会现代化指数世界排名约上升8位等 升级为中等发达水平,达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缩小到约40年;社会现代化指数世界排名约上升20位等 升级到发达水平,达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过渡期,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到约10年;社会现代化指数的世界排名约上升15位等 人口与健康

     领域的任务 新城市化取得实质进展,人口合理流动,完善公共卫生 基本完成新城市化,基本建成城市社会,建立全民医疗保险 完成郊区化,达到城乡动态平衡,生活水平达到中等水平 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学习与工作

     领域的任务 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提高生活水平,大幅度减少绝对贫困 基本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消灭绝对贫困 普及高等教育,完全消灭绝对贫困,知识化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知识化和社会生产力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休闲与福利

     领域的任务 基本普及电话,交通运输和社会福利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基本普及汽车,信息化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基本建成福利型社会 建成高效福利国家,全球化、信息化和交通运输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社会福利、休闲质量等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排名 提高10位 提高8位 提高20位 提高15位 中国指数(I) 提高9分 提高6分 中国指数(II) 提高7分 提高13分 提高76分 - 图3-8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五)——基本任务

     注释:中国排名为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世界排名。指数(I)为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数,指数(II)为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

     (四)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之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监测指标

     根据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适应)、社会转型和国际社会地位变化的交集。其中,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必然导致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是可以定量分析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现代化则很难进行定量分析。所以,目前,我们暂时用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两大类指标,来建立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监测指标;将来条件成熟时再增加其他指标。

     一般而言,社会生活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在本期报告里,社会活动和行为特指社会领域的活动和行为。社会生活包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和生活效率(社会效率)等内容。如果把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集合起来,简称为生活质量;把生活条件和生活效率集合起来,简称为生活条件;那么,可以把社会生活监测指标分为三组:生活质量、生活条件、生活方式。

     社会结构指构成社会领域及其各分领域的各个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本期报告重点分析人口与健康等3大类社会分领域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全面监测。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重点关注三类:社会结构转型、社会保障结构、社会和谐相关的结构指标等。于是,可以把社会结构监测指标分为三组:社会转型、社会保障、社会和谐。

     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指标非常多。例如,本报告第一章2001年截面分析包括84个社会变量,第四章社会现代化评价包括24个评价指标。它们为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现代化分析提供了基本数据。但是,如何选择社会现代化的具体监测指标呢?

     我们认为,有四类指标可用,四类指标不宜用。可用的指标:(1)反映两次社会现代化的典型特征,(2)能够反映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3)可以获得连续统计数据,(4)具有政策含义。不宜用的指标:(1)数值已经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指标不宜用,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总和生育率等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些指标已经接近饱和。(2)随机波动的指标不宜用,如失业率和长期失业率等。(3)变化趋势发生转折的指标不宜用,如工业劳动力比重指标等。(4)重复指标不用,与中国经济现代化路径图监测指标重复的指标不宜用。

     综合上述分析,依据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社会现代化评价的基本原理、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基本要求,可以选择监测指标和建立指标体系(图3-9)。

      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 监测指标体系 社会生活监测指标 社会结构监测指标 生活质量 生活条件 生活方式 社会转型 社会保障 社会和谐 预期寿命 社会生产力 汽车普及率 城市化 社会保障费用比例 高度贫困率 婴儿死亡率 医生数/千人 电视普及率 义务教育普及率 养老保险覆盖率 中度贫困率 恩格尔系数 护士数/千人 电脑普及率 人均电力消费 医疗保险覆盖率 贫富之比 平均受教育年数 人均公共教育费 预期受教育年数 老龄化(郊区化) 失业保险覆盖率 儿童死亡率 人均信息费 信息费用比例 大学毕业劳动力比例 大学普及率 养老金支付率 儿童工作率 出国旅游率 大学男女生比例 知识性职业比例 移动通信普及率 公共卫生费用比例 最低月工资

     图3-9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六)——监测指标

     注释:36个监测指标中,有14个指标与社会现代化评价指标是相同的。社会生产力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PPP),高度贫困率指每天生活费用低于国际贫困线(1国际美元)的人口所占比例,中度贫困率指每天生活费用低于2国际美元的人口所占比例;大学男女生比例为女孩和男孩大学入学率之比(反映妇女地位);免费义务教育普及率没有数据,暂时用中学入学率代替它;郊区化指标没有统计数据,但非常关键,政策含义明显,暂时用估计值作为参考指标;如果郊区化有统计数据,可以用郊区化指标替换老龄化指标;绿色化指标,可以用能源使用效率等来反映,能源使用效率指标已经作为中国经济现代化路径图的监测指标;儿童工作率指10~14岁儿童的工作比例(童工率)。其他指标解释见后面的注释。

     有些指标能够同时反映几个方面的变化,如城市化可以反映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变化。一个指标,只用一次。有些指标可作为社会现代化监测指标,也可作为经济现代化监测指标,如农业劳动力比重和人均购买力指标等。如果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中已作为中国经济现代化路径图的监测指标的指标,尽管从社会现代化角度看也很重要,但为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作为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监测指标。已经用作中国经济现代化路径图的监测指标有:人均购买力、公共教育费用比例、因特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人均能源消费、能源使用效率、农业劳动力比重、服务业劳动力比重、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基尼系数、低收入者收入比重、地区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等

     所以,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监测指标包括两大类、六小类指标,每一小类指标又包括6个具体指标。这样,就组成了三层、两大类、六小类和36个具体指标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与世界社会现代化评价的指标体系(三组、三层和24个评价指标)是兼容的。

     在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社会现代化,需要进行全面解析和监测。但目前,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是宏观的和粗线条的。要增加路径图的“分辨率”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做大量研究工作。例如,可以把它的目标和任务等进一步细分;可以研究制定不同领域的社会现代化路径图;可以增加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指标等。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包括21世纪前50年和后50年两大阶段。显然,21世纪前50年是当前研究和工作的重点。

     下面,我们重点讨论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

     (四)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之五: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监测

     中国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是社会生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重点关注这三个方面。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监测,包括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监测等三个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中国社会生活的演进过程,就是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路径图的内容,它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社会生活分图。

     (1)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监测——生活质量指标

     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要求两次社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社会现代化的实质是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关于生活质量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和评价模型。考虑到监测指标不宜过多,我们分别选择了两次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反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6个指标,组成社会生活监测的生活质量指标。其中,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重)等3个指标,主要反映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生活水平;平均受教育年数、人均信息费和出国旅游率等3个指标,主要反映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生活质量(知识化、信息化和休闲化)。当然,这些指标不是生活质量指标的全部。事实上,后面关于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社会转型等部分指标,也能反映生活质量的变化,它们是相关关联和部分交叉的。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如图3-10所示。

     项目 2002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目标 生活质量初等发达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生活质量多数指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生活质量全面超过中等发达水平 时期 2002~2010 2011~2020 2021~2050 任务 恩格尔系数年下降3%,人均信息费年增长9%,出国旅游率年增长8%等 婴儿死亡率年下降3%,人均信息费年增长8%,出国旅游率年增长8%等 人均寿命超过80岁,出国旅游率超过50%,人均受教育年数超过13年等 社会现代化水平 欠发达 初等发达 中等发达 社会现代化阶段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成熟期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预期寿命 71 72 74 76 79 81 婴儿死亡率 31 27 22 13 8 5 恩格尔系数 43 34 25 18 14 10 平均受教育年数 8 9 10 11 12 13 人均信息费 49 97 210 432 890 1835 出国旅游率 2 4 8 17 31 50 发达国家预期寿命 78 80 81 83 85 86

     图3-10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七)——生活质量指标

     注释:恩格尔系数为食物消费/家庭消费。出国旅游率为出国旅游人次/人口。人均信息费单位为美元

     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目标是:生活质量在2010达到初等发达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在2020年多数指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在2050年全面超过中等发达水平、当年世界平均水平和2002年的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生活质量方面的任务是:婴儿死亡率年均下降3%,恩格尔系数年均下降3%,人均信息费用年增长8%左右,出国旅游率年均增长8%左右等;人均信息费用约提高36倍,出国旅游率约提高25倍,婴儿死亡率约下降5倍,恩格尔系数约下降3倍,人均寿命提高10岁,人均受教育年数提高6年;人均寿命超过80岁,出国旅游率超过50%,人均受教育年数超过13年等。

     (2)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监测——生活条件指标

     社会现代化包括生活条件的现代化,生活条件的改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而且有些生活条件指标,同时也是生活质量指标。同生活质量指标一样,我们选择两次社会现代化的6个指标组成社会生活监测的生活条件指标。其中,社会生产力、医疗条件(医生/千人和护士/千人)和教育条件(人均公共教育费)等4个指标,主要反映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生活条件;社会生产力、教育条件、信息化(信息费用比例)和妇女地位(大学男女生比例)等4个指标,主要反映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显然,社会生产力和教育条件指标是交叉指标。当然,这些指标不是生活条件的全部指标。如果有需要,将来还可增加新指标。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如图3-11所示。

     项目 2002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目标 生活条件达到初等发达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等 生活条件多数指标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等 社会生产力、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信息服务全面超过中等发达水平等 时期 2002~2010 2011~2020 2021~2050 任务 社会生产力年增长7%,人均公共教育费年增长10%,护士比例年增长5%等 社会生产力年增长7%,人均公共教育费年增长9%,人均信息费用年增长3%等 社会生产力比2002年提高8倍,人均公共教育费提高53倍等 社会现代化水平 欠发达 初等发达 中等发达 社会现代化阶段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成熟期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社会生产力 4552 8426 16575 22275 29936 40231 医生数/千人 1.6 1.7 2.0 2.4 2.9 3.6 护士数/千人 1 1.5 2.5 4.2 7.1 12.0 人均公共教育费 29 88 207 408 802 1578 信息费用/GDP 2 2.5 3.4 4.6 6.1 8.3 大学男女生比例 0.70 0.77 0.86 0.96 1.07 1.20 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 28520 36508 46733 59823 76578 98026

     图3-11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八)——生活条件指标

     注释:社会生产力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PPP),为2002年价格。信息费用比例为信息技术费用/GDP。大学男女生比例为女孩与男孩大学入学率之比。人均公共教育费用单位为2002年价美元

     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方面的目标是:在2020年,生活条件多数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2050年,社会生产力、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全面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妇女平等地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方面的任务是:社会生产力年增长7%左右,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年增长9%左右,护士比例年增长约5%,信息费用/GDP年增长约3%等;人均公共教育经费需要提高53倍,护士比例提高11倍,社会生产力提高8倍,信息费用/GDP提高3倍等。

     (3)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监测——生活方式指标

     社会现代化,既包括社会进步,也包括社会适应;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部分属于社会适应,部分属于社会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持续的和全方位的,我们不可能选用生活方式的所有指标进行监测。同前两组指标一样,我们选择两次社会现代化的6个指标,组成社会生活监测的生活方式指标。其中,汽车普及率、电视普及率、预期受教育年数等3个指标,主要反映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电脑普及率、大学毕业劳动力比例、知识性职业比例等3个指标,主要反映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汽车、电视和电脑普及率等,可以反映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生活方式;预期受教育年数、劳动力知识结构、职业的岗位结构等,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分别反映未成年人、成年人和劳动力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电脑普及率、大学毕业劳动力比例和知识性职业比例,还可反映生活方式的知识化和信息化等。显然,这6个指标只是生活方式的部分指标。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如图3-12所示。

     项目 2002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目标 生活方式与初等发达国家相当 生活方式部分指标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 生活方式全部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时期 2002~2010 2011~2020 2021~2050 任务 汽车普及率年增长20%,电脑普及率年增长6%,大学毕业劳动力年增长4%等 汽车普及率年增长10%,电脑普及率年增长6%,知识性职业年增长3%等 汽车普及率比2002年提高88倍、电脑普及率提高16倍、知识性职业提高5倍等 社会现代化水平 欠发达 初等发达 中等发达 社会现代化阶段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成熟期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汽车普及率 5 21 54 109 218 437 电视普及率 350 479 644 677 712 748 电脑普及率 28 45 81 145 261 470 预期受教育年数 12 13 14 15 16 18 大学毕业劳动力比例 5 7 11 17 26 40 知识性职业比例 10 13 18 25 35 48 发达国家知识性职业 38 42 46 51 57 62

     图3-12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九)——生活方式指标

     注释:汽车普及率指私人轿车/千人。电脑普及率为个人电脑/千人。知识性职业是根据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88)的职业分组,包括立法、高级官员和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副专业人员等3组职业。中国2002年数据为估计数

     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方面的目标是:在2010年,生活方式与初等发达国家相当;在2020年,生活方式的部分指标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在2050年,生活方式的全部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方面的任务是:汽车普及率年增长10%~20%,电脑普及率年增长6%,大学毕业劳动力比例和知识性职业比例分别增长4.5%和3%等;汽车普及率提高88倍,电脑普及率提高16倍,大学毕业劳动力比例和知识性职业比例分别提高8倍和4倍,电视普及率提高1倍多等,预期受教育年数达到18年左右。

     (六)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之六: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结构监测

     根据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要求,中国社会需要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向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社会转型、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因为它们关系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成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结构监测,包括社会转型监测、社会保障监测、社会和谐监测等三个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中国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就是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路径图的内容,它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社会结构分图。

     (1)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结构监测——社会转型指标

     社会现代化既包括社会发展,也包括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部的;它既包含社会结构转型,也包含社会制度和观念的转变;但后者是定性的变化,所以,我们重点监测社会结构转型,而不是选用社会转型的全部指标进行监测。这里,我们选择两次社会现代化的6个指标,组成社会结构监测的社会转型指标。其中,城市化、普及义务教育和普及电力(用人均电力消费代表)等3个指标,主要反映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老龄化(将来有条件时采用郊区化指标)、普及高等教育(知识化)和普及移动通信(信息化)等3个指标,主要反映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社会转型的目标和任务如图3-13所示。

     项目 2002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目标 社会转型达到初等发达水平,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 社会转型部分指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 社会转型指标全面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时期 2002~2010 2011~2020 2021~2050 任务 城市化年增长3%,人均电力消费年增长7%,大学普及率年增长10%等 城市化年增长2%,人均电力消费年增长4%,大学普及率年增长5%等 城市化和大学普及率超过80%,人均电力消费提高7倍等 社会现代化水平 欠发达 初等发达 中等发达 社会现代化阶段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成熟期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城市化 38 48 58 65 72 81 义务教育普及率 67 82 100 - - - 人均电力消费 987 1696 2511 3716 5501 8143 老龄化 7 8 9 11 13 15 大学普及率 13 29 47 57 70 80 移动通信普及率 161 345 463 538 624 724 发达国家老龄化 15 17 18 20 22 25 中国郊区化(估计) 5 6 9 15 30 50

     图3-13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十)——社会转型指标

     注释:免费义务教育普及率没有数据,表中数值为中学入学率。郊区化为郊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没有统计数据,表中数为估计数,仅供参考。如果郊区化有统计数据,可以用郊区化指标替换老龄化指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瑞典等1950年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比例)分别约为8、11、12、9和10%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方面的目标是:在2010年,社会转型达到初等发达水平,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在2020年,社会转型部分指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在2050年,社会转型指标全部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方面的任务是:城市化年增长2%左右,人均电力消费、大学普及率和移动通信普及率年增长率先高后低,分别平均约为5%、4%和3%;先后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人均电力消费提高7倍,移动通讯普及率提高4倍,大学普及率提高6倍,老龄化提高1倍;城市化和大学入学率超过80%,郊区化大约达到50%等。

     (2)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结构监测——社会保障指标

     现代工业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农业社会的生活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和家族;工业社会的生活保障,主要依赖于社会保障。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是衡量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是否完成的一个硬指标。

     在发达国家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建成福利国家,是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尚没有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所以,社会结构监测的社会保障指标的重点是社会福利化程度。我们选择两次社会现代化的6个指标,组成社会结构监测的社会保障指标。其中,社会保障费用比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金支付率等5个指标,主要反映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福利化;社会保障费用比例和公共卫生费用比例等2个指标,主要反映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福利。当然,这6个指标,都与两次社会现代化的社会保障相关,而且只是社会保障的部分指标。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如图3-14所示。

     项目 2002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目标 社会保障达到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普及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水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建立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制度 建成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时期 2003~2010 2011~2020 2021~2050 任务 社会保障费用比例年增长7%左右,医疗保险年增长12%,养老和失业保险年增长8~9%等 社会保障费用比例年增长7%左右,医疗保险年增长12%,养老和失业保险年增长8%等 社会保障费用比例比2002年提高6倍,公共卫生费用比例提高2倍,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100%等 社会现代化水平 欠发达 初等发达 中等发达 社会现代化阶段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成熟期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社会保障费用/GDP 4.2 7 13 24 25 26 养老保险覆盖率 15 28 60 100 - - 医疗保险覆盖率 9 20 60 100 - - 失业保险覆盖率 14 28 60 100 - - 养老金支付率 25 41 64 100 - - 公共卫生费用/GDP 2.3 2.6 3.5 4.3 5.3 6.4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费用 24 25 25 26 27 28

     图3-14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十一)——社会保障指标

     注释:社会保障数据为估算值。养老保险覆盖率为参加养老保险的劳动力的比例,医疗保险覆盖率为参加医疗保险的劳动力的比例,失业保险覆盖率为参加失业保险的劳动力的比例,养老金支付率为60岁和以上老人领养老费的比例。有些国家规定65岁为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目标是:在2010年,社会保障水平达到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普及社会救助;在2020年,社会保障水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建立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制度;在2050年,社会保障水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建成公平公正、和谐高效、信息化的新型福利国家。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社会保障方面的任务是:社会保障费用比例年增长7%左右,公共卫生费用比例年增长3%左右;在2020年初步建成福利国家,在2030年建成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和养老金支付率分别提高6倍、12倍、6倍和2倍,并都达到100%;社会保障费用比例提高6倍,公共卫生费用比例提高2倍等。

     (3)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结构监测——社会和谐指标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首先,它是一种革命性社会变迁,会影响每一个社会成员。其次,它是波浪式前进;当前进到低谷时,将可能引起社会问题的爆发。其三,它是一种社会进步,需要使进步惠及全体社会成员。其四,它是有成本的,但不能让少数人承担成本,而应该全体社会成员分摊成本。其五,社会现代化是不同步的;部分地区和社会成员是先行者,部分是后行者或落伍者;但先行者和后行者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所以,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都可能发生。成功的社会现代化,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协调机制,合理利用社会进步的成果,逐步消化社会进步的成本,促进社会和谐。

     借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发达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经验,我们选择了6个指标,组成社会结构监测的社会和谐指标。其中,国际高度贫困率和中度贫困率,关系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贫富之比,关系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儿童死亡率和儿童工作率,关系家庭和谐与社会未来;最低月工资,关系家庭生活和社会公平。不言而喻,这6个指标只是与社会和谐相关的部分指标。如果有需要,将来还可增加新指标。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社会和谐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如图3-15所示。

     项目 2002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目标 社会和谐部分指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社会和谐多数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社会和谐全面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发达水平 时期 2003~2010 2011~2020 2021~2050 任务 国际高度贫困率、中度贫困率和童工比例年下降8%,最低工资年增长8%等 高度贫困率、中度贫困率和童工比例年下降15%,最低工资年增长8%等 消灭绝对贫困和童工现象、儿童死亡率下降6倍、贫富之比下降1倍、最低工资提高55倍等 社会现代化水平 欠发达 初等发达 中等发达 社会现代化阶段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成熟期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 国际高度贫困率 16.6 9.0 1.7 0.2 0 - 国际中度贫困率 46.7 24.0 4.7 0.3 0 - 贫富之比 18.4 16 13 11 10 8 儿童死亡率 40 29 20 13 9 6 儿童工作率 6.3 3.2 0.6 0.1 0 - 最低月工资 23 45 104 242 561 1300 发达国家儿童死亡率 6.6 5 4 4 3 2

     图3-15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十二)——社会和谐指标

     注释:贫困率为2001年数据。国际高度贫困率指每天生活费用低于国际贫困线(1国际美元)的人口所占比例(%),中度贫困率指每天生活费用低于2国际美元的人口所占比例(%)。贫富之比为最高10%收入者和最低10%收入者的收入比。儿童死亡率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儿童工作率为10~14岁儿童工作比例。最低月工资的单位为2003年价格美元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社会和谐方面的目标是:在2010年,社会和谐的部分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普及社会救助;在2020年,社会和谐多数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消灭绝对贫困和童工现象;在2030年前后,消灭绝对贫困和童工现象;在2050年,社会和谐全面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社会和谐方面的任务是:国际高度贫困率、中度贫困率和儿童工作率年下降15%左右,儿童死亡率年下降4%左右,贫富之比年下降2%左右,最低月工资年增长8%左右;国际高度贫困率、中度贫困率和儿童工作率逐步下降到零;儿童死亡率下降6倍,贫富之比下降约1倍,最低月工资翻5番等;逐步消灭绝对贫困和童工现象。

     前面已经多次强调,中国社会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目前,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的监测指标,仅包括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两个方面的指标,显然这是不够的和不完备的。例如,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现代化,同样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但在监测指标中没有得到全面反映。所以,本报告提出的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只是一个初步研究结果或建议,它的许多部分没有完全展开,许多问题需要专门研究。而且,不同社会领域都需要研究和制定专门的现代化路径图。

     中国社会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分析了中国现代化的运河战略,提出21世纪前50年中国现代化的一种路径选择。《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分析了中国地区现代化的运河战略,提出21世纪前50年中国地区现代化的一种路径选择。《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分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路径,提出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提出的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一方面作为中国现代化运河战略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是前者在社会领域的扩展和深化。

     151

     中国

     年

     年

     年

     2100

     2080

     2050

     2020

     2010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