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读者》:如何续写传奇|谨言 的读者版续写

    时间:2019-02-02 04:33: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1年《读者》迎来创刊30周年,30年来,《读者》以其巨大的号召力和对人文关怀的不懈追求,影响了几代人,对国人的心灵、情感、理想以及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影响巨大,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鸡汤”。历经近30年的发展,其月发行量由最初的3万册,达到2010年月平均发行量800万册,位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走出了一条中国期刊发展的成功之路。《读者》创造了中国期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期刊界的第一品牌。而目前《读者》又向集团化、数字化、上市、多元发展等方向大步迈进。这些大手笔无不体现了《读者》掌舵人的睿智和眼光。
      《读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突飞猛进的业绩?30年来发展的理念是什么?在未来的发展上又会有怎样的发展战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读者出版集团副董事长、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长城先生。
      
       理念:从博采中外到人文关怀
      
      《传媒》:《读者》这些年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你们的办刊理念和发展思路是什么?
      彭长城: 在广大读者的眼里,《读者》的风格似乎是不变的,但社会在不断进步,从一本杂志的发展来讲,其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
      《读者》创刊以来,编辑理念是在不断调整中,从“博采中外,荟萃精英,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思路,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后来明确提出“人文关怀”和“打造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的办刊方针,不论是内容,还是发行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读者》自创刊以来的以时代需求为着力点,坚持始终如一的人文关怀没有变,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够征服人心。
      打造“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的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读者》力求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提倡轻松阅读、快乐阅读,努力使面对巨大竞争压力的人们感觉到精神的解脱和慰藉,鼓舞读者,激励读者。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以高雅文化、人文关怀为主调,抵制低俗。我们希望通过《读者》内容的创新树立独特的气质,通过经营上的创新打造长久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上的创新顺应时代的潮流。
      对于《读者》杂志的成长和发展,可以换句话说,是我们一直在关注“人”本身的成长和发展。《读者》30年来,就是在践行这一理念。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标尺,旗帜鲜明地倡导人文关怀,从“人”本身到社会的进步,这是辩证的关系。《读者》的人文关怀就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这不仅体现为一种文化的关怀,体现为情感的关怀,体现为成长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关怀,也体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关怀和责任。
      《传媒》:《读者》坚持的“人文关怀”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彭长城:《读者》能被各个年龄段的人所喜爱,这让我们备感欣慰。努力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我们不断进行好中选优,百里挑一,把最精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每期《读者》有数千万人阅读,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大的安慰和动力。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不仅是国家文化振兴的需要,更对我们出版人提出要求,就是要更能符合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新的时代需要和要求下,努力进行探索;以不懈探求的精神全身心投入编辑实践,像关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关爱杂志,用一种职业的坚守,用一种大的视野和大的时代观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传媒》:目前出版单位都很重视保护作品的版权。在编辑过程中,你们是如何选择稿件的,又是如何尊重作者,保护作品版权的?
      彭长城:《读者》作为一本文化类综合性杂志,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和积累。编辑们编发文章时,不仅注意其思想性,更注重可读性、感染力和渗透力。努力去体会和挖掘文章的韵味,使之能阐述人类文明的真谛,倾注社会关怀,与读者产生共鸣,可读、爱读、耐读,在互动交流中陶冶情操,达到心灵沟通的效果。以人为本、尊重读者、依靠读者、回报读者是编辑原则的体现。
      在尊重读者的同时,我们更尊重作者。《读者》在中国期刊界率先大批量实行一稿三酬,使作者权益得到维护。早在2003年8月,《读者》就与百名作者、作家签订了作品使用合同,在执行著作权法、依法办刊上保护版权,安全出刊。当前,数字出版、网络出版迅猛发展,这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尽最大努力让作者受益。
      
       责任:回报读者,回报社会
      
      《传媒》:《读者》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关系的?
      彭长城:一本刊物,对社会发展抱着积极的态度和一种责任意识,才能给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并留下印记,才能在更深的层面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实现沟通和碰撞。《读者》走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能引领期刊的发展,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离不开千千万万读者的爱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读者》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文化产业化思想,努力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利互济、互相促进,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读者》注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倡导对社会、公众的终极爱心,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公益事业,关注自然灾害后的重建,关注教育,关注老弱病残,关注每个人的发展。就在近两年,读者集团及股份公司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20万元,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500万元,向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200万元,捐教材图书70种,15万册,码洋100万元。2010年8月,读者杂志社携手甘肃、贵州、云南三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分享《读者》,传递爱心――爱心订阅赠送《读者》”公益活动。读者杂志社向三省贫困地区的90所学校捐赠2010年《读者》全年杂志和一批合订本。《读者》一直在尝试用一本杂志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读者》的社会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公益事业。多年来,《读者》杂志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活动。《读者》品牌和影响力的提升,使《读者》成为读者心目中信得过的期刊。
      
       股份化:壮大实力,阔步前行
      
      《传媒》:从单本杂志到多种出版物,一路走来,特别是以“读者”命名的读者出版集团成立之后,发展思路有了什么样的调整?
      彭长城:顺应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在探寻做大做强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第一步,在2006年元月,由事业体制的甘肃人民出版社改制为企业体制的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近两年,逐步完成了股改方案论证、资产梳理、财务业务规范、资产权属确认、战略投资者的选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职工权益保障等诸多工作。
      第二步,2009年12月,经新闻出版总署、甘肃省委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省政府批准,读者出版集团与中国化工、时代传媒、甘肃国投、酒钢集团共同发起设立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市场化程度实现了质的突破。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先生带领集团班子,在谋划集团发展战略、调整出版结构、完善产业布局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集团上下把内容创新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读者》品牌为依托,探索资本运营和对外合作新途径,不断壮大实力,争取早日上市,为集团的未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新媒体:实现华丽转身
      
      《传媒》:从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到阅读终端,再到门户网站的全新上线,《读者》在数字化方面是如何设计的?
      彭长城:创新是企业,尤其是文化企业得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早在2003年,《读者》就推出短信交流平台,了解读者旨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互动。《读者》杂志社的网站在建立初期,就成为国内出版行业中点击量最高的网站之一。2008年,集团在手机报等跨媒体的出版方面就开始运作,与联通、移动运营商合作,进行跨媒体经营合作。2010年,读者数码公司又全新推出读者电纸书,并取得总署颁发的出版、复制、发行牌照。同时,集团持续建设数字化资料库,对旗下所有杂志、图书和音像制品等品牌资源进行有序整理,以实现多种产品开发利用。
      2010年12月,读者出版集团门户网站正式上线运行。网站还建有包括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产品《读者》杂志在内的10余种期刊和近千种图书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具备了在线阅读、下载、版权贸易等商务功能,将成为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商务平台,为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业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围绕出版主业,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所包含的新型出版业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科技与人文结合探索的结果。集团目前正在努力实现“一个主题多元化发展、一次制作多形式出版、一次生产多媒体发布、一个产品多层次开发”的新业态布局,研发数字出版最前沿的产品,打造最先进的网络传播方式,构建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迅速将内容与技术结合,使上游与下游得到同步延伸。
      
       “走出去”:树立民族品牌
      
      《传媒》:《读者》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也有相当的影响。《读者》是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在“走出去”中有哪些经验?
      彭长城:相信大家都了解到了,2010年8月25日,《读者》杂志获准入台发行,这是大陆第一本杂志获准进入台湾地区,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从对文化的传承上来说,让更多的人阅读《读者》、关注《读者》、了解《读者》的文化,也就将《读者》应有的能力发挥出来了。《读者》杂志将集合和调动两岸三地知名作家,发掘出更多更好的题材,开启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读者》创刊以来,通过外交部、教育部驻外机构团购,通过国家三大对外发行机构在海外宣传推广,特别是留学生、出国人员的购买及学汉语外国人的需要,《读者》在海外已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目前《读者》已销售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坚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的前提下,努力把中华文化置入世界文化的大构架中。《读者》正在策划出版英文版《读者》,使之不仅能打入海外华人市场,还要争取更多的国外读者,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传媒》:读者出版集团和《读者》在未来的发展上有什么新的规划?
      彭长城: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不断实施,“十二五”将是读者出版集团奋进的高速发展期。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41条中,明确提出“培育《读者》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8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调整报刊产业结构,形成10家左右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刊出版产业集聚中心,以及10家左右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有报刊传媒集团”。
      集团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依法规范公司运行,有步骤、有计划、有进度地推进上市工作,建设四大多元平台,加强三大主业板块,争取两年完成上市,打造一流期刊出版集团。《读者》杂志将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内容质量,不断贴近读者,开发新的版本,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门类专业的立体化期刊方阵。在经营上,不断扩大《读者》的市场份额,提高《读者》印数,扩大对外宣传,提升品牌价值,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多元经营和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格局,翻开《读者》发展崭新的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续写 读者 传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