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湖北省)2019年宜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_宜都枝城2019规划

    时间:2020-05-12 07:13: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7年2月16日在宜都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市长 谭建国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市三区”目标,奋力攻坚克难,加快推动发展,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0.5亿元,同比增长10.2%;
    “营改增”后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574.3亿元,增长1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6亿元,增长14.1%;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195元和17789元。县域经济综合考评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同类县市首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再进8位,跃居第85位,连续三年实现进位赶超。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转型提质。“1+6”产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跃居中国工业百强第77位。产业集群优势更加凸显,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值分别达到304亿元、247亿元、239亿元,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值突破100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75家。13家企业荣登全省民企百强榜。东阳光药、鄂中化工跻身全国民企制造业500强。质量强市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荣获三峡质量奖,工业园区创成全省知名品牌示范区,宜都成为全省首个质量强省示范城市。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双百”工程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经验全省推介,宜都蜜柑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获得国家认定。新增宜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土老憨被列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宜昌市首位。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27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1:1。第三产业优化提升。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3家,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占比达67.9%。荆门山文化旅游城、三峡九凤谷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杨守敬书院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2%、17%。清江康养产业国家实验区加快建设,青林康养小镇有序推进,红花套镇获批全国康养小镇,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入选中国森林养生基地,清江康养产业获评国家民生示范工程。阿里巴巴电商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二。  (二)着力扩大开放合作,发展后劲实现新提升。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新引进产业项目97个,总投资421亿元,签约楚星新型化工园、兴发磷矿综合利用等亿元项目32个,到位资金390亿元。成功与省交投、东阳光、峡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总指挥部+项目指挥部”工作机制全面建立,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11个省、宜昌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占年计划的104%。楚星工业级磷酸一铵、仝鑫精锻汽车零部件等64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合德堂工业园、五金机电城、巴蜀生物黑茶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投资9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落实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73个,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3个,累计到位资金6.7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近4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6822万美元。  (三)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内生动能得到新增强。34项重大改革项目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良好,关闭煤矿1家,实施技改扩能项目27个,减少商品房库存22万平方米,定向发行企业债券8亿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近5亿元。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企业“五证合一”、个体户“两证合一”登记制度全面实施,新增市场主体3614户。“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省级验收。“营改增”改革、机关公车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文体新广旅游局组建运行,乡镇“一府三中心”试点率先启动。农村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三权”确权登记全面推开。财政管理、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认定国家“星创天地”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5.9%、14.6%。我市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先进集体。高新投、文旅投组建运行,农商行改制全面完成。PPP项目试点进展顺利。华迅智能、永鑫精工在“新三板”挂牌,东阳光药获2016年上市企业大奖。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城市面貌展现新变化。“多规合一”加快推进,城市夜景、污水治理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新建、续建市政项目43个,完成投资5亿元。陆逊大道生态景观、小西湖路延伸段、三江广场基本建成,南清支路新建、国际商贸城道路续建等工程有序推进,宜华一级路立面改造、迎宾大道绿化景观工程加快实施。完成35座公厕改造、4处交叉道口改造、7个小区综合整治,新建停车场2个、农贸市场1个。交通建设高位推进,完成投资33.8亿元。宜张高速宜都段建成通车,白洋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陆松线改扩建、S216绕城路、双城一级路、清江二桥维修工程竣工投用。硬化农村道路265公里,率先实现水泥路“组组通”。新建港湾式公交站亭42个,新增纯电动公交车20辆,公交IC卡开通运行,惠及3000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新型城镇化试点扎实推进,完成红花套、高坝洲、五眼泉等集镇改造。新增改造配变台区95个,新建改造中低压线路679公里。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移民后扶等项目顺利实施,耕地保护扎实有效。水利建设强力推进,完成17万人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城管会战200天”成效明显,“以克论净、深度清洁”试点深入推进,清洁城市环境经验全省推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省级验收。第三次农业普查有序开展。  (五)着力加强生态治理,宜居环境实现新改善。生态治理“一号工程”深入实施,生态治理“宜都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效,自然资源“两项试点”经验获国家统计局推介。生态保护“雷霆行动”扎实开展,七大专项治理成效明显,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上级督查交办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部销号备案。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河长制”全面落实,“一河一策”做法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网箱清理稳步推进,拆除网箱62万平方米,清江、渔洋河水质明显好转。岸线整治进展顺利,关停码头50座,砂石码头集并点建设有序推进。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5万辆。“绿满宜都”计划提前完成,全年造林绿化2.4万亩,新增公共绿地14.2万平方米。荣获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市。创成省级绿色社区1个、省宜居村庄2个、宜昌市级生态村69个。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全年民生支出45.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十大惠民工程顺利实施。精准扶贫成效明显,“1+5”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29个,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8093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扶贫网格化管理经验全省推介。全面小康实现度达到96%,小康经济指数跻身全国县域百强。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新增城镇就业17634人,创业带动就业4555人。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医疗保险整合稳步实施,城乡居民参保28.3万人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3054套,改造农村危房2321户。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完成9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全国推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全面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得到国务院医改办肯定。“全面两孩”政策落到实处。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全面完成,宜都梆鼓《谜中情》入围全国群星奖决赛,成功举办全国高尔夫业余公开赛。科普工作扎实有效,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市。“四城联创”成果丰硕,道德模范、先进楷模评选影响广泛,文明城市创建掀起高潮,全省县域文明指数、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治理不断创新,“三治”融合加快推进,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健全。平安建设扎实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全省领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两化”绩效考核排名宜昌市前列。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成效明显,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七)着力提升行政效能,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政府机关作风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2件、政协委员提案140件。“法润宜都”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开局良好,法治宜昌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人民武装得到加强。机关事务、物价、粮食、统计、外事、史志、档案、编制、对台、侨务、人防、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慈善、工商联、文联、残联、爱国卫生、老促会、红十字会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奉献铸就辉煌。一年来,我们同心同德,奋发作为,努力克服了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成功应对了高坝洲库区“7.19”洪水灾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今天的宜都,发展态势令人鼓舞,发展气场催人奋进,发展前景让人憧憬!这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宜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宜都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宜都正处在转型升级、换道超越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仍面临不少困难,民间投资活力不强,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新旧动能转换亟待提速;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任重道远,绿色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
    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离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少数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精准脱贫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领域和地方腐败现象仍有发生。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绝不回避,将以勇于担当的态度和责任,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2017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宜都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率先实现精准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市三区”奋斗目标,按照市八届一次党代会、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五城”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实力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宜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全面完成宜昌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改革创新,全力激发内生动力  深入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全面落实上级下达的去产能任务,依法处置僵尸企业、僵尸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成陈家河、尖岩河煤矿关闭工作,确保在全省率先退出产煤县市行列。积极调整商品房供应结构,落实公租房货币化补贴、棚改货币化安置、房屋征收货币化补偿、住房公积金扩面等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充分运用股权融资、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手段,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落实企业降税减费措施,进一步降低用地、用能、物流等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继续策划实施一批投资工程包项目。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柑橘、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切实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定制等新产业新业态。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培育和质量监管,新增“三品一标”5件以上。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新增柑橘、茶叶品改面积8000亩。开展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抓好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示范试点,建成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场改革。抓好全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建立完善农业生产保险体系。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确保简政放权落到实处。落实“多证合一”“一照多址”等便利化措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确保新增工商企业450家、个体工商户2500户。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深化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财政投资评审、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改革,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提高预算管理绩效。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抓好信贷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支持红花套镇开展国家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实施事业单位分类后续改革,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乡镇“一府三中心”改革。完成原三线厂矿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产业研发平台建设,支持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确保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积极申报省、国家级企业孵化器。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倍增工程,支持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确保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5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专利申请550件。优化科技中介服务,加快先进技术、科技成果、科技信息、技术咨询等推广应用。实施“两江英才”工程,培养引进一批领军型、复合型、紧缺型创新人才团队。实施标准引领、质量认证和品牌创建工程,争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二)强化产业转型,全力提升发展质效  做强做大新型工业。抢抓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和宜昌“双五双百工程”机遇,实施中国制造2025宜都行动计划,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340亿元。支持宜化楚星、兴发化工、鄂中化工技改升级,加快江辉海洋装备、中船集成房屋等项目建设,推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转型提质。积极发展光电、太阳能光伏和新型环保材料,加快九州方园500兆瓦晶硅组件等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规模扩张。大力培育药品制剂、滋补保健品和柑橘、茶叶深加工产业,推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质效提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专项行动和“机器换人”工程,新增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家。加快个转企、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强化银政企合作,完善助保贷、保证保险贷款等平台,鼓励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新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外贸出口4.1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  做绿做优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双百”工程,加快国家柑橘公园、宜红茶博览园、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实施宜昌国家农业科技园项目,争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实施绿色畜牧发展工程,争创省级绿色畜牧示范市。支持土老憨、丰岛食品、宜红茶业、安明茶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50亿元。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加快中农批等项目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打造鄂西南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实施农业抗旱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完成第三次农业普查。办好名优农产品展销、鉴评活动。  做精做深第三产业。编制康养产业全域规划,加快青林康养小镇、天龙山康旅等项目建设,打造清江康养产业国家实验区。推进“康旅”融合发展,抓好荆门山文化旅游城、天龙湾鄢沱旅游度假、湿地守敬故里、房车露营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筹办中国(宜昌)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快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奥陶纪石林提档升级,抓好游客接待中心、清江古镇二期等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大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参加宜昌三峡旅游节和国内旅游节庆活动。加快景点景区、A级旅行社、星级酒店建设。支持九凤谷创建国家4A景区,创建省旅游名镇2个。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主动对接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建设,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快递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加快红花套综合码头、万商城、汽车后服市场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电商产业园、电商线下体验店、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力争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  (三)强化项目带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拓展多元投资渠道。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作用,突出抓好产业、民生、基础设施三大类投资,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推进务实精准招商,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高、吸纳就业率高的行业龙头企业。深化与中省企业合作,推动一批项目尽快落地。发挥驻外招商平台作用,紧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力争新签约项目90个,其中亿元项目20个、工业项目21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0亿元。推进闲置资产清理重组,鼓励开展“二次招商”。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三峡城市群和鄂西南开发,积极对接宜昌五大战略平台和十大千亿产业,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笼子”。  持续推进项目攻坚。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实施市级统筹推进重点项目70个,当年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其中省、宜昌市级重点项目11个。强化产业项目建设,抓好东阳光冬虫夏草三期、仿制类药物产业化及大品种制剂、楚星新型化工园、兴发磷矿综合利用、935油库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强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刘高路、特警训练基地、渔洋河生态公园等项目建设,抓好市民活动中心等3个PPP项目建设。开展项目服务提升年活动,完善项目建设考核奖惩机制,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提速增效。积极破解征迁难题,全力保障项目用地。加快三江生态新城、白洋长江大桥等项目征地搬迁进度。  不断夯实园区平台。实施园区提档升级工程,修订完善园区总规和控制性详规,加快枝城化工园、陆城“双创”园建设,建成盘龙路、宝塔路,完善十里铺、红高片区路网,健全园区主干道和微循环系统。加快给排水、供电、天然气、通信、环保、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信息、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抓好用地审批、政策争取等工作,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制定吸纳外来人员就业、落户和返乡人员创业政策,缓解企业用工矛盾。加强国通公司、高新投、文旅投、担保公司等平台建设,鼓励发展债券、基金、金融租赁等融资模式,力争全年融资超过40亿元。支持工业园区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强化生态优先,全力打造美丽宜都  狠抓环境治理。深入开展长江沿线重化工和造纸行业企业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治理工业水污染、城乡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强化排污口和涉磷企业监管,确保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扎实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巩固提升“河长制”,抓好岸线码头整治和生态复绿,坚决防止“黑码头”死灰复燃;
    全面完成养殖网箱取缔工作,切实规范湖库养殖行为。加快城西片区、红花套、枝城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强化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餐饮油污、禁鞭限鞭等专项治理,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积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以上。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完成畜禽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关停工作。抓好矿山尾矿、采石场、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场整治。强化环境质量网格化监管,推动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全覆盖。探索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力度。严格执行生态环保责任清单制度,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终身追责”。  加快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天然林保护、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湿地宣教旅游配套、长江流域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等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抓好中心城区道路、公园和园林绿化提升,加快宜洋、陆渔、陆松线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力争帽子尖生态公园纳入国家级试点。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深入推进“两项试点一项试验”,扎实开展生态守护、生态产业、生态金融、生态公民试点试验。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面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抓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完善绿色考评指标体系。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发展绿色经济。严格落实生态功能、环境质量、资源利用“三条红线”,扎实开展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动能耗、地耗、水耗持续下降。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柑橘皮渣深加工、橘瓤馅料生产线、丰岛酵素加工等项目,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华新水泥固废处置、楚星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强磷石膏及磷渣资源综合利用。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提升计划,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发展。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示范工程,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处置力度,推进土地综合利用创新试点。  (五)强化功能升级,全力提升城市品质  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深入开展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试点。优化主城区功能布局,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三江生态新城、太保湖半岛新城、大宋山国际健康城等规划编制。加快完善道路系统规划,积极推进道路微循环规划编制。抓好乡镇总规修编,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完成雕塑小品、“五线”管制和美丽乡村等规划编制。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建立健全“一张图”管控机制。全面落实农村“一户一宅”制度。严格依法执行规划,严肃查处违反规划的行为。  强化城乡统筹并进。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高质量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开工建设三江生态新城核心区和会展中心、培训中心。启动西湖三路、望城路东段、长清堤等新建项目,抓好莲花大道、园林大道、杨守敬大道、夷水路升级改造,继续实施宜华一级路、陆逊大道生态景观工程,完成长江大道、清江大道立面改造,推进陆渔大道、宜华大道等亮化工程。实施特色小镇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康养小镇。开展绿色幸福村建设,新增省绿色示范乡村8个。加快实施松宜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通道快捷工程,启动S254绕城路、宋高路新建工程,加快聂枝线、古樟路、双城路延伸段改扩建工程,完成雷梁旅游公路、陆松路绿化配套建设,力争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7亿元。积极服务白洋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加快318国道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抓好枝城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启动青林寺旅游客运站主站楼、停车场建设,完成宜都客运中心主体工程。加快陆城商贸物流中心、红花物流园及综合码头、疏港公路等项目建设,构建三峡翻坝转运体系。实施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等水利项目,加快崩岸治理和水利风景区、水利信息化建设。实施35千伏柑石线、望石线和宋曾线电力迁改工程,推进宜华一级路电力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快光纤“户户通”、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推进城市精细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示范运用,抓好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健康养生、环境保护等领域智慧化建设。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城市管理运营新模式,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健全“大城管”格局。开展市容秩序整治,强化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广告店招等治理。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开展城市洁净程度量化评价。深化清洁乡村工程,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推广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六)强化公共服务,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坚决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力量打好产业扶贫提质、搬迁扶贫提能、教育扶贫提智、兜底扶贫提标、生态扶贫提升五大战役,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统筹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带动贫困对象稳定增收。积极整合扶贫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扶贫项目监管,确保扶贫资金阳光运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行就业导向培训,扎实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年发放创业贷款25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800人,创业带动就业1700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住房安居等社会保障水平。开展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农村福利院建设管理水平。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完成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项目9个。加快推进市一中南校区、市二中教师公租房建设,确保市职教中心通过国家示范校验收。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健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加快推进市一医院业务综合楼、陆城卫生院迁建工程,抓好市中医医院业务综合楼项目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高疾病防控、卫生监督、重症精神病防控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探索失独家庭关怀扶助办法,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  各位代表!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2017年,市政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办好惠民实事工程,让宜都人民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一是完成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个宜昌市特困村、6个市级重点贫困村精准脱贫出列,确保2701户、5466人脱贫销号,实现全市整体脱贫。二是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两年行动计划,新建杨家湖、三板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对42条中小河流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三是新增保障性安居住房1000套,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和农村土坯房改造任务。四是整治背街小巷10条,新增公厕30座,建成公共停车场7个,新建农贸市场3处。五是沿陆松线建设公交站台18个,硬化农村道路1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窄加宽”100公里。六是完成全市农村6.2万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潘家湾供水提升改造工程。七是新建改造配变台区110个,新增改造中低压线路631公里。八是新建莲花堰中心幼儿园,确保市职教中心综合实训大楼建成投用。九是实施市妇幼保健院搬迁、姚家店镇卫生院迁建工程,实行“全面两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为200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十是建成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云平台,建设4G基站60个、公共WIFI免费接入点144个,新增改造社会治安监控系统678套,完成77个村治安监控设施建设。  (七)强化社会治理,全力提升文明程度  全域推进文明创建。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决战年活动,确保高标准通过考核验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宜都城市精神,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开展道德模范、宜都楷模、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水平,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抓好城市文化标志、公益广告站牌建设。健全专题办公、模拟测评、专项整治长效机制,确保文明创建持续取得实效。严格落实文明创建责任追究办法和任务交示单制度,确保创城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努力厚植文化底蕴。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三馆一中心”、杨守敬故居扩建、青林寺谜语博物馆建设,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叫响文化“润”品牌,大力培养名人名家、文艺剧团,力争推出1-2项文艺精品。继续推进书香宜都工程,精心组织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送戏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抓好王永彬、杨守敬国学,青林寺谜语,宜都梆鼓等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展特色文化村(居)评选活动。完成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农业、科技融合发展。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推广全民健身运动,举办龙舟赛、自行车赛、登山赛等体育赛事。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网格化服务体系,提升城乡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村(居)民自治和社区协商民主。支持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经济发展。深化“法润宜都”建设,提高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平安宜都建设,推动视频监控建设和联网运用提档升级,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新格局。抓好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争创全省“扫黄打非”示范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50家“三小”市场主体整治达标,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处置水平。强化职业病危害防治。深化“双拥”共建和国防教育,促进军地军民融合发展。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把执政为民落实到政府工作全领域、全过程,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严格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强化行政复议和应诉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决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诚信宜都。  (二)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勤学政策吃透上情、深入基层摸清下情、加强调研掌握实情,努力锤炼善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正视问题不回避、勇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努力塑造敢于担当的鲜明品格。坚持竞进作为、勇争一流,树立争先之志,多为争先之举,善施争先之策,努力增强乐于担当的使命情怀。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努力营造鼓励担当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务实重行。坚持立标杆、作表率,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工匠精神推动工作落实落地,以创新精神破解矛盾问题,努力干出新业绩、开创新局面。坚持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实事、解难事。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认准的事一抓到底,承诺的事坚决兑现,切实做到雷厉风行、快捷高效。加强精准督查,确保中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确保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四)加强廉政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行为。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加大行政问责追责力度,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潜心静气,埋头苦干,务实重行,克难奋进,为早日实现“三市三区”宏伟目标,谱写决胜全面小康、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转型跨越的宜都篇章而努力奋斗!名 词 解 释  1、“三市三区”:指全省首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小康县市,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全国县域治理现代化样板区。  2、“1+6”产业扶持政策:“1”指《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6”指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创业就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品牌创建及标准创新、产学研合作、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六项配套政策措施。  3、“双百”工程:指百个精品果园、百里高效茶叶走廊建设。  4、企业“五证合一”:即企业登记申请由工商、质监、税务、社保、统计5个部门分别核发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改为一次性申请,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5、个体户“两证合一”:指个体户登记申请由工商、税务分别核发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性申请,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6、“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7、“一府三中心”:指乡镇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  8、“三权”确权登记: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  9、“PPP”:指公私合营模式,政府与私人组织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进行合作。  10、“新三板”:指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中小企业。  11、“多规合一”: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12、“1+5”精准扶贫政策:“1”指《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5”指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金融精准扶贫、农村土坯房改造5大类精准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13、“四城联创”: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14、“三治”:指法治、德治、自治。  15、“两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  16、“五城”:指现代产业之城、活力创新之城、康养旅游之城、生态园林之城、幸福和谐之城。  17、“三去一降一补”: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8、“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9、“三权”分置改革:指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20、“双随机一公开”: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1、“三供一业”:指供水、供电、供气和物业管理。  22、“两江英才”工程:指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23、五大战略平台和十大千亿产业:指三峡旅游新区、三峡枢纽港区、宜昌新区、三峡临空经济区、宜昌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旅游、现代物流、军民融合、食品饮料。  24、“两项试点一项试验”:指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都试验”。  25、“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6、“六个精准”: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7、“两个体系”:指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28、“全面改薄”: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9、“三馆一中心”: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30、“三小”市场主体:指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

    相关热词搜索: 宜都市 湖北省 政府工作报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