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柳玭家训形成的原因

    时间:2020-06-13 03:47: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徐静

    摘要:柳玭《戒子孙》是唐末一篇重要的家训,对后世影响颇大。它形成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文章试从家庭内部原因与外部环境两方面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柳玭;
    家训;
    原因

    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个体现,集中反映了古代封建大家庭的人生观、价值观,承载了家族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与劝诫。柳玭的《戒子孙》是唐末一篇重要的训诫子孙后辈的家训。在两唐书的《柳玭传》中能窥见其一些内容,是柳玭在修身、治家、兴业等方面对子孙后辈的忠告与劝诫。针对柳玭家训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主要针对柳玭家训内容和作用方面的研究,但研究尚有不足,本文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柳玭家训形成的原因进行讨论。

    一、继承家族优良家风

    “一个大门第,决非全赖于外在之权势与财力,而能保泰持盈达于数百年之久;
    更非清虚与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睦,子弟循谨,维持此门户于不衰。当时极重家教门风”[1](309-310)。无论是士家大族还是一般家庭都很重视家教门风,家风不正就会遭人轻视,不利于家族的发展;
    例如北魏刁氏一族“家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2](1290)。如果家风严谨,就会得到时人的称赞,给家族带来声誉。孝庄帝就曾称赞宋隐家族“宋郎中实有家风,甚可重也”[2](963)仕宦子弟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家族声誉、影响家族地位,因而不得不重视个人修养。柳氏家族是河东的名门望族,“初公绰理家甚严,子弟克禀诫训,言家法者,世称柳氏云”[3](4310),祖父柳公绰“性谨重,动循礼法。属岁饥,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稔复初。家甚贫,有书千卷,不读非圣之书。为文不尚浮靡。”[3](4300)柳公绰性格谨慎,遵循礼法,严于律己,非圣贤之书不读。父亲“仲郢有父风,动修礼法,僧孺欢曰:‘非积习名教,安能及此!入为监察御史”[3](4305),可见柳玭的祖父、父亲在当时都是有名的遵循礼法之人,柳玭深受其影响“余幼闻先公仆射言:立己以孝悌为基,恭默为本,畏怯为务,勤俭为法。肥家以忍順,保交以简恭。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莅官则洁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家法,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4](5027)一个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为基础,以恭敬、宁静为根本,以小心谨慎为要务,以勤俭节俭为准则。如果想让家族兴旺就要互相忍让;
    朋友之间的相处应是简单而又恭敬的。即使自己博闻强识也要发现自己的不足;
    不要把功名看的太重。为官要洁身自好,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守法,守法了才能育人。

    柳玭在家训中举出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崔氏家族之所以能上百年兴盛不衰,因为其世代注重以孝悌为本;
    裴宽的先人在武则天朝与宰相魏玄同约为儿女亲家,还未及成婚,魏玄同被罗织罪名入狱,其家人被流放岭南,地位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裴宽的先人以信为做人之本,不仅没毁婚约,反而在魏家落难时冒着危险迎娶魏家之女。柳玭举出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每个家族都应该有自己的立家守业之本,以约束子孙严守家规家法,只有这样才能长盛不衰。相反王涯以及贾相国门人例子,让他深刻的明白“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因而总结出“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4](5028)要求子孙时刻秉持勤俭持家之法,以保家族之长盛不衰。柳玭家族的家法内容从立身、为官、处事等方面为柳玭家训的创作提供了源泉,这些内容一直鞭策和激励着柳玭,因而他就想把自己家族好的家风、家礼通过“家训”的形式传承下去。“家风就是世族精神文化传统,一种精神或行为方式在某一宗族内延续三代以上,便可视为某一家族文化传统,构成其家风”[5](343)柳玭通过文字的形式,编成“家训”,把祖辈们的优良家风、家礼发扬光大,同时以此来规范子孙后代的言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从中汲取养分、从中受益,从而使家族兴旺发展,不辱先祖。

    二、增强家族凝聚力,以求保身兴族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何言乎!”[6](396)“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平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6](408)任何人、任何事都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可能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柳玭家训的出现正是受唐末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自身宦海沉浮的影响。首先,柳玭生活在唐朝晚期,藩镇割据、宦官乱政、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尤其“懿宗在位十四年,荒纵无德,臣下宴安宠禄,自是内盗迭兴,南诏再乱,民逐其上而唐室大坏矣”。[7](8150)僖宗即位后不久又爆发了黄巢大起义,让本就动荡的唐朝更加风雨飘摇。柳玭经历了黄巢之乱,世家大族纷纷南逃,战火纷飞,岌岌可危。身处战乱频繁、危机四伏的年代,上至皇帝下至黎庶,每个人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大量的人或死于战火,或死于天灾,朝不保夕。无论是士大夫还是百姓都有一种危机感,想尽办法保全自己和整个家族。在这个动荡的社会,要防御外在的各种威胁,确保家族成员的和谐共处,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在乱世中求生存就需要有个规范,“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齐心团结才能同舟共济,一致对外,以维护整个家族的利益,促进其稳定和发展。柳玭想通过撰写家训的方式,来增强整个家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让家族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在力量的侵入,以确保人身安全和家族的永续发展。

    其次,柳玭的仕途坎坷。在他任御史大夫,昭宗想要任命其为宰相时,“中官僭玭烦碎,非庙堂器,乃止”[4](5026),柳玭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明白一旦踏上仕途就朝不保夕,生死都在一念之间,荣华富贵转瞬即逝,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要有居安思危、盛极而衰的忧患意识。无论是外部生存环境,还是自己的仕途不顺,迫使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后辈和整个家族的发展考虑。于是就想通过“家训”的方式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下来,以此来警戒后辈。柳玭在家训中开篇就说:“夫门第高者,可畏不可恃。立身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3](4308)告诫子孙不能依靠高门第,因为门高则骄傲、族盛则会招致别人的嫉恨,即使你有真才实学别人也未必信,稍有过失,别人就会对你多有指责。所以官宦子弟严于律己、坚定求学。子孙不要依凭门第,而是要自立。告诫子孙时刻小心谨慎,不能狂妄自大,“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世族远长与命位丰约,不假问龟蓍星数,在处心行事而已。”[4](5027)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正是这个道理,要想保身兴族就必须注意自身言行,这些内容正是他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的有感而发。在封建社会里,个人和家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在这个反复无常的历史条件下,制定一套家规来克服家族内部的缺陷,并以此来训诫子孙、防止家族败落,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用的。

    “政乱于上,家治于下”[8]柳玭家训的出现正是如此。无论柳玭当时所处的动荡的社会坏境还是自身的宦海沉浮,都促使他想要撰写一篇家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诫后代,勉励他们。柳氏家训的编修不仅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对个家族自我认同,增强家族的内部团结和凝聚力,共同抵御外部力量的侵入,维护家族的稳定;
    还寄托了作者对后辈的劝诫和勉励,警醒后辈要谨言慎行、严于律己,时刻保持清醒,要有忧患意识。

    在唯物辩证法中,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根本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柳玭家训的编写就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抵御外部力量的入侵,还是希望保证家族的团结稳定都是次要的,真正起作用的是柳玭想把自己家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端正家风、增强家族凝聚力,以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为子孙在仕途中的发展提供助力,已达到保身兴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09-310

    [2]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2:1280,963

    [3]刘煦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300,4305,4304,4308,4308

    [4]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026,5026,5027,5028

    [5]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343

    [6]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3:396,408

    [7]司马光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8150

    [8]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间关系.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M].北京:三联书店,2009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家训 原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