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寻找远古的传说(一)

    时间:2020-08-06 03:54: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童伟

    这次不是旅行,而是去寻找千百年来一直被大山封存的传说和音符。

    走进黔东南,峻峭雄峰,缕缕烟云,一丛丛萱草,数杆竹芦,千叶芭蕉,存韵着远古的音符,也深藏着永久的传说。那声音在大山深处从激越转向清新,从遥远的高山之巅滑向洒满晨露的林间小径,那声音犹如一曲《高山流水》在人的耳边淙淙流淌……

    时光如流水,载走人间多少沧桑岁月,载不走的是自然风光和大山深处的鸣响。遥望天外的孤星,低头回思那些让人回味的日子。流水如琴,高山啼鸟不尽,空谷回荡着古琴声的音调,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悠远。秋风秋雨来去,秋月秋霜,洁白的相思在世间凝聚成真情,天上的云,壑间的雾,山水苍茫洗不尽辽阔的胸襟,传说中的大歌、飞歌、一曲曲情思飘随在苗乡侗寨,多少个秋去春来,流水化作弦琴,在山隙间有如伯牙与钟子相期的千古绝唱,但真诚地能聆听到黔东南有如《高山流水》的余音守望过往的人生。

    2012年八月初秋,为了民间的传说和音符的收集整理,我选择在黔东南这片充满神秘的土地上,寻找大山和山寨以及河流的音符和传说,做一次苗侗人家和高山流水的音符体验,要把大山深处的声音和传说整合成故事和现代乐谱,这次计划从黎平开始,往清水江直上,入锦屏、过天柱、访三穗天下苗疆第一寨、进剑河、到台江、游西疆、直到最为神奇的“雷公山”和“月亮山”为止,全程安排二十天,这二十天要记录所有走过的和所听到、见到的和收集到的远古传说。这也许是千百年前一种心灵的预约,聆听这大山和苗侗族的声音,我这次游历黔东南从黎平开始。

    初秋的早晨,雾蒙蒙的,远处的天边一丝彩霞透过薄雾,照在小河边。我沿着黎平“天生桥”的河流一直前进,路边是一丛丛的树,小河里的水在晨雾中缓缓流淌,潺潺的河水从石板上滑过,这声音犹如黄莺轻吟,让人有一种美的舒服感。水面上闪烁着耀眼的白光,像黑夜的繁星。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然后又悄无声息的消失。幽静的小河在晨光中显得那样优雅美丽,宛若一个恬静温柔的侗家姑娘。树,带着泛黄的叶子轻轻摆动,偶尔几片蝴蝶从树林中飞来,姿态是那么轻盈,那么优雅。各种事物沐浴在浮白色的晨雾中迷迷蒙蒙,若隐若现。自古以来,黎平天生桥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墨客,作词谱曲,吟风弄月,络绎不绝。有的拜谒凭吊远古,有的讴歌游历观赏,有的洗心参禅悟道,来到这里观赏被徐霞客称之为中国“石梁”的天然形成的石拱桥,听流水吟唱,小鸟吹曲。

    小河边转动的水车,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岁月,在这里有意放漫了转动。这里看不到繁华的街市,这里也没有闪烁的霓虹灯,也没有灯火辉煌的迷人夜景,这里只有高山,大树,流泉,鸟鸣。在这里看不到的是高楼,听到的却是如梦如幻的古琴声,这声音从大山深处传来,从天的哪边传来,这声音有如悠扬的韵笛。天生桥,自然生存的奇观,气势磅礴,奇妙绝伦,他跨越了两个时空,跨越了宇寰,留给人们的是无数疑问,多少人惊叹它的绝伦,世人无法想象的是它的神奇,它的独特、在《世界吉尼斯大全》,它被列入自然遗产名录,被人们所赞扬,是黔东南民族的伟大骄傲。

    在万息的瞬间,我突然萌生出一个时光隧道的演变。那就是在亿万斯年前,由于地壳的变化而惊醒了沉睡的大地,一种无计量的神力撕裂和捏碎了高原的岩层,急流的冲击而形成了沟壑纵横,万里江波奔流的景象。

    我怀着好奇走进天生桥,这里秀丽清辉,清流润泽,四野古木苍翠欲滴,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在绿荫下显得特别幽静,沟壑狭长蜿蜒,曲径通幽。泛黄了的树叶在秋风的轻吹下慢慢地飘落,有如横空的紫燕飞来飞去,路旁的蝴蝶,还有采花的蜜蜂,一阵阵秋菊的清香,一声声林中的鸟鸣,一曲曲婉歌,准让人如醉如熏。还有路旁一块巨石上雕刻着“天生桥”三个大字,墨生清香,笔力遒劲,如走龙蛇。放眼望群峰,诸峰万丈高耸,绝壁入云若隐若现,雄奇险峻,白云悠然,祥霭氤氲,这里的仙气,秀气,清气,灵气,营造出一种世外脱俗的仙境及清悦的声音。再追思遐想,让心越过远古的时空,那自然无声而热切却与大地山石群峰融洽一体,来自大山深处的声音就是这么自然动听,访如仙天宫女娇啼。

    天生桥桥身有很多个石洞,有的可通桥顶,有的则深浅不一,洞中有无数蝙蝠栖息其中。桥顶和桥壁两侧石柱、石笋、石岩千姿百态,有似长夜明灯,有似威猛武士,有的则像天马行空隐然欲去。绝壁之上,古松怒立,植被葱茏,环境幽深绝伦。天桥之下,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碧潭之内,山光树影,倒映其中。每当阳光斜照,鸟语、松风、流水声,相互晖映。古人曾有诗赞“人凿难施鬼斧穷,天心不厌地玲珑,西山壁上鼍梁架,巧妙争传造化工。”

    我问了当地的老人,老人家告诉我,天生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古时候,这里一面依山,二面濒水,田土肥沃,石峰秀丽,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鸟语花香。人們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一派太平景象。忽一日,河水猛涨,波浪翻滚。原来是一条孽龙私自出海,沿江河四处游玩,来到这里兴风作浪,闹得民众不得安宁。人们不知所措,只得求神问卜,始知孽龙作怪。时过数日,这条孽龙嫌这里水浅,不能尽情嬉戏,于是施展法术,张开大嘴,向东海一吸。顿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海水自东滚滚而来,倾刻淹没了村庄田园,人们扶老携幼纷纷逃往后龙山。一连半月,大水迟迟不退,道路不通,人们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住在这里有一个青年,姓田名生,自幼父母双亡,靠帮人和打鱼捞虾度日。他见此情此景,忧心忡忡,十分苦恼。一天夜晚,田生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人对他说:“田生,光愁有什么用?只要你敢于献身,就可拯救这一带黎民百姓。”田生道:“只要能救家乡父老,我就是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老人说:”好样的,告诉你吧,这是一条孽龙在作怪。我送你一把斩龙剑,与孽龙大战七七四十九天,孽龙自然败在你手下。孽龙死后的第五十天,日出之前,你必须站在后龙山上,闭着眼睛,大吼一声,向对面山上扑去,化作一座石桥,横跨在洪水之上,让人们踏着你的身子,外出求生。”田生毅然答道:“老人家,只要你把斩龙剑给我.我就与孽龙决一死战!”待田生一觉醒来一把亮闪闪的宝剑便放在他的床边。田生欣喜异常,手握斩龙剑,下山寻找孽龙。

    此时,孽龙正在水中嬉戏。田生见了,手执宝剑,跳入水中,奋力向孽龙刺去,这一场人龙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如此战了四十八天,堆分难解,不分胜负。第四十九天傍晚,那孽龙又施展法力,张开大口朝田生一吸一股急流裹夹着田生朝龙嘴冲去。田生急中生智,高举宝剑,直穿龙腹,挥剑砍劈,不多时竟从龙尾后涌出,孽龙受了重伤。便顺水逃逸了。

    田生见大水仍然不退,想起白胡子老人的话,拖着疲惫的身子,摸黑爬上后龙山顶,待第二天清晨,田生整了整衣着,佩好斩龙剑,大吼一声,毫不犹豫地向对面山上扑去。瞬间天崩地裂一座石山立于江边。田生化作一座石桥,横跨洪水之上,斩龙剑也随之化作石剑,吊于桥半空,这一带的黎民百姓得救了。人们为纪念田生,称这座桥为“田生桥”,久而久之,便念成了“天生桥”。“险奇冠人寰,无处不画屏”,这是前人对天生桥风光的评价。

    目光从诸峰慢慢游过,一座独奇的鬼斧神工尽收眼底。这里的山是那么的碧秀,这里的水是那么的清泽,这里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这里是一个神秘梦幻的世界。林深清幽,心旌激荡,穿过石桥,仿佛置身于李商隐笔下诗中意境,为大自然的绝美和谐而感叹。

    只要是来过黎平的客人,都会被这里的民族风情所感动。这里的青藤缠满了相思,这里的大树长满了情怀,这里的流水淌洋着眷念,这里的声音弥漫人的心海。来到肇兴侗寨,这里依山傍水,千户侗寨掩映于青山绿树之间,这里有歌有舞,有楼有桥,鼓楼就是侗寨标志。肇兴侗寨,是天下第一侗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有“天下第一侗寨”的美称。肇兴侗寨在四面青山的环抱下,显得如此的宁静。清晨,缕缕饮烟夹杂云雾在山间回旋,拉成长长的白裢,就像是白色仙子撒下的裙带在山壑间随风飞舞。寨子宁静和谐,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从晨雾间穿过,一滴滴露珠从叶片上滚落,小鸟在树林间轻唱,雄鸡啼鸣,从寨子中传来一阵阵舂碓的声音,这声音是那么的清脆,是那么的熟悉,如同古代仕女的琴曲流韵,在人的心海里流淌,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神奇。

    侗寨的鼓楼,雄伟状观,气势恢宏。侗族人有很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别具一格的鼓楼建筑可称华夏一绝。鼓楼她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创造者的崇拜,她是侗族人民伟大创造的集中表现。肇兴因鼓楼而闻名世界,被誉为中国鼓楼之乡。侗寨的鼓楼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具有重要的民族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外观像宝塔,飞阁重檐,白檐八角尖顶,顶阁放置一台牛皮大鼓。全楼为木制结构,鼓楼是侗族人各种庆功会和歌舞的休闲场所,轻年男女谈情说爱约会的场所,也是接待客人的场所。鼓楼也是侗族人商谈各种大小事的地方,古时用来传递信息和报警的工具。鼓楼的木方上绘有各种图案花草,寨子中有鼓楼五座,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这些鼓楼高低大小风格各有不同,蔚为大观。侗寨鼓楼的来源在民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也有很多的故事。传说在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来到贵州侗寨,扎营侗乡,为了方便统一指挥,他找来能工巨匠,在各大寨子中修筑高阁,高阁上修台楼,以抚弦听音,高阁内设置大鼓,作战时以鼓声传令,时长了,就遂流成鼓楼。鼓楼还有一种神秘的传说,传说在几千年前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传说在几千年前外星人来过侗寨,修建不少的火箭楼和飞碟发射架,鼓楼顶层的阁楼恰如飞碟,楼身如火箭的支架,这种造型是侗族人按照外星人的修建模式建造的。在侗族人民的歌师赞颂的歌词中,就有那“仙下界送钱来”,的诗句,真是耐人寻味。黎平不仅是鼓楼之乡也是歌舞之乡,这里有侗歌,戏班。每逢重大的节日或大喜的日子,这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鼓楼,欢快地举办“踩堂歌”,“抬官人”,如有远方的客人来到这里,美丽动人的侗族姑娘为你的到来摆上拦路酒,吹芦笙,弹琵琶,唱山歌,唱情歌,为你抛眉眼,传爱意,一切如梦如幻。侗族以大歌最为盛名,每当芦笙吹起,大歌唱响,曲调悠扬婉转,优美的旋律和多声混合唱撩人倾倒,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侗族大歌,是对侗族历史的真记录,也是侗族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我习惯地捕捉侗乡的每一缕声音,却抛开一切静静地聆听这里的声音。

    来到这里,是否忘却了那些沉静后的渲泄,是否忘却了灯红酒绿的街市,是否忘却了在沙漠上的荒渴。大山深处,藏着一个村寨,藏着一个远古的传说。甜蜜的大歌之声像夏日的鸣蝉驱走了我心中的百结愁云,让那个如此嘈杂而又纷繁的世界沉淀,让心灵的天空悬浮在这个世界,生活在这里的民族,因为有大歌的滋养,有鼓楼的寄托,他们的思想就像是冬日白雪纯洁而美好,走过一段岁月,人生风烟撩落,在睡梦中呐喊,那缕缕清愁也被遗忘,如那凋零的花儿随着流水任流。这个美丽的侗寨,沉静得可爱,远离了尘世,远离了喧嚣,静默着她的灵感,淘炼清纯的声音。寂静的夜晚,秋風清凉,皓月沐浴着侗寨,夜空上那漫天的星斗,抚平了这个世界的思绪。我喜欢这里的木楼,喜欢这静穆而璀璨的星空,这里赋予我创作的灵感。星光洒落流泻成辉煌的斑斓,历史慢叙着鼓楼那些传奇故事。夜晚,是那么的宁静,人们,牛羊都沉浸于幸福的梦里,只有稻田里的蛙声不停,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和谐。在秋夜里,独自品味着这里的味道,独自亨用这夜的静谧,抛开那些烦恼,静静的聆听这夜晚的声音和收寻那些远古的传说。

    一片秋风中的落叶轻叩着那扇心扉,我的思绪如叶片飘落,在星夜里撩开缕缕涟漪,然而又渐渐荡开。这里,不管是大歌嘹亮,还是小鸟幽啼,声音都是那么的柔和甜美,优如淅沥的雨丝轻弹着琴瑟的弦,清脆而动听。有如耳畔的轻风拂过,是细语微扬,我顿觉被这夜晚的明月沐浴成蔚蓝的天空,自己优如夜空上的云,依偎在夜空的怀里。我喜欢大自然,喜欢青山绿水,喜欢午后的夕阳,看红霞燃烧了整片天空,沉思生活的变幻;也喜欢浩瀚的大海,在潮涨潮落里,静观沧海桑田。聆听大歌的声音,感受日月星辰的交替,聆听流水的回响,感受世界的博大,聆听百鸟的啼鸣,寻找远古的神秘。总希望思绪更深远和辽阔,让遥远的海潮在我的心里澎湃,让我遨游在高空的云海里,去感受声音在高空飘荡的清脆。人的生活中总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羁绊和牵挂,把思绪放飞,让梦永远封存。

    在这个世界里,声音润泽了我枯竭的思念,找回了在迷茫中迷失的方向。多少个春来冬去,多少个白天黑夜,独自在星空下思索,一分神奇的思念参化入那久远的想像,不曾埋怨,并且我还要感谢这个世界给我带回一片宁静的天空,让我一人静静地听清楚这个大山底谷深处的声音是如何的清脆。我将这一次次,那一刻刻的心语化作笔的墨滴,在日记里晕开生之印记,记载我生活的点点滴滴,再将它珍藏在我的信物宝箱里,等待光阴荏苒时,再回味那些有趣的故事和传说。在这秋风里,我聆听风儿的低语,聆听小鸟在树梢的幽啼,聆听竹笛的萧然,聆听夜莺袅袅,聆听我心悠悠。

    一滴小雨,让我从睡梦中醒来,窗外淅沥的雨声让我思索万千。南方的季节很分明,只要是秋天到来时,一种微凉的感觉真让人舒心。我撑着一把雨伞,从寨子中走过,地面湿漉漉的水坑,可能是好久没有下雨了,这秋雨给寨子安抚得静悄悄的,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枝頭偶尔有几只小鸟叽喳飞过,是否也感觉到了秋天的温度。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竟然与昨天的有着本质的不同,有一种清洌,清新,丝丝微凉。我悠然地走在侗寨的石板路上,聆听着秋雨滴落在伞上的声音,看着那些坑坑洼洼的水坑荡起一圈圈的波纹,忽然想起了小时在乡村的感觉,村中有个不大不小的池塘,池塘里依稀地长着几片荷叶,雨水滴在荷塘里,也有一圈圈的波纹。这雨滴的声音就像少女轻弹琴弦在耳边流淌,也喜欢看雨滴在荷叶上滑落,那种超思维的想像让人有种空灵的感觉,更喜欢这村寨的宁静和闲适的意境。

    从秋雨的深处传来嘎喳嘎喳的声音,这声音又像是秋雨那么温柔舒缓,又像是夏雨的那种猛烈,又如婴儿嘻笑的那种嫩稚,又如少女温婉雅淑的那种感觉。是什么声音呢?传说中的侗寨什么都是让人无法想象到的,我好奇地随着声音的方向走去。我走过长廊,声音越来越近,从轻轻的嘎嘎响声变成急越粗犷。秋天的树叶在风雨中飘零,雨丝穿过身旁,有如少女的那种柔顺、温婉、雅淑、又像成熟的女子用纤纤素手描着这个季节的的深黛,叫人不烦不厌,不喜不忧,有一种恬静的宁美。路边的“雁来红”在秋风秋雨中依然绰约多姿,粉红的花瓣上点缀了满满的水珠,叶片边的丝丝雨帘就像是蜘蛛牵成的白网在雨点中清析可见,雨滴散落在地上的残叶上有如明珠在滚动。我走上石头铺垫成的台阶,在吊脚楼的侧面的屋檐下,一个40多岁的中年侗族妇女在舂碓,只见碓杆一上一下,一边舂一边用木做成的钩子不停地往碓窝里翻滚被舂碎的东西,妇女娴熟的动作让我追思那个远古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农村城市基本上都是用这种传统的用具,现在在其它的地方是看不到这种东西,一切都由机械化代替了,只有在贵州的大山深处仍然保留着几千年前他们的祖先遗留下的传统用具,在这里能品味到远古的生活气息,这里的一切都还是原始的,就连他们自己穿的衣服都是自己一针一线地缝出来,可见这个民族的伟大。站在一边的姑娘,不停地转动着手上的簸箕,是要把舂好了的碎粉筛出去,她一边簸一边偷偷地打量着站在她眼前的这位不熟之客。这姑娘约20岁左右,看得出来她就是这个舂碓妇女的女儿,她是一个美丽的侗族姑娘,和她母亲一样,头上包裹着一张白色毛巾,是用来遮盖灰尘,也是侗家人的一种装饰。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高高的身材,翘起的鼻梁配着一双大眼睛,初秋的天气不冷,她穿一件浅绿色的衣服紧紧地勾勒着她那高高挺起的胸部,她微笑时还有一种让人陶醉的力量,几分性感,几分迷人。她用手娴熟地翻动簸箕,只见簸箕里的碎粉上下翻动,碎粉撞击簸箕发出的喳喳声与妇女舂碓的哐咚哐咚声混成一种古老的乐谱,听到这声音,就仿佛自己是穿越到了古代,如果是在寨子外,听到这种声音,仿佛就是一群人在敲击木鼓发出的哐咚声,有洗涤人心灵的感觉。这不是传说中的神话,而是一个民族真谛。

    秋雨渐渐停了下来,远处的阳光吐出一丝丝金色的线。在不远的巷子里有十几个侗家姑娘,撑着红色的油纸雨伞,走在悠长而又空寥的巷子里,还轻松地哼唱着歌,这样韵味绵长的意境如诗句般,怎不让人感慨,让人幽思……

    秋天的阳光透过巷子,透过红色的油雨伞,照在姑娘的脸颊上。她们走过古巷,来到一座鼓楼前列成长队,秋天的小雨刚过,太阳初来,山林、村寨、到处都是新鲜的空气。只见一缕缕白烟在侗寨的上空回旋,然后飘过山岭。看着那些身着侗族服装的姑娘,心里有几许不安分的骚动。

    “那么多美女在那,你心动了是吗?”

    十分清脆的声音从我的后面传来,转眼一看,原来是簸米那个姑娘。此时,我有些尴尬。她看着我,用一种深情的目光,这目光里是否有一种期待和渴求,她向我微微一笑,面容有些腼腆。

    “今天是我们这里的集歌节,等下会有好多的姑娘和小火子来到这里唱歌的。”

    “哦,那一定好热闹的吧!”我回答她

    “还行吧,也不是最热闹的,也就几个姑娘小火在一起唱唱歌。”

    “我叫黄依,你呢?叫什么名字?”

    我看她双手拿着簸箕,眸子里藏着一种深情,双眼注视着我。

    “我叫江南,我是来这里收集素材的。”

    “你是作家?”

    “不是,是一个对文字感兴趣的人。”

    “哦!”她点了点头。

    “你还没有吃中饭的吧?”

    “还没有。”

    她看一看她母亲一眼,她母亲知道女儿的意思,微笑对我说:

    “10点了,就在我家吃中饭吧。”

    黄依还有一个小妹妹,叫黄琳,今年18岁,长得可爱动人,两姐妹的名字都十分好听,妹妹在屋里早把饭菜做好了,一桌子好菜香味赴鼻。她的父亲是一个忠诚老实的侗族人,50岁左右,对人说话和蔼可亲,但在他的语气中也流露着岁月的沧桑,在聊天中才知道今天是中秋节。吃过中饭,秋阳似火,说秋天的太阳似老虎一点也没错,今天上午还是小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一下子太阳似火,山上和屋顶的水蒸汽都往空中升腾,一派清新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在黄依一家人的陪伴下也来到了鼓楼前,此时的鼓楼周围已经围满了青年男女老少。秋,是这季节最使人幽思的,无论是秋雨还是秋月,还有如火的金阳都是最为浪漫的色彩,在繁华绚丽的秋风中萦引雪花的到来,它把两者都不同色调的东西用金黄来染成一副副多姿多彩的画面,让这大自然的杰作在这个山寨不由自主地惊叹这些神奇。秋天,也总会被清凉的寒意沾染一些伤感的元素,也许,就像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便是一种光阴流逝,无可奈何的惆怅。我有时候也不太明白古人为何对秋天有那么多感叹和哀怨,我想,那些淡淡的惆怅,或许只是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许,这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期许,秋花的调零与冷落,繁华的褪尽,冷冷的清秋中,可能给人最多的往往就是一种萧瑟的感觉。

    鼓楼前姑娘们那亮丽的身影随着清脆的歌声在摇晃,歌声也从小到大,从慢到快。只要是到过侗乡的人,都知道这里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无论你走进哪个寨子,到处都能感受到侗族姑娘歌声的魅力,感觉到侗族文化的博大和深远。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她们模拟鸟虫的鸣叫声和高山流水等大自然弹奏的声音,使之大歌编创的最大特色,也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只听姑娘们唱到:“加该加,该加加,加该加,加加该加,加加嗯啊!加加来该咖,水枧架过田坝,竹杆跨过巴水拉,哟哟!啰哟!加架加,加该加,该加加,加该加加,加加该加加,加加来该加,哟哟!啰哟!加来加,水枧架过田坝,竹杆跨过巴水拉。”声音高吭而激越,歌词的主要内容是歌唱协调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生幸福,人與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是以大歌,所为大歌就是很多人甚至是几百人上千人集聚在一起共同演唱,它是侗族民间演唱最为盛大的一种,它的独特之处就是无人伴奏,这种音乐就是最具魅力的一种演唱形式。他们一般都是在喜庆和节日以及盛大的活动时演唱,场面大,参与人数多,最多时可达几千、上万人演唱。主要有鼓楼大歌、谐声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等六类。大部分属于五声音阶羽调式歌曲,和声音程有大小二度、三度、四度、五度,以纯四度、五度居多。和声完美,歌声圆润洪亮,豁达开朗,气势磅礴。歌声弥漫在侗寨的上空,参透在人的心里,当你疲惫时聆听一曲侗族人的歌声,能洗涤你的心灵。歌声以其含蓄委婉、柔和优美的抒情的旋律与其协调的和声完美相结合,形成了一领众和、高低合唱的民间音乐,显示了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吊脚楼依山傍水,面朝河流大山,背靠苍翠青山,河水从寨门前哗哗流过,寨边那古老的大树随同这个民族的祖祖辈辈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休养生息,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下午四时了,夕阳开始往山的那边沉去,大山、寨子、都被夕阳的余辉涂上一层金色的霞彩,大山里的秋天略带一丝丝凉意,寨子中的各种花草的香味在夕阳下散发开来,一阵淡淡的清香味撩拨了我的思绪。在姑娘的慢舞中、歌声中、黄依的舞步和歌声最为突出,我真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舞跳得惟妙惟肖,每一个音节都起落有序,身子轻盈得如踩着云朵的仙女,她的歌声特别的高吭宏亮,她穿一身紧身的有弹力的服饰,她的整个身材被曲线勾勒出美丽与性感。咯咯哥哥,咯咯哥哥,此时,满寨都是鸡的鸣叫声,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都知道,鸡一般一天叫三次,早上报晓,报晓的时间第一遍一般是在凌晨3点钟,第二遍是在中午12点钟,第三遍是在下午4点钟,生活在大山的农村人一般都是听鸡叫来定时间干活和吃饭的,鸡一般都会在每一次报晓时都会报三次,每一次匀隔半小时左右,凌晨最后一遍鸡叫是在5点左右,这是要告诉大家该起床了,下午最后一遍是在下午5点左右,这是要告诉大家可以回家吃饭了。现在在繁华的城市基本上是听不到鸡的叫声,所有的生活、工作时间都是由现在的钟表来代替了,只有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才能聆听到这种鸡叫的声音,也许,这就是洗涤心灵疲惫的最好地方。在鸡的叫声中姑娘小火也慢慢离开了鼓楼,此时此刻,鼓楼旁只有我和黄依和她的妹妹了,看到她俩人脸上幸福的笑容,我也被她俩的笑容陶醉在夕阳的金色里。看看寨子的四周,家家炊烟袅袅,不远的山路上,到处都是归来的牧童,牧童坐在水牛背上唱着山歌,吹着木叶,还有的赶着羊群,羊群还发出咩咩、咩咩的叫声。河边、水井边、都是妇女们在洗衣洗菜,一片忙禄的身影,这是一个富有浪慢的寨子,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的寨子,这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寨子,这是一个让人幽思、遐想的寨子。

    在黄依家吃晚饭时,他的父亲给我讲“苗乡、侗寨”那远古的传说,要我一定要到清水江上游一次,亲自去体会和感受那远古传说中的玄妙,我告诉他这一带我都不熟悉,黎平也是第一次来,这条路线不知道要如何走才好。坐在一旁的黄依笑着对她老爸说自己生活在大山里,对大山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的熟悉和了解,我愿意陪同这位先生完成他的“寻找远古的传说”之旅,一路上还可以给他讲大山里的故事,还可以做他的向导。他爸当时是不同意他女儿陪我一起去完成我的寻找远的传说之旅,她的妹妹黄琳也要和我一起去,在黄依和她母亲的的开导下,她爸爸才同意要黄依与我同行,一路上要黄依多给我讲点大山里的故事,还嘱咐他女儿黄依要做好这一次寻找传说之旅。她爸说你们要进入的是大山,水路,都是没有人烟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好安全,那生活要如何解决呢?爸爸同意黄依与我同行后十分高兴,她笑了笑,说了一句“船到桥头自然直。”他们一家都笑了,她家里人也同意黄依的决定。

    黄依一边吃饭一边注意着我。她是一个最丽美的女孩,她身上的颜色并不艳丽。她带着一丝微笑,也带着一丝清冷,有如初秋的香菊那么意蕴细腻。如果是用一种微凉的心境去欣赏她,她正如透着一湾初秋的清水,那清冷的水光,很细微的涟漪总是最动人的旋律,那是秋水,秋水也是女孩情感最为细腻的一部分,也是女孩的芳心。在人世间,还有什么美是如此荡漾的呢?她的脸上闪烁着微微的银光,闪耀着青春的活力,在不经意间,我被她那微寒中的温暖所参化。参化出一个无穷的遐想,她!也许就是秋夜的明月。

    古人说:好女孩如秋水,的觉不错,一潭秋水,蕴蓄着无限深情。那深情,不是惊涛骇浪,而是一种宁静的美,一种含蕴得很深的宁静。那种宁静,总是凝聚着只有用心才能量出的一种份量,所以,你不要用眼睛去测量女人的深浅,更不要用石子击碎水面的宁静,你闭着眼,让水从你的心头轻轻地流过,那种令人心悸的颤动,就是女孩的温柔。她偷偷地看着我,脸颊上呈现出一丝丝浅浅的爱意,浅笑时,嘴角还微微露出迷人的酒窝,她张开嘴吃饭时,露出她那整齐密密的牙齿,像磨洗过的一样,又白又亮。

    她用春笋般纤纤的手指,轻轻地拿着筷子,夹菜的动作,就是像琵琶弹弄的丝弦。她的眼睛是深而不动的秋水,秋水之美,不在于奔泻,而在于凝聚。一个好的女孩的感情不在于奔放,而在于紧缩,如秋水一样。春水四溢,有孔就钻,有沟就流,那种随意恣肆,失煞了女孩的情韵。春水的飘逸,也失之于轻浮,那燥动的春潮,来得太急,去得也太急。她如秋水一样的凝练和成熟,是一种用含蕴包裹着的透亮,清素的表面总是有一种永恒的睿性。她那窈窕的身材,乌黑的头发,白净的脸蛋,坐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个白雪公主。她那及富有情感的仰扬顿挫的声音,使每一个人听了都会对她产生好感。就像一首深情的情诗,总是有一种让人沉醉和轻轻流水在心间流过的感觉,那种永远剪不断的隽永的味道,也许就是女孩的无穷魅力。

    吃完晚饭,在黄依的陪同下我们开离开了这个充满传说和神奇的村寨。

    我们走出寨子,夕阳的余光还挂在山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山寨,黄依的双眼充满了深情,她笑着对我说:“你这次离开,下次还会来这里吗?还会来我家做客吗?这里有思念你的人,这里的一山一水都喜欢你,”话语里饱含着一种深情。我对她说我一定还会来的,这里很美,这里的姑娘也很美,这里也有我的思念,我一定还会来的。她又对我说:“在这里你人生地不熟的,这次我要陪你走完你的探索之旅。”

    走到山村公路边,黄依打电话叫来了一辆面包车,我们坐上车,车子向清水江方向驶去。大约半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清水江南面的锦屏固本与黎平尚洞之间的乌下江渡口。夜幕降临,宽阔的固本乌下江湖面波光粼粼的一泓碧水,可谓是“高峡出平湖”,两岸怪石嶙峋,山势略向两侧退让,往上就是锦屏。清水江是锦屏境内的主要河流。它就像一条碧色玉带,西部是剑河县南加镇的河水流入锦屏县,在县内蜿蜒五十余公里,从县东北部茅坪镇阳溪村流出县境。湖面上来往的客船现在已经回家了,湖面上只有轻盈如燕的小渔船还在不停穿梭,忙碌。此时去锦屏的车也没了,天快要黑了,山头上升起了一轮圆月。想要再回侗寨是不可能的了,这下该怎么办呢?我愁眉着。站在一旁的黄依看我急了,她去借来一条小渔船,载着我向湖心划去。曲折的湖面上,点点粼光,在幕色下就像是少女的眼睛。在波纹与波纹之间零星地点缀着,婉如一粒粒坠落在湖面上的明珠。今晚的月亮又圆又大,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湖面上流淌,湖水的边缘有青烟浮起,那是水上的雾,仿佛是流出的牛乳一样的白净,又像是九天泻下的轻纱。月光从山的树林照下来,照着我们这条小小的渔船,照在我们的身上,月光和水凝成和谐的旋律。借着淡淡的月光和夜色,还看见不远处有几条小渔船在晃动,急切向岸边游去。过了一会,湖面上平静下来了,突然一种窒息的空旷和静穆。

    小渔船在水上慢慢地飘,也不知道飘了多远。初秋的空气里带着丝丝清凉,我心底泛着点点对远古的追求和寻觅,在我的脑海里游思着一种追古的情丝,也许,我是第一个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寻找远古传说的第一人,我坐在小渔船上思索,黄依坐在我的身边用含羞的眼光看着我,湖面上一个个水泡就像一面面泛着光亮的镜子静静地对着夜空。我对山水都有一种赤热的眷念和不解之情。其实,我也是在山里长大的,只是我生长的地方没有这么雄奇的大山和平净的湖水,但是,也有河流、高山,所以,我对山水情怀有一股欲望的冲动。让自己温暖在夜色和湖水的包围之中,享受这静谧的宁静之美。轻轻的晚风吹来了,带着秋的凉意,一缕缕,在我的脑海里铺满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梧桐细雨,她那婉约含羞语言在我的的心里一点一滴,惆怅渐稀,心渐渐地舒缓和安静下来,一点一滴,我似乎感觉到了一颗颗明亮的星子落入湖水之中,是那么地美妙和惬意……我张开双臂轻轻地搭上渔船船仓边的帷,头枕着船帷边的竹杆。秋风吹来,仿佛是树叶的露珠滴落在我的眉心,带来一丝清爽,我缓缓启眸,秋夜的天空稀稀星点映入眼帘,好似棋盘上的棋子定格在穹庐般的夜空,如此的美丽,我望着夜幕上那颗星星,看看坐在我身边的黄依,我想起了她。那也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月明星稀,我和她走在城效的公路上,一件黄色的毛衣,一双灵动的眼睛,一句青涩的表达,明媚的月光沐浴了我们纯洁的思念,我们的心灵如同天空上那颗美丽的星星,就是那个纯洁的思念孕育了我现在还留给自己遥不可及的落寞!

    我等不到她的消息,十年过去了,我只能在音讯全无的相思中沉默,我等到的只是岁月的迷失。让思绪伴着思念肆意释放,最起码这一刻我不用再撑着了。许久,我收回了沉思,把自己整个心灵浸入到温柔的夜色中。

    黄依看我坐在船头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煮杯茶返解下你沉闷的心情。看她在船仓里一边煮茶一边说,茶可以养心池,一般都要用最好的山泉水煮茶,她说这渔船的主人是她家亲戚,最喜欢煮茶喝,所以他的船上煮茶的艺具和配料都有,我煮的是清心茶,主要是枸杞和茉莉,野菊花,干草等。枸杞养肝、明目、安神,还可以壮阳,茉莉花舒缓神经、益气宁心,野菊花清凉解渴,干草清心,这样煮出来的茶不但清香,还可以美容养颜、爽身香体,男人喝了不但精神好阳性也大曾,等你喝了我煮的茶你今晚我就好好让你疯狂,好好地享受人生的快乐了。有这么神奇吗?我有些置疑,她高兴地说山里男人都喜欢煮这种茶喝,晚上准能让他的妻子呻吟不尽的。说着她的脸上露出了红云,坐在我的旁边,听秋风吹着树叶,用手理了理那乌黑的长发,有些羞涩,低着头,只贪秋风的一度清凉,静静地平揣那颗骚动而灼热的心灵。

    湖水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混成一体,目光所触之处都是唐宋诗词的灵感。我回思古人那种夜间独酌的浪漫情怀,今晚我也有美女相陪,一切思念和记忆都已变得清晰,我只求拥有这浪漫的一刻,我是否看到灯火阑珊处那缕倩影,我在湖水上,明月下,属于我心中的美景,让这个每好的夜晚一同伴随着我去寻找被大山封存千百年的传说,让我心甘情愿地沉醉于这个宁静的夜色……

    两边的高山被夜色吞噬,只听山上小鸟回窝时飞的赴哒赴哒的声音。我问黄依从这去锦屏还有多远啊,她对我说有100多公里,还说今晚是去不了的,只能等到明天天亮在上岸坐车。我一下子呆了,我问她那我们今晚要去哪里?她笑着,不是我要为你做导游的嘛,要不然我看你今晚怎么办?她坐在我的旁边,突然站起身来,在月光下,渔船上,她是多么妩媚,清凉的晚风吹着她的长发轻轻地飘,一件黑色秋天外衣被月光勾勒成“S”形的线条,苗条而丰满的身材让人如痴如醉。此时的湖面平静,宽阔,湖面上没有一点渔火,我们孤独得像是一对失群的小鸟,又像是生活在野外的一对渔人,只听黄依轻轻唱起歌来。她的歌声从慢到快,从低到高,她的歌声在整个夜晚的湖面上,山谷间,夜空里弥漫的歌声把我融化在湖面上的夜色中。她这样唱到:“加罗加,加加罗加,罗加罗加,加加罗加,加加,来加罗加,加加,水流过田坝,竹林遍山崖,加罗加。”侗族歌词我是听不懂,只知道唱得好听,她告诉我,这是爱情歌词,歌词的“加罗加”就是我爱上你了的意思,她的歌声在夜空中回旋。她唱完这首侗族情歌后,又唱起了台湾著名女歌手赵咏华的歌曲《最浪慢的事》,只听她唱道:“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当她唱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时,她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着我,就像是这首歌里慢慢变老的那个人就是我一样,她的眼睛深情,含羞,眼眸子里流淌着青春的留语。黄依唱得几乎和原唱一模一样,此时我面前站着的就是台湾歌手赵咏华,最浪慢的事这首歌我十分的喜欢,平时我也会哼两句,我去歌厅唱歌我一般都是唱这首歌,我的手机来电聆声也是设置的这首歌。这首歌情意绵绵,有如春天里的花香,我喜欢这首歌的演唱者—趙咏华,如果说赵咏华是雪地里的一朵梅香,那么,我就是雪中的守候者,一直伴着梅花的香味飘摇在风雨中。黄依的歌声划破了这个寂静的夜空,划破了清凉的湖面。

    明月如洗,我突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来:“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明月中天,湖面空寥宁静,黄依唱完歌坐在我的身边静静地看着我,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在我的心里潺潺流淌。我们谁都没有说话,静静地坐着,看着高空上的明月,看着月光下平静的湖水,秋夜的风有几分凉意,我们坐在小小的渔船上,独自享受着秋夜这如水的月光,享受着秋夜所有的凉意,让我们的心都寻找一个空旷的空间,寻找未来的方向,也让我们的心儿静静沐浴在一种无言的美好之中,让思绪随着月光任意飘荡,来一次少有的心灵之旅。

    月光下的黄依她沉默不语,时而静静地注视着我,眼神有些羞涩,时而抬起头看看夜空上的圆月,发出轻轻的感叹!时而低着头,片刻沉思,时而看看宽阔的湖面,时而想入非非。许久,她转过头,用深情的目光看着我,此时,一个少女的情怀将会敞开她的心屝,是否在等待着一个狂热的渴求。在这寂静而又空阔的湖水上,她是否有点耐不住少女的寂寞和空虚,她此时就像是一座开着大门的城,只要我一走进这个门,她会心甘情愿地让我感受青春的赤热,也心甘情愿地让我尽情地观赏城内的无限风光,她看着我慢慢闭上她那双动人的眼睛。这时,突然传来哗哒一声水响,在朦胧的月光下隐约看见一个黑色的影子在我们不远处游动,我突然一惊,我们不会是遇到鬼吧!黄依看看那个黑色的影子说可能是一条大鱼,我们生在大山里,常听人说起这湖水里有好大的鱼,可是没有一人看到过,人们也常来这里打捞也没发现有大鱼,这个肯定就是人们常说的那条大鱼。我们望着那个黑色的影子,大约有几米长,因为是晚上看不很清楚,从影子上可以判断这条鱼可能有几十公斤重,黑色的影子从这边岸慢慢向峡谷游去。黄依说这条黑鱼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条黑鱼一般人是看不到的,这条鱼只要发现一对情侣深夜还在时它才会出现,又必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黄依从小就生活在这一带,生活在这座大山里,她是否什么都不怕,是否什么都知道,在这个宁静的夜里,在这个月圆的秋夜,在这个宽阔的湖面上,我虽然是一个大男人,但是面对深夜的湖水和寂静的山峦,心里还是有几分寒悚,尽管如此,还是要鼓起勇气与黄依面对面的倾谈。这里为什会有大鱼在夜间出现,为什么白天又看不到呢?此时,黄依给我讲起一个远久的故事。

    只听她把两千多年前的传说尾尾道来。传说在两千多年前,这附近有个村子叫“地平村”,村子里有一个姓杜的姑娘叫“玉姑”,长的如花似玉。在山的那边有一个村子叫“岭上村”,岭上村有一个打鱼为生的小火子叫“鱼哥”,鱼哥是每天都在这里打鱼,原来这里只是一条小河流,但是水也有几米深,也就是现在清水江的支流,现在的这面平湖。有一天,姑娘来到这条河边玩,认识了正在打鱼的鱼哥,这两个年青人一认识就好了起来,也经常到这条河边来约会,私下许下了终身。几年后,他们的父母相继去逝,这对十分恩爱的年青人就结成了眷属,男的依然每天来到这条河里打鱼,女的就每天在家里洗衣做饭。但是每天打鱼回到家后,妻子把丈夫打来的鱼煮好一起吃,每一次玉姑的丈夫都是把鱼头和鱼身让给妻子吃,自己只吃些鱼的尾巴。年长月久,这对小夫妻的生活也过得有嗞有味,一天晚上,妻子非要劝自己的丈夫吃一个鱼头,可是,她的丈夫死活都不肯吃,妻子暗暗地生气了,等她丈夫睡觉后她一人躲在一个角落里偷偷哭了起来。后悔嫁给一个不好的男人,每次吃鱼都把不好吃的鱼头给我吃,他自己才吃最好吃鱼尾巴,又痛苦又伤心。有一天,天下着毛毛雨,丈夫穿着一身黑色的雨衣和往常一样来到这条河边打鱼,响午后,他的妻子玉姑也来到了河边,说是在家无聊,也想在外面的丈夫了,也来帮帮他拿点鱼。万万没有让人想的事情发生了,妻子上了她丈夫打鱼的渔船后,趁她丈夫不注意时一把将她的丈夫推下了渔船,她丈夫因不识得水性,刹时间沉入了水底,就这样淹死在河水里。玉姑拿着她丈夫打的鱼匆匆离开后,一时间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下了几天几夜,河水高涨,由原来的小河变成了大河。玉姑回到家把打来的鱼煮好,自己一个人吃了起来,她心里在想,你每天打鱼都知道吃鱼尾巴,可能是鱼的尾巴最好吃,你才不肯给我吃,只有你死了我才能吃到最好吃的鱼尾巴,此时的玉姑又高兴又得意,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她吃着吃着,怎么这鱼尾巴一点都不好吃啊!又苦又酸,还带有很浓的鱼腥味,吃着都要忍不住想吐,再吃吃鱼头和鱼身,原来鱼头和鱼身是鱼最好吃的部位,玉姑明白了,原来丈夫是太爱自己了,把最好吃的全留给我吃,他自己吃最不好的鱼尾巴。可是,这一切都太晚了,人死了不能复生。第二天,玉姑来到了丈夫打鱼的地方,投河自尽。两人死后,都变成了一对小鸟,整天都在这河边飞来飞去,雄鸟都叫“妹妹,我爱你”,雏鸟就叫“哥哥,我想你”。很多年过去了,这一对鸟也看不见了,然后雄鸟就变成一条大黑鱼,每天都在这条河里游,等他的玉姑妹妹到来。雏鸟就变成了一座山,就是玉姑山,这座玉姑山无论白天黑夜都看着她的丈夫“黑鱼”在这条河水里游,就这样相依地走过春夏秋冬。后来人们总想来看看这条黑鱼的真面目,但是一直没有看到过,只有在深夜,有一对情侣在时这条黑鱼才会现身,这个传说经过千百年一直传说到现在。

    听了这个传说,用笔记录了下来,我的心也一下紧张起来……

    黄依讲完这个有趣的传说后,从船仓里找来一根钓鱼杆,放上鱼饵,然后抛入水里,她手里拿着鱼杆,目光注视着我,我看着月光下那平静的水面,不时地注意鱼杆顶端的鱼匏子。夜是寂静的,今晚的月特别明,只有不远处的山边几声蛙鸣划破整个寂静的夜空。

    “我钓到鱼了”,只听黄依大喊了一声。

    她把鱼杆慢慢往上拉,借着月光,清楚地看见一条大鱼顺水游来,我把大鱼拉上小船,是一条有十多斤重的鲤鱼。黄依在小鱼船的船仓里找来主人留下的木炭、木材,在鱼船上生起了火,有了火我们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又在船上找到食盐、味精、酱油,我们把鱼用竹杆穿上一个拿着一头抬着放到火上烤,她看着我又羞涩又腼腆。一边烤着鱼,她一边给我讲生活在大山里的故事,漁船还在湖水中央随波轻轻摇着,是否没有行走,一秋湖水,一轮明月,一盏鱼火,此时,我们仿佛是生活在野外的一对渔人。

    夜也深了,鱼也香了,我们一边吃着香味喷喷的烤鱼,黄依一边给我讲着这湖水上的故事。秋的深夜,风有些微凉,我们走进船仓,坐在小床上,她看看小床,再看看我,没有说话,只是从她的眼神里流露出一股春青的力量和生命中唯有的渴求。她的眼眸是那么的深情,她的表情是那么的含羞,她看着我,脱下了外衣,里面穿的是一件半透明的白色恤衫,月光透过船仓照在她的身上,隐约可以看到她那黑色的性感胸罩背带紧紧勾勒着那丰满的双乳,躺在我的身边慢慢进入了梦乡。

    一曲叶笛让我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睁开惺忪的双眼看看床上就我一个人,我的身上还盖着黄依的外衣。清脆的叶笛声传来的方向,原来是黄依站在小渔船的船头。小渔船是什么时候划到山边的我不知道,白雾笼罩着山头,湖面上清水潾潾,秋日的早晨,风有几许清凉。这叶笛声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悲凉,整个山间空旷清静,此时,就连一只小鸟的叫声都没有,只有吹木叶的歌声在山间飞扬。我下了床,走出船仓,只见黄依穿着她那件白色的恤衫站在船头,面朝广阔的湖水,尽情地吹奏着木叶,木叶声袅袅不绝,她吹的是赛娅的歌曲《我爱上了你》,只听她吹到,“我爱上了你,永远不放弃,要把爱情变成最美的回忆,我爱上了你,永远在一起 ,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陪着你。” 曲子轻快而缠绵,气流与木叶的轻弹声是那么的铿锵有力,节奏清晰,情感浓郁。我真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平凡的侗族姑娘竟然有超人的音乐天赋,她的嗓子,她的唱功,不逊色于站在那些大舞台上的一级歌手,如果她有一个大的舞台,我相信她就是人们心中的——宋祖英。尤其是她吹响木叶的歌声更是让人震撼,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要把木叶吹到出神如化的境界是一般不能极的,就是经过专业训练过的也未能达到她这种境界。晨风吹过,撩起她的头发,此时就像是一朵白色的莲花开在湖岸边。她是否还不知道我已经起床了,我轻轻地走到她的身边,把她的外衣给她披上,她转过身来,看着我深情的一笑。

    太阳从那边的山头升起,山头上那一层层薄薄的晨雾被暖暖的阳光渐渐地驱散了,慢慢地消失在茫茫天际。湖水的深处,游来几只小小的渔船,渔民们一边用渔网打捞渔一边哼唱着小调,悠闲自在的大山人的生活被早晨的阳光沐浴在无比的幸福里。四周那雄伟的群山已尽在眼底,秋天的早晨在阳光照耀下湖面的水显得格外的清澈明媚。远处的山坡上,到处都是枯色的树叶,树上各种各样果子的颜色在晨风中摇曳,山上、湖边到处飘逸着果子的清香。

    远远的村舍,升起了做早饭的第一縷袅烟,时不时传来鸡犬鸣叫声,乡间的山路上,只见辛勤的人们来回奔波的身影,陶醉在季节成熟的喜悦和果香的喜悦之中,也就是他们的身影为大山深处秋天的早晨增添了一道美丽而迷人的风景。

    晨风,在早晨的阳光照射下终于驱走了天空中最后一缕残雾。彻底掀开了深邃的帷幕。高山此时就像一位披着长发的少女俯视着山下的人群,晨光透过那深邃而又羞涩的眼睛,透出了淡雅的光亮和色彩,把半个山峦渲染得让人感到兴奋。黄依摇着浆,我俩坐在小渔船上朝湖水的上方慢慢划去。清晨的天空是清纯的,湖面是羞涩的,山上是成熟的。我们聊着聊着,也许是岁月经过了漫长的期盼和等待,我们终于贪婪地呼吸着,感受着这天空下那无比清新的空气。她一会儿看着我羞涩得脸呈现出红晕,一会儿摇着小船直上,一会儿唱着我听不懂的侗家情歌,一会儿惬意的笑笑,一会儿又深入那寂寂的沉思中。

    不久,我们来到了一个登岸处,早在那等了多时的渔船主人向黄依笑了笑,原来,黄依昨天下午向他借船时就已经约好在这里还他的渔船,难怪她会载着我往这里来。我们来到公路上,坐上去锦屏的车。一路风光无限,两山的秋天景色随着车窗往后拉,欣赏着车窗外的秋景,车后也拉起了一道尘烟。

    大约两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瑶光寨的地方。瑶光寨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苗寨,这个寨子我在很久之前都听说过,是一直没有机会来,这是一个有着上千户人家的寨子,早在春秋时这里曾发生过战争。瑶光寨坐落于两江之间的一座大山上,如一尊硕大的龙头俯视流动的江水。瑶光寨是清水江流域一带历史最早,宋朝时朝廷就在这里设有大量的驻军。在那个年代,瑶光水路通畅纵横交错,大量的物资都要从这里通行,为了夺取财物和占居这个有利的地势,在这里发生激烈的战斗。我们下了车,上了一只正在渡人的小船,这里的江水碧绿清澈,波光潾潾,江面上偶尔有几只小船游来,渔民一边打捞一边唱着歌谣,江岸边千百来的古树在秋风中仰视着苍穹,霞光照在水面上泛起点点银光,有如星星洒落在这潾潾的波光里。下了船,随着一条村寨的石梯路进入瑶光寨,这个寨子在秋天的阳光下一切是否都显得很宁静,枝头几只小鸟飞过,秋天的落叶铺垫成金黄色的毯子,是否也铺垫成一个有趣的故事。瑶光寨是一个生长着枫木树的寨子,我们走进寨子,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枫木,最大的四五人都合抱不了,小的也要两人才能围拢。在寨子门前有一株传说是上千年的神树,瑶光寨的村民们历来对这棵树尊之为神,以求宁保这个寨子的风调雨顺,人人平安,这里的男女老少对这棵常年祭祀不绝。这个寨子有四百户人家都是掩藏在这片枫树林间,自下而上几乎全是木制吊脚楼,鳞次栉比。其于的几百户人家都坐落于枫树裸露山丘上,与枫树间的房屋依次边接,形成一个“A”字形的山寨。一条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板小路,历经岁月的沧桑,由江边而上,在房舍和古树之间曲折延伸,寨间的各条小巷道都是用青石板铺垫而成,都被时光的脚印踩成光亮。这个寨子有一个特特殊的节日——枫树节,枫树节是在每年农历“大雪”的前一天,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放下手中的活儿,杀猪、宰牛、打糍粑,跳舞吹笙,来祭祀这颗“枫树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年岁丰稔。这是个很特别的民族,它与其它的苗族就是不一样,也不知道这个苗族是否与黔东南其它地方的苗族一个支系,我想这里肯定有我们不能知晓的秘密。瑶光寨的枫树节一般在每年十二月,我们这次来虽然看不到这个民族节日的盛大,可以联想到这场面的热闹非凡,下次有机会一定要来参加他们的枫树节民族文化活动。在传说中,瑶光寨过去有许多规模宏大的农家豪宅,那些豪宅的主人都是清朝中期从事木材贸易的老板。当地的老百姓告诉我们,在这些豪宅中,最著名的巨富要算姜志远的两个儿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在朝中中举并在四川为官的(姜吉兆、姜吉瑞)建造的姜家大院,这家大院可以算得上古代的大财主家了。这家大苑房屋一百五十多间,整个房屋的建造都是用上等的紫檀木料,结构精美具古典皇家风格,分有品字和格字形,左右相房对应,家里大小用人一百多,可一般人能极。院子的前面是清水江,有旗鼓招引,文峰插天,后面是圣龙盘居,前面有朱雀玄武。真是一个好坐向,只可惜毁于1958年一场大火,现在只剩下一些残垣继壁,青瓦石砖。在这个苗寨的山脚下还有另外一个大院,这家姓李,李家大院虽然没有姜家大苑那么奓华,但也算得上是个很有钱的人家,房屋几十间,全是用上等的木料修建,当时用人20多人,李家大屋至今仍存在完好。李家大屋还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1934年12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从黎平沿乌下江经过瑶光河口,中央领导全在瑶光寨宿营,一代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就住在李家大屋。瑶光寨里至今仍盛传红军的故事。我们找到寨中80多岁的老人,她除了知道“枫树节”能保一寨平安,其于的也不得而知了。我和黄依这次到瑶光寨除了收集到“枫树节”的民族习俗外,再也找不到关于瑶光寨的神奇传说,就连瑶光寨是怎么来到这里居住的也不得而知,我想,可能是远古的历史封存了那岁月中的烟尘。

    我们走出山寨,坐上车,回头再看看这个寨子,温馨里充满了和谐。秋天的阳光温和美丽,裸露的景色给人带来另外一种感觉。车子在山间小路上行驶,沿途的风景迷人,树上都是果实累累,一路飘香。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锦屏的茅坪镇,茅坪镇位于锦屏县境东北部,为中山河谷地形,清水江从镇内阳溪流向天柱,这里是锦屏海拔最低点。东抵末主县坌处镇,北抵天柱县高酿镇,西面和南面接三江镇,这里居住的有侗、苗族间杂,有少量汉族。在清代,茅坪上下两村与上游的王寨、卦治并称“三江”, 茅坪江面为自然长塘,可常年停泊木材,是古代商家的必经之地。清雍正七年(1729),经贵州巡抚批准,茅坪与上游王寨(今县城)、卦治三寨设立木市,专事木材贸易,三寨轮流值年“当江”。同治末至光绪年间,茅坪木材贸易空前繁荣,木行和行户数十家,其时商贾云集,成为仅次于王寨的经济重镇。这里的江流平缓,风景宜人,这里还是通往各地水路的主要渡口。我们下了车,直奔清水江边。我这次旅行,是来寻找远古的传说和收集被封存在大山深处的声音,黄依是我最好的向导。古茅坪是清水江的下游,可以从这里经水路到天柱远口,途中30多公里。我们来到茅坪已是中午12点钟了,来到清水江边,远远看去,江面空阔,两岸雄峰巍巍,沿岸停着一只小渔船,和昨晚上坐的那船差不多大,我问黄依这船是谁的啊?可以给我们租用,她微笑着对我说是她打电话向朋友借来的,这也是他们打渔用的小船,我要他们两天后到天柱的远口去拿船。阳光照在水面,泛起一点点白银。

    我们上了小船,黄依发动了电动机,直往清水江上游划去。这只小渔船是用电带动的,所以就不用人工划了。宽阔的清水江,我们逆水而上,秋天的江面风吹过略有些微凉,清水江的水在这个季节不大,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江底,能清澈地看到在河里穿梭的游鱼。我和黄依面对面地坐在小船头,欣赏着一路沿途的风景。田间是农人在收穗稻忙碌的身影,山上,到处是被秋风风干了的忧伤。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个很宽的地方,我们坐的小船行走得很慢,来到这里已快夕阳西下了,四周一片宁静,放眼望去没看到一户人家,真可谓是秋萧荒野。只见黄依把小船划进转弯的石崖小谷里停了下来,抬头往上看,是峭壁懸崖,古木斜依,青藤密密麻麻地缠绕着苍老的大树,这个峡谷很深,弯弯曲曲没看到尽头,再往水下看,这水绿油油的,看样子十分深,这峡谷只有十来米宽,十分阴森,石崖上不时地传来山禽、野兽哗哗啦啦的爬行声,心里突然有几分胆寒。我问黄依为何要把船停在这里,停在宽阔的水面上不多好,她只是看着我微微一笑,而是从船仓里拿出了鱼杆。夕阳西去,夜幕笼罩了整个山川河流,点亮船仓的灯,一边吃着烤熟了的鱼,一边聊着。今天这只小船的主人把床铺得特别的整洁干净,床上还特意放了两个小枕头,看样子被子是才洗过的,洗得很干净,床上还有一股淡淡的香水味。黄依看看这张小床,又看看我,夜、是寂静的,水是平静的,小船停靠在石崖边,山谷间、觉是一个避风的港。黄依拉上船帷,船仓一盏腊烛小灯,加上两个人,更觉得就像是一对飘泊在外的小夫妻。秋天的夜晚虽然有些微凉,把船帷拉上后,也没感觉到一丝凉意。黄依和昨晚一样,站在床边,同样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我,然后脱下了她的外衣,轻声对我说困了想睡了。我望着她那双充满渴求的目光,灵感是否要驾驭她的惆怅,这个夜晚,这个船上,一男一女。此时的黄依就是像一瓶还未开封的红酒,瓶盖一但被打开,会让人品不尽她的春光。她那丰满的胸部和成熟的线条觉实能勾起人的欲望和遐想,她是否想要脱掉她的内衣,可是她的目光在渴求,就在这时,一阵蛙声划破了整个寂静的夜。

    从哪里传来的蛙声呢?声音由远而近,哇、呱、哇、呱、哇、呱、有些悲切和寒凉。寂静的夜晚,胆寒的峡谷,黄依是否有点害怕,她紧紧地把我抱住,羞涩地闭上了她的双眼。这蛙声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时而焦躁,时而清晰,蛙声从小到大,从几声到一大片,直到整个河床。拿上手电,发动小船,随着峡谷向蛙声传来的方向划去。走了没多远,蛙声好像又消失了,刹时又一片宁静。在沿河岸的不远处,好像听到有人在哭泣,好像有打斗的声音传来,声音越来越近。片刻,声音又全消失了,再往前走,又是通向主河流,我们绕了一圈回到原地,把渔船停好,这时整个河床又响起了激越的蛙声,蛙声中仿佛有很多人在哭泣,心里不觉寒悚起来。黄依这才想起来,有一个传说,古时候这里叫“万人河”,再后来这“万人河”又改成了“夜蛙湖”。那是在战国年间,这条河流的水很大, 清水江原为沅系河流,是贵州省境内的第二大河流之一,干流省境内长432公里,其源有二。其一,发源麻江两岔河,绕福泉,凯里而出黄平西南境为重安江,另一源发于贵定县斗笠山与都匀云雾山麓之间,东流过凯里南境,再入黄平西南境而与重安江汇合。整个流域跨黔南、黔东南两自治州,流经都匀、麻江、丹寨、凯里、福泉、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黎平、天柱等十几余县市,与舞阳河汇于湖南省黔阳县后称黔江,下称沅水。后入洞庭,注长江。历为黔东排筏舟船通往江汉的要道。主要支流有:右源支流巴拉河(九股河、排乐河、小江)、南哨河(乌沙河)、瑶光河(乌下江)、亮江(黎平河)、洪州小河。左源有六洞河(小江、八卦河),监江等。清水江流域,现代按自然特征都匀以下大体可划分为三段:(1)、上游都匀至岔河段,长148公里,通称马尾河或龙头河,枯水河宽30--50米,此段河床,沙卵石浅滩居多,河浅碍航。(2)、中游岔河至锦屏段,长197公里,枯水河宽50--100米,剑河以上有大滩20处,以十里长滩最著名,滩长3.5公里,航槽窄狭,狂浪鼎沸,为全河最险河段。(3)、下游锦屏至分水溪段,长87公里,山势开阔,河谷稍宽,枯水河宽70--200米,惟本段河槽宽敞,流量较丰,比降相对平缓,航行条件较以上各段好。

    她自言自语地发出感叹!是啊!历史不经磨难,哪来辉煌!清水江的远古的历史如此,天柱的历史亦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们的研究认为,战国时楚国将军庄蹻奉楚王之命,对蕴藏着丰富黄金的清水江流域进行过考查开采。由此推之,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清水江流域就已出现经贸往来的重要通航,在河水也出现了很多淘金者的身影。在那个年代,清水江就成为经贸往来和战争运输通航的主要河流。在很多历史书籍记载和收藏中发现,战国至西汉的大量铜制兵器都由这清水江河流通往云南等地的经贸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思。这些斑驳的,闪烁着黄金的余光,无数英雄们都为古物、黄金争夺,从而,在清水江流域发生了惨烈的战争,而那两汉宋元的陶片,明清的瓷片及“乾隆通宝”、清花瓷杯,甚至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打砸石器……一切都见证着清水江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

    又过了一千多年,三穗各水住了一杨姓人家,人称杨师公,他有两个儿子,叫杨七、杨八郎两兄弟,妻子早离开了人世,杨师公精通地理、风水,却与两个儿子捕鱼、打猎相依为命,很多年后,杨师公生病了,他知道自己的病不会好了,他交代杨七、杨八和他的家人,更算了算杨七和杨八郎的八字后说:我死后把尸体放在堂屋,用一盆清水,水里放入三根筷子,与尸体放在自家的堂屋,然后紧闭所有的房门,要七七四十九天后才能开门下葬,还嘱咐,死了后不要穿衣服裤子,无论发生任何事情这大门都不要打开,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时候把尸体抬出去时,抬到什么地方绳子和木棍断了就埋葬在什么地方,杨师公交代完后离开了人世。杨七、杨八郎照他所说的一切去做,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40天后,一种奇怪的声音在杨七、杨八郎家的屋前屋后叫个不停,直到48天,这声音在门外叫得凄惨难忍,杨七、杨八郎和他的家人实在无法忍受,就把大门打开,刹时,盆里的三根筷子飞了出去,众人都感觉很奇怪,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及时安排了杨师公的葬礼。杨七、杨八郎的小姑看到自己的哥哥一丝不挂,很不忍心,就拿了一块麻布围在杨师公的下身,然后请人抬上山去。走到保险场河坝对面的半山上,抬杨师公的木棍和绳子突然断了,刹那间,山体裂开一条好大的缝隙,然后就安他临终前所说就埋在了那里。几个多月后,从杨七、杨八郎家飞出去的那三根筷子一直飞到了京城,直插在皇帝坐的龙椅后面的大柱上,皇帝见后大怒,立即派人下来查寻此事,一直查找到三穗杨七、杨八郎家飞出筷子的事,随后又找到埋葬杨师公的地方。朝廷派来的官员叫人把杨师公的坟墓挖开,杨师公还是活的,只见他全身长满了麟甲,下身變成了龙的体形,知道有人挖了他,突然站起身,向山下跑去。一直跑到河坝中间被一根木桩勾住围在他下身的麻布,就在这时被朝廷的人用箭射死在河水里,奇怪的是他的血一直往上游流动,染红了整条大河,从此以后这条清澈的河流就变成血河,人们就把这条河叫做“红水河”,也叫“血河”。又在若干年后,一场大旱,红水河干枯,人们又改为穷水河,因为“穷”字不好,就改用河水名的“邛”字了。这条邛水河就是这样来的。

    三穗原来叫“八公”(后来改叫八弓),在很多年前,有8个大汗来到这条河边居住,当时这里居住的人较少,这8个汗子来到这里后,就在这里开田种地,这8个姓氏,分别是,李姓、屠姓、焉姓、许姓、毛姓、王姓、黄姓、周姓、后来把这里叫“八公”(八弓),后来又改成八弓镇了。他们来到这里以打猎、打铁为生,这8姓人中算周姓最为富有,当时建有周氏祠堂,八大会馆,后来被毁掉了。自唐宋就实行羁縻统治以来,在宋大观元年(1107年)这里开始设置邛水县,到元至元十六年 (1279年)又改为安定县,清雍正十年(1733年)改设邛水县丞,为镇远分县,民国二年(1913年)复设邛水县,十五年(1926年)改为灵山县,此与广西灵山县相重复,县领导计划改名。在十七年(1928年)四月,因上年在款场发现一禾长出三穗,上报政府被认为是吉兆,所以“秋收丰稔,一禾三穗”,改名为三穗县,一直到至今。

    (待续)

    相关热词搜索: 远古 寻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