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浅析《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

    时间:2020-12-22 00:07: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崔莺莺的人物形象更是成为中国戏剧女性形象的经典代表。剧本对于崔莺莺陷于矛盾的心理刻画更是深入骨髓,反映出封建社会时期年轻人冲破“礼”的束缚勇于追求爱情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崔莺莺;
    人物形象;
    矛盾挣扎

    引言:

    《西厢记》取得了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突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尤其是对崔莺莺的塑造更是栩栩如生。包括戏剧在内的一切艺术,都是把形象性作为自己审美特性的基本标志之一,一切艺术都必须通过似乎目可见、耳可闻、手可触的感性形象打动人,通过能够传达出人物或事物的内再神情的活的形象感染人。[1]这是对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艺术品价值的内在手段。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至真至純又满怀“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的感伤。一方面对张生好感与好奇,另一方面迫于封建思想教育的束缚,还要提防监管的红娘。在三重压力下,莺莺的鲜活生动展现的淋漓尽致——对爱情无限向往,却羞于承认事实;
    对自由的无限渴望,又畏于封建礼教的强压;
    对生命的无限热忱,却陷入怀疑和犹豫。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能, 并常常在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目传情, 一会儿装腔作势;
    才寄书相约, 随即赖个精光[2]。正是因为这种陷于矛盾与自我矛盾的性格特点,才能引发出动人心弦的复杂剧情。

    一、倾国美貌的惊艳效果

    在戏剧艺术中,人物的第一印象的极为重要。

    如《红楼梦》中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人物特点喷涌而出,日后对人物的见解有更直观的表现。对于《西厢记》中莺莺的第一次出场描写是“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肖寺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3],至此一个满怀心事、无人诉说的少女落落而出,同时这种感伤的情绪更为后文崔张二人的爱情线索做铺垫。《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外貌是通过对张生见到莺莺的反应进行的侧面描写。《惊艳》中张生游历到普救寺时第一次见到崔莺莺时远远的观望便惊呼“则着人眼花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4],这种夸张的描写将观众瞬间吸引,正当所有人对“眼花缭乱”的好奇达到顶峰时,莺莺的细致描写才逐层引出,戏剧结构有条不紊又避免华美词句带来的审美疲劳。当张生沉浸于对莺莺美貌的惊叹时,一句“寂寂僧房人不到, 满阶苔衬落花红”更是使得张生更情不自禁“我死也”,不但表现张生对莺莺的感情始于貌美忠于内在,又恰好反映出张生“傻角”的性格,在演出中更是带来了特色的喜剧效果。

    《闹斋》是对崔莺莺的形象进行近距离描写,“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
    举名的班首真呆劳,觑着法聪头做金磬敲。”[5]莺莺倾国倾城的美貌连作法事的和尚都目不转睛,竟把法聪和尚的头当作木鱼来敲。“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6]——这个“闹”字,是崔莺莺将包括张生在场的所有人都俘获了。王实甫更是借和尚特殊身份的人物反应来表现莺莺的绝世美貌,不仅为下文张生对莺莺的极尽追求做铺垫,更是达到了一种与之前所描绘不同的喜剧效果。也正因此,观众才能从更客观的角度认识莺莺的美。

    二、聪慧的内在赋予

    《西厢记》中张生对崔莺莺一见钟情,始于对莺莺外在形象的吸引,却忠于对莺莺深厚的文化底蕴。《联吟》中“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张生将自己的落寞孤寂与咫尺天涯的莺莺化与浓浓夜里,空留月景无心欣赏。面对张生试探,莺莺立刻便唱和了一首诗:“空闺久寂寞, 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首诗也恰好与莺莺之前的心境相符,真诚袒露自己心声,字字诉衷情。

    王实甫对于崔莺莺才华的描写处处可以体现,诗文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感情联系的第二个重要的“红娘”。正是二人相似的文化素养和才情,两人才能彼此吸引,两情相悦。

    三、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形象

    《西厢记》中崔莺莺是封建相国家族的小姐,同时也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她渴望爱情又羞于倾吐,但步入爱河后感情一发不可收拾。莺莺听闻红娘“那壁有人,咱家去来”的时候,有[旦回顾觑末下]六字舞台提示,内在的心理活动决定了外在的言行,而外在的言行往往是人物内心活动的流露。[7]正是莺莺这个刹那间下意识的举动,被情迷颠倒的张生更是以为成对方意送秋波。在连自己婚姻都无法自己掌控的封建社会环境下,年轻男女若是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根本不可能,崔莺莺的身份已经注定她这半生的命运。可她对爱情的态度是执着而又热烈的,正是这种至真至纯反抗意识的勇气才最打动人心。

    经过“赖婚”之后,莺莺对张生的感情更深刻,处理感情却更谨慎。以崔莺莺为代表人物形象的反抗意识并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就存在,而是受到强大的社会压迫之后才慢慢激发出来。虽然崔莺莺并没有与封建家长做最后决裂,在反抗的过程中带有软弱性,但是人物形象却正因她的软弱更真实饱满。

    四、人物心理矛盾自我纠结

    戏剧之所以引人入胜使人着迷,魅力在于其矛盾冲突设置。构成戏剧冲突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利用人物同外界环境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一是利用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8]在《西厢记》中,崔莺莺近二十年身受封建家族“三从四德”的思想教育,这些牢笼在逐步的封锁她的独立意识,使她成为封建社会中众多牺牲品之一。于是莺莺在追求封建社会下的爱情时,不但要和封建势力的代表斗智斗勇,最难的是还要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她要战胜社会环境的外部压力固然不易,战胜自己则是难上加难。

    《闹简》和《赖简》深入的表现了莺莺内心自我矛盾的挣扎过程。张生决定走,她主动给张生写信挽留,张生回信,莺莺又突然怒骂“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着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诉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9]红娘见势便说要把这简帖直接拿给老夫人看,“[旦做揪住科]我逗你耍来。”莺莺这种突然变脸其实正是内心矛盾自我纠结的突出。一边是对封建礼教的恪守,一边是对自由爱情的愿望,莺莺的两个性格在不断的自我挣扎和选择,这也是莺莺之所以“作假”的原因,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不断冲突和碰撞,也是莺莺对张生忽冷忽热、欲拒还迎的重要原因。[10]

    结语:

    令人欣慰的是在《西厢记》的最后,张生与崔莺莺终于战胜了封建礼教,完美的诠释了作品“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剧作家的细致描写与写作深意更值得后人研究,崔莺莺是一位大胆与封建礼教斗争的贵族小姐人物,更是一位洋溢自由青春的纯真少女。她的人物“美象”已然是中国戏剧史的一位形象典范。

    注释:

    [1][8]:王兆才,情与理的冲突——谈《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的塑造,1994

    [2]:蔡雪岚,《西厢记》莺莺形象分析,2006

    [3][4][5][6][9]:王实甫,《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7]:王兆才,《西厢记》:写出人物灵魂的深

    [10]:胡艳平,自我本我超我——《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精神分析

    作者简介:孙丛(1993.2——),女,汉族,籍贯:山东德州,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戏剧史。

    相关热词搜索: 西厢记 浅析 人物形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