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解读《卖花女》和《窈窕淑女》的不同结局

    时间:2020-12-31 04:23: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所著《卖花女》和由其改编的音乐剧《窈窕淑女》的结局截然不同:前者伊莉莎离开她的改造者息金斯;后者伊莉莎回到息金斯身边。依据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以及费边社会主义等思想,分别解读两种结局,探寻不同设置的目的。

    [关  键  词]《卖花女》;《窈窕淑女》;萧伯纳;创造进化论;费边社会主义

    一、引言

    继威廉·莎士比亚后,乔治·萧伯纳是公认的英国杰出戏剧家,他著作等身,凭借《圣女贞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的另一剧作《卖花女》(1912),在出版初期并未受到广泛关注,被改编成音乐剧《窈窕淑女》(1964)后备受好评。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作品的结局却迥然不同:前者伊莉莎离开息金斯嫁给弗雷迪并开了一家花店;后者伊莉莎最终回到息金斯的身边。依据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以及费边社会主义等思想,分别解读两种结局,探寻不同设置的目的。

    二、生活与神话的对抗

    《卖花女》取材于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精通雕刻。他看不起充满欲望的凡间女子,决定雕刻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伽拉忒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卖花女》前面情节与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相似:息金斯用六个月的时间,终将伊莉莎改造成为高贵的女士。但剧情急转直下,萧伯纳在补充的结局(Sequel)中详细描述了伊莉莎决定离开息金斯,嫁给她的追求者弗雷迪。他们合开了一家花店,完成了伊莉莎最初花店售货员的梦想。

    半年多的相处定会产生情感联系,但《卖花女》的结局并没有顺应读者猜想,而是对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的颠覆。萧伯纳在结局中写道:“伽拉忒亚并非真的爱皮格马利翁,两者之间的感情太过于神化,让人无法认同”。[1]因此,《卖花女》的结尾更加生活化,体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相往来,而非一方付出。

    另外,萧伯纳的艺术理念也决定了《卖花女》结局的生活化。受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影响,萧伯纳主张写作应反映社会问题,忠于生活;反对奥斯卡·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所以《卖花女》的剧情设置不包含强烈的戏剧效果、悬疑的情节设置;并且剧作中先以人物身份称谓“卖花女”“记笔记者”和“绅士”等来表示“伊莉莎”“息金斯”和“辟克林”,然后通过自我介绍或者他人介绍时了解真实的姓名,符合一般的认知模式,也更生活化。因此,结局并未设置伊莉莎同息金斯神话式的结合,而是安排伊莉莎选择生活化的弗雷迪,更贴近生活,符合萧伯纳对戏剧的主张。

    《窈窕淑女》是基于《卖花女》改编的音乐剧,前面情节遵循原剧本,但结局却大相径庭:伊莉莎回到息金斯的实验室,息金斯最后说了一句“我那该死的拖鞋在哪里?”,伊莉莎决定继续留在息金斯的身边照顾他的起居。《窈窕淑女》的结局更顺应希腊神话,让伊莉莎和息金斯的情感更具罗曼蒂克的色彩。二者结合更加神话化,迎合观众的需求。

    从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出发分析两部作品,形成神话与生活的对抗:《卖花女》中生活式的结局,让人们关注到息金斯作为语音学家的冷漠,以及社会阶层的无法逾越;《窈窕淑女》中神话式的结局,则延续了希腊神话的神秘色彩和浪漫主题,让人们感受到息金斯作为单纯的人的感性与情愫,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三、独立与依附的对峙

    除了存在生活与神话的对抗外,从《卖花女》和《窈窕淑女》的不同结局可以解读出独立与依附的对峙。前者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伊莉莎作为独立女性走上历史舞台并割裂对男权社会的依附;后者则未展示过多的独立女性意识,而是以二者的结合,相互依附作为结局。

    女性独立意识贯穿《卖花女》的始末。通过第一幕“戴着一顶黑色的水手小草帽……她的头发也很该洗洗了, 那像个灰老鼠似的颜色决不会是天然的”[2],体现伊莉莎作为社会底层的卖花女,缺乏对形象的关注;但当有人记录她的言行时仍高声维护自己的权益:“咱跟那位先生说句话不能算是做坏事呀,咱卖花也不犯法,又没在人行道上。”[2]接着第三幕舞会上伊莉莎以美艳的外表和高雅的谈吐惊倒了众人,但舞会过后息金斯和辟克林冷漠的态度让伊莉莎内心原本就存在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另外,第四幕她把拖鞋砸到息金斯的身上来宣示自己的独立。最终,伊莉莎意识到息金斯永远也不会尊重她,永远不能把她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所以发出“一个上等小姐和一个卖花姑娘的区别不在于她怎么做, 而在于别人怎么对待她”[2]的觉醒之词,毅然离开息金斯。伊莉莎意识到无论她在众人面前谈吐多么优雅,在息金斯面前只是一个卖花女。这一切都使伊莉莎无法平衡自己的地位,唯有选择离开,去找寻一个真正尊重与爱护自己的人。

    《卖花女》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初期,女性意识逐步觉醒,她们要求更多的权利、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伊莉莎的离开顺应时代背景,是对息金斯父权社会压迫的反抗,同时展示萧伯纳推崇女性,为女性争取更多权益的决心。萧伯纳本人是一位女性运动的支持者,其宗教理论“创造进化论”尤为推崇女性。

    “创造进化论”的本质是生命力在永远地、努力地使一切生物向前进化,使之达到完美;人类并非生命力的最终目标,其最终目标是“超人,然后是天使,接下来是大天使,最终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神”。[3]有别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論。萧伯纳认为人类的意志可以控制进化的方向,而不是让自然来选择。同时,创造进化论指出,“女性是优于男性的”:女性是生命的产生者和承载者,而男性只是在其中充当工具的作用。他在《回到马修时代》中写道,“人类的第一人是女性祖先李莉斯,人类的第一个男性祖先亚当是李莉斯所生”[4],同样反映出萧伯纳认为男性优于女性。

    因此,萧伯纳在《卖花女》中突出伊莉莎“女超人”的思想,使其意识觉醒,反抗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父权制以及虚伪的资产阶级。虽然伊莉莎是由息金斯改造的,但他只为满足他的私欲,并没有为伊莉莎考虑以后的出路。为了彰显伊莉莎的独立意识,萧伯纳安排她离开息金斯的结局,抨击息金斯的自私自利,突出伊莉莎的独立成长。

    音乐剧《窈窕淑女》中则未过多体现伊莉莎的独立意识。结局安排伊莉莎回到息金斯的身边,继续帮他拿鞋子,继续提醒他工作日程:展示的是两人之间的相互依附。换言之,这个结局的设置也是在给息金斯改正的机会,期待在以后的相处过程中,伊莉莎会用她的真挚慢慢感化息金斯,让他能够冲破父权制的思想,尊重、爱护女性。

    四、革命与妥协的对立

    萧伯纳不仅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也是一位费边社会主义者。因此,从费边社会主义视角,可以解读出《卖花女》和《窈窕淑女》不同结局中所蕴含着革命与妥协的对立。首先,简单阐述一下费边社会主义思想。

    萧伯纳作为社会运动的活跃分子,在1884年创立费边社:一个资产阶级改良团体,试图通过大规模的劝说和教育体制让英国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形成了费边社会主义,简称费边主义。他所领导的社会主义改良团体“费边社”甚至还倡导支付家庭妇女们从事家务劳动的报酬。[5]但恩格斯曾评价说,“费边社会主义的根本要害,就是害怕革命,这就是他们的基本原则”。[6]萧伯纳所宣扬的费边主义虽然有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弊端的想法,但其缺乏实干型,反对激进的暴力革命,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他所给出的《卖花女》结局同样兼具革命性和妥协性。一方面,伊莉莎离开息金斯,展现她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是对父权社会和阶级社会的革命;另一方面,息金斯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给予息金斯其他的还击,表现出萧伯纳所代表的费边主义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只通过劝说和教育是无法完成伊莉莎人格的解放和息金斯意识的觉醒,因此更多的关注应给予女性和弱势群体,同时也应该利用法律和法规保护女性的权益,实现女性革命的胜利。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拍摄和上映的音乐剧《窈窕淑女》,因其时代和国家性质导致《窈窕淑女》的革命性甚至不及《卖花女》,更偏向于以柔和、妥协的方式解决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五、结语

    通过解读两种结局,三对矛盾呈现出来:生活与神话,独立与依附,革命与妥协。于伊莉莎而言,她在矛盾的碰撞中成长,或成为《卖花女》中所述的独立而具有革命性的现实女性;或成为《窈窕淑女》中所演的依附且妥协的浪漫女子。不同结局均有其目的,值得深思的是应关注社会中以女性为代表的弱势群体,使其拥有自己的话语权,独立完成自身的发展与革命。

    参考文献:

    [1]Shaw,George Bernard.Pygmalion[M].San Diego:ICON Group, 2005:139.

    [2]萧伯纳.《卖花女》[M].杨宪益,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李凯,石艳玲.从《卖花女》看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J].文学教育,2012(5):32.

    [4]张明爱.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4(3):22.

    [5]朱萍.注定的遗憾:萧伯纳《卖花女》的女性主义解读[J].文教資料,2010(35):1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8.

    作者简介:王永春,硕士研究生,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西方戏剧。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相关热词搜索: 窈窕淑女 解读 结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