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论陶行知创造教育观及启示

    时间:2020-08-14 07:57: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同时,亲身积极从事创造教育的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不少创造教育的主张,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审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实践和理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将会给我们较大的启示:批判传统教育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先导;坚持从实践中走教育的创新之路;实施创造教育关键在领导与教师。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观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20158-02

    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我们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加速科技发展,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目睹了旧中国传统教育所造成的各种弊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同时,亲身积极从事创造教育的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不少创造教育的主张,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审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实践和理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将会给我们较大的启示:

    一、批判传统教育中确立起创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在批判传统教育中确立起来的。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教育,其保守封闭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对后世的中国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传统教育是一种落后于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形势的教育,如果不加以批判,就不能使教育走上创新之路。基于这一点,陶行知首先攻破了传统教育之门。

    (一)教育的现代化需要创造

    现代化的教育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需要,传承现代科学文化,培养现代文明人的教育。因此,陶行知在《新教育评论创刊缘起》中说:“这个国家,如果是现代的国家,如果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么他的教育,便不能不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伴着竞进。”他还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尖锐地指出:“有两种重大原因使中国人民容易衰老,其中一种便是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是教人学老,六岁的小孩跟着老头子学老规矩,变成一个小老翁。”这是因为老头子抱住的是传统教育,不是创造教育,怎样把小孩培养成现代人呢?所以他在《歌唱现代》中指出:“我们不歌唱远古,我们只歌唱现代!歌唱现代的战斗,歌唱现代的创造,创造到无穷的将来。”

    (二)科学教育需要创造

    陶行知指出:“学习科学,帮助创造科学的新中国。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世界。整个中国必须领受科学的洗礼,方能适应于生存。”(《从五周年看五十周年》)科学教育就是以科学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科学精神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的科学创造性。科学的教育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而科学的方法要靠我们去创造,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不行的。

    (三)普及教育需要创造

    陶行知主张普及教育不能走老路,陶行知曾经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说:“教时代落伍的人一起赶上时代的前线来,是普及教育运动的目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应该通过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于是他说:教育是必须普及。但是老法子决办不到,只好想新的法子来解决。能解决那老法子所不能解决的困难的方法便是新方法。在批判旧法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攻破先生关”、“攻破课本关”、“攻破纸笔关”、“攻破学校关”、“攻破文字关”、“攻破城乡关”、“攻破划一关”、“攻破守旧关”、“攻破不平等关”等二十七个具体的关,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创造教育观。

    (四)教育改革要创新

    陶行知在《新教育评论》中说:“我们深信一个国家的教育,无论在制度上内容上方法上不应当靠着稗服和因袭,而应该遵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不谋创造就无所谓改革。改革就是“突破”就是创造,实施教育改革的过程就是突破传统教育的创造教育过程。为此他对中国的旧教育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认为传统教育是一种“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升官教育,以及“为教书而教书,为读书而读书”的超然教育,这些都应该加以反对。他在《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试》中嘲笑地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筹备处。……”因此,教育要改革就必扬弃这些不合理的传统教育,他主张“停止这毁灭生活力之文字会考,发动一个培养学生活力之创造的考试。创造的考试所要考的是生活的实质,不是纸上的空谈。”(《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二、从实践中走教育的创新之路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是和其亲身的实践密切联系。例如,他在实践中提出了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的实践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实行了教育和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时,提倡实施小先生制度;在创办育才学校期间,发表了有名的《创造宣言》。在实践中提出的创造教育理论:

    (一)“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这是陶行知从生活实践中感悟出来又用于教育实践的光辉命题;生活是以做为中心的,所以教与学也要以做为中心,他对“做”还进一步作了阐述,认为“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创造教育》)。所以,“教学做合一”就是创造性的教育,而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本身就是对教育理论的一种创造。

    (二)实施有行动的教育

    陶行知在《答复庶谦先生》中说:“行动产生理论,行动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着要指导行动。理论要通过行动才能发生它的力量,丰富它的内容。”建立在“行之行”理论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要实施有行动的教育,指出“行动的教育,要从小的时候就干起。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展他的天才。”(《创造教育》)因为“今日之学校是行以求知的地方,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古庙敲钟录》)并进一步指出:“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能有热烈的兴趣。所以我们主张‘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创造教育》)。

    (三)培养手脑双全具有创造力的儿童

    在《人民教育运动》中他提出:“真正的教育确实应该帮助造就手脑并用的人。”为此他又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指出:“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读;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六大解放”实质上就是要培养手脑双全的儿童,因为解放儿童的头脑才能使他们将来成为开拓创造的人才;解放儿童的双手才能使他们有动手创造的机会;解放儿童的眼睛才能使他们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提高创造的能力;解放儿童的嘴才能使他们善于提问题,即“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解放儿童的空间,才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资料去发挥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才能使他们有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有意创造的倾向和精力。

    三、校长与教师是创造教育关键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虽然各级各类学校都有“闻风而起”之势,但离真正落到实处还有相当的距离,问题在于领导和教师对实施创造教育的认识程度和采取措施是否坚定和一贯上。

    (一)校长:一个学校的灵魂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创造教育能否得到实施关键当然在校长。而由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为校内最重要之会议,希望针对全校应兴应革,依所赋职权,充分发挥宏论,议而决,决而能行,以为全校谋幸福,求进步。”(《贡献意见数则》)倒过来说当然是搞学校教育改革不充分发挥宏论,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无法求进步,求创造,所以“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整个的校长》)

    (二)教师:要创造出自己崇拜的学生

    在《创造宣言》中陶行知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为创造这样的学生,“政客的教育家”行吗?不行;“书生的教育家”行吗?不行;“经验的教育家”行吗?也不行。只有如陶行知所说的“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教师即第一流的教育家才行。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学校领导,校长应该成为这种第一流的人物,教师应该成为这种第一流的人物,敢于开辟“创造教育”的“战场”去造就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然而,创造教育为什么难于行动起来,坚持下去呢?陶行知在他的《创造宣言》中就指出:“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按照陶行知的上述意思,都在说明种种不能搞创造的理由只不过是借口,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必须加以克服,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是陶行知《创造宣言》的宣言,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张文明,男,汉,江苏苏州,硕士,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启示 行知 创造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