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浅析腐败现象社会根源之一二

    时间:2020-08-14 07:58: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腐败导致亡国”的例子屡见不鲜。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要以“猛药去疴”,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有两千多年封建流毒影响,加之国内外、党内外种种复杂因素,目前社会腐败现象还比较普遍,有些问题还十分突出。腐败现象的社会根源错综复杂,总结分析历史、现实之中的一般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封建社会的贪腐官僚文化理念流毒根深蒂固;第二,社会体制机制缺失,反腐号召力大,约束力小;第三,社会道德天平失衡,理想信念动摇。

    关键词:贪腐文化 权力垄断 体制机制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纵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腐败导致亡国”的案例,诸如秦、隋、唐、明、清等王朝,其末期的惊人腐败导致亡国的结局尽人皆知。秦二世极度集权、独断专横、贪戾暴虐,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耗费巨大民力财力,将秦朝推向灭亡;明朝宦官盛行,利用权力广树党羽,搜刮民财,大行贿赂之风,吏治腐败,直接导致明朝消亡;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民国,提倡“天下为公”,但他的继承者没有牢记他的遗训,仍然实行封建专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统治下的“中华民国”,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最终加速了蒋家王朝覆灭。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与黄炎培先生有过精辟对话。黄炎培先生总结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兴衰成败,提出了腐败亡国“周期律”,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坚定地讲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答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能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率领四万万同胞,在建设社会经济、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加强政府及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严惩腐败,如高官刘青山、张子善因贪腐被枪决,震慑官场三十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弘扬反腐倡廉社会风气;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之决心治理腐败。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和政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全心全意跟党走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但是, 由于中国社会有两千多年封建流毒影响,加之党内外、国内外种种复杂因素,现实社会腐败现象还比较普遍,有些问题还十分突出,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一、腐败现象的社会根源

    腐败现象的社会根源错综复杂,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封建社会贪腐官僚文化理念流毒根深蒂固

    封建社会国家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封建政权最大限度地垄断。在这种制度之下,形成了两个鲜明的社会特色。其一,封建统治者的特权至高无上。整个封建官僚阶层最大限度垄断一切社会资源,包括物质和精神,享有人间一切,骄奢淫逸。秦始皇就曾规定“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二世时期更是“凡所谓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唐律》《大明律》《大清律》等历代封建国家制度,都明文规定皇亲国戚等最高特权阶层天生就享有司法豁免权,“刑不上大夫”或享有物质享受的层层特权。这种政治官僚制度特权与腐败特权,两者的高度联袂一体,成为两千多年间始终不断强化的制度终极方向,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只要这个制度的政治禀赋延续一天,相应的普遍腐败也就必然如疽附骨般伴随始终;其二,封建文化视贪腐为合理。在封建社会当官发财成为社会追求,十官九贪,一旦当了官,“日进斗金”,封妻荫子,荣光耀祖。明朝时的民谣就有:“大官不要钱,不如早归田;小官不要钱,儿女无姻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明代刘瑾恣意贪污就十分典型,刘瑾专权不过短短四年多时间,但是,他在这期间积聚的家财,仅白银就有一亿五千多万两、黄金一千二百多万两,其他房产、金珠、珍玩古董更是积山盈海。由于有了封建官僚阶层至高无上的特权,皇权天赋,贪腐必至,腐败顺理成章,民众虽有抱怨,但确认为这是天命所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揭竿而起”。

    封建贪腐流毒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是当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社会上在不少方面仍然可以看到封建残余在作祟,就从官员与老百姓的关系称呼这一点就足见其影响深,“父母官”是典型的封建流毒,直到现在我们有的党员干部还喜欢将自己称为“父母官”。除此以外,官本位、官僚特权、官商合一等等,都是两千多年的封建流毒。二十年前曾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十等公民歌”,其中“一等公民是公仆,子孙后代都享福”,其中折射出的问题不言而喻。

    (二)社会体制机制缺失,反腐号召力大约束力小

    在封建社会时代,腐败不是一种偶然错误,相反它是通过国家基本大法、国民经济基本格局、赋税法、城市布局、法定的城市居民身份和职业配置等等一系列最强劲制度手段而铸就,并经长期发展完善而形成的。封建社会的体制机制注定了无法避免腐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客观地讲,党和国家一直坚持不懈反腐倡廉,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正能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加强经济建设,社会变迁转型,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改革开放后的腐败现象十分复杂,其在政治、法律方面:主要体现在制度性机制层面的权力与寻租,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如政企不分,本应由企业做的事,政府却越俎代庖/再如官商不分,既有职务上相互兼职,又有事务上的互相交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问题难以避免,严密的反贪法律体系匮乏;在经济、社会方面:腐败的蔓延有深刻的社会变化空间,如经济转轨中的震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文化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利益驱动等。体制上的改革往往较为复杂,实施中也经常会出现反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顽症难以解决;机制上:新战略、新目标、新形势、新环境之下,全社会的优胜劣汰机制、公平公正机制、能上能下机制等与改革开放大环境相匹配的机制没有完全到位,给腐败产生留下不少空间;制度约束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廉政制度建设在不断完善,但总体上是号召性的多、原则性的多、宽泛性的多,缺少刚性的、针对性的、震慑性的。约束体系未形成封闭管理,立法、行政、监督没有形成有效地制约和控制,没有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笼子”。政策不配套、法制不健全、市场发育不成熟,不规范等,使腐败行为有了可乘之机;从党内而言,权力运行和权力监督没有完全到位。作为执政党,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执政理政过程中对社会资源的支配权力很大,未能建立明晰的“权力清单”和履职细则,实行权责对应,制止滥用职权。

    (三)社会道德天平失衡,理想信念动摇缺失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思想道德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正能量仍占主流,但消极负面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道德观念层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容小视。20世纪长期极左禁锢打破后,社会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原本真、善、美的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被唾弃,正如鲁迅先生曾经比喻的:倒掉妇女生孩子时流出的血水没有错,但如果将新生儿与血水一起倒掉就大错特错了。对外开放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扬弃,过去落后的思想观念必须抛弃,但外来的观念理念不完全都是先进的。三十年来市场经济建设大背景下,林林总总落后、消极、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带来的社会负面现象令人担忧,比如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道德层面一旦破堤,思想的大河必定泛滥成灾。曾几何时,社会风气出现许多扭曲怪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极端利己信条成了正面语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被耻笑,以至出现“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在资产阶级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下,不少党员干部经不住诱惑贪污受贿走向犯罪;不少商家为牟取暴利不惜制假售假,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人为追求所谓“政绩”,充当起假冒伪劣的保护伞。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发展自我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抵御腐朽思想道德的严峻考验。

    二、反腐措施

    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把反腐纳入法制轨道,靠立法、靠司法、靠制度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来遏制住腐败易发高发的现象;其次,加强源头的治理和反腐制度的完善才是长久之计。要想解决这个“疑难杂症”,要“标本兼治”,从源头预防腐败;最后,党内及各级政府的监督、监察制度要完备,“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什么是公权,什么是私权,划分清晰,对于公权私用治理应该有制度法规可依,惩处应收到震慑效果。

    总之,靠制度反腐,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腐败机会和腐败利益,增大腐败成本和腐败风险,是构建一个国家防腐体系的基本要素。只有把这些基本要素融入反腐败体系的各个环节中,使制度真正形成互相制约与多重监督的格局,才能从根源上铲除腐败的土壤,在防治腐败中起到标本兼治的深远作用。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后,西方利己主义文化以及与这种文化相关联的“附属品”大量进入中国,“打造”了不少消极精神产品,这些“产品”一经被“使用”,无疑地导致国人道德天平失衡、思想信念崩溃。这几年因腐败不少高官落马,从他们锒铛入狱后的忏悔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落马前是一名省部级干部,他有摄影“雅好”,长期占用公物,挥霍浪费公共财产,收受巨额贿赂,与他人通奸,而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被判刑后他在悔过书中讲:“不能像我这样,把所有的心思、所有的追求都放到雅好上去了,更不能将爱好附上铜臭气息。后悔不迭,越了界,扭曲了价值追求,改变了人生走向。”事实证明,道德失衡,思想崩溃,潜规则盛行,必然滋生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充分认识到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中央多次强调,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要高度重视道德建设,特别要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既是治标,也是治本。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加速实现从“不敢腐败”到“不想腐败、不愿腐败”质的转变,意义十分重大。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根源 腐败现象 社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