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新“,海丝”路上的“先行区”

    时间:2021-02-13 07:51: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泉州,是一座让人充满好奇的城市。

    千年前,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崛起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千年过去,泉州创造了其独特的发展方式,以及“晋江经验”,至2015年经济总量可望连续17年居全省第一,上市公司96家,被誉为“民办特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泉州再次迎来历史机遇。近日,《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泉州市长康涛。

    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

    福建泉州石湖港区

    《瞭望东方周刊》:历史上有很多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认定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康涛:泉州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是“海丝”沿线各国多元文化交汇交融之地。泉州有三个知名文化头衔: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海丝”考察队来泉州,经考察后认定,中国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泉州是无可争议的“海丝”起点。

    泉州现在还有一位“锡兰公主”,就是斯里兰卡公主,叫许世吟娥。500多年前,锡兰王子随郑和船队出使中国,后来遇到一位美丽姑娘,便在泉州居住下来,子孙繁衍至今,许世吟娥就是当时锡兰王子的后裔。2002年,应斯里兰卡政府邀请,许世吟娥以“锡兰公主”的身份出访,受到最高规格礼遇。泉州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也因此缔结友好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泉州在重振古港雄风、复兴泉州历史地位方面,有何构想?

    康涛: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构想,泉州立足历史优势和现实基础,不等不靠,务实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构想,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致力先行先试。

    我们制定了先行区的总体方案、战略规划,得到中央明确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明确将福建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给予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的重要定位。

    “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港口,为推进泉州港复兴,我们加大港口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开拓国际航线。2015年1~11月完成港口吞吐量1.11亿吨、集装箱183万标箱。其中,建成的中化斗尾30万吨级码头,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用来进口来自中东的原油。

    福建泉州德化县的陶瓷出口企业生产线,工人们将雕刻好的日用瓷模坯送进烤炉烧制,千年“海丝”基因被激活

    文化外交使命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如今泉州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在贸易畅通上进展如何?

    康涛:在贸易的畅通上,我们一是扩大贸易往来。主动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大力支持企业赴境外办展参展,抱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品牌并购、资源开发和营销网络布局,和海丝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外贸总量一半以上,中东和东盟分别成为泉州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第二是搭建了一些平台,比如在国家相关部委牵头下,举办了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吸引来了31个国家、6000多名买家、300多家企业,取得了很好的展示和合作效果。

    第三是培育新型的贸易业态,尤其是跨境电商的发展有了重大突破。我们引进中兴海丝路电商,目前已上线出口、进口、自营产品官方商城三个平台,力争2016年三个平台交易额达100亿元人民币。

    《瞭望东方周刊》:泉州在外华侨将近950万人,其中90%侨居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民心相通”这方面泉州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康涛:泉州有在外华侨948万人、旅港同胞70万人、旅澳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福建省60%以上。台湾汉族同胞中的44.8%、约900万人祖籍就是泉州。所以,我们充分发挥泉州独特的“侨台港澳”优势,大力促进人文交流,传承和弘扬“海丝”友好合作精神,出色完成文化外交使命。

    2013年,泉州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共同当选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4年,我们精心办好“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包括组织中韩日交流活动37场,其中多数是民间交流互访,还有主题群众文化活动2万多场,直接参与市民群众达200多万人次。

    2015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嘉宾参加。

    我们还主动走出去,通过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等相关活动平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在巴黎举办“中国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动,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泉州风貌,效果都非常好。

    新时期的侨务工作,尤其是要增强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我们正着手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等平台,面向东南亚泉州籍侨亲集聚地区,提升寻根谒祖服务。

    “泉商”为什么能

    《瞭望东方周刊》:泉州素有“民办特区”之称,民营企业有10多万家,上市公司96家,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泉州民营经济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

    康涛:我觉得,泉州民营经济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大因素:

    首先是企业有根。第一个是根植故土,泉州的企业做得再大,一般也不会走掉。第二个是扎根实体经济。泉州民营经济发端于乡村工业,主要“靠自己的骨头长肉”,产业根植性强。现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建筑建材等5个产值超千亿元,以及一批超五百亿元、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依靠雄厚的实业基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泉州没有出现企业“迁移潮”“倒闭潮”。

    其次是不怕市场竞争。泉州很多民营企业从二、三线城市入手,在全国布局营销网络,并进军一线城市。目前,泉州经济的支流遍及全国,在全国各地拼搏的泉州人有100多万人。他们在鞋服、建材、水暖等领域达到崭新的高度,建立异地泉州商会220多个,每年创造财富4000亿元以上。同时,泉商也迈开攻略世界的步伐。2014年,泉州外贸出口158亿美元,比前一年同期增长27%,其中民企出口占比近60%,增幅高达52.5%。

    第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泉州的广大民营企业,从家庭作坊、乡镇企业起步,从仿样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打响自有品牌,然后经过技术革新,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逐步塑造出“品牌之都”。现在泉州有中国名牌产品46件、中国驰名商标144件,品牌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第四是开展资本运作。大量民营企业积极实施企业改制,进入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形成独具特色的“泉州板块”。正如你所提到的,目前泉州实现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有96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由此,泉州较多的民营企业,逐步实现了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有一种说法,大政府强政府之下,创业之芽生长起来有些难,而小政府弱政府之下,民营企业更有发展空间。你怎么看?

    康涛:“强弱”是为了表达方便,不同地方政府其作用是不一样的,是由地方的特点决定的。泉州的特点是个体很强,热情很高,创新和创业的激情很高。这种情况下,政府做的事就是顺势推一把,向高端引一下,遇到问题帮助排解一下,营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

    “晋江经验”的内核

    《瞭望东方周刊》:当前,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泉州民营经济依然逆势飞扬的背后,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康涛:党委政府主要是做好保驾护航工作。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泉州调研时,他总结提出了“晋江经验”,其中专门有一条就是说,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

    目前,我们以开展国家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进一步拓展提升“晋江经验”内涵。比如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2012年底泉州获批开展国家级金改,致力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个通道”。

    不少泉州民企现在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健全。为此,我们建立了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将涉及工商、质监、税务、环保、公安、法院等17个部门的企业信息(不含企业商业机密信息)全部纳入,供个人、商业银行和其他市场主体查询。

    目前,平台已导入36种类型14.84万家泉州中小微企业的基础数据700多万条,金融机构通过该平台查询企业信用记录6100多次,帮助企业获取贷款超280亿元。

    《瞭望东方周刊》:有一种说法,全世界五双运动鞋里面,就有一双是泉州生产的。在我国制造业全面转型,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试点城市,泉州有哪些创新?

    康涛:泉州制造业总产值达到了1.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纺织服装、鞋业、建筑建材、水暖卫浴等传统产业占据半壁江山。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五方面的工作,即精准施策、平台支撑、就地研发、推广应用、拓展提升。

    2015年3月27日,《中国制造2025》在北京正式发布,第二天,我们随即也发布了《泉州制造2025》。它紧扣泉州的产业现状和需求,明确提出未来10年将以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这三方面为主攻方向,力争到2025年将泉州建成全国制造业综合水平十强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中央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无数人的创业激情和梦想,作为有着“民办特区”美誉的泉州市市长,对新的创业者你有何建议和提醒?

    康涛:外界说泉州人是“睡不着的泉州人,做梦都想做老板的泉州人”,泉州人都有一股爱拼才会赢的劲头。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要创业当老板:第一,爱拼敢赢;第二,创新会赢;第三,输赢笑笑,这是闽南话,就是要输得起、不怕失败;第四,政府、银行、社会要提供政策、融资、创业平台等支持。比如,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计划,帮助企业家提升战略把握、形势研判和实操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先行 路上 海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