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浅议《木马赢家》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时间:2021-02-27 07:56: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木马赢家》是劳伦斯晚年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探讨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工业社会中金钱对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扭曲,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残酷现实。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类完全被异化为了挣钱机器。故事中的父亲忙于挣钱养家,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母亲一直渴望更多的钱来维持她体面的生活;而主人公保罗为了讨他母亲的欢心,骑上木马,让木马带他到一个“幸运的”地方去,因为母亲告诉他好运可以带来金钱。由于对金钱近乎疯狂的追求,他们这一家人已经完全处于不正常状态。

    【关键词】异化;金钱;欲望

    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是西方近现代文学史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其敏感、犀利的文笔,向人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使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全面异化的世界。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书中,作家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时代说到底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所以,我们才不愿意悲剧性地对待它。”的确,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英国的社会发展步入了加速度的快车道,但同时也似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就是生态、世态乃至人自身的身态的全方位的“异化”。异化,本来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异化”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到哲学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它的含义。黑格尔通过思想异化的形式揭示了人与人的异化关系。人的异化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大多数作家普遍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将致力于讨论人与人的关系中异化了的“亲子”关系。

    故事中的父子关系被异化。故事里关于保罗父亲的信息少之又少。“父亲在城里上班”,“只有一小笔收入”。这些几乎是我们知道的关于父亲所有的信息了。保罗和他母亲之间起码还有一些对话和交流,但是和父亲却什么都没有。那么父亲到底在忙些什么呢?他处的时代,是一个机械化的工业时代。他像所有父亲一样拼命地工作,养家糊口,但是他挣的钱经常不够花,而入不敷出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时间陪孩子,没办法给他们一个父亲本应该给的关爱。当保罗病倒并一直叫着“巴拉马”(赛马中一匹马的名字)的时候,他的反应是,“我不知道,”并且是以一种“木然”的语气。保罗的父亲虽然有一份工作,但是却“收入微薄”,并且他自己又总是尽力想要生活得有档次、有气派。棘手的是“他那一小笔收入根本无法支付他的阔气”。于是,他感到沮丧。或许这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解释他对儿子的冷漠。这种父子关系的异化表现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异化及社会对人的异化,反映了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人被生存困境所逼迫而产生的心理危机。人在社会的压力下完全丧失了个性尊严,正如卡夫卡所说:“ 为每天的面包所感到的忧虑摧毁了一个人的性格。”1 而在这里,缺钱的忧虑也摧毁了一个父亲爱自己孩子的能力。

    几乎在劳伦斯的所有作品中,父亲总是这样一幅形象:冷漠、无能、不负责任。这也许是劳伦斯自身生活在其作品中的反映。劳伦斯的父亲是位矿工,他性情暴躁,经常在酒醉之后打骂妻儿,由于婚姻生活的不幸,他母亲只得将爱抚之情转向儿子,这一切对劳伦斯的一生产生了异常的影响。

    劳伦斯笔下的工人,就如同卡夫卡作品中的人异化为“虫”一样。这也使我们想到了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的名言。是的,在机器的权威下,人成了可怜的附属物。而且,在劳伦斯看来,每个人都逃不过被机器扼杀的厄运:“所有的人都一样,人们的血气没有了。仅有的一点,也都被汽车、电影院和飞机给吸光了。可以肯定地说,人哪,是一代不如一代……金钱,金钱,金钱!所有的现代人都在全力以赴地把人类古老的人性连根拔掉,彻底打碎我们的老祖宗。他们都一个样。世界各处都一个样:扼杀人类的现实,……只剩下一些忙于琐事的小机器。”2

    异化了的母子关系。保罗的母亲对他的感情很复杂,她觉得“他们是硬塞给她的,她没法疼爱他们。”3 保罗天真地以为木马可以带他找到好运。家人对金钱,对物质无止境的渴望使得这个孩子疯狂地摇动木马,直到耗尽他最后一口气。从这个预言式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被物质化了的男孩的命运是何等悲剧!保罗的家境早已大不如前,但却还竭力维持先前奢华气派的生活。尽管保罗的父亲在城里努力工作,但要保住他们上层社会的社会地位却总是力不从心。家里常常被缺钱的意识折磨着,保罗的父母绞尽脑汁地想要一夜暴富。母亲对于挣钱比对她的这些“硬塞给她的”孩子们更有兴趣,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内心的冷漠,她根本不爱他们。这种家庭气氛对孩子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家里到处都充斥着一个声音:“一定要有更多的钱!”,甚至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的儿童室也向孩子们传递着这个信息。“在亮闪闪的新式木马后面,在漂亮的玩具小屋后面,有个声音会开始小声说:‘一定要有更多的钱!一定要有更多的钱!’于是孩子们就会停止游戏,倾听上一会儿。他们就会彼此望着,看看是不是大家全听见了。人人从另外两个人的眼睛里看出,他们也听见了。‘一定要有更多的钱!一定要有更多的钱!’”4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保罗也对金钱很着迷,他对待金钱的态度近乎执拗。保罗甚至将对运气和金钱的追求当成了生命,也将此看成了是维护家庭亲情的纽带。钱就是一切,一定要有更多钱的想法深入他的脑髓。他问妈妈家里为什么没有钱,妈妈的回答是因为他爸爸运气不好。她解释道,“可以使你有钱的就是运气。如果你运气好,你就有钱。这就是为什么生来幸运比生来有钱好。如果你有钱,你也许会把钱失掉。但是如果你幸运,你就老是会得到更多的钱。”5

    试问,这是一位合格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吗?高尔基曾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那么保罗的母亲除了使得这个孩子迫切地想要赢钱以外,还做了什么呢?对金钱的追求已经窒息了她的母爱的天性,使她丧失了爱的能力。她甚至不了解保罗的所思所想。当保罗赛马赢了一大笔钱的时候,他满心希望母亲会很开心,期待着看到母亲笑颜的男孩儿却沮丧地发现,母亲非但不知足,反而贪得无厌地想要更多。家里那个可怕的声音一直纠缠着保罗,还是孩子的他本该拥有天真,快乐又纯洁的童年童趣,然而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母亲带给他的却是深刻的恐惧。家人对金钱的渴望几乎疯狂,这使得保罗很不安,他比以往更加关注赛马。赛马之日即将到来时,保罗突然变得越来越紧张而且看起来很虚弱,眼神呆滞可怕,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赛马开始了,保罗精神接近崩溃,他疯狂地骑着木马,突然,他停了下来,两眼闪耀着奇异的光,看着母亲。然后他倒了下去。虽然他这次的预测是准确的,赢了一大笔钱,但是他自己情况却很危险,处于昏迷状态。在最后的时刻,他还叫着马的名字,并大声喊着:“妈妈,我很幸运,绝对的幸运!”夜里,保罗死了。这个孩子,这个为了讨他母亲欢心,为了得到母爱的孩子无疑是这个拜金主义社会的牺牲品。而他的母亲海斯特对于他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保罗的舅舅也是一个异化了的角色。舅舅比他们家要富裕一些,他有车子。用保罗母亲的话说就是:“家是就数咱们最穷”。按他母亲的说法,有运气的人就有钱,保罗自然把叔叔看作一个幸运的人。当这个奥斯卡舅舅发现自己的侄儿有预测赛马结果的特异功能时,他们之间的那段对话很有意思。

    “喂,保罗,老朋友,你曾经把钱下注在一匹马上吗?”

    “嗨,您认为我不该这样吗?”

    “一点儿不是!我想到你也许可以对林肯的赛马给我提供点儿内部消息”6

    读者看到这儿,大概会有些吃惊吧!不管怎样,赌马都不是值得鼓励的,更何况是舅舅对自己的侄子。正常情况下,像保罗这么大年纪的孩子如果说类似赌马的话,父母家人应该担心才对,一个孩子沉迷于赌博怎么说也是不健康的。但是看看奥斯卡舅舅的反应:“……给点儿内部消息……”,好像只要有钱赚,管他对错好坏,挣钱才是王道。看到侄儿真的有预测赛马的本领时,奥斯卡舅舅就“跟随”侄子干了起来。赢钱让他很兴奋。虽然在看到保罗近乎疯狂时,他也试图阻止,他说:“算了,孩子!别再想了!”但是为时已晚,保罗根本听不进去了。之前有很多机会可以帮助和挽救保罗,但是被赢钱的狂喜冲昏头脑的奥斯卡舅舅根本想不到这些。

    人性被扭曲,亲情被淡化,人类在物质方面确实是越来富裕了,但是却正经历着精神上的“荒原”。享受着现代化成果的人类日益深切地感受到:财富与幸福不一定成正比。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的:“在经济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沮丧。”“我们似乎日益沉溺于文化、社会、技术、媒体和生产消费仪典的形式中,但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自己的精神生活。” 工业文明唤醒了“欲望”这一巨无霸,它既调动人的多方面能力,去创造财富,征服未知领域,又煽动起了人的动物性本能,导致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盲目发展与空前膨胀。人们在日益物质化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沦为了物质的奴隶,对更多金钱和财富的强烈占有欲荼毒了人们的心灵。奥斯卡舅舅对金钱物质的过度追求使他心灵扭曲,性格异化,未能尽到一个长辈的责任,及时阻止保罗的错误。但他又何尝不是现代社会人被物化的牺牲品?

    四、结语

    保罗到底是不是木马赢家?或者说在这篇小说里有赢家吗?这个故事的题目“木马赢家”极具讽刺意味又意义深远。劳伦斯用“现代的”一词来描述保罗骑着借以寻找运气的木马。对保罗来说,木马是他的“工具”,是他预测赛马赢家的“好帮手”,也正是凭借这个现代的工具,保罗变成了幸运的人。但应该看到的是,一方面,是木马带给他运气和财富,另一方面也恰恰是木马使他走向死亡。“现代”一词在这里正是对现代科学的讽刺,人们在享受着它的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种种恶果。如果人类对于物质财富无止境的追求不加以控制的话,悲剧将会不断上演,人类将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

    劳伦斯是一位有着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很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这篇小说中却几乎没有关于自然的描写。孩童通常被认为是天然地亲近自然的,这是他们的天性。但是故事中的孩子们却与大自然无亲密接触,他们有的是木马玩具、大娃娃、泰迪熊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家庭的畸形,被异化了的他们精神是贫瘠的,彼此之间是冷漠的,对大自然当然也会熟视无睹。而这又何尝不是现代人的通病?金钱支配了一切,最宝贵的亲情也受到了物质主义的侵蚀,现代人已堕落到非人化、非理性的状态,成为物质的“玩偶”;对财富无休止地追求必然伴随着人性、亲情甚至生命的丧失。在他的《启示录》一书中,劳伦斯向世人呼吁:“我们要做的就是摧毁世上一切虚假的无生命的联系,尤其是基于金钱的联系;而要重建活生生的根本的联系,重建与宇宙、太阳和地球的联系,重建与家庭、民族和人类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劳伦斯短篇小说集,主万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2]龚翰熊. 20 世纪西方文学思潮[ 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候维瑞、李维屏.《英国小说史》[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

    [4]李晓侠.《劳伦斯笔下的世界异化》[J].《康都学刊》. 2005年.第1期.

    [5]蒋承勇.《论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主义倾向》.《国外文学》[J]. 1993年,第1期.

    [6] 郭英剑著.《探索心灵的轨迹——D.H.劳伦斯短篇小说论》[J]. 《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

    注释

    1龚翰熊. 20 世纪西方文学思潮[ 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2劳伦斯.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M]. 赵苏苏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3劳伦斯短篇小说集,主万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4劳伦斯短篇小说集,主万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5劳伦斯短篇小说集,主万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6劳伦斯短篇小说集,主万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相关热词搜索: 异化 与人 赢家 中人 木马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